红包也能送流量?点击就送超实用的红包营销干货!

红包也能送流量?点击就送超实用的红包营销干货!

 

一说到流量,营销人员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网站流量,而普通用户想到的流量则是手机流量。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不管是出门还是宅家里,都是手机不离手,看视频、玩游戏、购物、看新闻、用导航......手机的功能多到数不清了,总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手机流量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地方,有了流量才可以正常使用这些功能。

对于手机重度患者来说,流量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流量红包好和普通的微信红包没什么差别,最大的不同则是流量红包是发放手机流量,想必对于缺流量的用户来说,很受欢迎。流量红包营销可以针对目标群体进行精准营销,效果一定不错。


1.png


人人秀H5页面制作工具——流量红包H5

一、人人秀H5:流量红包H5-功能介绍

一种特殊的微信红包。利用在红包中发放流量代替发放现金,比发放现金更为灵活,可以自由掌控发放流量的多少和概率大小。

二、人人秀H5:流量红包H5-服务优势

短信提醒服务

用户可以勾选短信提醒服务,选择是否向参与抽奖的用户发送中奖/失败/流量到账的提醒短信。

支持移动联通电信三方运营商

可以识别中奖者的手机号码,并针对性发放流量。用户可以在设置界面对三方运营商分别进行设置,控制不同运营商的流量的中奖率。

三、人人秀H5:流量红包H5-制作流程

1、打开您的人人秀制作界面,制作好流量红包发放背景。点击右侧互动,选择红包,流量红包,即可添加流量红包插件。 

2、点击右侧的红包设置,打开红包设置栏。填写活动名称、设置活动时间和活动总金额。 点击账户金额右侧的充值可以对红包进行充值,充值时人人秀和微信渠道会分别收取少量的手续费和服务费。

3、点击下一步可以设置不同渠道的中奖概率。在中奖概率设置中,您可以对三种运营商的流量包中奖概率做出各自的调整,每种运营商所对应的最高概率之和都是100%。系统将识别领奖手机的运营商,并在其领奖时自动匹配相对应的概率。

4、在屏幕的右侧,有中奖预测,会对中奖情况和奖品数量做出大致的预算。商家可以通过对右侧的观察调节奖品数量,控制投入资金,以最少的投入达到做好的活动效果。


2.png


小彩蛋:如何成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上)

注意力,在信息大爆炸的商业社会中逐渐成了“硬通货”,甚至有人提出了类比GDP的“国民总时间(GNT)”概念。显然,争夺注意力是一切商业活动的最底层逻辑,只有理解了注意力的运作机制,才有可能在以流量为主的商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生机。

在既定的流量渠道中,如何提升触达效率,并顺利完成引导从“感知-理解-决策-执行”的消费行为,在本质上,我们则需要摸清与消费者注意力的相处之道。

一、获得感知,从瞬间注意力开始

注意力分为瞬间注意力、短期注意力与长期注意力。要在多元或嘈杂的环境中建立与消费者的连接,首先需要获取本能触发的瞬间注意力,比如我们评论一个广告不够“抢眼”,这里说的就是它获取瞬间注意力的能力比较弱。

在线下服务的信息触达,撬动消费者的远场感知(如视觉、听觉、味觉)均有较高可行性;而在线上场景中,因硬件设备的局限性,则更依赖视觉感知。这里我们着重了解一下可以利用消费者哪些生理习性,来提升注意力的获取效率:

1)出众的

想象一下在人群中,一个异装Coser是不是比普通着装的路人,更容易获得关注?很明显!人们总是很容易注意到与周围环境有别的事物,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师会在广告设计中通过加大留白空间来突出焦点,或通过颜色/样式对比度来塑造视觉冲击。比如无印良品2013年那组《地平线》系列广告,通过“大场景+少信息”的对比吸睛无数,因为人们早已疲于接受那种内容拥冗的广告信息。

2)意外的

不按套路出牌,超出预期的事物也更能撬动人们的感知。比如2011年“黑色星期五”这个美国全民疯狂购物日中,各大商家一如既往做各种促销广告,唯有一家户外运动品牌却反其道而行,在《纽约时报》上刊登正版广告规劝消费者不要过度消费,理由是每件产品生产的背后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可以说,这则“反消费”广告打破了人们关于“黑五”的预期,反而引起巨大的关注,此后两年该品牌的销量增长了40%

再想想,为什么快闪店这种形式越来越流行?为什么丧茶火起来……其实都利用了人们对“意外”的敏感效应。

3)有情绪的

当我们评论一个广告或者文案无力“打动”消费者,其实说的就是无法唤起受众情绪。当大脑处于“待机”状态时,注意力的泛散的,而通过外界的刺激调动消费者的情绪,能够将其注意力集中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媒体人通常会在标题中使用“可怕”、“震惊”等情绪化词语。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情绪性的图片、影片等,比如,定位农村教育的公益组织“希望工程”,就选用了一位充满求学渴望的女孩作为形象代言人,她眼神里流露出的对求学的渴望,感动了很多人,使得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希望工程”项目。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现代广告偏爱使用人物形象,因为人物能够更轻易传达情绪,吸引受众甚至引发共鸣。

4)动态的

相比静态的物体,动态的可能更具危险性,人类在进化的历程中,也就对动态的物体保持着本能的敏感,这一生理特征也早已被广泛应用,大家都知道Gif动图就是比静态Banner来的更抢眼。当然,即使在静态的载体中,展示具有动态感的视觉元素,也是行之有效的,比如一辆快要冲出画面汽车、一块正在落下的巨石。

5)熟知的

人们对自己熟知事物,总是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因为这些事物跟他们的生活可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总是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听到别人呼喊自己的名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大脑总是优先感知接受难度低的信息,比如我们在外国街头,总是可以很快看到印有汉字的商店招牌物料。

6)未知的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大天性,因而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近乎本能的探索兴趣——当人们知道自己对某个问题无解时,那就像在大脑中挖了一个坑,人们会不自觉地为这个坑找到那个萝卜来填下。利用这一点,我们在广告设计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来预设未知或埋下悬念,这对顾客的吸引力可能会比直接把产品功能全盘倾出来的更好一些。比如下面两组获客feed,都是利用预设悬念与好奇心的作用来提升点击率。

二、帮助理解,构建符合受众心智的认知

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就好像当路人开始有意识停下来听你“推销”,如果不能在两句话之内让他理解要卖的产品是什么,那么缺乏耐心的路人就会走掉,之前获得的瞬间注意力也将灰飞烟灭。因而,我们需要在帮助用户理解认知这件事上下一些功夫:

1)建立基模

首先,什么是基模?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很多知识都是以基模的形式储存在人的记忆系统里。在“可得性偏差”理论中,因为人们受到记忆力或知识等限制,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总是习惯利用自己熟悉或容易想象到的信息。

因而,对于创新型(未为大众熟知)产品服务,我们需要借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构建描述,让受众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你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

比如,iPhone问世的时候,乔布斯在介绍iPhone时并没有直接说“智能手机”,而是这样介绍“iPhone=1个大屏iPod+1个手机+1个浏览器”,因为当时还完全“智能手机”没有这个概念,大众也对此很难有具象的认知。而乔布斯正是利用了人们所熟悉的几个概念(也即是基模),让人们很快就理解了什么是iPhone

在产品特征或核心功能的介绍上,同样可以寻找用户广泛已知的对象进行关联,因为对于用户来说,越是贴近自己经验或已有认知,就越容易接受与记忆。

当年苹果公司推出MacBook Air的时候,号称是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那到底有多薄呢?一般厂商可能会在产品宣传中罗列一堆数据,但乔布斯直接在发布会上从信封里面拿出了MacBook Air,一切尽在不言中。

2)认知对比

如果我们向顾客推销的产品属于一个成熟品类,没有颠覆性的新功能,那么卖点通常是“某些方面更好”!《影响力》中提到:“人类认知原理里有一条对比原理,如果两件东西很不一样,我们往往会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比实际的更大。”也即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先指出竞品的差,再描述自家产品的好,就会显得格外好。相反,如果只是描述自家产品优点,听起来更像是自夸。雷军在小米9发布会中,就借用友商手机拍摄月亮的效果,来突显MI9月亮模式的成像品质。

3)调动感官

很多感受型的产品卖点,如果能在顾客构建认知的时候,调动他们的感官,将可能事半功倍。比如一款香薰蜡烛,仅用“香味浓郁”这样的描述难以建立与消费者感官的连接,也就难以调动。而用文案或者图片等形式去传达“北非百合花,混合着刚割下的青草香气,与高山上清新空气的味道”这样具体的气味感受,消费者对“香味”这个卖点的认知可能更加立体清晰。

同样,当我们希望通过品牌温度去传递人文关怀时,也可借用某个特定场景激发消费者对“温暖”这个抽象感受有更深刻的感官共鸣,从而高效建立具象认知。

4)场景植入

“产品何时何地如何使用”其实是个思考题,但消费者在看广告时又能有多少愿意费脑深入去思考呢?因而,解题的人应该是卖方,你需要通过洞察潜在客户的生活习惯,然后把产品的卖点植入到他们的生活场景中去,并描述出来产品将带来的价值,以此打动消费者。

比如经典的脑白金广告,就直接植入了一个过节送礼的场景,一次次地对消费者进行洗脑,塑造了一个“送礼佳品”的产品定位。毕竟,它无论从功能还是体验上去打广告——比如“一款口味新奇的补脑保健品”,都很难像“送礼佳品”这样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更别说打动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青年送礼群体。

推荐人人秀H5页面制作平台,这里有专业的红包H5模板,多元风格,精美设计,简单几步就搞定,分分钟学会!


人人秀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rx.cn/content-tqoq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