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旅游正当时 吉大附中八年七班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白山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1-06-16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2021
  •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我来到古北水镇的第一感受,古城夜景,宁静安逸。现代化高楼大厦的景象在它身上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碧瓦朱檐的古典气息。 
           那一年,我六年级,随家人来到河北省郊区。售票处前沉默的大石碑,醒目地刻着四个大字“古北水镇”。它的身后屹立着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走过大石碑,就像穿越了几百个春秋,脚下是凹凸不平的石头路,两边是数家古香古色的客栈。     
  • 我游古北水镇 




  •        沿着石路往里走,经过许多具有民俗风采的小店,其中,永顺染坊最先出现在眼前。走进内屋,墙上挂着柔顺的布匹,布匹旁写着染坊的历史。走出后门,木架上,整齐的、细长的布匹悬挂空中,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印花的、织物的、五彩的,布匹随风晃荡,似是彩虹坠落人间。乍一看,竟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味。
          出门,向右转,绕过童玩馆,穿过织艺阁,眼前便是月老祠,祠前的树上挂满了红签子,四周的墙壁上也满是许愿牌,摇摇晃晃,窸窣作响,携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古城的空中飘荡。红红火火地洒满了天。想必几百年前,也应有手摇羽扇的诗人,亦或是形形色色的行人,来此一拜。想到这,我求妈妈买了一张许愿牌,用最整齐认真的字迹,写下“愿家人幸福快乐”,把牌子挂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        出了月老祠,夜已深,灯火通明。趁着渔人还未归家,我与父母坐上了温暖的乌篷船。月上树梢,时间突然变得很慢。船缓缓驶向客栈边的码头。远处是清幽的圆通塔寺,近处是一片水波粼粼。四周静静的,偶尔有一二声蝉鸣。月光温柔地流淌着,小船安然地摇晃着。一切都宁静地出奇,似乎小船正驶在时光的河上,而我们,则是时光的旅客,受邀欣赏这漫天星辰。我躺在船上,披着衣服,数着星星。古北水镇的夜色,忽闪忽闪的,荡漾在我心上。忽然,脑海中浮现出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与大诗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境,无半分漂泊之感。取而代之的,是和风中难述的宁静与安谧。 
           古镇幽景,流水人家。如虹绢布,似火红签。清凉月色,清冽水声。古北水镇桃花源般慢节奏的生活,乘着潺潺河水,缓缓流淌在我心上,令人心驰神往,一去再难忘。   


  •        城墙,好大的城墙呀! 
           还未到城墙,我便被这城墙吸到了。远远地望去,城墙庄严地矗立在蓝天绿地之间。这苍老的建筑物呀,像暮年的千里马,像两鬓苍白的将军。阳光抚摸着灰黑色的墙体,体会着封在其中的故事。  
           终于到了城下,我迫不及待地登上城墙。我抚摸着墙壁,感受着它粗糙而坚硬的质感。环望四周,天变得更近,也变得更广了,向下俯视,比人高几头的树都伏在我的脚下。此时,正值旅游淡季,四周无人,我看着眼前的城墙,每一块砖都有一米长,有些砖有着锋利的棱角,但石块与石块致密地排列着,寻不到混凝土黏贴的痕迹。视线向远方移动,城墙蜿蜒似一条长龙,静卧在这片疆土上。
  •    我游正定古城   
  •         除了寂静,只有风独奏《十面埋伏》,我不觉得想到了城墙的历史,它见证了“遵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其非王臣”的王者之威,见证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至圣之风,见证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奸雄之志,见证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贤士之忠……城墙更大了,我变得更小了,从手心透上来的古老、苍凉、庄重、严肃的触感让人敬畏,我只觉得这苍茫感化成了一片海,我只是海中的一叶孤舟。 
            恋恋不舍地离开城墙,我搭上一辆车继续我的旅程。  
  •         司机开车拐了几个弯,便又到了城内的著名景点——荣国府。听说87版的《红楼梦》就是在这里拍的。走进去,心头顿时涌入一个词 : 气派。入眼的景物以红色为主,窗沿、房梁都涂了七彩斑斓的花纹。经过曹雪芹的几间屋子,来到一个环形的屋子,满墙的屏幕演着贾家。视频中有贾宝玉、林黛玉等,当介绍到王熙凤时,我陷入深思。或许有人会认为王熙凤多么可恨,固然她罪不可赦,我却觉得她很可怜,她嫁了一个人品恶劣的丈夫,最后却被休,落入狱神庙。她的经历或许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端正行为,修养品德。以卑劣的手段试图扭转命运,只能把自己推向更远的深渊。
            天色已晚,我离开了正定,但我的心里却有了座荣国府,有了红木绿瓦,有了苍茫城墙,有了一座正定古城。     
  •        午后,我掀开阳光的门帘,踏出家门,带着喜悦的心情游览长春工业轨迹园。  
           顺着卫星路南段伊通河西岸的石阶拾级而下,一片宁静的河在朝我微笑。那水清得如纯洁无暇的玉,标示着生命蓬勃的绿里映着岸上随风摇曳的杨树――它们在用叶的“沙沙”曲调和枝条的轻轻摇曳欢迎我的到来。     
  • 我游长春工业轨迹园   



  •        沿倾满阳光的小路直走,便会看到一辆棕黑相间的汽车。它已经到了退休年纪,浑身光彩耀人的漆尽数脱落。然而,它沙哑的声音告诉我,它曾是上世纪中期第一批被制造的汽车之一。如今,它虽然已年迈,但它从未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它的一生充实而有意义。从它平和的目光中,我似乎看见了1953年的中国。那时的人们清贫却充满斗志,凭着满腔热血铸就了数不胜数的工业辉煌 ,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随着啁啾的鸟鸣,我的脚步越发轻快。在一个个长廊的游览中,我看到了长春的汽车业犹如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从有轨电车、无轨汽车到双层大巴、空调客车……几十年的浮沉,实力愈发强劲,直到今天。     


  •         路的尽头是齐头并进的有轨电车头与高铁列车头。它们一个诞生在五十年代,披着褪色的“绿军装”,方正但臃肿的身躯下是黑色的车轮与铁轨,仿佛就从并不久远的历史中走来,述说着这几十年来城市交通发展变迁的沧桑;另一个诞生在本世纪初,通体银白,子弹头式的车头﹑流线型的车身显得年轻而富有朝气,车体上印着“和谐号”三个字,它是新时代长春乃至全国轨道交通的的骄傲。这两个交通建设的见证者衬在一片碧绿的灌木丛中,更显英姿焕发。 
           


  •        我不由得陷入深思,是啊,如今的长春工业已非常发达,我们拥有了汽车、高铁、飞机场等许多设施。那么,过去的它就应该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吗?不!正是过去无数的失败造就了今天的辉煌。历史,属于过去,却与未来同样重要!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我们才能牢记使命,不懈前行。 
           最后,我来到桥边,偶有风声几许,鸟鸣数声。倚在桥边,回想今天所看一帧帧珍贵的画面,不由得心神澎湃,激动万分。
           


  •            
  •        人们常说“没去过秦始皇兵马俑,就不算到过陕西”。陕西,作为我的故乡,我回去有十多次,游览过一些景点。去年秋天参观了兵马俑,终于算是去过陕西了。    
           兵马俑坑遗址作为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参观的那天天阴,不时有毛毛雨,乌云虽然遮住了闪耀的太阳,却遮不住气势磅礴的兵马俑博物馆大门。一排排整齐的黑色大理石柱,和零星的游客,气氛竟不知为何庄重了起来。     
  •     游兵马俑      
  •        走过数分钟的林间小道,终于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兵马俑面前了。刚刚进馆,竟然就是最有名、最完好的马车佣,四匹健硕的大马昂首挺胸,栩栩如生。若不是有玻璃罩罩着,我恐怕都不敢太靠近它,因为他们实在是逼真得难以想象,虽然经过了数千年的洗礼,但即便马鞍上各种雕花都清晰可见,车夫嘴上整齐的胡子也是条条分明。连一条条缰绳和皮鞭也灵动起来,“反重力”地互相交织,再加上它是真人真物的等比例还原,不得不让人为之连连赞叹。 
           穿过一道门,眼前竟是一望无际的秦人军队。虽然参观的人不多,我却感到人声鼎沸!有将军,有骑兵,有武士,有射手,有军吏,如震撼天地的一片金黄色沙漠战场,让人沉醉其中。走近,看到一位位站立的兵马俑,或举矛、或持剑;有些面部慈祥,有些却凶神恶煞;或全副武装铠甲的将军,或只有一层皮革衣的士兵。相貌相似,却又不尽相同。不远处是将军坑,将军佣身配武器比士兵的精致不少,有的甚至还有装饰物,也可能是将军们的衣着太复杂,只有不足一百件。还有就是分散在各个角落和堆积如山的瓦片,和士兵坑的人山人海根本没法比。     
  •         经过了半天的游览,我突然想到秦始皇的墓,问导游:“怎么没参观秦始皇的墓呢?”导游的回答让我陷入沉思,“即便经过了数千年,现在的高科技也无法让秦始皇的墓完好挖掘。”也许,如果我们这一辈有更强大的科技力量,就可能让秦始皇沐浴到21世纪的阳光。那一天,指日可待吧!想到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云南,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苍山洱海,承载着我云南的最美记忆。 
           那年暑假,我同母亲乘着飞机与远在云南的父亲会合。旅程并不顺利,因为正值雨季,飞机延误了将近六个小时。到达云南时,黑夜仍笼罩着这座陌生的城市,我迷迷糊糊坐在车里,来到了洱海边的双廊古镇住宿。 
            醒来时,正值中午,阳光猛烈地透过窗户,向窗外望去,巍峨的苍山横亘在我的眼前,而那碧蓝的洱海围绕着它缓缓地流动。
           出了旅馆,再看苍山,才发现山顶上白雪皑皑,不禁有些寒意。沿着洱海边走着,澄澈的湖水轻轻地抚摸着岸边的水草,在曲折的水草丛中打着转,发出悦耳的响声。   
  •     我游云南苍山洱海      
  •        不远处有一个卖米线的小摊,老板娘热情地招待着客人,见我们来了,盛情地带着我们坐下。不一会儿,三碗热腾腾的米线呈现在我们面前。白色的米线上淋着红色的酱料,汤汁与米线充分融合,我们轻轻地动着筷子,那搅起来的味道已经令人垂涎欲滴。就这样,我们吃着美味的米线,沐着轻轻的风,望着苍山洱海,聆听着浪的声响。  
           午饭后,我们去游览苍山地质公园。雄伟的苍山看似是一个整体,实际上它是由十九座山峰组成,每座山峰都有独特的名字。而洱海则是由那十九座山峰间的溪流汇聚而成的,因为它看起来像人的耳朵,故名为“洱海”。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我们欣赏着苍山的风景。盛夏里的树叶,绿得欲滴。山间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草木的清香以及泥土的芬芳,像是百年的树木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        天渐渐阴下来了,我们坐上缆车。在缆车上向下望去,洱海像一弯新月围着雄伟的沧山。山上树木的苍绿令人心旷神怡。突然间,一丝丝细雨滴在了我的身上,滴在了下方的洱海中,滴在了茂密的树林中,滴在了每个游客的心里。烟雨迷蒙中,苍山和洱海变得朦胧起来,使人仿佛来到了塞外江南,来到了人间仙境。  
           云开雾散,雨渐渐停了。天边似火的红云燃烧着。明天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望着那苍山洱海心中问道。  
           苍山沉默不语,洱海细水长流。     
  •         
  •        去丹东游玩是几年前的事了。
            一路上我很兴奋,早就听说丹东美景,现在更是充满了向往。    
           第二天,我们去了凤凰山。我们兴致勃勃的随着着登山的人群奋力向上攀登。山路两侧是高大的树木,山谷的微风不时透过树的间隙扑面而来,凉丝丝的。    
           山很险。半山腰中有一块宽阔的平地,凤凰山的险就从这里开始。沿着狭窄的山路一直向上爬,感到不是在登山,而是在攀岩。人几乎不敢往后看,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我不敢回头,只顾向上爬,终于艰难的爬到了山顶。从山顶眺望,茫茫林海中矗立着一座座悬崖峭壁,像一把把利刃直刺长空。望着底下渺小的车辆,我不由得产生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    我游丹东   
  •        山很奇。山上有许多怪石,像人,像鸟,像兽,给人无尽的遐想。这些怪石罗列镶嵌在奇峰之上,阳光照在石头上闪闪发光,使人能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神奇的魅力。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之时,我们便沿着原路下山了。回到宾馆,养精蓄锐,准备着下一天的旅行。  
            第三天清晨,我们做好准备后,就去了鸭绿江断桥。     
  •         酷热的夏,我们走的大汗淋漓。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跋涉, 终于来到了桥边。这座桥像一个苍老受伤的钢铁巨龙,卧在鸭绿江上。远远的, 就看见大桥的入口处上部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鸭绿江断桥。1950年10月, 美国侵略军悍然越过三八线 ,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 .10月1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35万人马就是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 , 和朝鲜人民一道,以血肉之躯抗击侵略者 ,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走到近处 ,纪念这一过桥史实的的雕塑巍然耸立。率队的将军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目视前方,手持望远镜,披风飘扬 . 身后的战士肩上扛枪,步伐坚定。此刻,我行走在鸭绿江断桥上,触摸着那荡气回肠的深沉过往 ,仿佛我就是那队伍中的一员,跟着大部队一起跨过鸭绿江。    
  •         告别它的时候 ,已是中午时分 , 灿烂的阳光泼洒着江面 , 蓝天下的大桥尽管印着炸毁的残迹 , 但那残缺的部分依旧能够让人感到曾经的恢宏壮阔 .它矗立在鸭绿江上,如一尾游龙,又像是一道绚丽的长虹,分明在告诉我们 : 它是中朝两国的国境桥 , 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伟大友谊。
           再回头 , 青山逶迤 , 滔滔江水从桥下流过,游艇在江面上穿梭 。岸边, 游人如织 , 老人孩子怡然自乐。呵 ,好一派和平景象,谁不喜欢呢?
  •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暑假,我有幸来到九寨沟,领略它那清纯又迷人的美丽。      刚刚抵达就迎来了它带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小雨。小雨拂过,九寨沟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天与地仿佛连在了一起。隐隐约约中,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山峦,好像青龙一般,把九寨沟团团围绕。中间的小湖泊把九寨沟点缀的纯洁又不单调,人在雨中游览十分惬意。   
  •     我游九寨沟      
  •        踏着木板栈道,带着快乐的心情,我们来到了五彩池。阳光普照,五彩池上染翠浸紫,好像彩虹不小心掉入调色盘。走近一点,五彩的魅力尽显眼前,那如宝石的蓝、那如珍珠的白、那如草茵的绿......导游说:“九寨沟的水之所以五颜六色,是由于湖底矿物质钙化后湖水对太阳光进行散射、反射和吸收产生的。” 真是长知识了,不禁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离开了五彩斑斓的五彩池,我们来到到了树正群海。
           它一共有19个大小不同的海子,呈梯田状群集。19个湖疏落有致地分布着,犹如19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上。即使是湖与湖之间的空隙也丝毫不单调,长着各种树木。演绎着“树在水中长,水在林中流”的奇观。湖中的小鱼悠闲地游着,欣赏着这里的美丽景色。     


  •        树正群海的前方就是著名的落日朗瀑布。它由东到西,在滩旁的石壁上散开来,或飞速逃窜,顺流而下;或摔在石面,拍打成沫;或被树分离,缓缓前进。那白花花的水花,由涓涓细流到气势磅礴,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九寨沟明朗的天空下,像一曲交响乐,铿锵悦耳;像一幅油墨画,如梦如幻.....形成九寨沟最壮观的景象。  
           离开九寨沟的时候,它清清的水,依然流进我的心田,轻轻的,轻轻的……     


  •        厦门,一座美丽而又亲切的城市,那里有柔和的海风、温暖的阳光、细软的沙滩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去过的人都会爱上那里。  
           我去厦门,是在11岁的暑假。
           记得乘船去鼓浪屿的时候,上船前,我站在岸边一块石头上远望着鼓浪屿,海水似乎密不透光,像厚厚的透明的绸缎,白色的水花轻轻荡漾着,像一只只小手,招呼着游客,岸边水鸟鸣叫着滑翔在海水的上空。放眼望去,鼓浪屿颇像一幅浓厚的山水画,吸引着你不知不觉地走进它的怀抱。    
  •       我游厦门鼓浪屿     




  •         船来了,我急不可待的上了船,好想快点到鼓浪屿。船行缓缓,旁边的厦门国际中心大厦,笔直地矗立在一片建筑群中间,那片建筑群极具现代感,颇有“魔都”的风格。转过头来,小洲中间有一块圆润的大石,仿佛一个婴儿安详地躺在摇篮里。岛的左侧好像有一座大桥,但被茂密的树林遮住,隐隐约约,如卧波的虹! 
           终于上岸了,踩着细软的沙子,我们走进了这个充满生机的天堂,高大的热带植物一路伴随,我们走到了日光岩。导游说:1641年,郑成功来到此地。日光岩原名叫晃岩,因为看到这里比日本的日光山的景色更加优美,所以把“晃”字拆成变成了“日光”。抬头仰望,那块巨大的岩石,像巨人一样矗立在中央,守护着这座岛。     


  •        不久,我们顺着很窄很细的小石阶到了山顶,整个鼓浪屿几乎尽收眼底,低矮的红楼顶隐藏在树林中,远处,一片群山,像一匹匹伏在地上休息的马。收回目光,我踩着绵软的沙子,下到岛的另一边,看到了写着“鼓浪屿”三个字的大石头。据说这石头每天被海水拍打着,发出咚咚的声响,像鼓声一样,所以叫做“鼓浪石”,鼓浪屿也因此得名。石头上布满了苔藓,被水拍打得千疮百孔,这历经沧桑的模样,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磨砺。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准备返航了。带着疲倦与不舍,我靠在爸爸的肩膀上慢慢的睡着了,梦中,依然又沿着刚才的路线,走进诗情画意的鼓浪屿。     


  •       在北京, 让那些人去看故宫、圆明园,去长城挤吧,我才不会去。     
           我喜欢的地方似乎名不见经传。     那是一个夏天,我独自一个人坐着地铁二号线一路到了前门,灰褐色的前门楼子矗立在我的眼前,静静的。没有雕栏玉砌,没有碧瓦朱檐,只是很普通的模样,但历史的沧桑感却扑面而来,那是年华沉淀下业的气息。     
  •     我游北京大栅栏     
  •        穿过前门,眼前是一个大空阔地,远远的立着一座牌坊。但见:古色古香,雕梁绕柱。穿过木坊不走多远,便是传说中古代京城最繁荣的商业街——大栅栏了。黑色的铁艺门上从右往左高高挂着“大栅栏”三个字,不张扬,也不显目。
           往里走着,大栅栏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喧哗吵闹。一条繁荣的街道,行人络绎不绝,却诡异的让人觉得安宁。两旁的店铺都是北京老字号,店员穿着旗袍站在门口“瑞蚨友近友,祥气招远财”倒是让瑞蚨祥显得大气的很。“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这一读就让人觉得像是喝到了苦中带甜的清茶,想必张一元茶庄的对联了。   
  •         我渐渐地走得慢下来,去品读这些精妙的对联,去感受那藏匿在一草一木,一灯一座之间的老北京的灵魂。石凳、石雕沉默默地站在一旁,我就站在它们的旁边。像是穿过了时间的潮流,我接住了记忆的碎片,我看见卖药糖的在吆喝,年轻小伙的脖子上挂了一个里面放了各种各样药糖的玻璃盒子,在静谧的岁月里留下一道浅痕。     
           “大栅栏”建于明朝,皇帝下令在北京众多街道巷口建立大栅栏,以防盗贼,它原叫郎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得出色,又比别的大些,更受人瞩目,所以叫大栅栏。后来义和团一把火烧掉了木栅栏,到2019年,铁艺的栅栏才被修建。   
  •        是夜,路灯亮起,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来到大栅栏购物买东西,“华灯认月,遗簪堕翠遍香街”用来形容此情此景再合适不过了。      
           平凡的人们在平凡的世界里过着平凡的生活,不去想那些悲与观,生与死,穷与富,在大栅栏,我读到了平凡的伟大,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离开了大栅栏,像我来时一样独自一人。 
  •        黄山,一个近似仙境的圣地,好似一幅神话般的画卷 :奇松遍布,怪石林立,云雾飘渺,美不胜收。今年暑假,我就有幸去了黄山,欣赏到壮丽的黄山奇景。  
            初到黄山,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黄山奇松。那一棵棵饱经风霜的苍松或屹立、或弯曲、或斜出;有的形似斑斓猛虎,有的状如深海蛟龙,有的好似开屏孔雀,还有的犹如飞翔巨鸟。     
  •     我游黄山    




  •         游览黄山,最欣赏的就是奇松中的迎客松了。迎客松集黄山松不畏艰苦的顽强精神于一身。它生长的地方一面是万丈深渊,一面是陡峭山崖。如同山腰间一只绿色的手臂,它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作为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屹立了悠悠千载,在雷劈电打、狂风呼啸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顽强生存着,这种精神使我对迎客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黄山的一面是欢迎宾客的迎客松,另一面则是恭送宾客的送客松。     


  •         送客松枝干遒劲,树叶茂盛,姿态独特,翠绿的枝叶向远方伸展,好像这里的主人伸出另一只手臂,在向远去的宾客挥手致敬,欢迎游客再来游玩。送客松那粗壮的树干标志着它久远的年龄,它己在这片天地间存活了数百年,比起迎客松来毫不逊色,也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 
           黄山除了奇松秀美,另一个令人赞不绝口的就是它的怪石。 
            漫步黄山,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山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有的山石好像一支己浸满浓浓墨水的毛笔,正待书写;有的山石又如一只古怪精灵的顽皮猴子,翘首远望;有的山石更似一簇浓密鲜艳的鲜花,芬芳扑鼻。而猴子点兵就是其中比较奇特的一组山石。        


  •        比起猴子点兵的庞大雄壮,“梦笔生花”就显得小巧玲珑。 
          “梦笔生花”处在山腰间的一块小平台上,一块细长的岩石高高矗立,细长的石壁犹如笔杆一样,笔杆上顶着一朵美丽的笔花,它寄托了古时文人墨客希望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望。黄山上大大小小各种样子的奇石也为这个地方增加了不少姿色。 
           黄山,古老而美丽,奇特而神秘,绿意盎然而充满生机……   


  •      “郁金香花又开了,妈妈!”我拿着手机兴奋的和妈妈说。妈妈微笑着问:“这是哪呀?”“就是长春公园呀!”我有点急切地说。妈妈说:“那好办,我们去看吧!” 
           午后一点多,我们来到了长春公园。走进公去,就看见了一个月亮一般大风车。风车下面铺了星星点点的野花, 如同繁星一样, 车上刷着檀木色的漆,反射着太阳的光,显得光彩夺目。 稍微驻足, 我们沿着小道继续向里走 ,仿佛走进了花的海洋. 不必说像霞的桃花, 也不必说如雪的丁香 , 单是小路尽头的郁金香就会让你迷醉不已。     
  •    我游长春公园   


  •        远远望去,那大片的郁金香好似一团团七彩祥云,走近细看, 一朵朵高贵典雅的郁金香如同一群洋娃娃在跳芭蕾舞 。紫色的郁金香如同一个个宝石在发光, 红色的郁金香好像一团团火焰在跳动, 粉红色的郁金香像一团团云霞在笼罩……轻抚那细嫩的花瓣,一股蓬勃的生机钻入我的指尖,  凑近, 轻轻的闻了闻,浓浓的清香涌进鼻孔,多么有生命的气息呀!这就是夏天的味道吧! 
           随后,我穿过热闹的人群,来到了静谧的小河旁。相比郁金香, 小河的热度可差多了,旁边只有几个游人,但我认为小河的美并不逊于郁金香。站在桥上,向河面望去。河面平静得犹如一面大镜子, 两岸翠绿的柳树,如散着长发的美丽女子。枝条或随风飘浮,或低垂水面,让我不禁想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突然, 我看见水面上荡起了涟漪,望去,只见一位老爷爷正在钓鱼。虽然他的装备十分简单,只有一根竹竿,却依旧开心,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书写着 “蓑翁独钓”的意境。     




  •        不知不觉间,夕阳已将小河染上了金色,我抬头望去,天边的火烧云燃的热烈,这时,公园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你听,优美的音乐伴着阿姨们翩翩起舞,“加油”的喊声鼓励着异彩纷呈的花样跳绳,和着整齐的口号,一道道彩色的光影在身旁跳动,他们年龄性别不同,高矮胖瘦不一,相同的是一样的步伐,一样的精气神。原来,这是一群团练的步行者,他们每天相约在长春公园,流一身汗,健一回身,把对生活的爱也沉浸在这傍晚的公园里。 
           不知怎么,我也沉浸在这美景之中了,恋恋不愿离去。 
           太阳偏西了,绿色却更加浓郁,花朵也弥漫芬芳,美了自然,美了热热闹闹的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