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刺猬小C
发布时间:2016-10-24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回顾长征,我们见证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西华师范大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图片展
  • 1936-2016
  • 主办单位: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图书馆 团委

    H5制作:周馨钰 张学敏 王雯欣
  • 前 言
  •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而且培育了与日月同辉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政治本色,凝聚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特有优势,凝聚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伟大品格。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长征精神都是鼓舞与激励中华民族继续奋斗的一面旗帜。
      今天,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在长征途中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伟大的壮举不朽的丰碑》主题展,全面回顾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充分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总结了我校师生践行的长征精神,保护、研究、传承红色文化的丰硕成果。举办这一主题展,就是要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全校师生员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共谱强校发展的绚丽篇章。
  •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足地。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 毛泽东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部分干部在延安合影
  • 八七会议地址
  •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 南昌起义领导人
  •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 一、星星之火可燎原
  • 1930年11月1日,第一次反“围剿”时红一方面军发布的“诱敌深入”的命令。
  •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对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一方面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是领导下的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 古田会议会址
  •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当地农民举行湘南起义后,向井冈山转移,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 井冈山会师
  • 1933年1月《红色中华》
  •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印发的《粮食问问答》
  •   随着反“围剿”的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 二、战略转移踏征程
  •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合影
  •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围剿”。博古、李德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陷于被动地位;在进攻遭受挫折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战局对红军日渐不利。
  • 红一方面军之一部
  •   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时,毛泽东已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周恩来、朱德从实际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了这次反“围剿”的胜利
  • 六届四中全会会址(上海武定路修德坊6号)
  •   1931年1月7日,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这次全会实际上批准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纲领。
  •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惨遭失败,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 随着反“围剿”的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 江西瑞金
  • 以方志敏为首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为了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队,深入敌后,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方志敏被俘后,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等不朽篇章,1935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
  • 黎平会议之会议室
  • 黎平会议纪念馆
  •   1934年,中央红军突破过国民党军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让,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   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上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会议决议》。
  •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三、伟大转折定航向
  • 1935年三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 王稼祥
  • 周恩来
  • 毛泽东
  • 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蒋介石派兵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地区。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进入四川西北部创建新的苏区。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赤水方向逼近。上演了一幕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四渡赤水。
  •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军重兵之间。在渡过金沙江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堵,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 红军石刻标语
  • 四、突出重围真英雄
  • (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
  •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
  •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
  • 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
  •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
  •   1935年5月初,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聚居区。
  • 《巧渡金沙江》
  •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   红一方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渡赤水,夺取娄山关,再古遵义城,渡赤水,夺取娄山关,再古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
  • 渡赤水渡口土城渡口纪念碑
  • 茅台渡口纪念碑
  • 娄山关
  •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 嘉陵江战役:
    1935年3月——4月,红四方军为策应红一方面军在川黔滇边境运动穿插、打破蒋介石企图发动的“川陕会剿”,发动了强渡嘉陵江战役,歼敌万余人。嘉陵江战役后,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川碑,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300里的广大新区。
  • 彝海结盟纪念碑
  • 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书影
  • 徐向前题词
  • 李先念题词
  • 胡耀邦同志提写的碑名手稿
  •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6月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中旬与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 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
  •   长征路上,各路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更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种种磨难。他们以英勇顽强、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浴血奋战、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玲,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滩。
  • 五、艰苦卓绝为理想
  •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 巴西会议遗址
  •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陆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1935年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
  • 红军过雪山的情景
  • 红军长征夹金山纪念地
  • 红军过草地
  • 红军过草地雕塑(四川美术学院集体创作)
  • 包座战役遗址
  • 会宁长征胜利纪念馆
  •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
  •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将台堡会师,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实现了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线阵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站十多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散播了革命的种子,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 六、胜利会师开新局
  • 长征到达陕北红二方面军部分干部合影
  •   1935年11月,红2、6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红2、6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一同北上。
  •   毛泽东等于1935年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名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陕北奠定了基础。
  • 毛泽东到陕北
  •   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根据地的红25军,在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领导下,从河南罗山县境内出发,开始长征,于1935年8月到达陕北。同年9月与陕北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 红25军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赵凌波
  • 李先念题词
  • 红25军司令部旧址
  • 群众积极参军干革命
  • 会师后的红军
  • 川陕苏区的石刻标语,现存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 川陕苏区的石刻标语(位于通江域西门对岸壁山石岩上)
  •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省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   我们的胜利,一方面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另一方面也和统战工作分不开。长征到达陕北时,红一方面军只有六千人,加上陕北红军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一共只有一万几千人,被十多万敌人包围,非常困难。党把一些最好的干部派去做统战工作,加上其他方面的工作,在双十二事变后形成了抗日救国的新局面。——1951年邓小平《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
  •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地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凝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 一、长征精神放光芒
  • 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2016年7月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讲话
  •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2006年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1996年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琐尔慈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决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在于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美国著名战略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沿着红军长征路朝圣记》
  • 埃德加·斯诺在延安的合影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大地)(又名西行漫记)》
  • 《南充苏医》一书封面
  • 朱德同志故居
  •   南充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嘉陵江畔的璀璨明珠,立城久远,人杰地灵,文化传统深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南充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这里是红军的主要缔造者朱德的故里,也是将军罗瑞卿的故乡。巴蜀革命第一枪在这里打响,著名的升保起义在这里爆发,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革命的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至今。南充境内仍保留很多红色文化的遗迹、遗址。这些实物必将和长征精神一起,激励世代南充人继续前行。
  • 二、红色精神耀南充
  •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
  •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四川仪陇县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并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德同志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参与领导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
  •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早年入黄埔军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军政治宣传部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7年复职,1978年赴联邦德国治疗腿疾时去世。
  • 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时的罗瑞卿
  • 罗瑞卿给毛泽东介绍我国自制的半自动步枪性能
  • 罗瑞卿同志故居
  •   于江震(1911年1967年),四川南充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中共川北工委书记、川西特委组织部部长、川南特委书记、川东省委书记、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西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中组部、工业部副部长,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等职。1967年1月28日在京去世。董必武为其写下“江震同志永垂不朽”的悼词。
  • 于江震同志塑像
  • 顺沪起义总指挥刘伯承发的布告
  • 顺沪起义雕塑
  •   南充属于川陕甘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红军在南充》一书的研究,红四方面军在南充,有史料记载的规模较大的战役和战斗就有50多次,仅阆中境内就有30多次,其最著名的就是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在南充境内建立过8个县级苏维埃政权,81个区苏维埃,482个乡苏维埃,2461个村苏维埃。仅1933至1935年,南充有至少58800多人参加红军,有的阵亡在西征途中,有的牺牲在长征路上。
  • 升保起义会馆
  • 升钟寺武装起义遗址
  • 阆中红军纪念馆
  • 蓬安县人民政府立的红军石刻标语牌
  • 营山县苏维埃政府遗址
  • 位于南部县境内的德丰县苏维埃遗址
  • 保留在南部县境内的红军标语
  • 李健教授到教育局部社科中心汇报革命根据地研究进展
  • 朱德之孙朱和平少将考察西华师大
  • 三、不忘初心向前行
  •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学校师生便开始到南部县调查1932年冬升钟地区的农民暴动事件,写出《升保地区农民起义调查报告》。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师生围绕朱德、川陕革命根据地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与研究,产生了大量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西华师大人。
  • 《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首发式现场
  •  近年来有关朱德、川陕苏区研的部分著作
  • 关于朱德、川陕苏区等研究的部分科研成果
  • 近年立项的部分项目
  • 西华师大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瞻仰无名烈士墓碑
  • 西华师大学生党员在苍溪县纪念红军渡景区重温入党誓词
  • 西华师大暑期社会实践队参观张澜纪念馆
  •   在学校党委宣传、行政的领导下,学工部、团委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主题班会、升旗仪式,以及组织学生深入先烈故里、革命老区,进行历史遗迹寻访、革命传统教育、社会考察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南充抗战老兵口述史”暑期社会实践队员采访抗战老兵唐继平
  • 西华师大国旗护卫队“传承师大情怀”,缅怀革命先烈“西山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 西华师大主办的第四届“读史年华”历史剧剧本创做暨优秀历史剧目展演现场
  • 西华师大学生骨干实践队员在井冈山合影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三:


    “回首长征 筑梦青春”
    2016级新生演讲比赛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