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 · 蔡静『借字磨心』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耕心草堂
发布时间:2018-03-25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耕心書法成人課 『藝術休閒 · 借字磨心』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几年间,透过面前的小窗,景儿换了一茬茬,有过蓝天白云、有过红顶青瓦、有过车来车往,最后成了一面白墙……。声声入耳,有过古琴声,叫卖声,歌舞声、宣誓霍霍声…… 
    我和老师们,亦师亦友。她们一位教会我习字,由楷书入篆、隶、行书,譬如树扎根,基础扎实,再入任何书体皆易通达。其中更是为我谈古论今,一位书家一段历史,一生拼搏。书中有千秋,写中悟真谛。一位教会我用心,修心。借闻香品茶、借书写,磨心。不为附庸风雅,是先借外物收心,安然于香、茶、字中,然后用心体会,体会用心,再由雅入俗,即可于日常柴油盐等杂事繁务中。可以有生活,更可以有自我。 
  • 《石门颂》体会锥画沙的妙趣
  • 《兰亭序》的美可以通过很多形式表现出来
  • 书,心画也。生活中,我离不开TA!
  • 金书液抄经,一次难得的调心体验
  • 带有创作意识的临帖
  • 放大的《曹全碑》端庄典雅
  • 清代的篆书是继秦以后的又一座高峰
  • 体会吴昌硕气度沉雄的用笔和自成一家的魅力
  • 七年前大行宫会堂的三楼,有间不起眼的教室,
    当年“书,心画也”的展牌,如今在我心中有声有色:
    拍案而起的林老师,看了孩子刚从别处学了一期的书法作业后,怒气冲冲地嚷道:“中锋用笔在哪里?这不是在刷字嘛…,能这么教人吗!”书有书法,用笔为最,一根中锋才是重中之重。就这样,孩子重新选择了书法班,而我给自己找到了有要求的好老师。实现了自己多年内心向往:作为全职妈妈,我该在生活中找到自我,而不是在生活之外。
    初见严老师,她更像个假小子,师从南艺书法系博士生导师金丹老师。平日她少言寡语,目光犀利,课堂上身教大于言教,对我的教授亦从“永字八法”的基本用笔开始。以颜真卿的筋骨风貌入手,临习了《颜勤礼碑》、《多宝塔》、《东方朔画赞》等。
    而不上进的我,亦常以娃小事多为由,课前草草奉上前一天赶出的作业。但课堂之上绝不马虎,全然进入状态:听老师对字帖的解读;观书写的节奏;体会意在笔先的酝酿;全神贯注落笔时,纸笔间行走的声音;此时此刻,心,能感知到。
  • 原大临习《多宝塔》
  • 诠释心中的隶书
  • 临习《曹全碑》,体会指尖的技巧
  • —— 林语堂《中国书法》 
  •  艺术是情感,生活就是体验。 
    耕心书法成人课,一个专供没空成为艺术家的人体验有空的聚处。
  • 时间如纸,仅方寸之地给予生命,每一笔落下,都是一段不可逆的人生,令人心生局促,是以常常观之难能有空,填之又永不得满。 然正如书法的每一笔,不因时间而长短,而以审美取不同,每一段人生都不以长短论得失,是因生活不同情感的美好体验而丰富,所以也都是不可仿与替的。
  • ·
  • 「 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因为它表现生动的美,它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一笔敏捷而稳定的一划之所以可爱,因其敏捷而有力地一笔写成,因而具有行动之一贯性,不可摹仿,不可修改,因为任何修改,立刻可以看出其修改的痕迹,因其缺乏和谐。这是为什么书法这一种艺术是那么艰难。」 
  • ·
  • 我和老师们,亦师亦友
  • 七年书途不辍
  • 这个年纪,已无可能成为书法家,却不妨碍体会书写的意趣;这个年纪,不再光彩美丽,却可在笔墨间揣摩出历史人文的滋味;这个年纪,上有垂老下有幼小,就更该唤醒自我用心陪伴。
  • 全神贯注落笔时,心,能感知到
  • 家庭主妇
    耕心书法成人课学员
    学书八年
  • 文字,从来不曾离开我们的生活,但人们却渐渐远离了书写,在笔墨纸砚都找不齐全的现代社会,我却选择走进书法课堂,成为潮流发展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