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立夏 夏行秋令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抚州天佑企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5-05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东阿阿胶娇倍源为你保驾护航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2016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二十四节气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前,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将太阳直射点一周年中在南北回归线间运动的轨迹,划分为24个等份,命名为包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24个节气。
          不仅如此,中国人还把二十四节气放到太阳系整体运行中思考。
          在太阳系中有5颗临近地球的行星,对地球非常重要。
          以太阳为中心,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在这些星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中,它们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地球人的身心健康。
          由于5颗星球各自的体积、质量、公转周期不同,对地球的气候影响每年都有差异。
           这些星球每60年回到原来位置,中国人以此创造了六十甲子纪年方法,中国农业至今还在使用。在60年内每年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各有不同,使得人类年年都面临新的挑战。
           这些神奇的知识源自中国古老的《黄帝内經》,中華民族通过2000多年的践行,证实了其理论的科学性。 
  • 前言

  •  2018年5月5日(农历戊戌三月二十)21:25,太阳视运动达到黄经45度,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立夏。
          中国古代一些帝王对立夏很重视,要带领群臣在城里南端祭拜天地,祈福国泰民安。
          立夏是伟大的时刻,万物从这一刻开始走入鼎盛阶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标志着生物的四种存在方式:生、长、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使生物进入了夏三月的生长旺季。
          北半球立夏至立秋三个月万物开放,人的毛孔逐渐开启,体内的郁热散发通畅,体内的水分由之前主要走尿道,逐渐转为大部分走汗道。中医理论认为:夏天适量出汗,利于排出血中浊物。如果夏天不出汗,秋冬易患心、脑梗症和肺的壅阻之症。
          中医理论讲:“寒病夏治。” 说的是利用夏三月万物发散这个规律,推出藏在体内深处的寒邪。
           夏天应心。有心脏疾病的人,可借这个时空自然之力康复。此乃中医治病的“候时” 。如果心病夏天未治,须等候明年夏天的到来,方可能彻治。
  • (今年北京地区的月季花开有残)
  •          2018的立夏和往年不同。由于金星带来秋天的气候起主导作用,所以称“夏行秋令”,即秋天的长官主政夏天的气候。同时还有水星带来的冬天气候(司天之气)的影响,这种气候使花朵未开则残,即开即残。本文插图均为北京地区立夏前夕的花朵,缺少季节应有的生机、肥硕和艳丽,多了气候的伤痕。

            这即是“春行秋令”和“夏行秋令”的结果。人与植物同属生物,植物伤残之时,人亦受害却浑然不觉。

            北半球立夏至小满这半个月,仍处在一年六之气中的二之气。二之气从春分开始,经清明、谷雨、立夏,到小满进入三之气。《黄帝内經》讲到戊戌年二之气时说:“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戊戌年立夏与之前不同的是,万物开放,寒热相搏由半遮半掩变为直接对立,冷热变幻,增加了气候的不确定性。脸色偏红、血热的人群易烦躁不安,随气候寒热起伏,对各个领域的事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今年北京地区的草花开放即萎)

  •       人的身心与春天不同的是,毛孔已开,寒邪直入,冷热并存。人在这段时间保持平衡尤为重要。否则,体内过热,与热邪同气相求,易患热症;体内过凉,与寒邪同气相求,易患寒症。
          人遇外寒,毛孔关闭,容易引发心梗、脑梗;肺壅,咳;胃痞、肠痞,胸胁胀满等。
          热邪太过,阳气外泻,会引起心衰等证。
          综上,此间时令养生环境较为复杂,时令养生人应多与本地养生师交流,在把握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则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人的饮食起居养生方略为佳。
  •       天下之事本无利弊之分。智者取利;非智见弊。此间养生之总则是十六字方针:冬夏共存,寒热相搏,化弊为利,止损为盈。大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方面
    多室外活动,适量晒太阳;行走锻炼出微汗,利于排出浊气。
    二、情绪方面
    多帮助他人;多给予,少索取;多赞扬,少生气。心与 “夏德”合为一体,借天力补心力。
    三、饮食方面
    1.吃熟食热食,谨慎吃冷食、生食和生水果,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2.早饭可吃微辣食品;午饭可吃偏酸味食品;晚饭以绿叶菜为主,味道微咸。
     3.下午3-5点(北京地区北京时间,京外地区计算时差,以下同)喝热梨汁,里面加少许盐;晚睡前喝一杯加热的芹菜汁,里面加少许糖。
    四、起居方面
    时令养生晚睡时间不晚于21点,最晚不过22点;养生早起不晚于5点。起床后喝杯温开水外出散步,排出头中浊气。“晨主头脑。”
  •         有茶灸习惯之人在散步后,通过茶灸荡涤上下里外的浊物,从汗道和二便排出,以净静之心迎接一天之夏。

             夏应心,夏养心,心智的培养取决于夏;夏不养心,其亏损须等来年夏三月补齐,此乃“候时”。

  •   五、严防感冒
            
           寒热相搏的气候最易感冒,皆在一穿一脱之间。身心无故躁热之时,必是热邪作祟。智者收热邪入肾即为补肾,叫做化弊为利。古典名著《西游记》多次讲了这个道理:古聖大士每次面对邪恶的妖魔鬼怪,不是打死,而是收伏为我所用。
            若不懂此理,身心躁热即脱外衣,寒邪乘虚而入。体内寒热相搏,战场在上焦心肺。年轻人尚有气力与邪抗争,中老年人如无此力,甚或引起心肺衰竭。这即是一些人死于感冒的道理。
           时令养生人一旦感冒,及时通过调整饮食起居康复,是可选途径之一。
           夏天是生物细胞新老更替,健康强壮的重要时段,人符合自然的心态、饮食起居,关乎一年的健康。
           令人感叹的夏天来了。尽管这个夏天寒热相搏,但是古圣先贤给了我们足够的智慧化弊为利,点滴之中收获满满。祝福你们,走向“至德”的人们!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想了解更多信息

    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