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美食地图上说走就走的旅行~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诗雨
发布时间:2021-06-10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一镜到底
  • 粽子香
    香厨房
    艾叶香
    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一首民谣唱出了端午节日的习俗与美食。
  • 端午节
  • 西
  • 美食地图
  • 端午主角——粽子
  •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南方粽子分类较多,外形也比较多样化。比较常见的有菱形、多边形、柱形(马脚粽或马腿粽)。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主要以内地(重庆四川一带)的青叶粽和沿海一代(两广福建地区)的什锦粽为主。
  • · 浙江
  • · 江浙
  •        农历五月,江南地区称五黄月,民间在端午节吃“五黄”的食俗由来已久,也就是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
  • 江浙——五黄
  • 江浙——五黄
  •        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为京式,制作时不加任何油脂,入口虽松软,但无油润感;南包括苏式和扬式,制作时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软、细腻。属消暑小食。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能。
  • 浙江——绿豆糕
  • · 广西
  • · 甘肃
  • 西
  •        这种扇形食物由五个多色层组成,每层都覆盖着油炸的胡椒粉,用发面蒸制而成。这些层被挤压成各种图案,使其吸引眼球。据说这种饮食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端午节期间制作和销售面扇子的传统。
  • 甘肃——面扇子
  •      叶子饽是玉林人的节日食品,尤其在端午和重阳这两节属于必不可少的美食。叶子饽以糯梗两种米磨成粉做成,单个饽有一巴掌大小,分为甜和咸两种口味,通常采用芭蕉叶,粽子叶,竹叶等具有清香味的叶子包着蒸制。其色泽嫩亮,口感细软,香糯不粘牙。
  • 广西玉林——叶子饽
  • · 台湾
  • · 福建
  •        煎堆又叫炸麻薯、麻团,是流行于福建、海南、两广的过年食品,但是在福建闽南、台湾台南的一些地区,通常只有到了端午节才会吃它。相传这些地区在端午节期间进入雨季,以前人们认为是天上有洞,如果不补,雨就会无休止的下个不停,他们认为吃煎堆能把天补好。
  • 福建、台湾——煎堆
  •        南方是盛产腊肉的地区,端午节这个隆重的节日,当然也少不了腊肉的登场,香醇浓厚的肉块、诱人的色泽,让人看了就垂涎三尺,吃一口就意犹未尽。
  • 南方——腊肉
  • · 北方
  • · 吉林
  •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在端午节这天会食用清香的打糕。打糕,顾名思义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 吉林延边——打糕
  •        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上面印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古人用以祝愿消病强身,祈求健康。
  • 北方——五毒饼
  • · 关中
  • · 江西
  •        端午节吃茶叶蛋是江西南昌的风俗。煮熟的茶叶蛋外壳被染红,放入彩色净袋, 挂在小孩的脖子上, 人们相信这能给孩子带来好运。
  • 江西南昌——茶叶蛋
  • 艾馍馍,即用艾蒿来蒸的馍馍。关中地区过端午节,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蒸馍馍,口感清甜、柔糯。因为端午时艾草茂盛,芳香通阳而不伤阴,很符合古人助阳化气、阳极阴生的要求,加上艾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气味芳香,可驱虫杀菌,所以古代端午人们习惯以艾草制成各种美食,除病驱瘟。
  • 关中地区——艾馍馍
  • 辽工篇
  • 饭菜篇
  • 辽工美食
  • 麻辣烫篇
  • 辽工美食
  • 果汁篇
  • 辽工美食
  • 甜品篇
  • 辽工美食
  •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端午佳节
    许你一世安康!
  • 端午节
  • 主编:朱长旭
    责编:高    琳
    文字:毕诗雨
    图片:来自网络
    排版:毕诗雨、加得拉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