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缅怀国士!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4-23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做最真实的宣传,做最真实的自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特效插件
  • 特效
  •          缅怀国士
  •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
  •                 ( 国士无双 )  
  •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23日。10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国家经历了从站起来,强起来,最后到富起来的过程。这其间有很多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在默默地奋斗着。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无名”而又伟大的国士们。  
  • ★简介★
  •       他生于上海,祖籍浙江。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获得者——钱学森。    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后,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与研究环境,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回到国内发展。回到国内后,他积极投身于我国导弹事业。“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这是钱老的原话,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坚定与毅力。在他接手之后,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我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大大提升了我们国家的整体国防实力,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荣誉感。  
  • ★国士介绍★
  •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 ★国士介绍★
  •       这位穿白背心的老人伏在桌上,一边全神贯注的盯着电脑,一边单手敲着键盘,屏幕中是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段影像。身患重病的他,在三年后便与世长辞。他就是中国激光陀螺之父——高伯龙。
        如果没有他,中国所有的尖端导弹,火箭舰船都将成为半个“瞎子”。  
  • ★国士介绍★
  •       为了弄懂原理,他没日没夜的算了一年半,从原理到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诞生却耗费尽了高老20年的精力。国家在那个年代,对于那样一个未知的领域,几乎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实验室是废弃的小食堂改的,纳米激光玻璃靠自己磨,高精检测仪自己动手研制。年过半百的他,甚至从零开始学编程。很多很多基本的零件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为的只是能够早日研制成功。长年累月的工作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哮喘。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工作,即使在夏天,他也会穿上厚厚的军大衣来减少哮喘的发病频率。就这样以命相搏的工作,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2017年12月6日高伯龙因病在长沙逝世。  

  • ★国士介绍★
  • 特效按钮
  •       中国天眼—FAST,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有人知道它的总工程师是谁吗?  
  • ★国士介绍★
  •       他就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2021年3月31日起,中国天眼宣布接受来自全世界科学家的观测申请。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从1994年南仁东开始有这个想法,到最终建成共耗时22年,光选址就花了13年。先是利用卫星地图进行观测,找到了300多处地方,然后就需要到实地对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更加详细的勘测。其中的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没有路的,所以勘测起来也比较困难,但南老依旧坚持亲自实地勘测选址。最终选到了贵州省黔南大窝凼洼地,一个天然形成的洼地。  
  • ★国士简介★
  •       在建造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大型零部件的运输;主动方案面的取舍;如何实现馈源的高精度定位。在近乎拼命的工作强度下,历时五年半的FAST工程终于建设成功。但后期的调试工作也极具挑战,南老团队认真地做好收尾工作后,全部指标也是一次性通过。
        南老在2016年被确诊为肺癌,但他依旧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南老总是说,我们还有太多没做,生怕出了一点差错,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贵州人民的信任。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享年72岁。    
  • ★国士简介★
  •       有人说他生活在童话里,有人说他是最单纯的海归科学家。他就是中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2018年3月1日,黄大年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2019年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在他众多身份中,他最喜欢的还是老师这个职业。黄大年曾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他的坚守与选择都在他的行动中完美地体现了出来。 他带领的团队研发出的成果在中国  
  • ★国士简介★
  •       都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2008年,黄大年应祖国号召回国,说服妻子卖掉诊所,留下还在独自上学 的女儿。毅然决然回到了他的母校——吉林大学。当时我国的深地探测设备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回国后,他主要扛起了这方面的科研攻关。由于项目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科研机构,所以常年往返于全国各地。第一天在北京作报告,第二天就要飞到海南去看实验项目结果,然后又要赶到天津验收。他助手说,这基本是常态。他的飞机票都定在晚上,因为白天要工作,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 ★国士简介★
  •       黄大年回国三年后,我国首台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地壳一号”投入使用;五年后,无缆地震勘探系统研发完成;六年后,航空重力梯度仪原理样机研制成功;无人机探测系统研发完成。这些技术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回国七年时间里,黄大年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他完全没有在意,直到同事们将他送去做检查才得知是胆管癌。他不得不放下所有工作住进医院做手术 。                     2017年1月4日,由于病情恶化,黄大年陷入了深度昏迷状态。四天后,年仅58岁的黄大年离开了我们,哪怕最后,他也没来的及看一眼刚刚诞生的外孙。  
  • ★国士简介★
  •       像他们这样的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还有很多很多,似乎有一股劲儿在他们之间默默地传递,一刻都未曾停歇。我无法一一记录下每个人。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品质: 珍惜时间 ,热爱工作,无私奉献,勇敢无畏。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偶像
          我们不曾珍惜过的每分每秒,都是他们惜入珍宝的每时每刻。与其编排着字眼去赞誉,罗织着语言去追捧。不如记住他们,跟随他们,让他们的精神品质传承下去,影响一代代后人。  
  • ★缅怀国士★
  • 答题
  • ★彩蛋★
  •       感谢您的参与支持,请将您的答案发送至评论区,后台会帮您记录,奖励会在截止日实时发送。 
  • ★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