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非遗·禅和曲
禅和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即唐代梵呗的遗响。禅和曲源于宗教音乐,是融佛教和道教音乐为一体的佛曲。祥和曲的演奏形式,分坛上和坛下两部。
禅和曲
级别:|省级第二批||市级|
区域:|福州|
类别:|传统音乐|
100多年前福州鼓楼地区的地方宗教组织
“斗堂”(带有业余娱乐性质的团体)、“济功堂”,乌石山的“一善堂”、布司埕城隍顶的“兴合堂”和卫前街的“集贤轩”等,这些组织在民间演奏这类乐曲,成员多属缙绅后裔,寓娱乐于宗教形式,被纳入民间音乐。1982年,福州市群艺馆编辑《禅和曲集》,分出“内三腔调(F调)”、“外三腔调(C调)”、“香花调”、“吉仔吟”和“拜腔”等五种。赞词多为“对神佛的供献”、
“规劝世人的箴言”等。
- 屠敏在禅和曲表演中吹奏传统的逗管
75岁的屠敏老人是一代根雕大师屠一道之子,也是福州特有的传统管乐器逗管的传人,当年他曾与郑子良一起改造逗管发掘出其低音部的表现效果,填补了中国传统管乐器在低音区上的空白。2002年,他被授予“省民间艺术家”称号。在福建省“文化遗产日”活动中,屠敏又作为福州传统音乐禅和曲的传人,获颁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福建省艺术馆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福建交通广播FM100.7
用声音 遇见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