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30教育头等大事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June
发布时间:2016-12-17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谁之过,怎么防?
  • 双击此处进行编辑
  •       12月8日晚上,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文章称自己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上学的儿子长期受同班同学欺凌。该名儿童的父亲告诉记者,从今年9月份开始,其儿子就开始频繁跟他诉说自己经常受同班一个同学言语上、肢体上的攻击和骚扰,并被起外号,之后就发生了被扣厕所垃圾筐的事情。

  • 教育部的头等事
    “校园欺凌”

  •        该名儿童的父亲说,“我最后悔的就是在孩子第一时间跟我说自己受到侵犯的时候,我没有选择站出来保护他,而是想让他自己去解决这件事情,让他躲开他们”。
          不少人都有欺负同学或被同学欺负的经历。这种欺负,从被排挤出圈子外,语言侮辱,以至动手打人,用香烟烫,扒光衣服上传到网络等等。有些案例,手段之残忍,令人怀疑施害学生的心理已到了极度扭曲的地步。最严重的,是致人死亡。
          12月10日中午,中关村二小发布声明,“正在积极协调处理,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效果,希望教育问题回归学校进行处理。

  •       3月3日,安徽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一位高三女生被班上3名男同学下药;
     4月22日,河北保定校园女生被逼下跪、脱衣,并被扇耳光;

     423,山西运城15岁休学少年张超凡,在网吧被同校6名十五六岁的同学殴打致死;

      4月28日,重庆彭水县桑拓中学初二学生在厕所内被同学围殴杀害。

    。。。

          
  • 2016年发生的多起
      恶性校园欺凌事件

  •       轻处罚使得各项整治工作见效甚微,作恶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弱者只能默不吭声,校园暴力只会愈演愈烈。整顿校园暴力,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
  • Dw

  • CAD

  • Ae

  • Ai

  • Fl

  • 双击此处进行编辑
  • 60%

  • 60%

  • 70%

  • 80%

  • 95%

  • 90%

  • 5月18日,福建省下发《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重要文件。

  • 5月12日上午,山东泰安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民警在辖区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活动。
  • 5月11日,河南驻马店3名少年审判法官到遂平县阳丰乡中,为1000多名师生和家长讲授“校园反欺凌”专题法制教育课。
  • 5月18日,广西教育厅在南宁召开的全区中小学安全稳定工作视频会议,表示将从5月起集中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行动。
  • 5月13日,海南省教育厅下发通知称,“对工作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问责。”
  • 5月12日,安徽省正式发文,要求在全省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范围启动校园欺凌专项治理。
  •        校园欺凌问题的产生,是功利教育只关注知识教育,忽视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法制和规则教育所产生的恶果,应该让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质。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在《通知》发布后,安徽、广西、海南、福建等地都已启动专项治理行动。
  • 福建
  • 山东
  • 河南
  • 广西
  • 海南
  • 安徽
  • 学校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及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否及时发现校园欺凌情况和妥善处理。
  • 家庭的教育观念对青少年行为处事的影响巨大,父母的处事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青少年学生的叛逆心理,一旦形成不良的心理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做出不正确的行为。
  • 发生校园欺凌该怪谁?
  • 让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       总体来看,在预防欺凌方面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防治欺凌事件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预防在先、防欺凌于未然”。在应对校园欺凌方面,家长、老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公安部门、医疗部门及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区等应该一起行动,共同监督。学校应该重视的不仅是法律教育,还有关于人的权利的教育,关于生命尊严的教育,应该号召学校拨出专门课时来开展类似教育,要把很大的精力放在防范上面来。
  • 教育部的头等大事“校园欺凌”
           
           谁之过,怎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