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非遗·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福建交通广播
发布时间:2016-09-25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福建声音博物馆——用声音,遇见福建。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全身上下蕴藏着美的因素,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而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有

      13个、也有8个。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具有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

    •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级别:|国家第二批||省级第三批||市级|

      区域:|泉州|

      类别:|传统技艺|



    • 福船制造技艺源自明代,历史上“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所用的六十二条大船,由担任船队的“忠武尉”黄参,力荐黄氏造船世家参加大规模的造船工程,统管船艺设计,工程规划,材料统筹,监匠训导。洪武年间随着黄氏入闽,福船制造技艺也随之传入泉港区峰尾镇,世代相传,不仅在泉港地区广泛传承,而且还流传到长乐福州、厦门、湄洲湾和惠安辋川、净峰、崇武以及浙江温州等沿海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

    • 如今,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已是一种濒将消亡的民间手工技艺,堪称中华绝活之一。


      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晋江和宁德蕉城区联合申报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成功列入世界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漳湾福船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衣钵,特征鲜明,一脉尚存。如今,它已是一种濒将消亡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堪称中华绝活之一,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卓越才能。从船型到浑然流畅的曲线设计等,都充分保留与体现了“古福船”的特点,其形式对功能美学与产品设计艺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借鉴意义。二是他们保留下丰富的地域行业特色的造船与航海的奇风民俗,可谓一份难得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

    • 由于漳湾福船的家族传承特点,以及传男不传女的原始方式,使得掌握水密隔舱技艺的人极少,特别是手艺精湛的老艺人的断代现象相当严重。传承者的老龄化十分突出,现在的青年人都不愿意继承父辈衣钵,导致目前漳湾30岁以下年轻人能掌握造船技术的寥寥无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目前单兵作战的经营模式,影响了整合技术、资源等优势,生产成本高,附加值少,抵抗市场风浪能力差,抢救工作十分迫切。


    • 福建省艺术馆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福建交通广播FM100.7

    • 用声音 遇见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