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学科文峰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二届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重庆邮电大学
发布时间:2021-07-02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信息与通信学科文峰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二届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重庆邮电大学
  • 邀您参加
  •   信息与通信学科文峰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二届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  
  •   重庆邮电大学
    2021年7月16日  
  • 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好!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促进通信技术的发展,解决未来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难题,重庆邮电大学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将于2021年7月16日在重庆邮电大学逸夫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信息与通信学科文峰青年学者论坛暨第二届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深入研讨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促进高校和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 INVITATION
  • 诚|挚|邀|请
  •   线上: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视频号  

  •   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重庆市电子学会

  • 先进网络与智能互联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 泛在感知与互联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移动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   《电子与信息学报》  

  •   中国通信学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委员会    

  •   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   线下:重庆邮电大学第三国际会议厅  

  •   2021年7月16日  

  • 合作媒体

  • 主办单位

  • 国内外学者、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

  • 参会人员

  • 大会地点

  • 大会时间

  • INVITATION
  • 会|议|信|息
  • 午餐

  • 12:10-14:30
  • 11:40-12:10
  • 11:10-11:40
  • 10:40-11:10
  • 10:30-10:40
  • 10:00-10:30
  • 吴大鹏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
  • 云-边-端协同的服务质量增强

  • 谢人超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 武庆庆
    澳门大学助理教授
  •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Aided Wireless Energy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 Overview
  • 间歇
  • 刘刚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 车车通信:从汽车到高铁
  • 唐杰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 张海霞
    山东大学教授
  • 全体参会人员
  • 领导和专家

  • 2021年7月16日-上午议程
  •   通算存学一体化边缘计算网络思考与实践  
  •   物联网携能通信:机遇与挑战  
  • 09:30-10:00
  • 合影
  • 09:00-09:30
  • 基于行为分析的车联网络资源优化
  • 致辞

  • 08:50-09:00
  • 08:30-08:50
  • INVITATION
  • 会|议|日|程
  • 杨刚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 《电子与信息学报》介绍
  • 17:40-19:00
  • 17:25-17:40
  • 17:10-17:25
  • 16:40-17:10
  • 16:10-16:40
  • 李云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期刊社执行副主编
  • 晚餐

  •      陈倩
    《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主任
  • 梁承超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
  •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介绍
  • 低轨卫星移动性管理
  • 杨照辉
    UCL研究员
  • 目标导向的语义通信研究
  • 司鹏搏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   朱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 2021年7月16日-下午议程
  • 边缘计算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 间歇
  • 16:00-16:10
  • 15:00-15:30
  • 15:30-16:00
  • 基于MEC和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计算卸载与资源调度
  • Intelligent Backscatter and

    Reflecting 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6G

  • 会|议|日|程
  • 14:30-15:00
  • INVITATION
  •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
  • 【吴大鹏】
  •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 【谢人超】
  • 澳门大学助理教授
  • 【武庆庆】
  •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 【刘刚】
  •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 【唐杰】
  • 山东大学教授 
  • 【张海霞】
  • INVITATION
  • 特|邀|嘉|宾
  •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
  • 【梁承超】
  •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 
  • 【杨照辉】
  •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 【司鹏搏】
  •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 【朱力】
  •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 【杨刚】
  • INVITATION
  • 特|邀|嘉|宾
  • 报告摘要异构车联网通信系统中通信节点的高移动性、移动行为的复杂性,使得此场景下通信业务呈现数据实时交互性强、空时分布不均、尺度多变的特征,给有限的车联网网络资源(通信、计算与缓存资源)的高效精准配置带来巨大挑战。如何精准分析车辆移动行为与通信行为指导车联网资源配置,解决资源与需求配置错位导致的用户多样化、差异化业务体验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已成为车联网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该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精准捕捉车辆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设计异构车联网中动态、高效的网络资源优化方法。本报告将基于车联网发展,结合车辆行为分析与预测等先验信息,讨论如何进行智能异构车联网通信、计算与缓存资源配置,满足用户多样化、差异化业务体验需求。  
  • 个人简张海霞,山东大学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网络、无线资源管理、智能通信技术。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各类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部分科研成果被军工企业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采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担任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China Communications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IEEE ICNC、IEEE PIMRC、IEEE SmartData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等各类学术奖励10余项。  
  • 报告一:基于行为分析的车联网络资源优化  张海霞   山东大学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随着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无线传感网已逐步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关键部件。随着无线传感网的发展,传感节点工作呈现全天候的特性,其能源续航问题逐渐突出,成为制约无线传感网发展的瓶颈之一。 而传统的能源补给方式将带来巨大人力物力成本;环境能量获取的能量来源无法满足传感节点的能源需求。为解决节点能量受限这一限制物联网有效运行的关键问题,无线携能通信技术将无线能量传输与无线信息传输相结合, 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可在传输信息的同时传输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由于射频无线能量传输持续可控,且有效传输距离可达近十米,因此适用于实现对传感器等低功耗物联网节点供能的同时对通信设备提供无线覆盖。本报告综合考虑物联网的特点及需求,针对终端分布三大场景:广域分布、密集区域及突发区域,以时间切换,功率分配,天线切换与空间切换四种结构为基础,从算法与系统两个层面介绍高效的携能通信策略,解决功率受限情况下干扰能量浪费对能量效率制约的理论难题,实现网络能量效率的有效提升。  
  • 个人简介:唐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20 余篇,其中60 篇IEEE 权威期刊论文,谷歌引用2600 次,H因子26,入选ESI 高引论文5 篇、ESI 热点论文2 篇。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五项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1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三等奖、广西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担任中国通信学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委员会委员,IEEE绿色蜂窝网络工作组副主席,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Systems Journal 等5个国际期刊编委,并作为客座编辑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s Society等国际期刊上组织了3个专刊。此外还担任VTC2018-Spring、ICCC2019、ICCC2020、ComComAp2019、GreeNets2019等会议共同主席。  
  • 报告二: 物联网携能通信:机遇与挑战    唐杰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车通信已经在车联网领域获得了初步的应用,产业界正在大力推广车车通信在内的一系列车联网应用。本报告拟首先综述车联网技术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现状与趋势,然后介绍本团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研究工作,再将车车通信技术拓展到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列车等领域,并探讨其机遇与挑战。  
  • 个人简介:刘刚,博士,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雏鹰学者和首届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博/硕士生导师。2010年于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5年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ISN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华为公司横向合作课题、天奥集团横向合作课题、中铁一院横向合作课题、卡斯柯横向合作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多项,参与自然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中瑞以及中俄国际合作项目多项,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下一代无线网络、铁路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车联网等。在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CC、Globecom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SCI期刊论文14篇,EI期刊及会议论文21篇,申请专利3项,授权软著1项;google学术引用900余次,曾获IEEE ICC’14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获奖比例约为13/965≈1.3%)、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二等奖。近期担任IEEE通信成都分会秘书兼司库、IEEE GlobalSIP'19非正交多址接入分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TPC Co-Chair)、IEEE VTC高移动通信国际学术研讨会HMWC'18的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TPC Co-Chair)等学术职务。  
  • 报告三:车车通信:从汽车到高铁   刘刚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IRS)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achieving spectrum and energy efficient wireless networks cost-effectively. While most existing works focus on exploiting IR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IT), the high beamforming gain achieved by passive IRS is also appealing for boosting the efficiency of radio-frequency (RF)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Although IRS-aided WPT shares certain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IRS-aided WIT, they also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design objectives. In this talk, I will provide a tutorial overview on IRS-aided WPT and its more complicated integrations with WIT, namely, IRS-aided 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SWIPT) and IRS-aided wireless power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PCNs), from the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perspective. Furthermore, important directions worthy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 are highlighted for future work.
  • 个人简介:武庆庆,澳门大学助理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6G智能反射面(IRS)、无人机通信、绿色物联网和机器学习。入选2020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得2021年IEEE通信学会青年学者最佳论文奖、2017年中国通信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5年IEEE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大会最佳论文奖。近年来在IEEE期刊和会议共发表论文100余篇、6G白皮书1项、专著(章节)4项, 含20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ESI热点论文以及12篇IEEE通信学会最佳读物,谷歌学术引用7000余次。担任国际期刊IEEE CL、IEEE WCL、IEEE OJCS、IEEEOJVT的编委,以及IEEE JSAC的客座主编,先后7次担任IEEE期刊6G智能反射面通信等专题的客座编委,6次担任IEEE ICC、GLOBECOM等研讨会共同主席。2020年获得IEEE CL优秀编委奖,2016-2020年先后9次获得IEEE TWC、TCOM等模范审稿人称号。2020年共同创立了IEEE通信学会智能超表面和空地通信2个新兴技术倡议委员会。2021年受邀担任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青年职业主席。2020年受全球首个6G研究与创新中心及多所国际著名学术机构邀请作特邀报告。
  • 报告四: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Aided Wireless Energy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 Overview   武庆庆   澳门大学助理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通算存学(3C-L)一体化边缘计算网络是一种融合边缘计算、无服务器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高效、低成本利用边缘侧通信、计算、存储、智能四维资源,基于大量无服务器边缘计算节点形成的一体化计算网络,可实现计算节点内的通信、计算、存储、网络的融合及节点间的协同,支撑海量多样智能终端、用户在边缘侧的差异化计算诉求,满足广泛接入、高吞吐和低时延的网络诉求,驱动智能化业务和应用的快速发展。本报告对通算存学(3C-L)一体化边缘计算网络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参考架构、关键技术,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介绍,并一起探讨通算存学(3C-L)一体化边缘计算网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个人简介:谢人超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与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云网融合、5G网络与边缘计算、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重大专项、华为企业合作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与企事业横向项目10余项。已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学术论文7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申请技术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24项,国际授权专利2项,出版专著3部,获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次。
  • 报告五: 通算存学一体化边缘计算网络思考与实践  谢人超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根据思科发布的视觉网络指数预测,到2022年底,全球IP流量将超过自互联网元年以来32年流量总和,其中视频流量将占据所有IP流量的82%。随着5G快速部署及各类富媒体应用的迅速普及,网络容量的提升速度将远远落后于各类多媒体业务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网络架构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业务数据。“如何有效地承载爆发式增长的视频业务及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按需服务”成为未来网络演进的重要方向。本报告从“云-边-端”层次型架构出发,介绍异构网元之间的垂直关系及同构网元之间的水平关系,接着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介绍所构建的连接管理模型,进一步从用户兴趣的角度出发,探讨内容缓存与分发方法,最后对未来云-边-端协同服务增强技术进行展望。
  • 个人简介:吴大鹏,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计划、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泛在感知与互联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智能泛在通信网络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担任IEEE IoT、Elsevie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DCN)编委,长期从事泛在感知、社会计算、智能边缘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获得IEEE Greencom 2019,IEEE WASA 2016国际会议Best Paper奖,获得IEEE多媒体领域2018年最佳期刊论文奖。获得2012、2018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第七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 报告六:云-边-端协同的服务质量增强    吴大鹏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智能反射通信(intelligent reflecting communication,IRC)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发展前景广阔,具有极高能量效率、高频谱效率和极低成本的6G通信新技术。本次演讲将从智能反向散射共生通信(IBSC)和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通信的角度讨论IRC的最新进展。一方面,IBSC使无线供电的反向散射设备能够将其信息符号调制在环境射频载波(如WiFi、电视或蜂窝信号)上,而无需使用任何昂贵和耗电的射频发射机。由于反向散射传输共享环境传输的频谱,IBSC不需要专用的无线电频谱,因此对于物联网通信尤其具有吸引力。然而,由于反向散射传输依赖于环境射频信号,因此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都存在着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如何设计一个高速率IBSC收发机并优化资源分配?在本次演讲的第一部分,我们将针对上述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特别地,我们将重点关注OFDM载波上的IBSC、MIMO-IBSC以及全双工IBSC。另一方面,RIS是一种新兴的革命性通信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对无线传播环境进行智能重构。特别地,RIS由大量的被动式反射单元组成,它们可以调整入射信号的相位和/或幅度,有意地构建较好的信道。在本次演讲的第二部分,我们将分别讨论RIS辅助的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RIS辅助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系统和RIS辅助的共生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
  • 个人简介:杨刚博士现任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导。2015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通信,智能反向散射/共生通信、智能可重构通信、以及无线供电通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青年项目1项,主研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总经费超过1000万元。发表国际顶级期刊或会议论文4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Google引用15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6项,授权专利6项。获得2021年IEEE Stephen O. Rice论文奖、2016年IEEE通信学会TAOS最佳论文奖、2015年中国政府优秀自费留学生奖、以及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度学术新人奖。曾担任IEEE Globecom 2017宣传联合主席,以及国际会议IEEE VTC-Spring 2021、IEEE ICCC 2019和IEEE ICCS 2018的研讨会主席。
  • 报告七:智能反射赋能6G无线通信   杨刚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随着人工智能,5G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也进入了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本报告首先介绍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历史,随后展开介绍了轨道交通智能化建设现状,并对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系统梳理,最后介绍了边缘计算在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中的能发挥的作用与愿景。
  • 个人简介:朱力,北京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6年和2012年在北京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访问。参与国内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研发,并参与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承载 LTE-M 系统技术体系的构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以及北京市科委,教委等其他多项省部级项目,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编委、客座编辑,曾任IEEE ITSC等国际会议Symposium Chair、TPC Co-Chair等,在IEEE JSAC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 报告八:边缘计算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朱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在工业互联网系统中,由传感器、通信节点、控制器等智能设备组成的通信网络体系可实现人机间、机器间高效便捷的数据交互,为工业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底层架构和技术支撑。然而当前系统中普遍存在工业设备数量大、计算能效性低、资源浪费多、数据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本报告结合云计算和移动边缘计算(MEC)混合计算模型理论,提出一种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数据计算任务卸载系统架构,基于强化学习求解最优卸载策略。进一步结合区块链技术原理特征,提出一种融合移动边缘计算和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系统架构,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迭代求解最优计算资源配置策略。
  • 个人简介:司鹏搏,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处长兼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教师学院常务副院长,信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青年百人”、“日新人才”等。于2004年和2009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和访问学者长期访问。主持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企业合作项目,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编委、客座编辑,曾任IEEE GLOBECOM等国际会议Symposium Chair、TPC Co-Chair等,在IEEE JSAC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 报告九:基于MEC和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计算卸载与资源调度
                                    司鹏搏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quires high data rate and massive connection for emerg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 particular,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cenarios, humans may simultaneously control multiple IoT devices using speech command, thus making audio communication pervasive in a small-range wireless network. However, a spectrum resource-constrained network may not be able to support the broad and prolonged wireless audio communication. This, in turn, motivates the development of semant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that allows devices to only transmit small amounts of semantic information. Semantic communication aims at minimi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ings of the transmitted messages and that of the recovered messages, rather than the recovered symbols. Using semant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one can reduce the communication overheads. In this talk, I will talk about the research about goal-oriented semantic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audio semantic communication, semantic communication with distributed implementation, and a compute-then-transmit framework for semantic communication.
  • 个人简介:杨照辉,201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从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任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工程学院博士后副研究员。从2020年12月至今,任职伦敦大学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荣获2019和2020年,期刊IEEE Tcom模范审稿人。担任2020年 IEEE Com. Mag.杂志专刊“高效边缘学习的通信技术”客座编辑,担任国际期刊IET Com.和EURASIP JWCN编辑。参与举办了2020年 国际会议IEEE GLOBECOM Workshop, ICC Workshop, PIMRC Workshop,INFOCOM Workshop和2021年 国际会议IEEE ICC Workshop, WCNC Workshop。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布式机器学习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无人机通信以及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近五年在IEEE JSAC, IEEE TTWC, IEEE Tcom等国际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索引论文50余篇),累计引用2000余次。
  • 报告十:目标导向的语义通信研究   杨照辉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报告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低轨道(Low Earth Orbit, LEO)卫星网络以其全球覆盖、传输时延低、链路功耗低、抗毁性较强等特点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移动性管理是低轨卫星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保证了终端或卫星运动过程中网络应用的连续性。本报告从低轨卫星网络的结构和特点入手,对低轨卫星网络中移动性管理问题的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相比于地面移动无线网络的特殊性,同时介绍两种针对低轨卫星信令风暴和切换资源预留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
  • 个人简介:梁承超博士目前是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此之前,梁承超博士于2017年至2019年担任卡尔顿大学系统与计算机工程系以及华为渥太华研发中心的交叉博士后研究员。梁承超博士是EURASIP J. Wireless Commu. & Net., Trans. Emerging Telecomm. Tech., and Comp. Commu. 等SCI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梁承超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无线通信,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卫星)互联网架构与协议,网内计算与缓存,凸理论,最优控制等。
  • 报告十一:低轨卫星移动性管理   梁承超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
  • INVITATION
  • 主|题|报|告
  • (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视频号)

  • 线上平台

  • INVITATION
  • 线|上|平|台
  •   (重庆邮电大学第三教学楼二楼)   
  • 住宿地点 

  • 会议地点

  • INVITATION
  • 住|宿|交|通
  •   会议联系人:
    徐勇军,15823194882,xuyj@cqupt.edu.cn
    梁承超,13638362342,liangcc@cqupt.edu.cn
    会议住宿酒店:重庆塔宝花园饭店酒店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08号
    酒店电话:(023)62467873, 18983007333
    注:无注册费,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报名截止时间:7月15日下午3点  
  • INVITATION
  • 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