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非遗·泉州北管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福建交通广播
发布时间:2016-09-27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福建声音博物馆——用声音,遇见福建。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广泛流传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一种传统民间丝竹音乐,中国的北管现只分布在泉州,所以统称为“泉州北管”,与“古音乐活化石”南音并称“姐妹花”,素有“天子传音”的美誉。与台湾中部的北管、日本琉球乐、东南亚北管同属一个乐种。


    • 泉州北管

      级别:|国家第一批||省级第一批||市级|

      区域:|泉州|

      类别:|传统音乐|



    • 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4年泉港区荣获国家“中国北管音乐文化之乡”。

    • 闽南什音亦称北管,始于唐,有“天子传音”之美称,后传入民间。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广泛流传于泉州的一种丝竹音乐,分为曲和谱两大类,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优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演唱采用官话(湖广话,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艺术风格严谨,演奏活跃。

    • 北管乐队当地人们称之为“弦管”或“弦箫管”队,在受邀参加演奏(唱)时,叫“出馆”

      或“出乐”。

      乐队中主要沿用了江南丝竹的乐器,参用莆仙、闽南乐器,如笙、扬琴、洞箫、 品箫(笛子)、月琴(短杆)、双清,小三弦、提弦(京胡)、吗胡(高胡或二胡)、瓢胡(椰胡)、钢胡、尺胡、大胡、板胡、大钹、小钹、大锣、小锣、板鼓、木鱼、小堂鼓、板等(民国以后,乐队中少用笙、扬琴、洞箫等乐器)。

    • 早时,乐队参加化妆造型游行、迎神等活动,以鼓担(鼓担里有板鼓、小堂鼓、板、木鱼等打击乐器)居中领先,紧接是钹、锣、品箫,依次成对分居左右,之后,右侧是提弦、吗胡、月琴,左侧是瓢胡、双清、小三弦。乐队前面打着“天子传音”

      的旗号,与南音的“御前清曲”相辉映,显得蔚为壮观。


    • 福建省艺术馆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福建交通广播FM100.7

    • 用声音 遇见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