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非遗·畲族民歌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福建交通广播
发布时间:2016-09-25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福建声音博物馆——用声音,遇见福建。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畲族自称“山哈”, 主要居住在福建省宁德等地的53个县、市。畲族没有文字,而民族的历史经验、文化传统由“祖公”凭借畲歌代代相传。畲族具有以歌言礼,以歌言史,以歌言才,以歌言俗等特征。有独唱,对唱,齐唱和独特的"双条落"二声部盘唱形式。畲族“双音”是多声部唱法,在全国其他少数民族民歌中尤为罕见。

    • 畲族民歌

      级别:|国家第一批||省级第一批||市级|

      区域:|宁德|

      类别:|传统音乐|



    • 雷美凤(右一),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项目传承人,其演唱的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更是畲族民歌的“活化石”。她曾代表畲族多次参与国内重大民族音乐活动。

      2008年她的歌声乘坐神州七号飞船,飞上太空,巡游宇宙。

    • 畲族民歌随处可见,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畲族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民歌方式。传承人雷美凤更是热爱如珍宝。

    •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民歌作品储存于畲民头脑之中,通过口头代代相传,部分民歌以汉字畲语记录的手抄本流传民间。畲族歌言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另外,畲族歌言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畲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畲族民歌的曲调大致可分为山歌调和师公调两大类。山歌调包括:福宁调、福鼎调、霞浦调、罗连调、丽水调、景宁调、龙泉调、文成调等。师公调包括念诵调和配合做公德动作的歌唱。畲族山歌多用假声歌唱,按唱法的不同,有平讲调、假声唱、放高音等三种变化。在福建省宁德北部的七都、八都、九都等地,还有一种“双音”的歌唱形式。由男女二人用同一歌词演唱,曲调之间形成支声式、模仿式或和音式关系。此种唱歌形式曾有一段时期盛行,代表曲目有《风吹竹叶尾提提》等。现已濒危,亟待抢救。


    • 福建省艺术馆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福建交通广播FM100.7

    • 用声音 遇见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