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十大新闻
送往迎新之际,让我们从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十大新闻中,品读回味我们北理工人的2016!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16悄然走过,2017款款而来。驻足回眸2016,这一年,是国家“十三五”建设开局之年;这一年,也是北京理工大学谋篇布局、改革创新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全校师生满怀光荣与梦想,勇敢奏响改革之音,在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为实现北理梦再添锦绣华章。送往迎新之际,让我们从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十大新闻中,品读回味我们北理工人的2016!
-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办,北理工共获得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1月7日,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召开,在所颁发的2015年度国防科学技术奖中,北理工共获得15项,并牵头首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和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荣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的“CL-20”火炸药技术,引起主流媒体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北理工长期以来在国防科技方面的贡献,被评为在装备发展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
- 北理工荣获多项国家级重要科技奖项被评为在装备发展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
- NO.1
-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学校谋篇布局、改革创新的关键之年,学校按照“双一流”建设精神,修订完成十三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3月4日至7日,学校召开了八届二次教代会、十三届二次工代会暨2016年学校工作会,时任党委书记张炜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别无选择,北京理工大学必须努力实现‘双一流’!”,胡海岩校长作了题为《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狠抓落实创一流大学》的工作报告,代表们围绕工作报告集思广益,为“双一流”出谋划策,议论明达,言中款要。“我要一流,一流有我”,在北理工,这将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将是全校师生齐心努力向现实迈进的每一个今天!
- 北理工精心为“十三五”谋篇布局聚焦"双一流"建设
- NO.2
- 3月24日,北理工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安排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关工作,对各单位“两学一做”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随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有序开展,并得到中组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二组、北京市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五巡回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 北理工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NO.3
- 2016年5月6日,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中俄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在深圳正式落地生根。10月27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以下简称莫斯科大学)在深圳正式设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于2017年招生。11月28日,合作建设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三方代表在深圳召开会议,这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后的第一次三方会议,会议就共同推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加快建设事项进行了讨论。
-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国家领导人见证下奠基并获教育部批准
- NO.4
- 5月12日,北理工召开干部教师大会宣布中央任免决定:赵长禄同志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张炜同志不再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另有任用。会议由校长胡海岩院士主持。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许达哲,北京市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出席大会并讲话。
- 中共中央任命赵长禄同志为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NO.5
- 2016年,北理工历史上最大单项23.5万平米的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军民融合特色园)竣工,创新主体陆续入驻。6月16日上午,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胡海岩一行到中关村国防科技园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听取了资产公司党委书记、项目经理杨志坚关于园区规划设计及楼宇构成基本情况简要介绍,视察了A座、E座大堂及部分楼层、园区消防及安全中心控制室、总配电室、制冷机房、换热机房、地下车库、员工餐厅,以及规划的校史馆及科技展馆用地等,并对工程建设和园区经营管理提出希望和要求。
- 北理工历史上最大单项23.5万平米的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军民融合特色园)竣工创新主体陆续入驻
- NO.6
- 6月22日,北理工召开人才培养大讨论工作部署会,党委书记赵长禄对全校人才培养大讨论提出“三个结合”的要求,校长胡海岩作了题为“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专题报告,常务副校长杨宾对学校人才培养大讨论工作作出相关部署。随后,持续半年的人才培养大讨论工作全面展开。在充分调研讨论、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出台了《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 北理工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工作
- NO.7
- 6月25日,长征七号搭载由北理工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承担的生物科学实验项目和载荷一起成功升空,这是该团队继神舟八号成功搭载实验之后又一次完成空间实验载荷研制以及在空间开展生物科学实验。9月15日,在发射升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配置的“在轨维修机械臂操作终端系统”,其中机器人双目视觉精确引导系统由北理工机电学院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智能机器人系统高精尖中心负责研制。10月,由北理工参与研制的用于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中的心理支持与保障的VR(虚拟现实)设备,在“神舟11号”飞行任务中进行了成功验证和应用。11月3日,在长征五号发射任务中,北理工宇航学院姜毅教授带领的发射气体动力学课题组圆满完成发射场导流槽研制保障任务,为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 北理工科技助力中国航天事业
- NO.8
- 8月,第24届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该会议是力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被誉为“力学奥林匹克”,北理工共有19篇论文入选本次大会,胡海岩院士和方岱宁院士分别被推选为特邀报告人,在同届大会上有两位中国学者作特邀报告尚属首次。9月,法学院李寿平教授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10月,方岱宁院士荣获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北理工学者活跃在国际、国内学术平台
- NO.9
- 2016年,北理工深化教职工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岗位目标业绩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多元化薪酬体系。加强了高层次人才储备和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引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就。第一批专聘教授按照新的岗位要求上岗履职。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四青”人才等高层次人才51人。获批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仿生机器人与系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博士后队伍实现高质量倍增,4人入选国家“博新计划”,24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新增北京市教学名师3名。
- 北理工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 NO.10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理工人将勇担国家和民族赋予的使命责任,团结进取,砥砺前行,共同谱写“争创一流”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