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非遗·漳州布袋木偶戏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福建交通广播
发布时间:2016-09-27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福建声音博物馆——用声音,遇见福建。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漳州布袋木偶戏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为傀儡戏剧种之一。其特点是用指掌操纵偶像进行表演,既能够演人戏,还能演飞禽走兽;技艺高超的艺人可以双手同时表演两个偶人;行当角色大致同京剧,配曲有京剧、芗剧、民间音乐等乐调,兼容并蓄,因剧目而异;木偶头造型精美,具有收藏价值。


  • 漳州布袋木偶戏

    级别:|国家第一批||省级第一批||市级|

    区域:|漳州|

    类别:|传统戏剧|



  • 中国传统的木偶戏,可分木偶的傀儡戏和皮偶的皮影戏两种不同的表演型态,布袋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近代闽南布袋戏以漳州最具代表性。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布袋木偶戏、木偶头雕刻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汉族民俗艺术。





























  •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其“源于晋,成型于唐宋,兴于明”。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和台湾等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主要有“福春”“福兴”“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












    2006年漳州市木偶剧团的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据《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地区在宋代就已经有布袋木偶戏了。清朝中叶后,布袋木偶戏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一直到抗日战争前,漳州的龙溪、漳浦、海澄、长泰等县,几乎乡乡都有专业或者业余的戏班。漳州布袋木偶戏虽然源远流长,但是经过抗日战争的摧残后,几乎难以继承,逐渐趋向于没落。






















  • 洪惠君,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从事布袋木偶戏40多年。洪惠君发明了木偶戏表演的辅助工具——“手指通”,套在手指上让木偶操纵者克服手指不够长的不足。






















  • 新中国成立后,漳州布袋木偶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9年3月,漳州布袋木偶剧院和漳州艺校木偶科等单位合并,成立龙溪专区木偶剧团,也就是今天的漳州木偶剧团。剧团集中了一大批布袋木偶戏艺术家为骨干,形成了民间艺术向专业艺术迈进的雏形,漳州布袋木偶戏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向全国范围传播,并走向世界。























  • 主办单位:

    福建省艺术馆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福建交通广播FM100.7

  • 用声音 遇见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