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非遗·南音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大强
发布时间:2016-09-22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福建声音博物馆——用声音,遇见福建。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南音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成在宋,是全中国最古朴的乐种之一,南管的演奏上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例如南管中主导乐器——琵琶,未随时代演进,仍保持唐时的大腹短颈,弹奏上还是用横抱拨弹。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南音

      级别:|国家第一批||省级第一批||市级|

      区域:|厦门|泉州|   类别:|传统音乐|



    •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 厦门南乐是明末清初由晋江县传入的,其演唱形式多为弹唱及清唱,泉州南音以洞箫、南琵琶、三弦、二弦及拍板的坐奏称“顶四管”,以南嗳(唢呐)南琵琶、三弦、二弦及拍板的坐奏和响盏、小叫(狗叫)、木鱼(铎)、双铃、四宝及扁鼓等乐器的立奏合称“下四管”。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 南音《长台别》
      福建泉州高甲戏名家黄敬美演唱

    • 福建省艺术馆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福建交通广播FM100.7

    • 用声音 遇见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