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小学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兰州
发布时间:2021-06-15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指纹开屏
  •  编辑制作:景小琴

          音频演播制作:李豫  

       演播指导老师:刘静 

      H5设计制作指导老师:魏秀萍 

                       魏秀萍工作室  刘静工作室          


  •   孩子是革命的火种
                                  是革命的未来

  • 南梁,位于陕甘交界的桥山中部。解放前,这里是一个陕西不管、甘肃不管、土豪劣绅也不管的“三不管”地区。70多年前,就在这座沟壑纵横、绵延数百里的大山中,诞生了西北最早的红色政权——苏维埃南梁政府。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新生的中国革命力量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血雨腥风的岁月里,陕北的早期革命领导者刘志丹、高岗、谢子长等来到甘肃华池县的南梁一带。他们走村入户宣传马列主义,大力发展工农武装,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很快便组建了一支拥有300多人的游击队,撑起了西北革命斗争的红色大旗。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此,陇原大地的革命斗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南梁的列宁小学是习仲勋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紧密结合南梁苏区的实际,依靠工农群众的力量,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办和发展起来的红色学校。它既是革命的摇篮,也是革命的产物。它的兴办,不仅为军事斗争和根据地创建发展与扩大培养了革命力量,同时也让这一区域的工农劳苦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对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前,南梁的劳苦大众不仅经济上深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和剥削,文化教育的权利也被完全剥夺。当时,南梁没有一所学校,除了有钱人家请私塾先生教子弟读“四书五经”外,穷苦百姓的孩子根本读不起书,大多数人都目不识丁。据记载,当时春节过年没有识字的人写春联,只好买上红纸,用墨涂在碗底子上,然后在红纸上盖几个圈当作春联贴在门楣上。  

  •   列宁小学由霍建德任校长,高敏珍、张景文先后任教员。学生有二三十名,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的12名少年先锋队员也被送到列宁小学学文化。学校设备极其简陋,教室是没收的地主房子,架木板当课桌,垒土台当凳子,用石板当黑板,扫锅黑当墨汁,师生们自力更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开设国语、算术、体育、歌咏和军事课等课程。学校没有课本,就先讲《三字经》,刘志丹说:“要先讲爱国爱民道理”“老先生讲孝道是可以的,孝就是尊重老人,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如果红军不孝顺,那就会失去民心。”开始编的课本有些空泛,如讲“共产主义就在眼前”等  

  •   蔡子伟、霍建德和张景文共同编写了新课本,有手抄本和油印本,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好学易记,既是文化课,也是思想教育课。比如,政治课有一篇课文开头的两句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两导师……”还写道:“马克思是谁呢?是世界革命的领袖,他终生领导着我们穷人革命,还把穷人革命的办法指示出来。你知道土地革命吗?土地革命就是穷人们联合起来,把豪绅地主的土地没收来,分配给没地和地少的穷人耕种……红军做的是甚么事呢?就是打倒一切敌人的反动势力。

  •   2009年6月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南梁列宁小学调研,他说:“希望你们这一代年轻人不要忘记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一定要珍惜当前的好时光、好条件,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奋发有为,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   2000年,原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委托夫人齐心和儿女习远平、齐桥桥回南梁看望老区人  。
  •   1935年4月,国民党反动军队对南梁发动重点“围剿”,列宁小学随陕甘边区党政机关迁往洛河川继续办学。




  • 12345@rrxiu.net
  • 甘肃省庆阳市

  • 010-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