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社区治理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活动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晏宏宇
发布时间:2017-11-24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聚焦基层治理 展示创新成果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微信对话
  • 投票时间:
    2017年9月28日——2017年9月30日
    投票次数:
    投票期内参与投票者每天只能投票一次
    投票选项:
    参与投票者最多投选10个项目
  • 倒计时
  • 距离2017年静安区
    社区治理十大创新项目投票结束还剩
  • 点击开始投票
  •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点击项目自动跳转)
  • 静安区社区治理十大创新项目导航
  • 编号30:党建引领破难题,居民自治焕生机
    ——彭浦镇居民区三级自治服务管理项目
  • 编号29:参与互助 共襄善举——
    “群义仓”让我们在“义”起
  • 彭浦
  • 编号28:“临汾共享+”
    ——社区共治的新形态
  • 编号27:绩效创优服务——
    临汾路街道探索社区事务办理提速增效
  • 临汾路街道
  • 编号26:新能励计划
    ——社区志愿者增能服务项目
  • 编号25: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枢纽平台
  • 编号24:“朋吾汇”养成计划
    ——居民区自治平台建设
  • 彭浦新村街道
  • 编号23:“营造街区邻里友好空间”
    ——以大宁路街道慧芝湖街区邻里中心为例
  • 编号22:“找到你、活起来、亮出来”——大宁亮出“宁聚荟”
  • 大宁路街道
  • 编号21:“采菊”在洛善,悠然见“绿站”
    ——垃圾厢房的“社区微空间”改造
  • 编号20:举社区各方之力 破群租整治难题
    共和新路街道成功创建全市首个“无群租社区”
  • 共和新路街道
  • 编号19:专业引领三驾马车,296天选出最难业委会——记芷江西路街道业主服务中心
  • 编号18:“治立方”激活社区自治 
    “新引擎”——孵化小区里的“工作室”
    走出社区自治“新道路”
  • 芷江西路街道
  • 编号17:接地气 聚人气 暖人心——宝山路街道“菁宝汇”群团工作有亮点
  • 编号16:“营”居民之心,“造”温暖社区——宝山路街道社区营造基金项目
  • 宝山路街道
  • 编号15:北站街道——共享单车治理行动
  • 编号14:从“碎片化”到“标准化”
    ——北站街道业委会标准化体系建设
  • 北站街道
  • 编号13:掌心汇”您身边的24H居委会——
    天目西路街道“掌心汇”线上线下服务群众项目
  • 编号12:遇见一小时,遇见更美的你
    ——党员志愿公益行动
  • 天目西路街道
  • 编号11:福民‘心’公约从‘心’出发
  • 编号10:“民间标准”
    ——推动楼组阶梯式创星
  • 南京西路街道
  • 编号9:“吾爱邻”——公益集市 
  • 编号8:自治金——让楼组更有温度
  • 石门二路街道
  • 编号7:一卡在手 居家养老乐无忧——“乐龄一卡通”助老服务项目
  • 编号6:因为乐业,所以美丽——依托“乐业”工作室,提升业委会履职能力
  • 江宁路街道
  • 编号5:睦邻情浓酿桂香
    ——用自治力量营造温馨家
  • 编号4:“零散”资源对接“零散”需求
    ——曹家渡街道“睦邻微公益”项目
  • 曹家渡街道
  • 编号3:封闭式体育点变开放式社交空间 ——四明体育弄“微更新”焕发社区新活力
  • 编号2:织密党建微网格 管理服务精细化 ——静安寺街道网格化党建实践
  • 编号1:一平方米的幸福——静安寺街道全力以赴解决老城厢居民如厕难
  • 静安寺街道
  • 返回目录
  • 点击投票
  • 一平方米的幸福——静安寺街道全力以赴解决老城厢居民如厕难
  •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全力推进解决老城厢居民如厕难工作,居民拎马桶、倒马桶的尴尬一去不复返。街道通过社区需求调研,将此项工作纳入优先解决日程,坚持一线工作,掌握第一手情况;坚持一户一策,创新方法落实解决方案;坚持三元共治,整合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工作落实。在政府部门、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144户居民的如厕难问题得到解决,这个以“消灭马路小倒口、如厕不出家门、不出楼道、不出小区弄堂”为目标的惠民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一平方米马桶、楼内合用卫生间、公共卫生间的方式解决了居民如厕难题,让社区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同时,补上了民生服务的短板,抬高了社区治理的底部,是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的生动实践!
  •     2017年起,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在街道范围内推动网格化党建工作实践。立足现有党建管理层级和城区管理网格化模式,以居民区为基础,将党建工作与社区自治、社区建设管理相融合,同步做实5个纯商务区网格,实现网格内党建领航、多元共育、行政保障。根据党的一切工作落到支部的要求,将基层支部与微网格融合互动,一一对应,编织“1+11+37”全覆盖三级网格架构,健全五项日常管理基本制度,明确六项网格工作站基本职能。号召广大党员认领身边“微事项”,担当邻里守望者和社区啄木鸟,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引领党员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建设,实现“一名党员一亮点、一名党员一面旗”,锤炼一支过硬的骨干队伍,带动全员参与,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织密党建微网格 管理服务精细化 ——静安寺街道
    网格化党建实践
  •       静安寺街道以阅读建筑历史为基础,以保护建筑风貌、改善振兴城市社区面貌为目的,精选四明体育弄封闭式体育健身苑为探索点,提出了“社区活力发生器”计划。由同济大学教授设计微更新方案,数次沟通居民征询意见,将活动区域方形井口改圆,以便减少碰撞伤害,重新规划健身器材功能,设计乘凉座椅、规划绿化墙、增加夜间照明,将封闭式健身点破墙成为开放式,打造多功能社交空间。在满足居民晾衣需求,实现错层晾晒,环保雨棚循环收集雨水的同时,促进了居民绿化自治,激发了社区活力,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静安寺街道将结合弄堂微更新,以体育健身点改造为契机,不断深化社区发展、居民自我治理和社会共同治理机制。  
  • 封闭式体育点变
    开放式社交空间 ——四明体育弄“微更新”
    焕发社区新活力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零散”资源对接“零散”需求
    ——曹家渡街道“睦邻微公益”项目
  •       2015年起,曹家渡街道根据“建设睦邻家园,打造熟人社区”的工作主线,经过“自下而上”的需求调研、项目设计及征选等,形成八大类“睦邻微公益”项目,积极引导自治团队、社区单位、社会组织、楼组及个人等主动认领。项目以党建引领为起点,实现社区共治与区域化党建的有效互动;以“睦邻”品牌为主线,实现社区发展和居民需求的无缝连接;以多元主体参与为抓手,形成公益资源互联、互补、互动的新局面。“睦邻微公益”项目搭建平台,让社区内的“零散”资源及时对接居民区的“零散”需求,填补居民区个性化需求。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多种形式拓宽公益资金来源渠道,将团队“私事”与社区“公事”相连,逐步打造社区生活共同体。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睦邻情浓酿桂香——用自治力量营造温馨家园
  •       2012年起,在武西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的指导下,桂花园小区围绕“自家事情自家管,自己家园自己建”为目标,选出小区带头人,号召党员“亮身份、走出来”,发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探索一条多元共治、高度自治的家园营造之路。通过创建小区和家庭“睦邻点”、自治金和“桂花飘香”微信公众号,搭建交流议事平台,扩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重视志愿者队伍培育,成立“桂花飘香”志愿者团队联盟,将队伍拧成一股绳,更好服务社区;创新垃圾分类绿色积分光荣榜、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从干湿两分类到八分类, 凝聚自治合力;注重整合多方资源,建设“一米花园”微公益项目,将原本荒芜的小区屋顶花园变得郁郁葱葱,桂香浓郁,加深邻里情,营造温馨家园。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江宁路街道“乐业”业委会指导工作室秉承着“交流、培训、指导、支撑”的宗旨,努力打造成为业委会成员提供培训、交流、专业指导及解决问题的综合服务平台。一是沙龙交流促提升。根据住宅小区不同属性,确定不同主题开展案例分析、参观学习等小组活动。二是专业培训重指导。增强工作实用性、提升工作能力为出发点,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三是搭建平台有支撑。成立了由物业管理专家、房管部门、律师、银行、工程造价和审计审价专业人员、优秀业委会主任等组成的专家团队,既提供指导和咨询,亦开展调解并给予法律支持。四是规范建设求实效。以“四个一”硬件标准化为抓手,推进规范化建设,同时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积极引导业委会依法依规正确履职。     
  • 因为乐业,所以美丽
    ——依托
    “乐业”工作室,提升业委会履职能力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在江宁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都有这样一张“乐龄一卡通”,可以在社区经认证的17家商户、2家老年食堂和6个乐龄服务站点自主选择助餐、理发、洗衣、沐浴、维修等十多项的生活服务项目,老人直接刷卡消费,用电子卡全面取代纸质服务券,真正实现“居家养老乐无忧”——这就是江宁路街道实施中的“乐龄一卡通”项目,打造社区“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
          项目依托成熟的银联“云支付”平台,包括政府专项补贴资金跟踪管理、商户动态名录、消费和体验点评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并实现对服务大数据的分析汇总,实现了商户的良性竞争和政府的科学监管。此外,年内即将上线的微信客户端,让老年人进一步分享信息化为社区居家生活带来的便利。    
  • 一卡在手 
    居家养老乐无忧——“乐龄一卡通”助老服务项目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新福康里福泰楼是2001年建成的一栋高层商品房,有81户居民,共有楼组长2名,五大员10名,核心组员11名。楼组居民通过筹集、使用自治金,不断探索着相关制度公约以及自治网络建设。而这些都源于2014年的楼道粉刷,居民们将公共问题转化为公共议题,互助与协商中提升了生活环境和质量。居民通过筹集楼组自治金改造公共空间过程中一步步打开了“楼门”、“家门”、“心门”,从大厅翻新穹顶,到布置美化楼道,再到开展节日庆祝、关心慰问等活动,居民群策群力谱写了无数感人的自治故事。福泰楼的自治品牌已经树立,初步实现了楼组事务共商、环境品质共创、精神文明共建、发展成果共享的共同体目标。  
  • 自治金 ——
    让楼组更有温度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2017年,在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的支持和引导下,华沁居民区利用“社区分析工具”对固定人群进行上门走访,开发了“吾爱邻”公益集市项目。我们借公益之势,让自治促共治,以“吾爱邻”—公益集市为主线,整合社区各方资源,邀请社区共建单位、家庭亲子联盟、团员青年、沁翼志愿服务队、楼宇两新企业、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捐出闲置物品进行义卖。同时,以公益之名,撬动青年人参与自治的热情,利用公众号和业主群发布信息、建公益基金、推居民自治积分手册,吸引了一大波青年人和小朋友,在团支部的号召下激发社区青年参与社区活动,关心社区建设和发展。通过“吾爱邻”公益集市让公益成为精神、让陌邻转向睦邻、让社区众筹互助金,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 “吾爱邻”
    ——公益集市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在静安区深化美丽家园建设的背景下,南京西路街道延伸拓展至美丽楼组建设,推出全区首家民间标准,做到三定:建设标准居民定、创建数量居民定、成果验收居民定。共有6大类31项和“一三五七”标准,即一册三牌五有七无,建立三、四和五星级阶梯式升级分档制。街道制定二制保障,进行三级动员,坚持“四个一”即一个方案、一个评选小组、一次咬尾巴检查、一次表彰大会。楼组创建实现三个转变,从一头热到两头热,居民主动创建,客人变主人;从表面性到实效性,创建有章可循,要我创变我要创;从随意性到科学性,推动楼组建设规范化,实现项目化自治、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发展,一楼一特,福射社区,让基层自治有活力、有动力、有潜力。        
  • “民间标准”
    推动楼组
    阶梯式创星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针对居民心有所想,动员群众同心协力,福民‘心’公约“版本升级”。来源上,从笼统发放变为“私人订制”,公约不再是“上面发的”,居民自己提、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做。内容上,从“万金油”变成“绣花针”,‘心’公约精准对标需求,让居民自己找短板、补不足、定规矩。成效上,从“大而化之”变为“以小见大”,‘心’公约着眼解决“小”问题,共制定了一事一议的‘心’公约32个,涉及楼组自治、微信管理、新上海人服务、小区广播使用等,形成了“1+13+32+X”的南西自治模式。推动了自治从碎片型向集群型治理转变,形成了集群创新的格局;推动了自治由随意型向标准型转变;推动了自治由精英型向众创型转变,人人学自治、会自治、敢自治。
  • 福民‘心’公约从‘心’出发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天目西路街道面对辖区内楼宇多、年轻白领多、在职党员多的特点,依托“添睦党建联盟”平台,创新设计了全新的志愿公益模式“遇见一小时——党员志愿公益行动”。以“遇见一小时,遇见更美的你”为口号,鼓励辖区内党员、白领、居民积极献出1小时的碎片时间,通过“网络认领、随手公益”的方式,营造了全天候、零门槛的志愿公益环境。“遇见一小时·尚马路”,党员志愿者走上街头,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和交通文明大整治行动;“遇见一小时·白领携白发”,楼宇白领结伴社区空巢老人、高龄纳保老人等,为他们带去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遇见一小时·职场加油站”,成立了由专业导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应届毕业生和楼宇白领提供就业指导。党建引领,志愿同行,“遇见一小时”充分激发了社区各类群体参与志愿公益的热情,使“有心无闲”的旁观者转变成为志愿服务的提供者、参与者,更作为社区的一份子参与社区共治,共建美丽天目。 
  • 遇见一小时,
    遇见更美的你
    ——党员志愿
    公益行动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掌心汇民心,服务零距离。自2014年居委会陆续试点以来,天目西路街道着眼顶层设计、注重功能拓展、加强制度创新,搭建天目“掌心汇”微信公众号平台,由1个街道版和12个社区版组成,把居委会搬到“掌上”,合力打造居民身边的“24小时居委会”、居民办事的“掌上服务中心”、居民参与治理的“掌上议事厅”,“像绣花一样精细”地提升服务群众实效。创新点是落实“精细化”“智慧化”理念,以信息化提升服务能力。“街道版”为工作平台,体现统筹、一呼百应;“社区版”为服务平台,体现特色、各自运营,有分有合彰显智慧。线下首问接待全面升级,建立线上线下服务群众制度,实现覆盖全时段、面对全人群、接待全岗通、处理全流程,彻底打通了居委会服务社区的“最后100米”。  
  • “掌心汇”,您身边的24H居委会
    ——天目西路街道“掌心汇”线上线下服务群众项目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2017年,北站街道在辖区范围内探索和试点开展了业委会标准化体系,从软件到硬件梳理了以往工作方式、方法、常见问题及其应对技巧,使业委会相关工作从原有不可复制的“碎片化”转变为具有一定推广性的“标准化”。业委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创新点是第一次用标准化的制度对业委会的软、硬件工作规范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提升业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第三方社会组织的专业支撑下,制定规范性制度,梳理和明确业委会日常工作规范、组改建流程、业主大会召开程序等。提供硬件支持,按照“一书二册三本四版面五件套”基本配置对符合条件的业委会统一发放,并在本年度完成了3个符合条件的业委会办公室的改造。探索推行“两会”制度,以“业委会联谊会”和“事务协商会”的形式为业委会搭建联系沟通、互相交流、调处矛盾的平台。       
  • 从“碎片化”
    到“标准化”
    ——北站街道
    业委会标准化
    体系建设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2017年,北站街道在静安区率先推行“北站街道共享单车治理行动”项目,补辖区市容环境短板,强健城区建设基础。创新亮点:(一)政企联动,共治共管;(二)科技引领,创新治理。主要工作做法:(一)科学调研,精准施策;(二)强化建设,文明引导;(三)严格监管,精细治理。通过推行“北站街道共享单车治理行动”项目,辖区的共享单车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与各共享单车企业间的沟通进一步增强,合作更为紧密,初步创新建立起辖区的共享单车治理体制、机制,有了一定的成效。下阶段,街道还将继续加强对共享单车治理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注重工作实践和实效,努力提升共享单车治理水平,提升市容环境治理实效,促进城区精细化、科学化治理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城区综合品质。
  • 北站街道
    共享单车
    治理行动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宝山路街道于2016年开展“社区营造基金”项目,由居委会牵头引导社区居民发掘需求、参与社区事务,尝试运用需求提炼、项目管理、社区动员等专业方法,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多方参与和共识,努力营造有共识、齐发展的和谐社区。“社区营造基金项目”开展至今极大提升了居民参加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挖掘和培养了社区自治队伍,涌现出自治家园理事会、业委会自管小组、久治家园巡逻队等自治团队为社区事务献计献策。通过项目的开展切实解决了一批如楼道乱堆物、社区公共空间管理、社区治安顽症破解等社区治理难点问题,回应了一批如社区团队管理、社区公共资源整合等社区居民需求,为社区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营”居民之心,
    “造”温暖社区
    ——宝山路街道
    社区营造基金项目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2017年,宝山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了进一步做实群团改革,增强群团融合,对“上海总工会”旧址“湖州会馆”,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保留红色基因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成立了集工、青、妇、统战、志愿等各类群团阵地为一体的“菁宝汇——宝山路街道群团活动中心”。中心切实增强“三性”,牢牢把握“四个意识”,统筹群团资源,贴近群众需求,体现地域特色,创立“菁宝文化讲堂”、“菁宝一噶门”等六大主题内容,坚持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服务、社团化推进与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宣传、民意收集、培训指导、权益维护和志愿服务等多项“一站式”惠民服务的工作特色,努力做到知民情、聚民心、惠民生,不断延伸党的群团工作触角。 
  • 接地气 聚人气 暖人心
    ——宝山路街道“菁宝汇”群团工作有亮点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芷江新村居民区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搭建社区自治共治平台。街道把优质空间让渡于民,自治阵地“治立方”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打造自治共治立方体。居委先后成立“社区自治理事会”及“治立方”委员会,完善协商机制,以“党建、自治、法治”作为立方体的长、宽、高,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乘数效应,打造自治家园。经过培育,孵化成立“盛瑞兰工作室”,由社区里的7位平均年龄70岁的“老爷叔”组成,根据居民需求,服务从“小修小补”不断渗透到社区的方方面面,借助“近、熟、快”的特点解决居民“急难愁”问题,以更人性化的服务让社区工作更有温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治立方”激活社区
    自治 “新引擎”
    ——孵化小区里的“工作室”
    走出社区自治
    “新道路”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为破解“业委会成立难”、“居委会指导难”、“物业矛盾调处难”,芷江西路街道引进专业力量,于2016年成立业主服务中心。中心运用“专题培训”、“个性调解”、“业委会工作指导清单”三大法宝,专业引领“三驾马车”有效运行。开展各类培训、沙龙十余场,服务人次近700。编制《业委会运作指引手册》和《业委会工作案例汇编》。接待来访咨询与现场调解近150次,成功调解业委会、物业相关矛盾12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城上城小区业委会换届选举。中心运用“三大法宝”为居委会开“指导处方”、“对症下药”,历时296天,以97.88%的得票率选出新一届业委会。业主服务中心让“居委会能指导”,“业主想成立”,“物业公司愿支持”,业委会组改建率提升225%。 
  • 专业引领三驾马车,
    296天选出最难业委会
    ——记芷江西路街道业主服务中心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共和新路街道辖区内许多小区都曾饱受群租问题的困扰,由群租引起的噪音扰民、高空抛物问题屡禁不止,糟糕的卫生状况让居民们怨声载道。街道下决心出重拳整治群租现象,创新“求稳不求快、攻心不攻房、斗智不斗勇”的方针,通过高压管控让群居族无所遁形,采用疏堵结合使群租房再难回潮,凭借群策群力的“基层智慧”,在群租整治中打了一场“漂亮仗”,共整治群租房 600余套,街道成为全市第一个“无群租社区”,辖区内的80个居民小区,全部挂上了“无群租小区”的牌子。
          新民晚报进行了题为“共和新路零群租社区是怎样炼成的”的大篇幅报道,市房地局召开的基层工作研讨会议上交流推广了共和新群租整治经验。当然,群租整治绝非一朝一夕的工作,“无群租小区”随时可能出现违法群租户,但共和新路街道对此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一露头就打,严防死守,确保小区居民安居乐业。
  • 举社区各方之力 
    破群租整治难题
    共和新路街道成功
    创建成全市首个
    “无群租社区”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洛善居委会通过项目化运作,以四年来坚持开展的“绿伙伴”环保回收活动所营造的浓郁的社区环保文化为基础,从问题导向出发,将曾经是“社区卫生死角”的垃圾厢房改造成为集太阳能发电、雨水自动收集灌溉、湿垃圾堆肥、屋顶花园、垃圾分类为一体的“悠和绿站——社区环保示范中心”,成为了一张生动靓丽的“自治名片”。从立项开始,通过引入专业设计单位、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开放空间”工作坊引导居民与专业力量一起进行“社区微空间”改造。
          项目还通过居民出一点、区域化党建平台众筹一点、社区自治资金支持一点的筹款方法,创新了社区自治项目资金筹款模式。同时,项目的运作还发展培育了“花友会”等自治群团,汇集居民智慧和力量投入项目后期管理,让社区共享自治成果。      
  • “采菊”在洛善,
    悠然见“绿站”
    ——垃圾厢房的
    “社区微空间”改造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2016年4月起,大宁路街道在大宁德必易园打造党群服务站,通过“找到你、活起来、亮出来”符合白领特点的工作方式,亮出了“宁聚荟”这一党建品牌。
          “宁聚荟·德必”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的15个服务点以企业、白领需求为导向,迎合兴趣爱好,搭建群团成长平台,助力企业、白领发展,促使党员亮出身份,发挥作用。这即是党群服务站“4个we”的服务理念具体含义,“We need”提供白领餐厅、妈咪小屋等暖心服务;“We like”开展各类DIY兴趣活动;“We join”开展爱心义卖公益活动;“We develop”提供白领成长平台,最终使白领体会到“wehome”家的温暖。 
  • “找到你、活起来、亮出来”
    ——大宁亮出
    “宁聚荟”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朋吾汇”养成计划
  •       2015年,街道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构建“街区共同体”协作治理体系,推动社区自治模式的创新转型。先后成立慧芝湖、八方、广延3个“邻里中心”,实现对22个居委会的全覆盖。“邻里中心”不仅为居民参与自治共治提供平台,还成为连接医校院区、商业街区、部队营区、企业园区、居住小区的街区枢纽。
          以慧芝湖街区邻里中心为例,一是开展全人群的邻里融合服务。截止今年6月,开展活动近1000场次,受益群体超过25000人次。二是开发 “居委自治项目化系列课程”,孵化自治项目14个,培育社区自组织10支,团队人数超过400人。三是以街区“倾听邻声,共筑邻谊”共治联席会为载体,推动街区单位之间建立“伙伴互助关系”,增强驻区单位对“街区人”身份的认同。
         
  • “营造街区邻里
    友好空间”
    ——以大宁路街道
    慧芝湖街区
    邻里中心为例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2015年彭浦新村街道彭五居民区建立了居民区自治平台,取谐音名为“朋吾汇”-以邻为朋,以汇集力,共同建设小区。 1、组织架构很健全。“朋吾汇”设有两会六委。理事会围绕小区内重大事项进行商定。由驻区单位、共建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的参事会,负责梳理相关资源、制定方案并予以落实。2、社区自治有成效。通过制定章程、工作制度、团队规章等,系统规范小区治理相关内容;通过楼组长培育、理事会养成、护绿美化队建设、调解和谐社建设,不断强化团队建设;通过组织“美丽家园”故事汇、自治项目中期评审会等活动,有序推动社区自治稳步开展。 3、居民需求得满足。为8户独居老人安装爱心扶手、为小区106个楼组安装温馨小黑板、为小区孤儿开展扶贫帮困,为社区老人提供高温避暑服务,在社区主干道上安装两块大型电子屏,等等,“朋吾汇”通过实事项目的实施,让小区的居民需求能更好的得到满足,提升小区建设的精细化。
  • “朋吾汇”
    养成计划——
    居民区自治平台建设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为更好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和韩正书记提出的“社会管理要尽最大努力落脚到社区管理”的要求,彭浦新村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思路,大胆尝试,成立了由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所、城管中队、房管办事处、绿化和市容管理所,以及静安城发集团平台管理分中心等六家单位组成的街道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枢纽平台。
          按照“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要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枢纽平台通过聚合力量、创新治理、联动运作、高效处置的方式和方法,发挥“1+1>2”的管理效应,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和拳头。平台各部门的联动运作由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通过每天一碰头、每周一例会、每月一小结、每季一考评、半年一回顾的“五个一”例会制度,依托综合管理平台用最快捷的方式聚合力量,推动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的机制创新和效能提升,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的工作目标。      
  • 城市综合管理
    服务枢纽平台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2015年起上海欣扬社工师事务所实施“新能励计划”—社区志愿者增能服务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分三期为彭浦新村街道400余名社区骨干志愿者提供增能服务。项目从“新”入手,第一次将专业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强化志愿者的服务理念、丰富服务知识、增强服务技能、改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专业培训、“彭浦之星”小组活动、实训拓展、分享工作坊、社区倡导活动等五大板块的内容与专业方法,为志愿者赋权增能,促进其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培育了一批具有潜能的社区领袖,志愿者的精神面貌焕发出新的光彩。“新能励计划”成为志愿者补充能量的加油站、为志愿者服务的服务站、培育志愿者领袖的中转站。
  • 新能励计划
    ——社区志愿者
    增能服务项目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2016年以来,临汾路街道在全区率先实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日常管理绩效考核,运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理论,制定了以“工作数量、工作效率、工作价值量、服务评价、工作质量”等五个纬度为一体的社工绩效考核办法;同时结合大数据应用,依托自主研发的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全面实时记录员工工作行为信息和居民办事信息,建立绩效考核数据模块,从时间、数量、质量乃至空间分布等多角度、全方位计算出中心各岗位的业务工作量,并与每月绩效薪酬挂钩,科学实现了员工的量化考核,从而改变了“手工计件、单一计时、平均计量”的传统考核办法,倡导了“绩效激励、优绩优酬、创先争优”,解决了鞭打快牛或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为民办事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 绩效创优服务
    ——临汾路街道
    探索社区事务
    办理提速增效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临汾共享+”
    ——社区共治
    的新形态绩
  •       2016年初,为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区域资源融合,临汾路街道以“一走访三清单”为工作机制,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为运作后台,推出了“临汾共享+”区域化党建项目,通过联合辖区内有共性的行业单位组建以“服务+、公益+、文化+……”的服务模块,推动社区内“居居、居企、企企、政企”多元排列组合,探索在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的过程中,社区多元主体参与以及资源共享融合的最大化。目前,项目已经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需求收集机制,依托党建服务中心平台、网络新媒体平台等广泛搜集需求,汇集共性,转化服务。其次,项目构建起了不断进化的共享内循环,目前已有41家驻区单位、五大类20种84项资源可供对接,形成资源共享的内循环。最后,项目抓住社区发展热点需求,全面开展多元的公益志愿活动。如今项目已构建起成熟的运作框架。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使项目内伸动力成几何数级增长。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广盛苑居民区是一个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社区,不同的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困难与需求。对于居民区党总支而言,这些老龄化的问题就是打造参与式互助社区“群义仓”的切入口和创新点,一方面可以调动社区内部的资源来帮助老年家庭和困难家庭,另一方面对社区文化氛围的形成也是一个良好的帮助和契机。“群义仓”项目就是通过大型义集活动,号召居民将家中闲置物品或个人技艺,在义集上进行义卖,将所得善款用于社区服务建设和捐助给困难家庭。除了义集义卖,“群义仓”还定期开展困难家庭与爱心家庭联谊活动、志愿者工作交流培训等,群义仓项目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好的开端,打开社区居民自助与互助的端口,提升居民参与社区的治理能力,促进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 参与互助 
    共襄善举
    ——“群义仓”让我们在“义”起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近年来,彭浦镇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建设中,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以居民认同为标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居民区自治管理小组——常任代表小组——居民代表小组”的“三级自治”,采取
          “级层式管理、组团式服务、阶梯式自治”的模式,通过创新设计,强化制度建设,试点引领推进的方法,使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以共商共治机制来协商、管理、解决、发展社区事务,居民们开始享受到了“三级自治”模式的红利。彭浦镇居民区三级自治项目实现了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建立起社区成员之间现实利益的协调、合作、共享机制;开辟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的新途径,在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推进社区治理,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党建引领破难题,
    居民自治焕生机
    ——彭浦镇居民区三级自治服务
    管理项目
  • 点击投票
  • 返回目录
  • 照片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