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A李泰丞312
发布时间:2018-05-11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科普贴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测试四部党支部
    第二党小组 卢顺利
  • 科普贴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 关注民生
  •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 这是党中央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 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 先上大局观-划重点
  •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发展必须绿色,绿色就是发展,“绿色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就是绿色生态文明观。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蕴含着“绿色化”。
  • 再入细微处-记笔记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这些重要论断都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持有“整体化”观念,遵循自然规律一体建设,全面系统长期的综合治理,而不是割裂式、局部化、暂时性的片面治理。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蕴含着“整体化”。
  •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了实现上述协调发展目标,首先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身内部形成“协调化”,包括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环境治理体制,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蕴含着“协调化”。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法治化”内涵意味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意味着加强制度建设,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障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还要构建完整闭合的追责问责制度,对盲目决策、造成严重生态环境后果的,必须追责甚至终身追责。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在推进节能减排、严守生态红线、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做到不畏、不退、不懈。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蕴含着“法治化”。
    1. 使用布袋或纸袋替代塑料袋。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不要开车出门。
    3. 提倡步行,骑单车。
    4.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拒绝浪费。
    5. 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如床、椅等。
    6. 不穿野兽毛皮服装,没有交易就没有杀戮。
    7. 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
    8. 节约用电,下班关闭电源。
    9. 减少纸制品打印,做到无纸化办公。
  • 最后是总结-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