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41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1-12-12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141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时习之
  • 第141期
  • 2021年12月13日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龙虎榜
  • 11月红队、创新创优作品
  • 值班手记
  • 新闻是易碎品也是刚需品
    新闻,让读者更多“看见”
    民生新闻做足解读服务
    一手抓“控负” 一手抓活跃度
    找到小人物背后的“大”
  • 业务加油
  • 佳作赏析
  • 一线双创
  • 学学《人民日报》这七个写作公式
  • 摄影作品连获中新奖,他有何秘诀
  • 变的是角度 不变的是责任
  • Contents
  • 目录
  • 龙虎榜
  • 01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根据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评选标准,文体旅游融媒中心被评为2021年11月红队。望各中心、部门对标找差、比学赶超、力争上游。
  • 11月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经平台推荐、部门申报,以下作品被评为2021年11月全媒体新闻中心创新创优作品。望各中心、部门再接再厉,多想好策划、多写好稿件、多出好产品、多编好版面,创新创优、比学赶超。
  • 11月全媒体新闻中心
    创新创优作品
  • 值班手记
  • 02
  •        新闻,经常被称为易碎品,这更多是就时间概念而言的,强调的是时效性,也可以称为易碎性。易碎品,不是残次品,就像故宫里的瓷器,虽然易碎,但每一件都价值连城,需要用心守护。称为易碎品的新闻,应该满足两点,一是新闻,要有价值;二是有时效性,当日发生的,过了今天就不能用;今天必须发,不发就是失误。
  • 毛建国
  • 新闻是易碎品也是刚需品
  •        党史学习教育,是这周的热点。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五指导组在扬开展调研指导,市里对此高度重视,有着十分明确的宣传要求。从12月1日开始,我们推出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稿件:《学习百年党史 感悟思想伟力 坚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赓续奋斗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学史力行办实事 求真务实开新局》,根据要求,分别放在头版和二版位置。总体来看,这组稿件未必创优,但写得比较扎实,保证了基本质量。
           此外,还发了大量党史学习稿件。有一些亮点,但总体零碎,而且把为民办实事狭义化、简单
  • 上新
  •        新闻是易碎品,也是刚需品。某种意义上讲,易碎品就是硬新闻,抢新闻抢的就是这样的新闻,易碎品多了才可以称为新闻纸。如果大量报道无时效性,可有可无,可发可不发,硬新闻少了,媒体价值也就大大削弱。这周(11月31日至12月6日),我们是有易碎品的,一些易碎品还具有持久的价值。
  • 化,有的甚至庸俗化。芝麻大的一点事,翻来覆去,格局不大。
           这周最大的社会热点,要算“医惠保1号”上线。12月2日,五版关注了这一消息,以问题的形式,对新闻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解读。这种解读方式是好的,甚至可以说,一段时间以来,针对政策文件的解读,这篇在手法上做得最好。以往不少解读文章是复制粘贴,有的为了“应付”,在文中加几个人名,有的连人名都不出现,还是编辑与记者沟通加了进去的。12月3日,记者继续关注,拿出了上线首日扬州3.5万人投保的报道。
           12月2日的深读版,也可以说是一段时间以来最名符其实的深读版。除了“医惠保1号”,还编发了社保缴费基数调整的稿件。这篇报道同样写得很扎实。编辑在处理版面时,使用了大量制图,极大地活化和美化了版面。版面的视觉化处理、图表化解读,一直是总编室强调的重点,目前来看,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都要加强学习,不是简单地看其他报纸怎么做,关键是要提
  •        除了紧跟热点、制造热点、引导热点,推动老题材出新也是对我们的一项基本考验。近年来,我们坚持政经大报的定位,突出了政经报道,在全国地市级党报中可谓独树一帜。
           围绕经济工作,12月2日,头版发了一篇《江苏华扬:让太阳能告别“靠天吃饭”》。对不少扬州人来说,“华扬”是个很熟悉的太阳能热水器品牌;可能很少人知道,这些年来华扬在太阳能这条道路上竟然走了这么长时间,走得这么远。这是一篇比较有质量的经济稿件。也是被他们的事迹感动,配了一篇评论《产业科创,要会做“时间的朋友”》。世上事,皆如此,既要不甘寂寞,也要耐得寂寞。
           在标题制作时,我们注重了通俗化形象化处
  • 出新
  • 高基本功,要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只看不学、只说不干,天天把全国报纸打开,把所有好版面放在桌子上也没有用。
  • 理,直击新闻最核心元素。《江苏华扬:让太阳能告别“靠天吃饭”》,应该说准确概括了新闻主题。现在有些标题,存在着“虚化”的倾向。如果说通讯类标题可以采用虚题,那么消息类标题就应该是实题。好的标题,应该让新闻站到标题上面,能实不虚,有一道题虚,另一道题必须实。而且好的标题,应该具有唯一性。如果一道题,这篇稿件能用,那篇稿件也能用,“逢人配”的标题再精良,也可以拿掉。
           12月6日,头版发了《扬州18个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产业创新  搭“航母”出海》《转型升级  企业忙“上新”》,三篇稿件分别对应全市、邗江、新城。
           12月3日,四版发了《“电保姆”守护“一江清水北送”》,这是来自供电的稿件。供电的合作稿件一直很有想法,往往都是通过一个点上的故事反映供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这篇稿件提到,近年来江都采取焚烧发电等方式处理垃圾,扬州天楹垃圾发电有限公司每年垃圾消纳量30.30万
  •        易碎品更多体现在时效性上,而在新闻价值上,应该追求历久弥新,过了一段时间,依然有价值。这跟新闻体裁并没有必然关系,并不是说深度报道一定有持久的价值,而消息,尤其是突发新闻就一定是速朽的。关键还在于题材的深度挖掘上。
           报纸的影响力,很多时候是通过有影响力的人
  • 弥新
  • 吨,而江都年均产生垃圾25.55万吨,存在一定余量。为此,天楹公司将原先各镇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重新启出,目前有五个镇的垃圾填埋场被“清空”,还有四个镇的垃圾填埋场正在清理。其价值可能超过当年的花都汇改造。这篇稿件主要是从供电角度写的,其实可以拎出来,从生态角度去写,能出一篇很不错的稿件。建议相关条口补充采访。
           江苏公示第五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扬州3村上榜。原稿只写了两个村,经与记者联系,加上了宝应县广洋湖葛庄村的内容和图片。三个村,三张图,满足了读者好奇心。     
  • 写有影响力的文章实现的。每年我们都会约请市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写稿,今年再次把市委书记、市长拉进了“作者圈”。12月1日—3日,配合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五指导组在扬开展调研指导,连出了三个“学思行”版,刊发了张宝娟书记、王进健市长等领导的文章。
           这组文章推出后,省内多家媒体给予点赞,认为做了他们一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由此看来,大家都想把主要领导拉进“作者圈”,都想让有影响力的人写有影响力的文章。
           头版是门面,政经自然是重点。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头版也不能只有政经,需要各种类型的稿件来丰富版面生态。12月5日,头版发了《百鸟栖息背后的扬州密码》,这是一篇写扬州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故事,文字洗练,清新自然,有报告文学的范儿。万类霜天竞自由,只要题材好,稿件好,都会精心处理,给足位置。
           仁丰里文创市集开幕,算是常规报道。但文创市集邀请“菜场画家”赵卫红来办画展,却是一个
  • 返回目录
  • 亮点。围绕这个点,先后发了三篇评论,也算是把好的题材吃干榨尽了。《紫荆苑里的“新愚公故事”》,主题虽小但有意义。紫荆苑是一个无物业小区,过去的景观河变成了臭水沟。在社区支持下,居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出钱出力清淤泥,精神值得点赞。《扬州烈士方德铨葬于大青山?》,带领读者回顾了方德铨烈士的事迹,接力寻找烈士墓地则体现了扬州这座城市的红色情怀,记者采写也比较到位。       
  •        在海量信息充斥的当下,传统报纸如何彰显自身特色?11月28日-12月4日这一周,热点新闻集中,“江苏医惠保1号”上线、新一轮寒潮抵达、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引全球关注……扬州晚报对热点焦点话题进行全面透彻解读,力争权威、贴近、实用,围绕读者“需要”,让新闻被更多“看见”。
  • 邹亚琴
  • 新闻,让读者更多“看见”
  •        这一周,针对读者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采编部门加强联动,进行全面透彻的解读,增强民生化表达,注重权威、可读,充分满足读者对信息量的需求。
           最受关注的新闻是“江苏医惠保1号”12月1日上线,很多市民关心:哪些人群可投保?可提供哪些保障?如何申请理赔?扬州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平台何时开通?针对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记者在稿件中进行了详细解读,答疑解惑,做好服务。在版面安排上,头版联动三版,通过“一图读懂”拎出重点干货,便于读者阅读。对热点新闻要持续关注,次日版面上,“江苏医惠保1号”上线首日,扬州3.5万人投保,再次成为吸睛热点,亦足见关注度之高。追踪报道中,除了信息发布,还针对热点问题继续请专家解答,做足、做透、做好看。
           社保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也是广受关注的热点焦点。江苏调整2022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12
  • 热点话题 权威透彻解读
  •        服务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用性,实用性维系着服务新闻的“活力”。
  • 服务新闻 围绕读者“需要”
  • 月1日的二版上,编辑选用了省媒稿件,对“下限4250元 上限21821元”等调整内容及时发布;次日,记者再邀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新政在市民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影响提供详解。12月3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再调整是当日国内最热点,编辑整合权威消息,图表列出新增74种药品,让阅读更清晰。
           疫情防控方面,最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全球引发关注。《奥密克戎毒株影响如何?看专家最新研判》《关于奥密克戎 国家卫健委权威解答来了》《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应注意啥?看专家权威解答》等稿件,对病毒流行情况、传播能力尤其是日常如何防护进行详解提醒,让内容表达得更易理解,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对新闻报道而言,读者意识不可或缺,一篇热点类稿件能否换位思考,考虑读者喜好,关系着能否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        气象新闻作为最具服务性与资讯性的新闻类型,一直都为广大读者所关心、所期待,而如何把气象新闻做得好看、有趣,又充满知识性,也是对记者的一大考验。新一轮寒潮抵达,12月1日,《-3℃!这回扬州可能真要入冬了》从天气的播报到“拉尼娜”科普,突出服务性、实用性、知识性;《家传手艺 老咸货腌出新滋味》是味道也是情怀。12月3日,扬州官宣入冬,除提供资讯,还做好科普,告知大家为何今年入冬偏晚4天,并提醒市民温差较大要防感冒,报道天气变化是主要切入点,但重点还应“问人间冷暖”。“养生堂”周刊专题新闻化,编辑记者联动策划了“泳者无畏”专题,关注扬州冬泳群体,为冬泳者如何安全健康强身健体提供有益参考。物候新闻“红嘴鸥抵达 扬州冬候鸟聚齐了”则有看点和趣点,“自然之家”保持不断,得益于记者奔跑中的观察和记录,系列稿件科普性强,读着有意思,帮助读者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提升新闻的亲和力。《历时10余年,他们为677棵古树名木拍“写真”》,从读者视角切入,从新
  • 编写的书中拎出新闻亮点,古树“之最”等有看点,有知识性,让读者开阔了眼界。
           服务新闻的实用性,还在于它对受众的吃穿住行等生活消费行为、投资活动、休闲娱乐等等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参考,让读者感知到新闻的服务价值。晚报调查《上午卖面 下午烤肉 “共享店铺”是否合规?》对餐饮行业出现的新现象进行调查,除了现场探访,还有监管部门说法和业界探讨,明确此举违规了,但同时发出声音,有待改变。此外,关于“扫码付款”的正解、“刷脸支付”的安全提醒等等,也是如此,新闻的贴近性实现得越好,读者的关注度也就越高。 
           扬州最年长新手司机、80岁老爷子的学驾故事,65岁老人征服“智能鸿沟”、冲进省“老年达人”运用智能技术大赛的故事,通过人物的现身讲述,对其他老年人及其子女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艺术类省统考开考,扬州千名考生参加,除了全景扫描、考生反应、专家分析,还有近年参考人数变化趋势,这对下几届考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特色办报,办特色报。继今年推出“口述史”“凡人传”“大家说”等特色版面后,晚报近期再次推出“影像志”“扬手拍”,以影像记录时代、感受生活。
           “影像志”《百年弦歌 何以不辍》,记者跟随扬州志愿者赴高邮、江都采集百年村小档案素材,解码百年村小传奇。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公益计划,未来将打造一座集纳100所“百年村小”的数字化档案馆。这个题材记者可以继续关注,并可在版面呈现扬州百年村小的影像记忆,讲述更多背后的动人故事。“扬手拍”版面升级以来,已建起三个“拍友群”,有故事、有新意的图片也逐渐增多。“拍客达人”《手机相册里的旅行大片》,用手机一路记录的风景与故事,版面呈现效果较好。这其中,从选择照片到撰写文字,离不开编辑的全程主导。
  • 特色办报 让新闻“可视化”
  • 新闻的服务性提升了,就贴近、可读。
  • 返回目录
  •        故事是思想和精神的最好载体,图片亦然。期待更多记者参与到晚报特色版面的打造上来。        
  •        “江苏医惠保1号”上线、我省调整2022年度社保缴费基数、扬州市退休“一件事”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实施……值班期间,围绕这些市民关心的热点,采编联动,发布平台及时做好落地、解读报道,做足了服务。
  • 谢翠红
  • 民生新闻做足解读服务
  •        12月1日,首个面向全省、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江苏医惠保1号”正式上线。由于具有全省覆盖、门槛限制少、医保内外都能报、既往病史也能保、大病还能二次报、在线理赔直接报、可用医保个账投保,一人缴费保全家等优点,而且价格亲民,自11月20日开放预约,就燃爆了朋友圈和微信群,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
           市民最关心怎么保?怎么报?可以提供哪些保障?主流新媒体要回应关切,做足全面服务。发布除了刊发动态消息《一年158元涵盖医保内外四重保障!“江苏医惠保1号”来啦!》《“江苏医惠保1号”今天上线,扬州平台将于近期开通》,记者也及时写来了深度解读《“江苏医惠保1号”正式上线!怎么保?详细解答来了》,就大家关心的10个问题一一解答,条目清晰,通俗易懂。
           “江苏医惠保1号”上线首日,扬州参保情况
  • 重要民生新闻做足解读
  • 如何?记者持续关注,《“医惠保1号”上线首日,扬州3.5万人投保》,足见关注度之高。除了信息发布,追踪报道还针对热点问题继续请专家解答,权威、实用,对于热点新闻就要做足做透做好看。
           同样具有服务性的落地稿件《下限3800元→4250元!我省调整2022年度社保缴费基数,个人要多缴多少?记者帮你算一算》,邀请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扬州跨四部门退休事项将实现“联网通办”》,聚焦扬州市退休“一件事”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实施,在材料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办事人员只需跑一次,退休证由人社部门EMS邮寄到家。我市的“退休一件事”业务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优化?稿件紧扣要点,回应关切,体现了权威性、服务性;《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需要哪些材料?未按规定办理,报销待遇如何享受?》对市人社局社保中心发布的1-11月热点咨询问答进行报道,件件都是关注点。     
  •        几则追踪新闻较有价值,体现了记者对好新闻的追踪意识。
           11月22日,一则《扬州最年长司机80岁!放宽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年龄一年来……》引发关注,大家都很好奇扬州银发一族们的学车故事。记者很快写来后续调查《扬州一八旬老人喜领驾照!取消年龄上限,会迎来老人学车潮吗?》,通过八旬老人王昕的学车故事以及交警的建议,为其他老人及其子女提供了参考。
           小泰迪回家记是一则暖新闻。12月1日,马上办栏目刊发的寻狗新闻《酬谢千元!你看到这只泰迪了吗?》让人揪心。小狗能顺利找到吗?寻狗新闻刊发次日,市民李女士联系记者,称在嘉荷苑附近捡到一条泰迪犬,很像那条走失的小狗。经现场认主,最终小狗物归原主。后续稿件《小狗悦悦找到了!被好心人收养》中,小狗认主现场的细节描写令人动容。这样的追踪,结局圆满,十分温暖。
  • 热点新闻追踪不放松
  •        《江都教师发现新史料 扬州烈士方德铨或长眠大青山》一稿可读性强,写作难度大。线索来源于抖音,讲述了江都教师志愿者纪树青,花费大量心血,搜集烈士的生平资料,通过《皖南事变新四军人员搜录》《历史不能忘记系列国际友人与抗日战争》《无声的战斗》《英雄与国家记忆抗战英烈肖像》《沂蒙山区好地方》等书籍中的记载,互相印证,层层推理,考证出“方德铨烈士长眠之地就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双堠镇大青山烈士陵园”的结论。记者采访扎实,写得用心,稿件思路清晰、逻
  • 有了好素材,还要讲好故事
  •        11月22日,扬州发布报道了宝应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病房内,诞生一对分别为1380克和2010克的极低体重双胞胎小姐妹,牵动着不少市民的心。10多天过去了,这对小姐妹怎么样了?记者写来【新闻追踪】《1380克→1760克!宝应极低重的双胞胎小姐姐出院啦~》,让关心这对小姐妹的读者也松了口气。
  • 辑严密,体现了较强的写作功底。
           最近,暖新闻素材不少,把好故事讲好,讲得通俗易懂,平实感人,需要记者多用心。《扬州女子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接下来的故事很暖心》讲的是,市民刘女士接到诈骗电话后,接到预警信息的民警一时联系不上她,担心她受骗,迅速联系她的家人,还专门赶到她的家中提醒她,民警的这波操作实在太暖心;《“我要把遗产给你们!”七旬孤寡老人深夜打来了电话,牵出一个11年的暖心帮扶故事》报道的是,一孤寡老人体检查出了肺结节,自以为得了绝症。他的第一反应,要将自己的全部家当4000元,交给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一举动牵出了两家人坚持11年的帮扶故事。这两篇政法新闻,题材好,故事也讲得好,脉络清晰,细节感人。
           《超甜!90岁老人宠了发妻一辈子》是条社区新闻,看标题就很吸引人。恩爱老夫妻的故事充满正能量,为年轻夫妻树立了榜样。     
  • 返回目录
  •        《扬州加紧布局胸痛救治单元建设 打通生命通道的“第一公里”》报道的是,扬州有30家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单位,为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打通起跑的“第一公里”,胸痛患者在“家门口”就可得救。这条新闻比较硬核,但首批30家基层医疗机构是哪些?记者传来的稿子里没有30家单位的名单,编辑要了才传了过来。有没有名单,稿件的处理力度是不一样的。有了名单后,发布早七点和微信都选用了。提醒记者采访写稿时,想得全面些,尽可能多的提供新闻素材。稿件内容如果有了新的补充或变化,及时通知所有用稿平台。     
  • 一点提醒
  •        又到年终岁尾,再加上文明城市、书香扬州、平安扬州等创建活动,“控负”成了一道回避不掉的必答题。在晚报微信运营中,我们遵循“两手抓”的原则,一方面严格控制江苏以内尤其是扬州的负面新闻,一方面努力提升粉丝的活跃度。
  • 李文峰
  •  一手抓“控负”
    一手抓活跃度
  •        “控负”,简而言之,就是控制刊播负面报道。从表面看,“控负”与激发粉丝活跃度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但从年终维稳的实际社会需求出发,必须“控负”。
           只要想办法,鱼和熊掌也可得而兼之。我们就在新闻调查上发力,弥补监督类稿件的不足。对造成舆情的题材严控了,但我们可以取其中事关民生的题材,采用温和的新闻调查方式去处理,赢得受众的关注度,满足对受众的服务性需求,弱化受众看不到舆论监督的不满足感。
           比如推出“扬晚调查”稿《注意!这种二维码不要扫》,聚焦利用快递产品引流或诱导消费者购买的新骗局。记者通过翔实的调查,发现了“快递单由商家打印,但二维码却为打单系统自带”这一行业潜规则,并用具体的案例和记者的实操,反复证明“快递包装袋上的二维码不能扫”的观点,引发了众多粉丝的关注和点赞。同样,我们选择
  • 鱼与熊掌,得而兼之
  •        晚报微信公众号承继了《扬州晚报》既有的定位——大民生。我们绝不标榜“主流”,但我们坚守以“主流价值观”为遵循。
           疫情是这两年一直高关注度的民生话题,也是新媒体平台提升活跃度的“点金石”。只要同疫情相关,涉及到受众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话题的粉
  • 民生定位,不变的新闻理想
  • 了“刷脸支付”安全性的话题,进行深度解析,并对如何保护自己的“脸”作出了有益的建议。
           同时,我们把突发性社会新闻的聚焦点转向全国全球范围,尽可能地满足受众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的知情权。《终于找到了?他说马航MH370就在……》介绍了马航事件的最新进展;《“横店校花泛滥”?女老师怒了》讲的是一个无辜女老师的照片被盗用的社会新闻;《“所有人验DNA!”有人自首了》关注了高空抛物带来危害的社会新闻;《大妈上海坐拥90套房、106个车位?》,这是又一起“富式自毁”事件……
  • 丝活跃度都在5万以上。《确诊42例!》点击量6.4万;《27例!暂停!暂停!》点击量6.8万;《继续停课!江苏一地最新通告》放在二条位置,阅读量达到了4万,相当于常态化新闻头条的阅读量。
           天气稿也是粉丝活跃度的“撒手锏”。寒潮来临,我们发布的《警报!警报!扬州刚刚发布》点击量达6.7万。 
           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吸睛利器。《扬州人,冬天这一口,你爱了吗?》聚焦的是扬州腌制咸货;仁丰里丰富多彩的文创节,我们既上了直播,现场引流近万,同时刊发了《这个周末,扬州人都涌向了这里》的微信稿,放在二条位置,点击量高达2.2万。
           财经类报道,因与受众的切身利益相关,也能吸引受众眼球。《退钱了!开始确认》本来是税务部门的正常工作,通过新媒体手段传播后,阅读量高达5.6万;《马上,油价要大变》关注的是油价今年首次大幅度下调;四五条道路建设的微视频,及时向人们传播修路进展信息,也赢得了受众欢迎。
  •        新媒体选稿标准较为严苛,在把好政治关的基础上,就看能否吸引受众关注。关注度越高的稿件,就越容易被选用,也会放在更为显著的位置。
           因此,我们的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一定要多些新媒体思维,学会新媒体表达。以仪征开庭审理“扬州高空抛物”第一案为例,因为这一题材受众关注度高,我们及时转播了“中国庭审公开网”的直播,并做了微视频放在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上进一步放大影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前方记者在获取采访信息后,能考虑到新媒体特殊的表达方式,提前向仪征法院申请,我们到现场直播的可能性就有了。长此以往,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也将逐步增强。
           这其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获取新闻信息时,当事记者要从融合传播的整体效果出发,将策划者、组织者和传播者三者融为一体,综合考虑、提前谋划。     
  • 一点想法:记者多些新媒体思维
  • 返回目录
  •        如果“三位一体”暂时不能实现,记者一定要在接受采访任务时,增加一个对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过程,对有较大融合传播价值的新闻题材,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提出基本传播构想,再由分管领导统筹、协调实施到位。     
  •        近期,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人物频道推出《今天我出镜》专题,记录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普通劳动者,以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在平凡中坚守自我、成就自我的拼搏身影,讲述他们在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宽广舞台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奋斗故事。省平台则进一步细化:关注网约送餐员、快递员、家政服务员、保安、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保洁员、护工护理
  • 王玉龙
  •  找到小人物背后的“大”
  •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小人物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这样的故事就是闪耀着时代光辉的大故事。《阳红星:80后硕士研究生返乡做“新农人”》报道的是,靠读书走出大山的研究生阳红星,毕业后又回到大山,返乡创业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农业农村的进步,从自然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拓宽了人们创业发展的空间,缩小着城乡之间的差距。《黄泽飞:三代传承 只为那一片绿》讲的是三代人接力护林的故事,35
  • 小人物大故事
  • 员、护林员、河长等不同领域从业个体,以及乡村振兴带头人、乡村医生、乡村邮递员、乡村教师、“守路人”等群体凡人小事。
           从专题要求看,人物的选择瞄准普通劳动者、平凡人,也就是小人物。但小人物身上也有巍峨,小人物也有他的“大”,如何挖掘表达这个“大”,是一篇小人物报道的核心。以《今天我出镜》部分稿件为例琢磨小人物报道。     
  •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岗位平凡,工作琐碎,默默奉献,却任劳任怨,多年如一日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但“天下兴亡”的重大事件或活动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在急、难、险、重的矛盾之
  • 小人物大能量
  • 年前,黄泽飞接替父亲护林至今,守护的大山已成为天然植物基因库,可谓成就感满满。但毕竟护林很苦,很孤独,在机会更多的今天又有多少人继续选择这一份苦差事?然而,5年前,黄泽飞的儿子却选择加入护林行列。他看到的是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更看到了护林这份职业的光辉前景,从而演绎了一个生态观念转变带来就业观念转变的时代故事。
           小人物大故事,就是以小见大,以小人物的成长故事记录大时代,记录历史。这类小人物的报道,往往对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境界、内心世界用淡笔,重笔则用于通过人物成长和行业发展来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 中有他们的坚守和战斗。他们是和谐社会这台机器上的零件,环环相扣,带动整部机器的正常运转。他们是小角色,却有大担当,迸发大能量,展现大作为。被全国平台选用的扬州稿件《吴晓秋:村民健康的“活档案”》,从标题上即点出了一个平凡村医的大担当,“活档案”体现了村医吴晓秋敬业爱民的个性特点,也是报道的亮点,因为她是“活档案”,村民信任她,小病慢病不出村,不去制造大医院的看病难,是这位小小村医造福一方百姓、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能量。再看《80后新农民刘俊:兴村富民共筑小康梦》,说的是一个返乡农民的创业故事,所不同的是,他是年轻一代新农民,他新在不走父辈路,走的是技术创业路,走的是合作共富路。有作为有担当正是新农民刘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特点。
           小人物大能量,是大担当大作为的积蓄和释放,大在他们能脚踏实地地帮助别人,与人为善,敢于追梦,无私付出。报道这类小人物,要紧跟政策热点、社会热点、民生热点,抓住热点中“冒热
  •        他们生活在我们熟悉的乡村和街区,人潮之中,他们只是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乐观,他们求上进,讲原则,他们不计得失,善良友爱,在自己小小的天地里书写大人生,告诉芸芸众生浅显而宝贵的大道理。《“菜摊画家”赵卫红:左手烟火,右手清欢》中,主人公是个卖菜的,肩负生活的重担,但她坚持一边卖菜一边画画,让人们看到了,她在世俗的烟火里坚守梦想,拥有着特有的浪漫和精彩。同样是坚守,《杨新泉:一把刻刀“痴”一生》成就了一个工匠精益求精的人生,也成就了一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卢超漪:“我看不见,但我希望更多人看见!”》报道了一个盲人按摩师的上进,上进是人生一束光,有了光人生便不会黑暗。《华翀:用心当好一名男幼师》报道的不是转变就业观念的典型,而是一个乐观积极、温暖友爱的90后大男孩,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也
  • 小人物大道理
  • 气”的人,找到他们与时代热点的契合处。         
  • 返回目录
  • 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片天。
           小人物大道理,就是展示人生奋斗不息的大道理,不能只是一味地叙述人物经历,做流水账式报道,要结合人物的性格、背景,表达见解,触摸思想深度,让报道更具感染力,让读者产生共鸣,传递出真正直击心灵的力量,凸显小人物启迪人生的积极价值。
           小人物的采写量大面广,容易让人麻痹大意,所以要避免进入认识和实践的误区。一是认为小人物遍地都是,谁都可以写,不加选择,拼凑场景,简单加工,没有典型细节和故事;二是什么事都写,充斥着浮光掠影的内容,中心散乱,主题不明,人物“瘫痪”;三是把小人物写成高大全,像写光荣榜,或者过于工作化过于专业,见物不见人。
  • 一线双创
  • 03
  • 张岳
  •        系列微纪录片、抗疫人物故事《变形记》以真实记录的形式,展现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贡献,弘扬他们大爱无私的精神。《变形记》一经播出便引起大家的关注,很多人主动联系推荐身边的“变形英雄”,整个系列共8集均在学习强国、扬州发布APP、视频号、抖音号展播。
           我们的努力被看见,《变形记》被评为10月创优作品。
  • 变的是角度 不变的是责任
  • ↑ ↑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 ↑ 
  •        疫情期间,视频中心组织了多场选题“头脑风暴”,每一位同志都必须写下三个关于疫情报道的选题,而“变形记”这个源于卡夫卡小说名的主题便脱颖而出,成为大家一致认可的好选题。
           在初期的人物选定中,大家集思广益。其中,一位穿着防护服的小姐姐跟随歌曲《万疆》翩翩起舞的视频与其以往的视频相比,臃肿的防护服虽不能显露出她的婀娜之美,但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新华日报等媒体的报道,通过
  • 变的是报道角度
  •        在这些令人敬佩的人物中,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他叫刘君,是一家连锁餐饮的创始人,疫情期间,他在业主群中看到有党员主动组织志愿队伍便积极报了名,由于天生嗓门大,便申请去喊居民下楼测核酸,大家给他取了个“大喇叭”的外号,在
  • 不变的是媒体责任
  • 多方联系,我们得知视频的作者凌晶晶是一家舞蹈培训学校的老师,作为一个退役文艺兵,她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次抗击疫情的志愿队伍中,而这次无畏的“变形”也让她为身边的学生树立起了好榜样,于是《变形记》第一集“白衣舞者”就这样与大家见面。
           随后,志愿做核酸采样的“大白掌柜”,志愿做社区检查的“硬核船娘”,走进社区调配蔬菜的“蒙面园丁”,火线支援负压车队的“疫线车长”等不同职业、各具特点的人物故事相继推出,让更多的人知道,疫情期间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为我们服务为我们付出。       
  • 返回目录
  • 小区里也出了名。他的故事是邻居主动联系我们才知道的。 疫情期间,无数像刘君一样的普通人,虽不是公职人员也不是党员,却一样一直冲在最前面,我们应该将镜头对准这些普通人,报道他们的大爱与无私,这是媒体的责任。
           好新闻多源于生活,身边事才是最生动的诉说。
  • 业务加油
  • 04
  •        从英烈永垂不朽的精神里,我们读懂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以身许国,读懂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舍生取义,读懂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勇于担当。
           ——《用奋斗向英烈致敬》
           #解析
          此段通过将名人名言与成语搭配使用,构成排比句式,增添了文段的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 技巧一:“名言+成语”构成排比
  •        《人民日报》作为影响力最大的主流媒体之一,所刊发的文章经常成为“笔杆子”们写作时参考的最佳素材。
           和大家分享七个《人民日报》中的精华文段,把其中技巧用进文章,写作so easy!
  •   学学《人民日报》
    这七个写作公式
  •        烈日下,袁隆平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风雨中,南仁东一趟趟勘探重峦洼地,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病房里,林俊德头冒虚汗,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整理出宝贵的科研资料。奋斗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
           #解析
           此段将场景与人物联系起来,构成排比句式,使得示例更为具体、生动,突出了示例主体一心为
  • 技巧二:善用“场景+人物”写排比示例
  • 也呼应文章主题,突出了英雄们的可贵精神。
           在写歌颂、赞美类主题时,可运用此技巧,如:回首中华民族走过的漫漫长路,我看到了“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鞠躬尽瘁,看到了“神州悲板荡,丧乱安所极”的忧国忧民,看到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志豪情。     
  •        面对疾风骤雨,有人抱怨“老天爷”,苏轼却留下动人诗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赞誉,航天英雄景海鹏说:“每次飞天有太多人托举着我们,我们背后是祖国”。凝视的目光,呼应内心坐标,照见格局胸怀。
           ——《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
           #解析
           此段通过将苏轼、景海鹏与”有人“的表现做对比,衬托出二人胸怀的宽广,这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由此突出论点。 在写信念、胸
  • 技巧三:制造对比突出论点
  • 国的精神,增强说服力。
           在写顽强、意志坚定主题时,可运用此技巧,如:污浊的牢狱中,司马迁奋笔疾书,撰写《史记》;破旧的茅屋中,勾践卧薪尝胆,志在复国;昏暗的房间内,匡衡凿壁偷光,汲取知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若能怀有坚定的意志,那便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        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解析
           此段以“为什么总有”进行连续设问,既加强语气,吸引注意,也深刻地突出主题,体现英雄的担当精神。
           在写责任、担当主题时,可运用此技巧,如:民族危亡之时,为什么总有人挺身而出、前赴后继?为什么总有人大义凛然、慷慨就义?支撑英雄
  • 技巧四:连续的设问引出论点
  • 怀主题时,可运用此技巧,如:前行路上往往充满坎坷,有人畏惧丛生的荆棘,停下脚步,史铁生却说:“虽万难君未死也,今一路尔可行之”,以轮椅为足,踏出分外坚实的脚步。当天空黑暗、迷失方向之时,请点燃信念的明灯,让它支撑你前进。
  •        忆往昔,“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给中国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屈辱记忆,它透露的是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现在,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彻底摆脱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境地。
           ——《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
           #解析
           此段中的“忆往昔”,“而现在”构成了古今对比,突出中国不断发展带来的实力、地位上的变化,展现祖国如今的强大与成功。
           在写发展变化类主题时,可运用此技巧,如:忆往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关上了中国开放的大门,留下落后与自满的种子;而现在,丝绸之路贯通世界,中国声音响遍全球,中华民族正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 技巧五:善用“古今对比”突出主体变化
  • 壮举的,是一心为民、打破不公的担当感,是兴复国家、挽救民族的责任心。     
  •        文化,可喻之为河。有源头活水,有支流汇
  • 技巧七:“比喻论证+合理联想”
  •        “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在平凡岗位上铸就生命的精彩华章,擦亮了道德星空,树起了时代标杆,挺直了民族脊梁。每一个平凡的奋斗者,都是卓越的追梦人。 
           ——《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解析
           此段通过将相似的几个动词连续使用,构成排比句式,突出了无名英雄们积极的社会作用,平凡的躯体中也有着伟大的灵魂。
           在写歌颂英雄主题时,可运用此技巧,如:正是这些甘于奉献、不畏牺牲的英雄们,点亮了前进路上的灯盏,扬起了时代航行的风帆,打破了横亘面前的巨石,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技巧六:相似动词的连续使用
  • 返回目录
  • 入,一路奔腾向海,会穿行峡谷掀起巨浪,也会途经平原静水深流,沉淀下河床,滋养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机。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
           ——《“文化自信”三喻》
           #解析
           此段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将文化比喻为河流,并通过合理联想,以河流的不同流向表现文化也同样有着源头与不同的发展方向,需要去认真了解,才能真正理解文化。
           在写文化传承类主题时,可运用此技巧,如:文化,可喻之为灯。于黑暗之中燃起点点光亮,为心灵贫瘠的人送去希望,也会于迷茫之时高高升起,为丧失方向的人指引道路。 这些文段每一个都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还不赶快学起来,让你的写作也变得如此高级!
           来源:作文纸条       
  • 佳作欣赏
  • 05
  •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346件获奖作品中,新闻摄影类只有10件,占比较小,仅2.8%,可谓是“万里挑一”出精品。
          但有的记者却能连拿两届!——2019年、2020年,湖南日报社湘视频道记者辜鹏博分别凭借《追科技之星》《跃·悦》两张照片拿下第三十届、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他有什么获奖秘诀?什么样的新闻照片更受青睐?     
  • 摄影作品连获中新奖
    他有何秘诀
  •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二等奖获奖作品《跃·悦》辜鹏博 摄
  •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初评评委点评道:
           照片作品现场气氛喜悦、律动、洋溢青春气息。瞬间抓取得当、动感强烈,把疫情之下的别样高考胜利结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图胜千言, 图中有不凡。“空中一字马”考生这个主体人物激动得开心到劈叉、“一马当先”冲出考场的超常举动,
  • 一出手连拿两届中国新闻奖
  •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二等奖《追科技之星》 辜鹏博 摄     
  • 其他飞奔到校门口的考生的兴奋喜悦和激动都定格在这疫情之下的特别高考,这特别的瞬间。
           这样闪电般的捕捉、触动与共鸣,不止一次被辜鹏博抓到。2019年9月16日,袁隆平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得知消息的辜鹏博提前半小时赶到人山人海的现场,换上广角镜头,设置好相机拍摄参数,等候袁老的车。       
  •        在人人持手机、单反就能拍摄照片的时代,到底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的新闻照片?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终评评委、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雷声曾表示,
  • 好照片要抓住记录时代的瞬间
  •        一张《追科技之星》有力穿透社会共识,颠覆受众关于“年轻人只追娱乐明星”的普遍认知心理,让人们重新审视当代年轻人追科技之星,积极进取的力量。
           虽然这两张照片都来自普通的日常采访,但作为新闻照片,背后灌注了记者多年的经验,如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大众疑问的回应、对舆论的引导,通过新闻照片所特有的色彩、质感、影像等直观性信息内容,激起大众的兴趣与情感,带动大众深入参与社会话题的讨论与思考。
           对新闻摄影记者来说,拍摄需要一种冲动,而冲动背后是不断磨练出来的较强的思想领悟能力、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和现场瞬间抓取能力。     
  • 一张好的新闻照片是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才能拍出好的新闻照片?
           首先,主题上要关注时代大事、回应社会热点。辜鹏博认为,好的新闻照片要关注时代发展中的人,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瞬间状态,或表情、或动作,去记录、反映时代中的重大题材、重要事件。
           例如,《追科技之星》抓的是袁隆平下车被围拥瞬间,反映的是追娱乐明星成风的当下,当代年轻人价值观的改变。《跃·悦》记录的是高考学子跳跃瞬间,反映的是疫情后,高考学子以及年轻人勇往直前的青春向上之力。
           其次,内容上要通过新闻现场的真实记录,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受众兴趣。在辜鹏博看来,新闻照片是大题材下的小切口。照片里要有关键信息,要有故事,要有感染力,才能让观者“凝视”,让观者被照片所传递的情绪所感染。
           然后,技巧上要根据不同的新闻场景找准角
  •        读图时代,受众面对海量的新闻照片时,会选择接触与自己观点相吻合的图像,并根据自己的观念对接触到的新闻照片作出解读。 
           摄影记者要想拍出受众喜爱的新闻照片,要学会与受众共情、与在场的主人公共情。正如当代新闻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所说,如果没有合适的情感深度,景深很大有何用处? 
  • 摄影记者需要共情与理性
  • 度。新闻摄影是记者表达观点的出口。沉浸现场后,通过构图、色彩、光线、瞬间去表达观点,这是最重要的。每次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都会有很多记者赶到现场,若想要自己的照片从众多雷同的画面中脱颖而出,需要记者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特的视角,捕捉新闻焦点。
           此外,辜鹏博提醒道,冲奖时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关注文字,不能出现错别字,包括见报的文字内容和所有参评材料的文字。作品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评奖。       
  • 返回目录
  •        “作为摄影记者,共情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尽快去现场,融入现场,感受现场的情绪、氛围,通过摄影手法,如光线、色彩、瞬间去表现新闻事件,才能拍出受众认可的照片。”辜鹏博说道。
           与受众共情,摄影记者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受众兴趣点,将定格下的新闻事实直白地传递出去,改变人们的成见,引导人们关注和思考。与在场的主人公共情,摄影记者才能生动地抓取到主人公喜怒哀乐的瞬间,准确地传递出主人公当下的情绪,反映主人公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态度。
           共情之后,也需要摄影记者秉持专业方面的理性。毕竟,摄影记者不是普通的手机拍客,只需连按快门即可。
           一张新闻照片既要真实展示新闻信息,又要深刻揭示新闻主题,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在掌握新闻事件背景的基础上,对现场细节与新闻事件的关系做出准确的研判。
           摘自:“传媒茶话会”微信公众号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