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塔】#百年党史(六)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上)#
【信号塔】#百年党史(六)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上)#
语音来电
【信号塔】#百年党史(六)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上)#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建党百年
- 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党史专题课堂
- 语音来电
-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和平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十分有利的。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解放区扩大到近1亿人口。经过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这是努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但是,历史发展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这首先因为,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不要和平民主。
-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党的方针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
- 第五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 (二)重庆谈判
- 他们的目标是“要使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仍然回到抗战前的老样子”,即继续维持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更严重的是,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战后,美国依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外扩张,企图建立自己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目标是“要使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仍然回到抗战前的老样子”,即继续维持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更严重的是,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战后,美国依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外扩张,企图建立自己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曾经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进行经济建设,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还在1945年春夏之交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就提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局势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共中央认为,无论如何,在当时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因为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强烈愿望,只要有可能,党就应当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而且,由于蒋介石的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党和全国人民是有可能争取实现国内和平局面的,即使是暂时的和平局面,也应该积极争取,也是有利的。而在努力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局面的同时,党没有丧失警惕,没有放弃进行自卫战争的必要准备。
- 对于蒋介石的这种基本态度,中共中央事先是估计到的。为了迫使蒋介石兑现其民主的许诺,争取全国人民所需要的和平民主,为了揭穿所谓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中共中央在谈判中对解放区土地和人民军队数量等问题作出必要的让步。这次谈判前后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
-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蒋介石对待这次谈判的方针是:“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其实,蒋介石在政治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什么“极度之宽容”,无非仍是想作一些开放民主的空头许诺;有一点倒是确实的:他真正注意的“中心”,在于所谓“统一政令军令”,也就是要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存在。
- (三)政治协商会议
- 国民党当局虽然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但它的主要打算仍是通过战争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为努力争取和平民主而对国民党当局寄以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了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成果,壮大人民革命力量,9月19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发出指示,明确规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是党的一项“全国战略方针”。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和国民党统治区反内战运动的掀起,表明国民党统治集团一时难以实现其通过发动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和控制整个中国的计划。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宣布调回因公开表明只同蒋介石合作而声名狼藉的驻华大使赫尔利,任命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杜鲁门总统特使赴华“调停”国共争端。12月15日,马歇尔启程来华。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同意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2月16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参加政协会议,并于1946年1月5日同国民党当局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1月10日,双方下达停战令。
-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谈判中,国共双方同意: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出席、讨论和平建国方案的政治协商会议。重庆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尽管这种承认只是口头上的,但这样一来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 政协协议的种种规定,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人民,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它激起了亿万善良的中国人对于实现全国的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热烈期望。协议较多地吸收了中间人士的意见,这使他们尤其感到振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成了国民党统治区很多人衡量是非的重要尺度:谁能坚持政协路线,谁就得人心;谁要破坏政协路线,谁就不得人心,就把自己置于同广大人民群众对立的地位。
- 在发布停战令的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共38人。会议期间,中共代表经常同民盟代表等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事先协商,取得一致,采取共同行动。会议历时22天,在通过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五项协议之后,于1月31日闭幕。
- 局势的发展,引起广大人民(包括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严重不安。6月中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组成请愿团准备赴南京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成员中,包括民主促进会、民主建国会、宗教界等社会知名人士。6月23日晚,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围殴达五个小时。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女)等多人受伤。周恩来赶到医院去慰问,马叙伦握着他的手说: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 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蒋介石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方针是,先接收关内,控制华东、华北,而后进兵关外,以便独占东北。5月初,国民党政府宣布还都南京,国共谈判的中心从重庆移到南京。由于蒋介石的内战决心已定,谈判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
- (一)全面内战爆发
- 二、以积极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 尽管有了政协协议,国民党统治集团其实已决心通过战争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1946年上半年,国内的政治局势处在密云不雨的状态中。蒋介石正利用这段时间加紧部署全面内战。
- 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于1946年6月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其起点是国民党军队22万人围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中原军区主力由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6月26日晚间分两路突围。接着,国民党军队更大举进攻华东、晋冀鲁豫、晋绥、东北以及海南岛等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 由于全面内战已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在竭尽一切努力维护政协协议的同时,不得不进一步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5月21日,中共中央指出:“国民党现正积极布置全国内战”,“我应积极加以准备(特别抓紧练兵)加以制止”。在这之前,5月4日,中共中央即发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实际上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以便进一步调动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进行自卫战争奠定更牢固的群众基础。
- (二)打败蒋介石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 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战略企图是:沿主要铁路干线由南向北进攻,夺取并控制解放区城市和交通线,歼灭人民军队主力,或将它压迫到黄河以北,而后聚歼于华北地区。对人民革命力量来说,战争初期的形势确实相当严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对比,国民党显然占着优势。而且国民党敢于发动全面内战,很重要的因素是依恃美国政府的支持,而当时的美国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它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垄断着原子弹生产的秘密。中国的反动派正是以它的后台的强大来吓唬人。
- 在发动对解放区全面进攻的同时,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加紧对国民党统治区民主人士进行迫害。7月11日,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同月15日,西南联大教授、诗人、文学家闻一多又被暗杀。显然,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不仅对着共产党,而且对着一切要求和平民主的善良人士。
- (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其中,前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四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军队依恃他们在数量上和装备上的优势,气势汹汹地扑向各解放区,企图一举消灭人民军队。各解放区人民军队沉着应战,集中优势兵力,力争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敌人。
- 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坚定地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要在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实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 国民党在向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采取步骤使国共关系彻底破裂。1946年8月10日,马歇尔和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发表联合声明,实际上宣布“调处”已经“失败”。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不顾中共方面一再发出的警告,强行侵占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当天下午,蒋介石宣布将召开所谓“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拒绝参加的这个由国民党一手包办(除了国民党外只有青年党和民主社会党的一些政客以及若干“社会贤达”参加)的“国民大会”,于11月中旬在南京召开,并且通过了维护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2月,国民党当局限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有关工作人员于3月5日前全部撤退。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当局封死,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中共代表团在返回延安时,代表团成员李维汉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国共谈判破裂了,但我党满载人心归去。”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对解放区改行重点进攻,抽调兵力企图首先消灭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 在战争的头4个月,即从1946年6月下旬至10月,虽然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解放区的城市153座,人民军队也收复了城市48座,并歼敌29.8万人。10月以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势头开始降落。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人民军队又经过4个月的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总共达41万人;国民党军队侵占解放区城市87座,人民军队则收复和解放城市87座。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进一步受挫。它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计划宣告破产。
- 彭德怀(左二)、习仲勋(左三)在青化砭前线
- 随着解放区军民积极防御作战的进行,内蒙古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乌兰夫为主席。内蒙古人民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陕北的人民军队为2万多人,兵力只有敌军的1/10,处于绝对劣势。他们在延安以南顽强地进行六昼夜的阻击战,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然后于3月19日主动撤出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根据陕北群众基础好、地形险要、回旋余地大等有利条件,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以后改称西北野战军)根据中央指示,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以便“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到8月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 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物价狂涨、民不聊生。上海市民举行游 行,提出无条件解冻生活指数等要求。
- 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1947年,各地饥民达1亿人以上。公教人员和学生群众的生活也陷入极度的困境。
- 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巨额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占有,其中很大部分被官员个人侵吞、隐匿、变卖。
-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 三、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 当解放区军民在自卫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
- 北平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 作为接受美国援助的交换条件,国民党当局同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一系列公开或秘密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或协定。据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8月至1946年11月,在上海、南京、北平、天津、青岛五市发生的美军暴行至少有3800起,中国民众被害死伤者在3300人以上。事实教育了许多中国人,使他们认识到,战后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是中国人民遭受苦难的一个重要根源。
- (二)学生运动的高涨
-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因而就迫使他们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以1946年12月底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即抗暴运动)为标志,以学生群众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政府之间的斗争,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 学生运动是人民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320万工人举行罢工。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台湾各地人民纷起响应,这就是二二八起义。
- (三)人民运动的广泛发展
- 12月31日,中共中央指示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组织,发动各大城市群众响应北平学生运动,努力“使此运动向孤立美蒋及反对美国殖民地化中国之途展开”。各地党组织坚持以“美军退出中国”为中心口号,把斗争引向深入。截至1947年1月10日,12天内,学生运动扩展到14个省26个城市,参加罢课、游行等的学生总数达50万人。这场斗争,帮助人们认识了美国干涉中国的活动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力地推动了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5月20日,在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5000余名学生冲破宪警阻拦,高举“京沪苏杭十六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的旗帜走上街头,呼喊“反饥饿”“反内战”等口号。同一天,在北平,7000余名学生高举“华北学生北平区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的横幅走上街头。这就是五二〇运动。五二〇运动在政治上有力地揭露和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5月20日,国民党控制的国民参政会正准备在南京开幕。学生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在这一天举行,对国民党政府是一个重大打击。当天,国民党当局在南京出动军警镇压,逮捕打伤学生150余名。反动政府的镇压没有达到它们预期的目的,反而使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迅速发展到全国。
- 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为了摆脱困境,蒋介石于1947年7月4日颁布《全国总动员方案》,力图将战火继续烧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人民解放战争难以持久。这时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仍居优势,在装备上的优势更明显。人民解放军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重。中共中央当机立断,作出出人意料的决策: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转入全国性的反攻。
- (一)挺进中原和战略进攻的全面展开
- 四、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 1944年秋开始的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革命,虽曾一度有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煽动民族仇恨,制造国家分裂,妄图把这场革命引入歧途,但由于阿合买提江等三区内部进步力量与新疆各族人民的斗争,分裂者的阴谋未能得逞。新疆各族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斗争,始终保持了三区革命政权。这些事实表明,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政府都打了败仗。这个政府已经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指出: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为了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应当迅速地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
- 各个战场上的攻势作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反动派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要完结了。
- 1947年12月,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为配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反“清剿”斗 争,联合发起陇海、平汉两路破击战。
- 中共中央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主要突击方向,同时,由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8万人在8月下旬渡过黄河,挺进豫西。由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也在9月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执行外线作战任务。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一次大胆而果断的战略行动,充分表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智慧和勇气。这一行动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土改运动的发展表明,在解放战争胜利推进的同时,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深入发展。
- 翻身农民在分得的土地上插界标
- 入农村,开展发动农民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分配土地等工作。广大农村迅速形成土地制度改革的热潮。土改运动广泛发动后在一个时期内曾发生“左”的偏向,中共中央发现这些问题后,立刻采取坚决措施加以纠正。经过全党的努力,到1948年春,土改中的“左”的错误基本上得到纠正,土改运动完全纳入正轨。经过土改运动,到1948年秋,在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他们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保卫解放区。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足以保证夺取最后胜利的取之不竭的人力、物力的源泉。
- 《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汇入伟大的民主革命的洪流。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
- 土改运动中解放区农民举行集会
- (二)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整党运动
-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的运动。为了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进一步发展,1947年7月至9月,在刘少奇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建屏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它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规定可以组织人民法庭来保证贯彻土改的政策法令,维护革命秩序。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而且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创造出了过去中国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丰功伟绩。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开展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各解放区针对一些地方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成分不纯的问题,进行了整党工作。整党的基本方针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说服教育为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整党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主要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官僚主义作风,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对那些错误严重、屡教不改的党员辅之以组织纪律处分;对极少数混进党内的地主、富农、流氓分子坚决清除出党。整党的基本方法是:公开党的支部,吸收非党群众参加党的支部大会,使“三查三整”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于少数被地主、富农、流氓分子操纵的党支部,则由上级派出工作组重新组建党支部,并协助重新组建的支部开展整党工作。经过整党,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有很大进步,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就为争取土改和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