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数派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广州立白企业集团
发布时间:2017-08-03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一泡尿的阅读时间,有失有得!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了解最新消费及购物趋势
  • 一泡尿的阅读时间,有失有得
  •          立白品牌管理部
               消费者研究模块
  • 2017年9月7日
  • 晓数派
  • 一、消费趋势


    二、数字消费者趋势


    三、网红经济


    四、社会化媒体趋势
  • 目录
  • 1,消费意愿 — 消费者信心强劲      
         55%的受访者相信未来五年中自己的收入将显著增长。相比美国和英国,分别为32%和30%。不同地区之间消费者信心差异有所扩大。在辽中南城市群,消费者信心现已降至35%,而南京 城市群则升至62%。



    2,消费形态 — 消费品类变化     
         消费者开始增加提升生活品质及体验的开支,如SPA、旅游和休闲娱乐等。超过四分之一的消费者声称愿意在休闲娱乐上花更多的钱。消费升级正呈现出旺盛的势头和活力,高端产品的品类增速超过了大众产品和价值型产品的品类。而消费量—尤其是食品和饮料——则增长乏力。国际品牌依然主导着高端产品市场格局,而在大众市场,本土品牌商凭借更优的产品定位赢得市场份额。

  • 一、消费趋势(麦肯锡发布中国消费趋势)

  • 一、消费趋势(麦肯锡发布中国消费趋势)

  • 数据来源:麦肯锡《加速前行:中国消费者的现代化之路
  • 3,消费方式 -线上线下满意度差距缩小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去年创造了近4万亿元人民币的收入,相当于美国或者欧洲电商市场的规模。但是,由于消费者同时使用线上和线下渠道,实体店对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依然很重要。消费者对实体店的满意度仍然比在线渠道高,但随着网购越来越受欢迎,线上和线下渠道的满意度差距正在缩小。



    4,消费地点 —中国城市群优先排序   
         城市群的连接日益紧密,差异却在扩大。以消费者信心为例,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的厦门-福州城市群有70%的消费者相信自己未来五年的收入将显著增加,而沿海山东半岛城市群则相对悲观,只有33%的消费者显示出同样的信 心。不同城市群消费者演变的步调不一,因此营销商必须更细致更精准地了解中国市场,以确保产品及营销市场策略能够达到预定效果。
  • 二、消费趋势(麦肯锡咨询发布中国数字消费者五大趋势)

  • 1,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购物成为主流    
           最显著的一个发现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购物已成为主流消费方式。93%的受访者在购买消费电子产品时会先在线上研究再到实体店体验。


    2,消费者期待随时随地随性进行“场景触发式购物”        中国消费者不仅看重全渠道购物的灵活性,还希望能乘兴之所至,随时随地随性购物。 我们将此称为“场景触发式购物”。比如:当看到电视嘉宾穿的时装,或在微信聊天时得知新的美容产品,瞬间就被点燃的购物欲望。


    3,嵌入B2C电商、以社交媒体为中心的消费者互动
           中国经常使用社交媒体的受访者比例从2015年的82%上升到了今年的85%,而社交媒体增加了用户10%的购物时间。由于体验欠佳等原因,虽然70%受访微信用户表示愿意在自己喜爱品牌的官方微信电商渠道购物,但仅有31%受访的微信用户在微信上买过商品。
  • 二、消费趋势(麦肯锡咨询发布中国数字消费者五大趋势)

  • 数据来源:麦肯锡《重新定义新零售时代的客户体验》
  • 4,超出标准产品和常规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除了购物体验要符合自己的行为模式,消费者也希望产品能满足个人需求和彰显品位。耐克推出了NIKEiD专属定制服务,顾客可对指定款的鞋和配饰定制自己喜欢的颜色、材质和图案。展望未来,品牌商可以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打造强大的定制能力,让自己从众多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


    5,数据驱动的深度个性化    
         消费者总是会希望需求被了解和得到个性化服务,是消费者的一贯需求。98%的受访社交媒体用户都在社交媒体上收到过广告,但只有18%的人认为收到的推荐“投其所好”。有些消费者还对线下购物体验颇有不满,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10%的消费者在店铺得到了个性化的服务或建议。
  • 1,女装:网红渗透消费领域的第一站     
         以女装为代表的细分行业,成为了网络红人进军消费领域的第一站。沉淀了大量固定的粉丝之后,网红们也陆续朝周边行业渗透。我们同时发现,母婴、美妆等功能属性更聚焦的行业,也出现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网红。




    2,从人气到影响消费;网红仍需要学习     
         从搜索角度和成交角度来分别考量消费者对网红的兴趣和网红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吸金能力。从公布的这两类指标排名来看:网红的人气和吸金能力并不能划上等号。兴趣度指标Top10与交易热度指标Top10的差异几乎过半。

  • 三、购物趋势(阿里数据发布网红互联网消费影响力报告
  • 三、购物趋势(阿里数据发布网红互联网消费影响力报告
  • 数据来源:阿里数据《网红互联网消费影响力指数》
  • 3,网红背后是高消费和高忠诚度    
          网红已经可以吸引到一批高消费群体。从消费年龄上看,影响力TOP10网红们吸引到的粉丝群体年龄基本吻合。集中分布在24岁到28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背后的粉丝群体实际上已经摆脱了职场菜鸟的阶段。换而言之,职业轻熟女更愿意为网红背后的店铺、商品买单。在粉丝忠诚度上:7成网红,他们的粉丝能实现3个月内重复购买。



    4,网红 VS 明星:消费差异在于品牌    
          与同样拥有人气基础的影视明星相比,网络红人在互联网消费影响上与明星最大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他们各自所吸引的消费群体。 网红粉丝年龄段更聚焦在20-30岁人群,而明星的粉丝年龄分布则更为发散。也就是说,明星在人气覆盖上具有更广泛的大众基础。
  • 1,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失效    
         今天获取信息人们不再仅仅通过电视、报纸这样的主流媒体。更多会通过朋友圈、同学圈、同事圈、工作同行、或者是某种爱好同行等等方式获取信息。 这就是今天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模型,而这个模型决定了一件事情——作为企业主也好,品牌方也好,通过核心媒体一蹴而就、单向地向消费者发布服务或商品信息的这一招已经不再灵验。


    2,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本质     
         社会化营销和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就是“关系”。社会化媒体当中一定包括微博和微信,但是在微博微信上投广告不是社会化营销,只有激发以关系为链接的内容的传递和共创,通过互动进行信息的传播才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本质。重要的不是媒体平台,重要的是信息的传播方式。


  • 四、社会化媒体趋势
  • 数据来源:吕曦《社会化营销》
  • 3, 品牌需建立自己的自媒体矩阵     
          品牌自媒体矩阵,就是品牌在互联网环境下布局多个社会化媒体平台,创建品牌角色,表达品牌信息,以优质内容为驱动,与用户持续及时的沟通,从而对用户购买决策施加影响。自媒体矩阵中,各个自媒体的定位是不同的,微博、微信、视频、直播平台乃至贴吧和QQ,目标群不同,这些媒体的口径和生态感不同,创造的内容都是要变化的。


    4,制造社会化营销爆点    
         今天的消费者接触的信息太多,所以他需要强刺激,会化营销爆点 一般不超过一个星期,爆点要有媒体规划的路径,也就是说你那七天你布局规划了很多信息流和媒体集合调动使用的整合。
  • 四、社会化媒体趋势
  • 如想了解更多报告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以下邮箱!
    —谢敏Jamie(xiem@liby.com.cn!)

    消费者研究模块(CMI)
    隶属于品牌管理部
    致力于提供最新市场趋势及消费者研究数据
    为立白各事业部、媒介传播部、研发香精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消费者研究模块总监:任文健Silvia (renwj@liby.com.cn)
    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杨帼慧Grace(yanggh@liby.com.cn) 
  • 下期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