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巾帼最美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政新在线(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06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全面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首都各行各业女性在党的关怀下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卓越奉献,为庆祝建党百年营造浓厚氛围。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

  • 传承红色基因守护革命沃土
  • 大家好!我叫贾莉,是香山公园的讲解员。北京香山,是为新中国奠基的地方。1949年3月25日,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毛主席就工作和居住在双清别墅。

    16年前,我入职来到这里,到今年已经接待了20多万人次的游客,每一天我都在讲述着毛主席在双清别墅的故事,每次讲起来我都会激情澎湃。许多外国友人,也通过我的英语讲解,了解了这段历史,这让我特别的自信和自豪。因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我的责任。

    每一次我都会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您看,照片上的这位老奶奶是侯波,她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红墙摄影家”。1949年,对于25岁的侯波来说特别难忘。

    这一年,她成为了一名摄影师,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专职摄影;也是这一年,她参与了开国大典的拍摄。而这一切,正是因为毛主席在双清别墅与她的一次见面,主席当时的一句话,激励着她,让她勇往直前。

    那是1949年5月的一天,侯波赶到香山协助摄影师丈夫徐肖冰整理照片。

    那天,徐肖冰为毛主席拍摄的是接待外宾的工作照。送走外宾后,毛主席在院子里来回地走着、思考问题。一抬头,看见了他们夫妇俩,说到:“肖冰,你们辛苦了!”早在延安时期就跟毛主席熟悉的徐肖冰说:“主席,您好!我们不辛苦,您要注意身体。”说完,他拉着侯波说:“主席,这是我爱人侯波。”“好呀,女摄影师,很好。平时都是你们给我拍照,今天我们一起合张影吧。”随后,主席走到了双清别墅的古银杏树下。侯波激动地不知所措,缓过神来,赶紧走了过去说“主席,您中间请”。毛主席却说:“新中国马上就要成立了,女同志能顶半边天,还是女同志站中间吧。”说完,他把侯波让到了中间。只听“咔嚓”一声,这幅珍贵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拍照之后,主席勉励侯波,希望她能拍出更多的好作品。
  • 正是这句“女同志能顶半边天”,激励着她用镜头记录着共和国的发展。后来,侯波把这张合影放大,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还给它取了个温馨的名字,叫做《幸福的瞬间》。这不是侯波一个人的幸福,是党和国家对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认可,使妇女得到了最彻底地解放,是所有妇女的幸福。

    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领导妇女争取解放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1949年,毛主席在香山接见了参加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鼓励大家为建设新中国、为争取民主权利而奋斗。

    在香山工作的16年,从讲清楚香山历史,到讲出这里凝聚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16年不间断的党史教育让我体会到了讲解工作的深刻价值,我也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成长为具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在文化传播的岗位工作中,我刻苦钻研、汲取养分。在红色文化的不断熏陶和磨练中,我荣获北京市导游大赛一等奖、首都红色故事大赛金牌讲解员、北京市优秀宣讲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如今,我不仅在香山讲解,我还走上了舞台,走进了军营、校园,传播香山红色文化,助力党史教育。回想起来,当年我是以一名军嫂的身份入职来到香山的。既没有普通话等级证书,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形体训练,甚至最初我跟游客交流的眼神都是羞涩的、不自信的。但是我想,著名的摄影师未必是摄影专业毕业,金牌讲解员也不一定是科班出身。对于事业的热爱和不懈追求,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最大动力。

    如今香山已经成为了首都红色文化的一张“金名片”,我们也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让我更加觉得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生逢伟大时代,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一生只干一件事,努力做到最好!侯波曾经用相机记录着珍贵的国家记忆,我也要讲好中国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 矢志不渝守初心 奋力作为担使命
  • 大家好!我叫方秋子,您可能留意过,在一些高速公路收费站,有“秋子服务”这个品牌,没错,那它就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我是一名普通的高速公路收费员,每天通过我窗口的车有2000辆左右,所以我每天就要说2000次的“您好”、“再见”、还要完成2000次“接卡和递票”。

    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工作平凡、枯燥、无聊,我的舞台也只有这小小的三尺岗亭,但是从小我就知道这样一句话,叫做,360行,行行出状元,工作不分贵贱,都是为社会做贡献,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追求,就像我,我并不满足只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要追求更高的标准,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然后一个一个的去实现,因为这样我就可以为南来北往的车户更好的服务,让他们在路上多一些温暖,少一些烦躁。这就是我为社会做的点滴贡献。

    为了提高点钞速度,我的手指无数次被割破,我就缠上创可贴,继续点,直到茧子都磨出来了,就不会再被割破。我还跑到菜市场,观察售货员们如何做到数钱、找零一丝不乱。车型判别掌握不好,我就跑到汽车市场向师傅请教,整理出了一套详细的车型分类记录,这时您该问了,你就值好你的班,保证收费不出错就行,干嘛给自己加这些码,跟自己过不去呢,我告诉您为什么,寒来暑往的努力,有一天我终于做到了,我收费的速度,从10秒、5秒到现在的2.5秒,您看就是这样,滴、哒,好了,您的车可以通过了!又有人说了,现在都是ETC了,你这些不是白练了吗?那我再告诉您,我用自己多年的付出,印证了一件事,只要你有一颗对岗位、对社会的爱心,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工作的内容怎样变化,我敢说,我都能为您提供最优质的通行服务,永远笑对人生,人生就会报以你阳光,永远不忘初心,以拳拳赤子之心服务大众,什么样的变化都以刻苦和努力去面对,你就是赢家。

    刻苦和努力,的确不是说来这么容易。夏天,高速路地表最高时有60摄氏度,岗亭里又热又闷,遇到下雨天气,雨水会潲进岗亭里,半边身子都被打湿了,一组班下来整个人都是“潮乎乎”的。等到了冬天,刮风下雪,我的右手在岗亭里操作键盘,是暖和的,而左手要伸出窗外做规范动作,接钱找零递票,是冰凉的,两只手,永远是两个温度,那感觉就像是“冰火两重天”。
  • 为了让我的微笑更加的标准,更加的甜美,我还利用休息时间拿一根筷子反复的练习,我还带领“秋子团队”成员,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实景记忆法”、“手势沟通法”等实用的工作技巧,最终编制出一套“秋子服务”系列教材,就是我这小小的窗口,代表的是我们首都北京的服务标准。

    我和同事们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设立“秋子服务台”为车户提供志愿服务,炎炎夏日我们提供消暑用品,节假日车多我们提供指路服务,我们替车户想到了各种在路上需要的东西,可能突发的事,保证他们有需求的时候,我们能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因为我们的奉献,相信每一个来到首都的行车人,都能记住首都人民的友好和热情。

    在工作中我总想着多干一点、干好一点。然而对于家庭我是心怀愧疚的,一直以来,“能多陪孩子一会儿”这个朴素的愿望,也总是和工作上的忙碌矛盾着。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冲在前面,恶劣天气,抗洪抢险,抗击疫情,我不能缺席,但是孩子的成长,我却一再错过。我记得一天深夜,我被儿子和丈夫的说话声吵醒了,才知道孩子突发高烧,丈夫自己带着他去输液,我问他:“你怎么没叫我跟你一起去”?他说:“我看你太累了就没有叫你”!当时我的心里酸酸的。我们的工作性质是倒班工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常常是孩子和丈夫放假的时候,是我最忙碌的时候,所以照顾孩子的重任大部分是我爱人在承担。他经常跟别人说:“秋子就喜欢这份工作,也不觉得苦,你要让她不干了,她会受不了的”。

    正是有了家人和同事的支持与肯定,2015年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我作为首都一线女性职工当选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投下了那庄严而神圣的一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此后,“为人民出行服务,为交通强国代言”成了我心中的目标和方向。2019年是建国70周年,我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来到天安门前观看了阅兵仪式,我感到十分光荣,十分自豪。

    最后,我想说: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也都想实现梦想,作为一名新时代女性,工作岗位不在大小,只要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把工作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价值。”
  • 搏时竞进 传递生命接力第一棒
  • 大家好,我叫陈敏瑞,是120北京急救中心的一名调度医生。

    “您好,北京120 !”这句话我每天都要对着电话说上几百遍,很多人以为调度员只是简单接个电话就行,但其实不是,这条电话线,就是生命线,调派出救护车的同时,还要在电话里对在现场的人进行指导,教他们开展自救互救,这个电话没挂断,可能另一个就响起,我又要马上接听别的电话,同时还要持续追踪上一个患者的情况,每一位患者我必须负责到底。

    在北京急救中心所有调度员中,我接听量最高,派车量最多,2020年调派车辆达到一万六千次,连续多年获得“北京急救中心岗位标兵”。10秒钟内接听电话,2分钟内准确派车,和时间赛跑就是和死神作战,这些年我多次成功指导心肺复苏,挽救了生命,多次教会母亲给高烧抽搐的孩子有效降温,还有一次,一位在私家车内分娩的产妇,非常危急,我就是靠着电话,一路指导她安慰他,直到她平安到达医院,顺利分娩。

    有一次,我接到一位男士的电话,说家中有病人,需要派车,但我发现,他的手机定位与他申请接病人的地点不一致,原来是他的父亲需要救护车,而他不在父亲身边,这样的情况非常麻烦,我立刻和老父亲取得联系。我感觉老人像是急性心梗,这种病很危险,于是我叮嘱他提前把家门打开,等救护车,但是,老人却说:“不用你们,我儿子会送我去。”说着,他就把我的电话挂断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马上派车前往老人家中,一边与医院联系,请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

    终于,老人顺利得到救治。后来医生对我们的急救人员说:幸亏你们的坚持,为老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这一刻,我的心终于踏实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北京120担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发热患者以及其他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转运任务。而作为调度医生,我们也开始了战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 那天,当班的调度组长姚楠正在核对转运患者信息,这时防控专线又响了起来。“首都机场T3海关处,患者体温37.2℃,曾与确诊患者同船,好的,我们立即安排车组前往。”姚楠一面接电话,一面敲击键盘录入,接着马上打电话给转运组长,再将车组信息回馈给机场海关,最后联系接诊医院建立绿色通道。整个流程只用了两分钟,我当时在一旁看到全过程,默默在心里给她点了个赞,可能大家谁也想象不到我们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承受着什么样的压力,对业务能力的要求有多高,就像打仗一样,争分夺秒,和死神竞速。

    有一次,我调派秦晓兵车组去转运一名75岁的确诊患者。转运救护车,空间本来就密闭狭小,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和患者绝对是密切接触,我当时就叮嘱秦晓兵一定要注意好个人防护,后来他才告诉我,当时这名患者比较虚弱,根本不能坐在固定好的位置上,总是不停往下出溜儿,秦晓兵就一次次把手伸到患者腋下,抱着她往上托。这样的肢体接触很容易有暴露风险!可他却说:“干急救的,什么没见过,那时候我只能这么做。”我立马懂了,因为零三年非典那会儿,秦晓兵就是“非典”患者的转运人员,坚守在最前线。

    去年除夕夜,大多数人合家团圆的时候,值夜班的梁欣和王东峰一晚上洗消了32个车组,年夜饭也没顾上吃一口。当时北京气温仍在零下,为了减少感染几率,她们只能在隔离衣外面穿上防护服,全身贴满了“暖宝宝”,但这也架不住寒风冰雪中一站就是几小时,他们手都冻木了,膝盖以下已经失去知觉。这样的艰苦和困难,他们没有一丝懈怠,一句怨言,他们说,我们消杀做到位,同事和患者就安全了,再苦再累,都值。

    在北京急救中心,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急救中心652名一线急救人员,240名共产党员,262名女急救人员不惧风险,迎难而上,奋战在抗疫一线。

    日复一日,每一天,我们都在上演生死时速,节假日,疾病不放假,我们急救人也时刻在线,时刻不松懈,我们将继续秉承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用生命和汗水牢牢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 我在抗疫一线入党
  • 大家好!我叫金建敏,是北京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也是北京援鄂医疗队的一员。

    去年春节,在家休息的我收到消息,医院要组建医疗队去武汉。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偶像钟南山院士在高铁餐车上闭着眼睛,疲惫而无畏的画面,我当即下定决心,去武汉!但当我开始收拾行李的时候,心却揪了起来,因为我的父母、儿子都在旁边用担忧的眼神看着我,我根本不敢与他们对视。在这时,我的丈夫,身处大兴机场防疫一线的他对我说:“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因为他知道,此刻,有一个城市正亟待我们的帮助。

    启程时,院长郑重地把同仁队旗交给我,接过队旗的那一刻,原本只想贡献一己之力的我,顿时感到肩负的责任与重担,这面党旗凝结着院领导的嘱托和所有全院人的期盼。我接过的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将这11位同事平安带回的重托!到了武汉开始接诊患者的时候,为了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大家都坚持6小时不出病区,不吃饭,不喝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队员们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双手也被手套捂得苍白,布满皱褶。

    我的患者中有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每次我查房,他就会提出各种专业问题。我总是认真地跟他交流,尽力给他最为清晰的解答。虽然这会耽搁查房时间,每多接触一分钟,被感染的风险也会不断加大,防护服憋闷无比,哪怕再多一分钟都有缺氧晕倒的危险,但我依然会耐心地回答他、安慰他,因为我觉得患者也是人,都有恐惧、焦虑和担心,作为医生,我不仅要治疗他身体上的疾病,他的心理问题我也要帮他解决。要知道那个时候,医生是患者唯一的依靠。

    作为队长,我还要关注队员的情况。团队的8位护士都是党员,他们组成的同仁党员护理先锋队,需要在4小时内完成对近50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本来就是重体力劳动,他们还能在常规护理之外,做很多“分外事”。

    病区里一位重病老人饱受折磨、准备放弃治疗,他经常摘下氧气面罩,拒绝吃饭。病房外的女儿焦急不堪,给他写了封信,但老人虚弱得连一张纸都拿不稳……。党员护士祝丹丹把信举到他眼前,“您看看,这可是闺女亲笔写的。我给您念念。”“爸爸,从小您就教我做人要坚强,这次您要为我做出示范,您一定要挺过来啊,女儿做好您最爱吃的热干面等您回家!”
  • “大爷!您可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不能倒下!有您在,这个家才是完整的家!家里人可都眼巴巴地盼着您回去呢!”听到这,老人慢慢竖起大拇指,眼泪不断地滴落下来,他,终于同意吃饭啦……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楼上楼下挨个病区打听,为陌生人寻找失联的亲人;比如有人全家住院,没人给送生活用品,大家就准备好香皂牙膏卫生纸,甚至是出院穿的新衣服……我发现,这些向前一步的分外事,也是取得胜利的法宝。

    在武汉,每天都被感动。我被普通市民感动,医院周边每天都有志愿者组成的车队,免费接送我们上下班;货运司机游青山师傅,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6天6夜行车3500公里,将抗疫物资从拉萨送到武汉;有一次我们去超市采购生活物资时,当地百姓发现我们是来援助的医疗队,纷纷买来东西硬塞到我们手里,有那么一刻,感觉自己就是当年的红军,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在武汉,我被病人感动。有一天,我们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来自12病区133床的阿姨。由于病房里没有纸,阿姨用颤颤巍巍的手把药盒撕开,平铺成“一张信纸”,然后将感谢的话一笔笔写在了上面。在武汉,我被我的战友们感动。驰援武汉的第23天,我在一线度过了自己的48岁生日。三个小蛋糕,三根棒棒糖,还有队员们六点钟起床亲手熬制的梨汤,一群人围着我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这是我此生最难忘的一个生日。因为我感觉到,我们就是一个家庭。在武汉两个月,我看到了百姓守望相助、生活平稳有序的社会风貌,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在战疫一线,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对我来说,入党不是为了荣誉,我到这个岁数,更在乎的是求诸于己。从医多年,我一直认为回报人民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钻研医学,治愈更多的患者。但这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是党,领导人民,举国动员,团结一致,毫不松懈,取得了抗疫战争的伟大胜利。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我们的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地救治每一位患者;全力地护佑每一个生命!   

    过去我只是一名热爱职业的医生,今后我是一名有着百年光辉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今后我要用我的医术、我的奉献、热忱的服务、担当的精神去守护我的国与人民,在白衣天使战线上贡献自己的巾帼力量!
  • 巾帼力量 服务冬奥——翻开人生最精彩的一页
  • 大家好!我叫姜金玉。原来是首钢的一名天车工,现在是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的讲解员。2016年5月13号,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入驻首钢老厂区,一上班,领导就通知我到冬奥组委去当讲解员,接到通知,我放下手里的活儿,就跑进书记办公室问:“书记,您没跟我开玩笑吧?这么重要的岗位!我一个天车工干的了吗?”书记说:“怎么?你不愿意啊?”我说:“服务冬奥谁不愿意啊!这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可我这学历能行吗?”书记说:“学历低不是问题,有责任心就能干好!”

    那天晚上我彻底失眠了,说心里话,这辈子能赶上服务一届冬奥会是多光荣的一件事儿啊!可是我又真怕干不好。想想白天领导对我说的话,我还是决定要去试试。

    第一次接待参观的场景,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来的是一批小学生,一开始,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前面的讲解也很顺利,可就在参观快要结束的时候,同学们,突然大声问我:“阿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有多少枚金牌啊?”“阿姨,国际奥委会在哪儿办公啊?”,“阿姨,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谁创办的呀?”这一连串的问题把我给问懵了,一位老师看出来了,赶紧帮我解围说:“同学们,这些问题就是老师今天要留的作业,是我不让阿姨告诉你们的。”听了老师的话,我真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从这以后,我学会了上网,恶补了冬奥知识和首钢历史,跑遍奥组委的各个部门上门请教。不会化妆,我就早上5点起床练习画两个眉毛;在家洗碗我也亮开嗓子背词,没接待的时候我就练习写讲解词,一有空就去档案馆里查资料;将近1个小时的参观线路我踩着高跟鞋走了一遍又一遍,最多时一天走14遍,那段时间,我瘦了20斤。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外国客人来到这儿,我发现很多来陪同参观的翻译不能准确的翻译出我们这儿的建筑物,于是,我就萌生了学习英语的念头,我先把筒仓、料仓、转运站这些常用的单词翻译出来并熟记,没过多久,我就接待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国际残奥会主席帕森斯先生。


  • 那是2018年6月5号下午四点半,韩国平昌冬奥会总结会中场休息的时候,帕森斯先生临时决定到办公区走一走,老远,我就看见6、7个人簇拥着他往展厅这边走来,我热情的上前用英语说:“Good afternoon,sir ,welcome to the exhibition hall of the winter Olympics!”(先生,下午好!欢迎光临冬奥展厅!)。随后我为他讲解了北京2022场馆及交通设施规划总图。并且为他介绍了各个场馆目前的施工进度,最后,我告诉他这个展厅就是利用原来的一号筒仓和配电楼改造的,我们办公区里所有的办公室和会议中心都是利用首钢原来的工业构筑物改造而成的!

    他立刻瞪大了眼睛,用生硬的普通话说:“哇偶,是真的吗?你怎么会知道?”我说:“因为我就是一名首钢工人啊!”他愣住了,上下打量我,嘴里不停的说:“very good very good !”边说还边跟我亲切的握手,周围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从老首钢的天车女工,到新首钢冬奥讲解员。这一切都是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给我带来的改变。去年的11月20号,我被冬奥物业事业部党支部吸纳为预备党员,宣誓的那一刻我激动不已,回想在冬奥组委工作的5年,是我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五年,这离不开党组织对我的关怀和教育。

    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去为更多的人讲述冬奥给我和我脚下的土地带来的改变,把奥运精神和冰雪文化讲给更多的人听!讲给世界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国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科技强国 巾帼奋进在路上
  • 大家好,我叫蒋燕,来自旷视科技。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作为科技界的代表,来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放眼世界,科学技术的革命永远是强国富民的重要支撑,如今的中国,“神十”升空,“嫦娥”探月,“蛟龙”入海,无不鼓舞着人工智能行业人士。对于我自己来说,虽为女儿身,但我也总想着为国效力。所以当机会来临,我果断地投身于一家科技民营企业,创始人科技报效祖国的初衷,让我找到了志同道合共同奋斗的伙伴。

    虽然我不是理工科出身,虽然在这样的高精尖技术企业,工作强度和压力超乎想象,但是为了自己的初心,我义无反顾。刚刚加入旷视的时候,内心也是非常忐忑的,第一次的业务内部讨论会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卷积神经网络等等,这些名词冲击了大脑一个多小时,直到会议结束我也没能完全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从那天起,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技术讨论和业务讨论,时间最长的一次,我从早上9点连续旁听会议7个小时。每天经历海量信息的灌输,能让我快速进入到新角色中。

    加入旷视之后,我和我的团队面对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申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这个平台的含金量在全国数一数二,意味着对于旷视人工智能技术实力的国家认可。定下这个目标后,我们开始了8个月的攻坚战斗,项目组成立之初,仅仅只有四个人,大家都觉得时间紧任务重。我一边为自己打气,一边开导年轻的同事。我们从平台建设思路、技术路线确认和项目分解攻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那段日子连续工作了21天,最累的时候三天总共只睡了6个小时。靠着这股子拼命的劲儿,我获得了这些最强大脑们的信任。

    8个月之后,我们最终完成了任务,除了这块国家授予的沉甸甸的奖牌,最重要的是,我收获了一个共同奋斗和相互支撑的团队。2018年11月,旷视迎来了公司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在这个每天都和计算机、数字、运算打交道的程序员群体中,在这个民营企业中,建立了党组织。后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女性员工越来越多,在公司党委的指导下,公司妇工委于2019年11月正式成立。通过党建引领,通过妇工委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带领这些大部分为90后的科技工作者们,迎来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挑战,更完成了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一次重大任务。
  • 大家都知道整个抗击疫情期间,第一道重要防线就是测温,而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智能测温系统,这背后也有一段关于我们旷视的故事。

    去年大年三十晚上6点,海淀区政府发布了一道科技抗疫征集令,寻找解决大规模人流快速测温的技术方案。晚上7点,我紧急组织召开了一次党委内部电话会,仅仅20分钟,旷视党委就决定第一时间组建公司人工智能抗疫联合攻关项目突击队。令我特别感动的是,这个消息在公司群发布后,一百多名精锐骨干主动放弃休假,纷纷请战,并迅速进入“战时”攻关状态。对于这些平时工作强度非常大的科研人员来说,春节是一次难得的放松,可是疫情严峻,每个人都表现出了有召必应的担当,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更像一支军队,而我就是那个政委,我要凝聚好这一颗颗拳拳报国心,打赢这场仗。

    在后来数十个不眠之夜,这支团队也体现出了超乎我想象的战斗力,团队中一半以上都是党员,有科技老兵也有刚刚毕业进入公司不久的青年党员。最核心的研发组和工程组的负责人都是党龄超20年的资深老党员,他们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仅用10天时间完成了产品研发及落地,现在这套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医院、校园、商超、交通枢纽等3000余个场所。

    在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女同事们,却是最能承担危难险重任务的。那时候,很多人怕被感染,都居家办公,我们这些女同事却要逆行,冲锋在一线、冒着雨雪在地铁站测试产品可靠性。我还记得有一次测试时,下的大雪还没化,我们的第一代产品在牡丹园地铁站进行测试,就在进站的风口处,温度最低零下十度,那个时候也是疫情爆发初期,大家其实心里都没底,但还是带着口罩就去了测试现场,测试需要全天的检测数据来支撑,三个小组三班倒,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半,就在风口守着设备,记录温度误差。

    那段日子,最让我感到愧疚的就是我的女儿,我先生在外地工作,一家人几个月才能团聚一次,她太久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画的画攒了一抽屉,爸爸妈妈也没时间看一眼。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一下飞机,手机就冲进来几十个未接来电,是孩子姥姥打来的,女儿在小区玩耍不小心受了伤,眼睛上面裂了一个大口子,血止不住的流,姥姥慌得不知所措,我出了机场就冲到了医院,女儿额头裹着大纱布委屈的在我怀里嚎啕大哭,姥姥愧疚的在我身边抹泪,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亏欠她们太多太多。
  • 对于我的女儿来讲,妈妈的公司在行业内究竟有多“厉害”,她还没有太多的概念,我们确实是独角兽公司,可能女儿也许认为是小马宝莉那个独角兽。

    2021年新年到来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不畏改变,不断创新,2021年我的女儿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2021年旷视即将成立10周年,我们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所有的家国情怀都在2021年汇聚,这是我们的新时代,也是每个人的新征程。

    2021,我将不改初心,勇担使命,向着更美好的远方努力奔跑!
  • 愿做梨园耕耘者
  • 我叫邵天帅,是北方昆曲剧院的一名昆曲演员,我今年35岁,但已经入行20年了。说起我与昆曲的缘分,我觉得可以用“命中注定”四个字来形容。

    2001年,15岁的我成为北方昆曲剧院的学员,也就在这一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政府对昆曲的保护传承更加重视了,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也为我们这些青年演员提供了一个个难得的机遇。2017年1月我接到一个重大任务,要在5月“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文艺演出上,为29个国家的元首、观众表演。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激动的跳了起来,天呐,我居然能代表昆曲艺术登上国际外交舞台,去弘扬国粹之美,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可紧接着就是莫大的压力,因为我是整个晚会里唯一的昆曲演员,如果我表现不佳,那么昆曲就将不会出现在这个际舞台上,所以我不敢有一丝懈怠,从那起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练功房。一分钟的表演,4个半月的苦练,一切的努力就是为了更好的呈现作品。登场前我还有很多担心,担心因为时间短观众听不懂、看不懂这门古老的昆曲艺术。可是短短几分钟的表演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各国的元首及观众无不被昆曲的唯美艺术所动容。这一刻,我知道,虽然我们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但昆曲的魅力、中华文化的魅力感染着整个世界。作为一名昆曲人我很骄傲,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更加自豪。在我们剧院的排练厅里,写着八个大字: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想唱好昆曲,就要甘于做一个“耕耘者”。

    很多人认为艺术行业是繁华热闹,名利双收的,但是昆曲不一样,作为一个剧种,它的特点就是慢,一年排一部戏 是常态,一部戏唱下来要三个小时。作为一项非遗艺术,学习昆曲没有捷径,只有“口传心授”,一个字“练”!练上百遍,千遍。每一天我都是早九点开始一直到晚上七点结束,就是排练,精磨细做,一个动作一个细节的抠,反复地练习并且找问题。

    正是因为热爱昆曲艺术,结婚前一晚,我还演出到晚上十点;我的蜜月是繁忙的排练、演出任务中度过的;外出巡演时,我突然接到姥姥去世的消息,顿时就崩溃了,我说,我要回家送姥姥一程,但是妈妈说,你要留在剧组,把工作完成,不要给组织添麻烦,姥姥不会责怪你的。
  • 昆曲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文学、戏曲、手工艺等艺术的集大成者,曾经非常辉煌,然而如今,这个百戏之组的艺术种类一度濒临失传。因为昆曲从业者必须在无数次枯燥的重复练习中追求极致,需要关注细节,忍耐寂寞,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但是很多昆曲艺人坚持不住转了行,很多年轻演员熬不到成为角儿,就会放弃。如今还在为昆曲奔走坚守的人们都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到骨髓里的深爱,才能坚持下来,都是淡泊名利,不问收获,才能潜心守护我们这门璀璨的艺术。

    我常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这是一个新兴时代,文化繁荣,给青年营造了更多机会。现在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员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队伍,我们用年轻人的热情和专注度去奋斗、去拼搏。所以在不断学习和完成好昆曲剧目的表演工作之外,我也致力于挖掘和复原传统昆曲,将所有身家投入进去,发起了“观其复”系列复古风格的昆曲剧目,起初很多人不理解,质疑它是否还值得我们付出这么多去复原,太多的嘲讽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最终我们还是坚信自己的信念,伙伴们并肩前行,五年间我们复原元杂剧及明清传奇《怜香伴》《玉簪记》《墙头马上》《望江亭中秋切鲙》《金雀记》等剧目,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对昆曲史料的挖掘、复原和呈现,让昆曲艺术能够在新时期回归本真,把原汁原味的复古风格昆曲艺术呈现给当下的观众,让观众了解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民风民俗,社会万象,越是了解历史,越是能走向未来,况且昆曲绝对能带给当今的人们文化自信和文化历史观。

    “花繁浓艳想容颜,云想衣裳光璨......作为我们这一代年轻演员,选择了昆曲就是因为对它的这份爱,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困难也不再是困难,对我们来说,汗水和泪水是享受的过程;国家大力扶持对于昆曲传统文化艺术正是一个大好时机,我们就是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魁力和时代风釆中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荣誉对我个人来说,就是更好地扎扎实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做好自己份内的职责,我愿做一个梨园耕耘者,用我对昆曲的爱影响到更多的人,带领更多的人领略梨园春色。正如那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 “首都巾帼最美”宣讲团成员由历届全国和北京市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建功标兵、首都最美家庭代表等组成,涵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企业、政法、农业、社区、机关干部等类型。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举办成立仪式,通过优秀女性代表宣讲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建功立业的人生体会,宣传爱国奉献奋斗的时代精神,传递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力量,激励更多女性见贤思齐、争当先进,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接下来,宣讲团将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机关、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在全市广泛开展巡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