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革命史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龙泉市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6-07-19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一段不能被遗忘的红色记忆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一段不能被遗忘的红色记忆
  • 龙泉革命史
    前言
  • 龙泉革命史
  • 1840年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 1945年
  • 1937年
  • 1927年
  • 1919年
  • 中国革命史的五个时期
  • 全国解放战争
  • 全民族抗日战争
  •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
  •               
  • 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地点:贵州遵义
    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核心领导:毛泽东、恩来、王稼祥。
    重要决定:当时的蒋介石首脑在南京,而心脏在浙江,要派一支部队像一把匕首一样直插蒋介石的心脏。
  •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紧邻闽浙赣苏区
    龙泉境内宝溪等地奇峰叠起、异草遍布、古木参天,非常适合打游击战。
  • 龙泉的地理位置
  •     1935年3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刘英率领下,由闽北根据地出发,向东挺进浙江,25日上午翻过闽浙交界的浦城县马迹岙,进入浙江地界内的龙泉县宝溪乡境内,在溪头村打响了挺进师入浙第一仗。
  • 宝溪乡·溪头村
  • 粟裕将军
  •     粟裕将军在浙西南的三年,是他作为杰出军事家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他成为游击专家至关重要的三年。这三年他在龙泉披云山区进进出出,历经艰难险阻,坚持斗争。据他回忆,“在整个三年游击战争中,我们的处境都十分艰难,虽然山高林密,我们可以隐蔽,但敌人也摸出了一些对付我们的经验,前堵后追,有时我们整天整夜都在跑路,中间还要打几仗,有时甚至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搞得筋疲力尽。三年中,我们差不多走遍浙西南的大小山头。而且很少走大路,多走羊肠小道。吃饭问题很严重,有时敌人‘围剿’很紧,怕暴露目标,不能生火,只能吃生米。”

  •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逝世。

  •     住龙镇地处龙泉、遂昌和福建浦城县三地交界的战略要地,很快成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1935年8月20日,中共龙(泉)浦(城)县委在住溪村廖家祠堂召开了由200多人参加的龙浦县苏维埃政府(亦称住溪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会议推选中共龙浦县委书记方志富为龙浦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     1980年清明节下午,在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一个年近80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手拄着拐杖,扶着石阶旁的栏杆,艰难地拾级而上。爬完最后一级台阶后,她径直朝 “张麒麟烈士之墓”走去,用颤抖的双手地一遍又一遍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不停啜泣。并且嘴脸碎碎地念着“麒麟、麒麟,我们终于见面了。你知不知道我等这一天等得好辛苦。”这位老妇,来自上海,她就是张麒麟的妻子——杨萤。
        当年,杨萤在县政工队时被派到八都宣传演出,在那里认识了刚20出头,身材魁伟、相貌方正、理着平头的张麒麟。不久,他们相恋,并在刘英家里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是一对革命伉俪,一起参与龙泉革命。但,革命形势愈发严峻,生活愈发不安定。白天他们很少出门,只有天黑了,他们才到处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活动。由于我们龙泉地处山区,夜里湿气很重。不久,杨萤的乳房便得了蜂窝式乳腺炎,此外还有孕在身。张麒麟想尽办法找来各种草药医治均不见好转。组织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将杨萤送到她远在金华的姐姐家。据说杨的姐夫是国民党军医。杨萤万般不舍,奈何疾病缠身,不愿拖累革命的她,只能听从组织安排。两人依依不舍地告别并约好病好马上回来,却没想到这一走,便是永别。
        1941年1月,病情好转的杨萤生下一女,但因疾病,孩子出生不到一个月便夭亡了。她想尽一切办法去见张麒麟,无奈当时革命形势危急,风声又紧,并且姐姐姐夫极力阻拦,因此杨身不由己,未能回来。张麒麟思妻心切,也曾多次派人寻找杨莹,皆是无疾而终。
        1942由于敌人告密,张麒麟在遂昌县山井村遭敌袭击,突围中壮烈牺牲。他死后,头颅被挂在了龙泉荷花塘(老市政府)、住龙的就义树、遂昌王村口三处,十分悲烈。 
        后来,杨莹得知这一噩耗时,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此后,杨莹忠贞不渝,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孤老一生。一个转身成为永别,革命年代里的情与爱怎一个“悲”字了得?

  • 张麒麟和杨莹的爱情故事
  • 一个转向,成为永别

    再相见已阴阳两隔

    革命年代的爱情

    怎一个“悲”字了得


  •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12月24日,省城杭州沦陷,龙泉成了浙江抗战的后方,大批机关单位迁入,龙泉成为浙江抗战的大后方。粮食供应不足,物价飞涨,人民群众生活举步维艰。
      龙泉地处偏远山区,远离铁路线,交通不便,日本军队没有从陆地侵入龙泉境内。但从1940年起,日本飞机多次到龙泉境内轰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据统计,自1940年5月至1942年8月,日本飞机先后对龙泉进行了8次轰炸,计72架次,共投弹144枚,毁坏房屋1548多间,炸死10人,炸伤11人。
  • 抗战时期的龙泉

  •       在龙泉各个乡镇村落,有很多当年红军活动的痕迹,每一处遗址,都有一段不能被遗忘的红色的历史。如果有时间,可以去探寻各个红色旅游景点,去倾听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感受革命先辈们那种坚韧不拔,理想信念高于一切的奋斗献身精神。
  •     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龙泉市区北隅安清山,始建于1959年,总占地面积36.2亩,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门额“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为粟裕将军题书。
        龙泉革命烈士陵园是浙江省较早的一座革命烈士陵园,同时也是丽水市最早的一座烈士陵园。1982年被龙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内有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许信琨、张麒麟等烈士墓。山顶是季步高烈士纪念亭,还有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和李逸民同志的墓碑。
  • 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
  • 抗日自卫委员会
    龙泉县抗日自卫委员会
  • 组长讲习会
    龙泉县战时合作社
  • 伤民医院
    浙江省战地服务团
    浙江省保安处军医院
  • 历史的见证
  • 烈士名目
     姓名  出生年月   家庭住址         牺牲年月      单位与职务
    季步高 1906.1 天平乡季山头村   1928   中共广州市委书记
    黄佛生 1898   住龙乡建胜村井惠 1934.1 抗日先遣队战士
    叶广益 1909   竹垟乡局下村安坑 1935   安坑村苏维埃政府
    廖张奎 1912   竹垟乡局下村安坑 1935   浙西南游击队村队长
    叶广明 1910   竹垟乡局下村洋尾 1935   红军挺进师二纵队战士
    廖张寿        住龙乡建明村     1935   地方游击队员
    叶五妹 1911   竹垟乡山溪口村   1935   红军挺进师二纵队战士
    傅水田 1887   盛溪乡鹤溪村     1935   山后源村苏维埃政府
    毛永新 1906   上东乡上垟村     1935   浙西南游击队战士
    孙奶奶 1887   竹垟乡山溪口村   1935.8 垟赛坑村苏维埃政府
    张益元 1909.2 住龙乡水塔村     1935.8 水塔游击队战士
    李财富 1907.4 住龙乡建明村     1935.8 建明游击队队长
    赖石旺 1900.1 住龙乡建明村     1935.8 建明游击队侦察员
    钱绍贤 1879.8 双岭乡黄永村荷坑 1935.8 荷坑村游击队通讯员
    杨八妹 1901.3 双岭乡百里村     1935.8 荷坑村游击队干事
    钱老吴 1911.8 双岭乡黄永村荷坑 1935.8 荷坑村游击队战士
    范兆福 1897.6 双岭乡黄永村     1935.8 荷坑村游击队战士
    杨天保 1914.9 住龙乡碧龙村            中共碧龙支部书记
    吴守旺 1900.8 住龙乡建明村     1935.8 建明村游击队警卫员
    季李根 1905 锦溪镇墙甲村       1935.8 红军游击队战士
    孙元海 1908 锦溪镇肖庄村毛垟   1935.8 浙西南游击队战士
    毛兴旺 1893 竹垟乡局下村       1935.9 局下村苏维埃政府
    杨芳流 1889 竹垟乡山溪口村     1935.9 山溪口村苏维埃政府
    张本开 1907.5 住龙乡住溪村     1935.9 住龙游击队战士
    张瑞春 1903.3 住龙乡水塔村     1935.9 水塔游击队班长
    王日桂 1911.12 住龙乡住溪村    1935.9 住溪苏维埃政府秘书
    曹春高 1892 岩樟乡仓坞村       1935.9 浙西南游击队战士
    叶孝帮 1906.6 竹垟乡金田村     1935.1 岭根游击队战士
    叶张宝 1896 住龙乡井惠村       1935.1 村革命积极分子
    傅水达 1888 盛溪乡鹤溪村山后源 1935.1 山后源村苏维埃政府
    张培发 1906 盛溪乡鹤溪村       1935.1 浙西南游击队村队长
    方金翠 1910 盛溪乡鹤溪村       1935.1 鹤溪村苏维埃政府
    吴张富 1915.5 瀑云乡署网村     1935.1 岭根游击队战士
    谢芳德 1913.12 双岭乡岭根村    1935.1 红军游击队战士
    叶炎荣 1904.4 双岭乡百里村     1935.1 岭根游击队战士
    邱世福 1917.3 岩樟乡坑源底村   1935.11 红军游击队战士
    袁开佑 1917 住龙乡住溪村       1935.11 红军游击队战士
    杨生   1909 竹垟乡山溪村       1937 浙西南游击队战士
    黄正荣 1908 竹垟乡局下村麻地   1937 红军挺进师二纵队战士
    周发儿 1916 锦溪镇肖庄村       1937 红军挺进师二纵队战士
    何远成 1909 住龙乡             1937.7 中共何步垟支部书记
    张福余 1894.4 住龙乡水塔村     1940.11 中共水塔支部党员
    杨达銮 1908 住龙乡碧龙村       1941 中共碧龙支部书记
    李佛佑 1904 宝溪乡坑口村大岙   1941 中共八都区大岙支部书记
    张世位 1906 竹垟乡局下村       1941 岱头村苏维埃政府主席
    张金根 1905 竹垟乡局下村       1941 岱头村苏维埃政府通讯员
    周与根 1902 锦溪镇半溪村大黄操 1941 中共大黄操支部委员
    曹春福 1892 岩樟乡仓坞村       1941 中共道太区委宣传委员
    杨观仁 1906.9 住龙乡碧龙村     1941.2 中共碧龙支部党员
    罗木发 1906.9 住龙乡碧龙村     1941.2 中共碧龙支部党员
    邱元高 1903 岩樟乡仓坞村坑源底 1941.2 中共坑源底村支部书记
    叶天坤      住龙乡井惠村       1941.5 浙西南游击队长
    黄林昌 1891.4 住龙乡住溪村     1941.8 住溪游击队战士
    毛丐妹 1914.11 宝溪乡溪头村    1942.2 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
    俞伯森 1915.3 住龙乡碧龙村     1942.5 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
    郑玉奎 1923 白云乡下樟村       1942.6 新四军繁昌总局参谋
    廖荣古 1887.2 住龙乡建明村     1942.1 建明村苏维埃政府主席
    黄琰根 1914.1 宝溪乡高山村     1943 中共高山村支部党员
    杨观义 1916.2 住龙乡碧龙村     1943.1 为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
    叶长忠 1901 宝溪乡高山村胡住溪 1944 中共高山村支部党员
    王 均      龙泉县             1944 浙东游击队排长
    王贤进      四源乡上源村       1947.12 闽浙边区游击队战士
    杨水玉      住龙镇住溪村       1948.11 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毛丐妹 1914.11 宝溪乡溪头村    1942.2 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
    俞伯森 1915.3 住龙乡碧龙村     1942.5 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
    郑玉奎 1923 白云乡下樟村       1942.6 新四军繁昌总局参谋
    廖荣古 1887.2 住龙乡建明村     1942.1 建明村苏维埃政府主席
  • 故事太多,时间太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党课
  • 党课《龙泉革命史——一段不能被遗忘的红色记忆》在各乡镇开讲

  • 制作单位:龙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制作:周飞  编辑:王青 胡燕姿
  • 一堂不一样的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