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北桥北
发布时间:2017-12-16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进去看看
  • 客官可愿来我这茶馆
  • 有一折戏欲说与客官一听
  • 小生不才
  • 也是少有的才女子
  • 便是放在京都
  • 自少年便有诗名
  • 汴京那位礼部员外郎家有小女
  • 道是那北宋元丰年间

  • 便人唤一声李清照
  • 其父赐名清照
  • 那女子自幼京都长大
  • 我在这京都长大,尝尽繁华,家父友人谬赞一声“才女”,我何以当之,不过一位小女子罢了。
  • 我平日里也不过在这院中绣花赏月罢了
  • 街头也少有未出嫁的女儿
  • 瓦舍是男人去的地方
  • 寻常并无什么活计要做
  • 这大宋富贵人家女子
  • 应是绿肥红瘦
  • 知否  知否
  • 却道海棠依旧
  • 试问卷帘人
  • 浓睡不消残酒
  • 昨夜雨疏风骤
  • 依旧是觉得万千男儿不如之
  • 小生如今品来
  • 那李清照当年一首《如梦令》名声大振
  • 名唤明诚
  • 正是当朝吏部赵侍郎之子
  • 其父为其择一婿
  • 那李清照很快便到了二九年华
  •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 一如往昔与婢子在院中戏乐
  • 我便只以为是寻常友人拜访
  • 那一日家中来客
  • 倒也成了一段金童玉女之佳话
  • 赵李二人正式结为夫妻
  • 亲迎六礼
  • 经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
  • 那赵府派了媒人前来说媒
  • 余建中辛巳  始归赵氏
  • 分别只身投奔先行遣归的家人
  • 那李清照便也不得不与丈夫
  • 李父便被朝中政党之争卷入
  • 赵李二人成婚方过两年
  • 这相聚到底时短
  • 何人能懂
  • 两处离愁
  • 这一种相思
  • 却是依旧抑不住想他的心绪
  • 我知明诚另有姬妾
  •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 这一路也是极尽坎坷
  • 李清照随其夫南下
  • 金人入侵  宋徽宗、钦宗被俘
  •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
  • 这赵李二人再聚也是短暂
  • 器之重大者
  • 画之平常者
  • 至东海  连舻渡淮  又渡江  至建康
  • 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
  • 后又去书之监本者 
  • 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 又去画之多幅者
  • 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
  • 既长物不能尽载
  • 但也决不是囚笼中的金丝雀
  • 我虽是女子
  • 这国土支离破碎
  • 又如何对得起我朝列祖列宗
  • 家国有难  一味南逃又有何用
  •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南渡衣冠少王导  北来消息欠刘琨
  • 南来尚怯吴江冷  北狩应悲易水寒
  • 李清照一人孤身流离  好不悲戚
  • 由于途中感疾  赵明诚死于建康
  • 那金童玉女的佳话也在这南下途中破灭
  • 坚城自堕  怜杞妇之悲深
  • 白日正中  叹庞翁之机捷
  • 可我不能
  • 这乱世  我一个女儿身  又该如何自处
  • 竟将我们的藏品丢失殆尽
  • 这一路怪我无能
  • 我又怎能舍他心血而去
  • 我与明诚这《金石录》尚未完结
  • 逃离这乱世
  • 明诚离去  我又何尝不想随他一起
  • 可惜可惜
  • 负了“才女”之名
  • 老了老了竟破了纲常礼教
  • 道是说这李清照  年龄俞长俞是糊涂
  • 明诚  你可会怪我曾负你
  • 却不道张汝舟是这般混账人也
  • 独自承受怎堪重负
  • 我能怎样  我不过女子
  • 世人皆不看好我再嫁张汝舟
  •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  终日凝眸
  •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 卡片
  •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这一折戏  曲折繁复  结局凄凉
  • 我这一生  跌宕起伏  老来悲寂
  • 你怎么看
  • 这折戏
  • 语音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