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33问—带你了解身体说明书
基因检测-预测身体患疾病的风险,让自己活得明明白白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卫士基因检测报告解读
三十三个经典问题
立刻进入
- 卫士基因检测报告解读
- 12道一问一答
- 关于基因检测
- 关于卫士检测
- 21道一问一答
三十三个经典问题
返回首页
点击下一页
- Q5:基因检测结果可以用于诊断疾病吗?
- Q12:做过基因检测是否就不用再体检了?
- Q1、基因检测是什么?和传统体检的区别?
- Q9:检测采样过程是不是很麻烦?
- Q11:已经有疾病的人是否一定能检测出疾病风险?原因是什么?
- Q10:口腔粘膜采样怎么采?
- Q7:基因检测有多准?
- Q8:检测报告的那些风险数值解释靠谱吗?是怎么出来的?
- Q6:会侵犯我的隐私 吗?
- Q2:基因检测可以测到什么结果?
- Q4:疾病风险基因检测有什么用?
- Q3:采样口腔黏膜检测的科学准确吗?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7:老年人需不需要做检测?
- Q13:检测没有易感性,将来还得这种病怎么解释?
- Q21:基因检测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癌筛)有什么区别?
- Q19:基因会不会改变?
- Q20:有的医院也在做基因检测,和你们做的有什么区别?
- Q18:基因检测需要经常做吗?几年一次?
- Q14:样品送到实验室会不会变质?
- Q16:青、中年人需不需要做检测?
- Q15:儿童需不需要做疾病易感基因检测?
返回首页
- Q26:关联的14种常见肿瘤疾病怎么看?
- Q33: 有问题咨询谁?
- Q22:卫士基因是什么?
- Q30:报告的后半部主要是展示什么?
- Q32:卫士基因检测报告流程是怎样的?
- Q31:会不会把我的结果搞错?
- Q28:为什么有些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的人要关注的疾病项目(3个眼睛以上的)比略高风险的人还要多?
- Q29:我的卫士基因检测结果为什么与其他人一样?
- Q27:为什么有些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的人在某些疾病项的遗传风险指数比略高风险的人数值还高?
- Q23:卫士基因测了哪3大基因?
- Q25: 卫士基因检测结果怎么看?
- Q24:我的风险等级怎么看?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基因检测是什么?和传统 体检的区别?
- A:1、基因检测通过先进的仪器检测人体细胞内的基因,使用分子遗传学等科学手段分析受检者的DNA数据。其基因型的检测准确率99%。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出某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和防御能力,在身体没有患病的情况下,找到隐藏在您体内的“基因地雷”。2、基因检测与传统体检互相补充。基因检测的目的是“查先天性疾病隐患”,让您提前了解疾病风险高低,从而指导日常饮食结构、督促年度体检,把患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传统体检是查“已病”、重在治疗。
返回上一页
返回首页
- Q2:基因检测可以测到什么结果?
- A:1、通过基因检测可检测的信息很多。目前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疾病、天赋、体质等方面。具体来说,疾病基因检测可以告诉你患某种病的风险高低,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生活饮食建议;天赋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孩子的天赋潜能,进而在孩子的优势方面进行精准培养;还有包括减肥瘦身、皮肤美容方面都有应用。2、目前基因检测主要分成两大类,即“临床医学基因检测”(如胎儿遗传性先天疾病基因检测简称无创产筛NIPT)、“大众易感基因检测”(如重疾风险检测、天赋基因检测等)。健康人群一般做的是“易感基因检测”。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3:采样口腔黏膜检测的科学准确吗?
- A:口腔黏膜技术是升级后的先进技术。普通的基因检测需要的DNA样本完全可以从唾液或口腔黏膜中提取,而且唾液比采血更便捷、更安全,好操作。不过“全基因组测序”则需要浓度更高的血液。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4:疾病风险基因检测有什么用?
- A: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根据检测结果提早预防疾病,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预防。比如一个基因检测出来有“乳腺癌高风险”的30岁女性,她就必须要比平常人更注意预防乳腺癌,保持心情舒畅,改善作息习惯和饮食机构,多注意平日的乳房自检,这样她就能降低甚至避免患病风险了。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5:基因检测结果可以用于诊断疾病吗?
- A:基因检测分为临床医学和大众易感基因检测。“大众易感基因检测”目的是评估遗传的疾病风险高低或体质特征,指导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就像年度体检一样;“临床基因检测”已经开始用于诊断疾病,如无创产筛NIPT。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6:会侵犯我的隐私吗?
- A:不会。我们承诺不向任何人或组织透露用户个人信息或转卖唾液样本。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7:基因检测有多准?
- A:基因检测技术现在很成熟了,准确率可以达到99%。它对疾病风险、体质特征、天赋预测作为精准生活服务的指导和参考依据完全没有问题。由于疾病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结果,所以检测出来有风险并不代表一定会得病,您也不需要过分担忧,只是需要更注意健康管理,包括提前进行健康基金的储备。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8:检测报告的那些风险数值解释靠谱吗?是怎么出来的?
- A:基因检测报告的数据是基于公开发表在科研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这些成果也是各国政府投入大量的科学家、经费得出来的数据库。比如我们中国,2016年9月刚刚建立国家级基因库。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通过检测您的基因信息,然后和数据库比对,就像查字典一样,最终得到您在报告上看到的患病风险数值了。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9:检测采样过程是不是很麻烦?
- A:对于检测者来说,再轻松不过了。按照采集包上的采样说明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DNA采样,稍许时日您就能拿到中科院出具的权威性《基因检测报告》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0:口腔粘膜采样怎么采?
- A:口腔粘膜采样方法很简单,在清洁口腔后,取采样棒在两侧颊粘膜处来回轻刮20—30次,将采样棒自然风干后装入采样管、交给业务员寄回检测实验室即可。检测标本只要能采集到极少量细胞就有效。此方法简便、无创伤性,特别对儿童来说比较容易操作。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1:已经有疾病的人是否一定能检测出疾病风险?原因是什么?
- A:大多数疾病是后天环境因素和先天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检测是对先天内因的检测,有些病人可能先天内因没有问题,但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或外部环境因素引发了疾病。这些病人的基因检测报告就不一定与患病现状完全对等。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患病≠先天基因检测有问题”、但是“先天基因检测风险高=后天患病风险高!”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2:做过基因检测是否就不用再体检了?
- A:不是,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基因检测是检测“我天生患病的风险高低”、而传统体检是检测“我是否已经患病”。做了基因检测后,您就能按专家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项目的临床体检,从而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3:检测没有易感性,将来还得这种病怎么解释?
- A:易感基因检测不是疾病诊断。如果您带有某种疾病的易感性,说明与一般人相比,您的抵御能力弱一些或者患病风险要高一些。如果没有易感性也只是说明您患病几率相对较低,但决不是完全免疫。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4:样品送到实验室会不会变质?
- A:不会。样品送检之前要自然风干,样品一般保存10天内都没有任何问题。不能及时送检的采样最好存放在冰箱中冷藏。为您采样后,我们百年人寿都会在第一时间选择顺丰空运将样本寄送到上海中科院。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5:儿童需不需要做疾病易感基因检测?
- A:非常需要。儿童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均不成熟、不完善,大多数药物的代动力等及药效学与成年人有显著差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易于发生。例如:我国每年发生药物性耳聋的儿童约有3万多人,在100多万聋哑儿童中,有50%左右是药物导致聋哑。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6:青、中年人需不需要做检测?
- A:非常需要。许多重大疾病都是在青年期种下了病因,如果不针对自己的基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诸慢性病“播下种子”。如:心肌梗、脑卒中均起因于青年时期,是青年时期动脉粥状硬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其健康是全家人的命脉。但是,四十是健康一大关,压力最大、工作最累、交际应酬、事业荣誉……不注意预防,健康更容易出现问题。王均瑶、傅彪、梅艳芳等诸多公众人物都是在四十岁左右英年早逝,如果他们及早知道自己存在什么易感基因,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7:老年人需不需要做检测?
- A:非常需要。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尤其需要避免不利于自己基因的外界因素。晚年是幸运还是灾难,能否做到“健康长寿”是关键。幸运的老人,享受天伦、欣赏人生、品味幸福。基因检测可以指导你的个性化饮食、保健和医疗。通过积极预防,减少或杜绝疾病的发生,“活过百岁不是梦”。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8:基因检测需要经常做吗? 几年一次?
- A: 一般来说“全基因组检测(即对全部已知基因进行检测)”花费昂贵、一次检测、终身受用。因为人的基因是与生俱来的,但随着世界基因研究的发展,对基因认识的提高,又会有其它疾病相关基因被发现,基因检测的种类还将不断扩充,以后您可能会需要做更全面更多项目的基因检测。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19:基因会不会改变?
- A: 目前科技水平来看,基因还不可以被人为改变,除非是发生了“病毒癌变”。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对基因进行后天的改变,但难度较大还在实验阶段。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20:有的医院也在做基因检测,和你们做的有什么区别?
- A:医院临床基因检测目的是医学诊断与治疗,比如无创产筛NIPT、肿瘤用药指导;我们的检测属于大众易感基因检测,用于健康领域的疾病风险评估,是为了还未得病之前,了解自身的遗传性疾病风险,提早预防,提早管理。简而言之,一个重在治疗、一个重在预防。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21:基因检测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癌筛)有什么区别?
- A:医院临床基因检测目的是医学诊断与治疗,比如无创产筛NIPT、肿瘤用药指导;我们的检测属于大众易感基因检测,用于健康领域的疾病风险评估,是为了还未得病之前,了解自身的遗传性疾病风险,提早预防,提早管理。简而言之,一个重在治疗、一个重在预防。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22:卫士基因是什么?
- A:卫士基因主要检测我们先天的抗癌抑癌能力的高低,就像守城的防御能力值。通过对个人抗癌抑癌能力高低判断,预测14种常见肿瘤疾病的风险。适用各年龄阶段人群。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23:卫士基因测了哪3大基因?
- A:即抑癌基因-P53、毒物代谢基因-CYP1A1、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这3大基因就像三重堤坝帮助人体抵御癌症风险的侵害,所以形象比喻为“卫士基因”。数量虽少但作用不可替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堤坝有缺陷,洪水就容易击溃大堤。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24:我的风险等级怎么看?
- A:下图展示的就是卫士基因检测报告中风险等级。它由3大人体卫士基因的检测结果综合评估所得。分5档。其中低风险和一般风险表示相对正常。略高风险及以上就代表受检人的先天基因有风险,对外界致癌物质的抵御能力相对常人偏低,需要更多的注意健康管理以降低患病风险。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25: 卫士基因检测结果怎么看?
- A:下图展示的是卫士基因检测报告的检测结果。为了方便阅读,使用加减号分别表示风险增加了或风险降低了,就像平常体检报告里的阳性阴性。卫士基因检测结果出现单独“+”号,说明这个卫士有缺陷、抵抗力较弱、患病风险增加了。“+”号越多、缺陷越严重、患病风险越高。相反亦然。
返回首页
- 点击段落查看图片
返回上一页
- Q26:关联的14种常见肿瘤疾病怎么看?
- A:下图展示的就是卫士基因检测报告中关联的14种常见肿瘤疾病风险(分男女)。其中“中国人群平均风险指数”定义的是目前中国人群统计下来的平均风险值;而“你的遗传风险指数”与“中国人群平均风险指数”是倍数关系,比如胃癌的“中国人群平均风险指数”是18.4,某客户根据卫士基因的检测结果计算出在胃癌上的风险是平常人的2倍,那么客户报告中“你的遗传风险指数”数值就是36.8。两者之间的相对倍数越大,这项肿瘤疾病的风险就越高。报告用红色箭头凸显风险倍数最高的疾病项。每项疾病的关注程度用眼睛个数来表示,眼睛越多代表需要的关注程度越高,需要特别注意对此类疾病的日常健康管理。最高为4个。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27:为什么有些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的人在某些疾病项的遗传风险指数比略高风险的人数值还高?
- A:这是正常的。风险等级是3大卫士基因检测数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就像铁人三项运动员,综合成绩排名可能是靠前,但是在某个单项上弱点也可能是非常明显的。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28:为什么有些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的人要关注的疾病项目(3个眼睛以上的)比略高风险的人还要多?
- A:这是正常的。就像守城的城门,如果3个城门都有漏洞,虽然整体风险一般,但是容易突破防线的疾病种类就会显得多。而那些略高风险的人可能只是一个城门有严重缺陷,所以虽然能抵御多数种类疾病,但是非常容易在两三种疾病上出现高风险。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29:我的卫士基因检测结果为什么与其他人一样?
- A:不同人之间99%的基因是相同,只有不到1%是有差异的,就是这不到1%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个体的千差万别。卫士基因检测的是主要起“卫士作用”的人体三大抑癌基因,虽然三大基因本身作用不可替代,但对于基因型一样的人,他们的疾病风险分析结果很可能也会基本相同。就好像100个同年级同学考试成绩可能有3个都是99分是一样的。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30:报告的后半部主要是展示什么?
- A:主要是针对关联的14种肿瘤癌症(不分男女)的预防建议,并从4个方面的进行阐述:饮食习惯、生活建议、体检建议、相关疾病建议。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31:会不会把我的结果搞错?
- A:基因检测技术非常成熟,分型结果准确率99%。所以采样盒中的条形码非常关键,务必确保购买时填写的条形码与受检人样本回寄袋上的条码,以及受检人信息表上的条码信息一致。只要实物样本与受检人信息一致,结果就不会错。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32: 卫士基因检测报告流程是怎样的?
- A:在上海中科院实验室经过200多个步骤检测、翻译后印制成纸质报告。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 Q33: 有问题咨询谁?
- A:首先,纸质报告很全面、通俗易懂;其次您可以直接拨打报告上的咨询电话;重大疑问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上海遗传方面的专家深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