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64期
时习之第164期
时习之第164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第164期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时
- 之
- 习
-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 2022年6月6日
- 评奖信息
- 今年中国新闻奖重大调整
- 值班手记
- 新闻与深闻做强特色 彰显活力放大央媒省媒的聚焦效应直播新尝试:活动推广新闻化表达向上发稿做好三道题
- 学习路上
- 一线双创
- 主图、标题设计的七个招式
- “一封信”的力量与温情着力创新 不落老套
- - 目录 -
- 值班手记
- 01
- 刘贺
- “主流 权威 深度”,是印在《扬州日报》报头上的办报理念,是对广大读者的承诺,也是我们新闻生产的目标导向。我们要提供给读者什么样的产品?在我理解,就是主流的价值观、权威的信息、深度的意见,在新媒体全时传播的当下,后者对于传统纸媒特别是党报,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回顾5月24日至30日一周的值班情况,在这里从“新闻”与“深闻”两个方面做下总结。
- 新闻与深闻
- 新在速度。传统纸媒的出版规律决定,其无法与新媒体单纯比速度。这里的速度,指的是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导向的快速落地。例如,5月25日国、省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召开,“经济要稳住”调门越来越响亮。其中,市委主要领导在召开续会时强调,“全力奋战二季度……在GDP、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等重要经济指标上延续好势头”。我们当天在头版配发《扬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报道,与之形成紧密呼应。此后,日报连续推出“稳经济 保增长”报道,5月30日头版头条《生产复如归 满产赶订单》,关注广陵推动企业满产达产,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记者深入探访以现场“白描”形式,生动展现了经济发展一线的火热景象。新在内容。全媒体时代,虽然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内容为王”始终是内在要求。最新的事件、变化、现象、
- 新闻的“新”
- 话题,这应是我们提供给读者新闻产品的“基本款”。例如,瘦西湖迎来近三个月首个跨省旅行团,在疫情影响之下,这是一个让人期待的“报春花”式新闻。记者采访深入,细节描写生动,尤其是“错过了烟花三月,不能再错过扬州的夏日”的直接引语,我们将之做到了标题上。头版的主图选择也一反常态,以往是避讳选择这种合影照片的,但就这个新闻而言,这张有阳光、有人群、有花衣、有“V”字手势,看不到却能感觉到口罩背后的笑容的照片,却是最合适的。还有5月27日头版《扬州雕版数字藏品入藏元宇宙》。“扬州雕版”“元宇宙”,两个新闻主体,一个够古老、一个最新潮,两者的碰撞让这则新闻有了独特的价值,我们在视觉中心位置也进行了重处理。新在手法。同一条街的面馆,同样的干拌面,为什么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却门可罗雀,这就是烹饪手法问题,新闻生产同样如此。同一个题材,不同的采写、编辑手法,往往会生成迥然不同、高下立判的新闻产品。5月27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
- 时代”子栏目“我们这十年”推出《老邮路上的新变化》。记者再访党的十九大代表顾松学,先从“相同的作息、相同的线路”这个“不变”说起,引出“路上的风景变了,送的东西也变了”,从邮路的变化逐渐升华到时代的变化,生动的现场、鲜活的语言引人入胜。采写要有手法,编辑同样要有手法,一个好标题会为新闻增色不少。5月28日头版互联网医院的稿件,编辑重做了标题《医院成e院 带来“便”与“变”》,用了汉字“医”与字母“e”的谐音梗,并将后者用互联网图标来代替,呼应主题,见报后反响很不错。新在形式。《扬州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至4.25%》、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政策发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发布……这一周的政策新闻重磅且集中。这类稿件以往多是简单铺在版面上,黑压压的文字,不易阅读。编辑中心近段时间要求编、排、校人员每天学习先进党报,在下午编前会上分享,并落实到学以致用上,对政策新闻的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中招政策的发布,深度版做了整版解
- 日报的“深度”,不应止于重大主题、重点工作、重要会议,而应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这一周的版面上,《这场“嗨皮市集”咋就这么嗨?》《跨界多元,解锁“书店+”时代》《25.3亿元 扬州上市公司跑出创新加速度》《律动体育“芯” 缤纷“加”年华》等深度报道集中涌现,这是个可喜现象。5月25日“党报深一度”专栏推出《这场“嗨皮市集”咋就这么嗨?》。该作品借助央视两天三度聚焦的由头,对皮市街文化市集的火爆现象进行深入解析,从现象、经验引向启示,层层递进。无
- 深闻的“深”
- 读,编辑和美编运用线条、图标、制图等版面语言,进行了视觉化呈现,条理清晰,可读易读;楼市新政的处理,房屋造型让人印象深刻;全民健身体育节的报道,图片的运用和裁剪有新意……如何将政策性内容、大篇幅文字做得更可视化,这是年轻编辑应该向资深编辑学习的方向。
- 论是场景描写还是观点论述,都是短段落短句子,有味且有力。借助“嗨皮市集”的活动自身名称,编辑制作了《这场“嗨皮市集”咋就这么嗨?》标题,具有鲜明新媒体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市领导对这篇稿件提出了特别表扬,并要求外宣推送。当天的“品味人生”版,刊发《跨界多元,解锁“书店+”时代》,通过深入的探访,发现当下书店被赋予的新业态与深内涵,并带着读者解锁打开书店的N种方式。这类接地气、时尚味的大文化调查报道,是党报所需要的。5月26日,二版头条刊发《25.3亿元 扬州上市公司跑出创新加速度》。记者深耕条线领域,从扬州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发现了“研发费用投入超过业绩增长幅度”这一关键数据,并与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形成强关联,从财经到产经,有热度又有高度。5月30日五版《律动体育“芯” 缤纷“加”年华》聚焦2022年扬州市体育嘉年华,从现场热闹的背后看门道,通过“加活力”“加信心”“加服务”“加健康”,深入解析这场体育嘉年华“加”出
- 返回目录
- 了什么,点明其“以体为媒、为企搭台,深化体育惠民、提振体育消费、助力复工复产”主旨。评论文章《体育嘉年华助企纾困的启示》,更是进一步提出“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既要用心也要用情,既要帮到点子上又要扶到关键处,要让企业看得到希望、敢于去拼搏”。文章合为时而著,新闻报道应如此,副刊文章亦应如此。5月30日“梅岭”周刊推出大块头文章,结合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重要地标文汇阁复建契机,详细论述扬州文汇阁的兴废钩沉、前世今生。文章合时势,读来有文气,让人涨知识。以上这些深度报道,具有质量高、内容多元等特点,既有经济、社会,也有文化、体育,给人百花齐放之感。这些稿件,采访写作扎实、素材运用娴熟,是记者深挖条线并做个“有心人”的成果。如何挖掘好条口新闻?“走深”+“走心”,这应该是年轻记者向资深记者学习的真经。
- 《扬州晚报》5月22日—28日这一周,新闻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烟火气的营造上,除了衣食住行的关注外,扬州迎来了第一个外地旅游团,一个逐步重新开放的扬州图景,正一步步展开,新闻的丰富性也值得期待。此外,在特色版面上,一些人物报道呈现“异样”特质。特别是一场关于“红楼梦与扬州文旅”的座谈会,带来诸多启示。
- 肖德林
- 做强特色 彰显活力
- 城市正在恢复活力,在关注疫情动态的情况下,晚报重点关注了城市烟火气的回归。5月22日集团联合京华城等举办公益相亲会,记者没有就活动写活动,而是把视角延伸到全市商圈人气的回升,这也是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背景下的真实反映。5月27日,时隔近3个月,扬州再迎跨省旅游团,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反映了服务行业的复苏。当天,几条交通报道撑起了A3版,很好地反映了城市正在恢复活力。《大站快线K2、K3来了 两快速路昨通公交啦》,是一篇现场目击新闻,可贵在目击、体验,反映了扬州正在发生的事情,新闻在“新”,加上权威采访、知识介绍等,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大站快线”,头版标题“OK!”用得也很好;《润扬快速路将“南延”5.4公里》、扬子津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列入城建计划、江广快速路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等交通信息,都及时为
- 持续关注城市烟火气回归
- “凡人传”“人世间”等版面每天都有新故事推出,形成了新闻报道方面最明显的特色。5月23日“凡人传”推出《高惠年:笔耕不辍写瓜洲》,人物典型,充分体现了在乡爱乡的情感,几十年如一日书写家乡,特别是对“红色历史”的挖掘非常有意义,凡人做出了令人敬佩的不平凡的事;当日,“自然之家”刊出的《扬州鸟友往返百公里 为救助一窝棕头鸦雀雏鸟》,事情虽小,彰显大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5月24日“口述史”版面聚焦扬剧艺术家
- 特色版面持续发力
- 市民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新的资讯,很实用。5月29日,稿件权重相对较重的是文旅新闻,有市体育嘉年华、市住建局发布公园夏季赏花攻略、渔文化节等等,为市民的假日生活提供了参考,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城市正在快速复苏。随着气温升高,包括城市夜经济等在内的商业模式也必将进一步回温,相关条口可继续关注。
- 汪琴,其将毕生从事扬剧艺术的所学所知所求所悟口述成文,回顾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也为今后系统研究这位艺术家留下了宝贵资料。5月25日“人世间”版面推出一篇感人的文章:邗江甘泉农民李大平历经艰辛,将养女李燕培养成研究生。为照料养女,李大平冬天在浴室跑堂,夏天沿街卖冰棒;养女自幼懂事,6岁就踩着小板凳为父亲煮饭……诸多细节,颇有经典歌曲《酒干倘卖无》的既视感。同时,稿件还讲述了当地有关部门对这对父女的帮扶,让人感受到社会的大爱。这种故事正是“人世间”版面最需要的稿件,希望记者遇到类似题材,尽量写透写充实。该篇的遗憾处在于对女儿的采访不足。头版对父女俩的故事通过连环画形式进行了呈现,画面温馨,打动人心。5月25日“凡人传”版面聚焦了扬州首位脱口秀演员王图的故事,写出了他的孤独与坚持,既契合了热点,又带给人新鲜感,类似“冷门”领域的人物可多多关注,拓宽“凡人传”的选题范围。
- 招生政策近日密集发布,我们的新闻宣传也持续升温。5月24日“升学计”聚焦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十项严禁”,“升学季”正式启动,晚报与教育融媒推出互动,组织“中高考帮帮团”。5月26日,普高和中职政策及招生计划出炉,晚报在给足版面的同时,通过图表等形式对招生计划进行了图解。5月28日,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受到更多家长关心,今年明确“今年市区民办初中招生无变化”,是对社会关注热点的一种回应,也是这次政策发布的一个重要新闻点。此外,初中小学招生涉
- 教育新闻服务性强、针对性强
- 5月27日,“人世间”“老书记”的乡村振兴梦,带我们认识了一位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雁的故事,把人们的视线带回了改革初期的峥嵘岁月,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种精神得到了延续,他的女儿又接过重担。
- 5月25日集团主办了“《红楼梦》与扬州文旅名城建设座谈会”,邀请各界人士畅谈红楼梦文化,助力扬州现代文旅名城建设。这场活动的举办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顺势而为。关于红楼梦与扬州是晚报最近的一个热点。继晚报“大家说”有关《红楼梦》的话题连续刊出几篇文章后, “一席谈”版面又刊发《文旅融合,擦亮扬州红楼名片》一文,关于红楼梦与扬州的探讨热度仍在攀升,形成了某种期待。形成共鸣。一个话题的选择,必须是大家感兴趣的内容,所谓“人人心中有”。这次活动举办,应者众多,参与人士既有学界、业界代表,也有相关部门人士,将红楼文化延展到扬州文旅名城建设的角度,既谈文化,又谈发展,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 一场座谈会彰显了报纸活力
- 及若干时间节点,将其拎出来以图表形式呈现,增强了服务性。
- 深入现场,注重写作,不少稿件有新的“发现”。5月23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的《“电工书记”来到沿江村 家家户户日子更有奔头》虽是一篇指令性报道,但是记者下了功夫,通篇洋溢着泥土气息、现场气息,这源于记者脚踏实地的实实在在的采访,人物典型,细节典型,有些语言很有感染力,如:“路灯下,两个人身影,或长或短,定格成幸福的模样”。5月24日,两位老人采粽叶被困江滩,既有现场感,讲述了漆黑芦苇荡中的施救经过,采访扎
- 一些新闻作品值得咀嚼
- 增强话题设置引导力。办报显然不是静态地反映生活,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在话题设置上进一步提升引导力,既增强了舆论引导力,又形成了版面与活动互动的良好局面,彰显了报纸活力。媒体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很多话题可以形成活动,如果注入经营因素,可以获得双丰收。
- 返回目录
- 实;也有服务性,端午将至,可以提醒更多老人避免类似险情,不足是稿件时效性差了些。5月26日“马上办”《屠宰点用废旧木材烧热水 无净化设施》是一篇有力度、见效果的舆论监督稿件,通过暗访,取得了证据,主管部门不得不进行立即停止使用的处理。稿件选择余地不大,特别是周末新闻较淡,稿件的时效性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希望能进一步克服。
-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如何促进消费拉动市场复苏成为关注的热点。5月23日—24日,央视“晚间新闻”“午夜新闻”“新闻直播间”相继报道皮市街文化咖啡节,点赞“促进经济生产 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杯咖啡”让古城皮市街既赚到
- 围绕市场复苏,新闻深一度
- 市场复苏、皮市街文化市集被央视点赞、扬州一批工作被央媒省媒密集聚焦、教育招考季……围绕近期热点,扬州发布发挥主动性,做出了特色。
- 谢翠红
- 放大央媒省媒的聚焦效应
- 了生意,更赚到了名气。记者的报道《视频 | 央视三次报道皮市街文化市集,点赞“办法总比困难多”!》借助央视三度聚焦的由头,对皮市街文化市集的火爆进行深度解读,以“名气一响,生意更加热闹”“抓准热点,让创意创造生意”“激活经济,有想法更要有办法”层层递进,指出市集爆火的背后,其实是政府、社会、市场与文化多重碰撞出的火光四射,思考深,启示多。除了皮市街,今年5月,扬州有一批工作被央媒、省媒密集聚焦、点赞,涉及营商环境、市场复苏、项目建设等,借着皮市街的热度,扬州发布客户端、扬州发布微信分别以《央媒、省媒密集聚焦扬州!这些工作为何被重点关注?》《央媒省媒聚焦!扬州这些工作,被点赞!》为题,进行了盘点,放大央媒、省媒的聚焦效应,展现扬州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坚决贯彻和落实,在守牢疫情防控底线的同时,紧锣密鼓地推进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进入教育招考季,各类招生政策密集发布,家长、考生十分关注。《扬州公布招生“十项严
- 教育招考季 直播再发力
- 市场复苏,文体旅游不可少。《扬州市第二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暨体育嘉年华开幕》《第十三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扬州分会场暨2022年度扬州沿湖村渔文化节启动》报道折射出扬州“动”起来,是各行各业抢抓机遇快发展的一个缩影。扬州发布还配发了评论《体育嘉年华助企纾困的启示》,指出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既要用心也要用情,既要帮到点子上又要扶到关键处,要让企业看得到希望、敢于去拼搏。《把美景带回家!扬州迎近三个月以来首个跨省旅行团》,像一注强心针,给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的旅游业带来一丝活力。来自山东泰安、济南的77名游客由衷感叹“虽不是烟花三月,扬州仍然景色怡人”,记者深入采访,并拍摄了旅游团游览瘦西湖的视频,现场的热闹令人振奋。
- 禁”:严禁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笔试、面试、评测方式招生》《扬州公布2022年市直和广陵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问答》《视频| 2022年扬州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你关心的全在这里》《2022年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原地招班)报名开始》等等,扬州发布第一时间发布,还就招生问答部分配发了视频,制作了中招日程表、一图读懂——2022扬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日程表配文刊发,涵盖幼升小及小升初的重要时间节点,清晰明了,服务性强,并将2022扬州线上招生咨询会专题链接在文后,方便家长考生查询。招考季,扬州发布直播再发力。5月28日,由扬州报业传媒集团组织的“2022扬州线上招生咨询会”大型直播访谈节目正式上线,邀请扬州市区多所高中学校招生负责人走进扬州发布直播间,与主持人互动,回应学生和家长关切的问题,多方位解读学校招生政策,为家长答疑解惑。最近甚至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发布直播频次一直不高,平均每天一场都达不到。教育融媒中心开
- 3篇人与动物的故事很感人。《凌晨,他们奔赴上百里,为保护一窝“襁褓”中的棕头鸦雀雏鸟》,江都丁沟的油菜丛里有一个鸟窝,还有4只嗷嗷待哺的雏鸟,油菜正在收割中。扬州鸟友们前往解救,得到村民承诺“等鸟长大飞走后再收割油菜”。《【视频】历时数月追踪,他们为“鸟类大熊猫”定制“成长相册”》讲述另一拨扬州摄友几个月来拍下了一对东方白鹳从搭巢、组建家庭到孵蛋、育雏的全过程。《【视频】三花母子重逢记》,讲述一位市民发现爱车成母猫的产房后,没有贸然遗弃幼猫,而是想方设法让母猫一家团圆的故事,并拍摄了现场视频,读来特别温馨有爱。3篇凡人故事很可读。《24小时不间断骑行600公里 仪征单车爱好者一“骑”封神!》《平凡之中有诗意,烟火之中见真情——磨剪刀30年,这位
- 一批可读性报道可圈可点
- 了一个好头,借助招考季发力直播,希望带动其他条口的直播全面开花。
- 返回目录
- 单亲父亲用心磨出向往的生活》《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情”让人泪目——甘泉六旬农民卖冰棒打零工把弃婴培养成研究生》,尤其最后一篇很感人,为照料养女,甘泉农民李大平冬天在浴室跑堂,夏天沿街卖冰棒;养女自幼懂事,6岁就踩着小板凳为父亲煮饭……记者采写很扎实,注重细节与故事。3篇稿件话题新鲜。《【视频】他有上百只宠物蟑螂要送人,你敢收养吗?》触及较为少数的异宠收养群体,采访了专业人士,权威;《【视频】拿硬币捅电动车充电口,1岁娃手指瞬间被烧黑……医生:每月都能接诊三四例》,电动车家家有,这样的隐患知道的却不多,及时提醒了家长,实用;《又是一年麦黄时,老物件里说“惜粮”!斗、升、斛,你见过吗?》,稀罕。六一报道《扬州城区最早幼儿园,已近110岁!你可能就是TA的校友!》很有意思,记者探访了扬州城区最早的幼儿园几处旧址,寻找其前世今生。资料翔实,采访扎实,可读性强。
- 5月23日—29日一周值班,有个深刻的感受:虽然晚报微信稿件总体平淡,但是,一条活动推广稿件因为实现了新闻化表达,不仅获得了不俗的阅读量,同时也产生了不错的社会影响力。这次的尝试给新媒体平台今后做活动打开了思路。
- 刘雷
- 直播新尝试:活动推广新闻化表达
- 视频号直播作为微信的一个“功能插件”和微信生态池的一部分,如何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 和宣传价值,个人认为,打造固定的经营类栏目或品牌很有必要。晚报视频号需要打造好专属自身的IP,放大自己直播内容的标签定位:“接近、关爱、
- 一点建议栏目的社会效益、服务意识要“双赢”
- 5月25日,晚报微信平台推出《注意!这件大事要发生!15年等一回的超级福利来了!》,即获得较好的阅读量;5月27日、5月28日又相继推出《大事件!事关每一个扬州人……》《大降!就在今明两天》,阅读量分别达4万+、5万+。这次雅迪的几条宣传稿件标题,我们从新闻性、服务性出发来制作,不仅维持了头条较高的阅读量,而且在现场直播时,有上万人在线同时观看,网友积极互动留言,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 一次实践活动推广更要突出服务性
- 互动、分享”。只有有了相对稳定持续的品牌栏目,才能吸引更多用户前来洽谈合作。同时,有了好的品牌栏目,也就有了直播吸粉、吸引用户的明确方向,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晚报微信在打造栏目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如长期坚持的《扬州身边事》《扬晚调查》《新闻评话》等栏目的运营,不仅丰富了晚报微信的报道内容,也解决了本地稿件匮乏的问题。但是,这些栏目的运营未做任何其他服务方面的延伸拓展。还有,我们过去开展的“疫散云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直播栏目,也没有在重点突出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到更多服务项目。今后,栏目的社会效益和服务意识的“双赢”要成为我们策划的出发点。社会效益、服务意识等各方面的有机融合,关键在于圈定不同的受众圈层,强化公号服务的类分化功能,提升栏目对固定粉丝群的粘附力。
- 返回目录
- 用户的活动推广宣传其实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对其进行新闻化表达,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和服务性就成为我们编采人员编辑稿件的立足基点。而把信息转化为粉丝福利,是个较好的处理手段。增强粉丝的黏性和活力,除了靠优质的新闻内容之外,还可以将商家活动转化为粉丝福利与网友互动。微信可以留言互动,直播小编也可加大与网友的互动,对留言积极的网友送上福利。利用福利引导网友点赞留言转发,扩大栏目影响力,还能起到长期吸粉的效果。
- 一点设想吸流量,用福利来圈粉
- 向上发稿是学习强国扬州平台编辑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因为只有在更高的平台、更大的范围传播,我们的报道才有更好的效果、更大的价值。从实践看,标题好不好,专业报道通俗化够不够,栏目选配精准与否,都决定着向上发稿的命中率和成功率。
- 王玉龙
- 向上发稿做好三道题
- 有一些报道常常用里程来表达爱的长度,如学习平台收到的《暖新闻|扬州江都:人间大爱,温暖5省3000里漫漫长路》《江苏扬州:爱鸟人士奔走上百里 上演护鸟记》两篇稿件,标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里程”,一个3000里,一个上百里。但看过稿件发现,“5省3000里”“上百里”并非报道的核心事实。前一篇报道的正文中,甚至都没有提到“5省3000里”,护送小女孩回家也只是一笔带过,丝毫没有展现所谓温暖的漫漫长路。这是要读者自己计算“5省3000里”吗?后一篇报道,核心是扬州几位鸟友相约去江都,动员当地村民停止收割油菜籽,给4只鸦雀留个窝。护鸟的不仅是鸟友,更有舍弃庄稼的村民,上百里既非稿件表达的重点,也是今天交通条件下不值一提的区区小事。以为里程的长度就是爱的长度,实在是一种惯性思维,有时会弄巧成拙。这两篇报道的标题没有抓住报道的核
- 好标题开启向上发稿之门
- 优秀媒体很注重报道的通俗化,《纽约时报》希望他们的文字能够给初中生看,路透社的报道中有大量财经信息,他们希望读过高中的人就能读懂他们的报道。国内优秀媒体也很在乎报道的通俗化,只不过没有明确类似“初中生或高中生读
- 通俗化与否决定稿件命运
- 心,相反却在无关紧要的点上削弱了报道价值。好的标题,是打开稿件被上级平台选用的大门。做标题讲究新、活,要用事实说话、要突出主题,要善于抓住问题、带着情感,这样的标题才能引人思考与回味。具体而言,做好一篇报道的标题,要在三个方面磨炼基本功。首先,标题要有吸引力,要能激发受众阅读兴趣,否则报道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无从谈起。其次,标题要概括全文内容,只有吸引力,而与全文内容无关,就是标题党了,最好兼具吸引力和概括全文。再次,标题要注重关键词的设计,关键词设计得好,直接关系到互联网上的检索,检索越靠前,影响越大。
- 懂”这样的标准罢了。而涉及某个专业领域或专业知识的报道,通俗化尤其显得必要,否则就是“鸡同鸭讲”。从来稿《扬州高邮三垛镇:生态环保“绿岛”打造罗虾养殖尾水治理“样板”》标题看,就会给一般人带来一个问题,“绿岛”是什么?打开正文一看,要弄懂“绿岛”,首先要弄懂“‘高位池不排水捕捞法’的养殖模式”,因为正文对“绿岛”的介绍是:“‘绿岛’项目是三垛镇兴联村千亩罗氏沼虾生态养殖试验示范点,占地面积为925亩,整个示范点均采用‘高位池不排水捕捞法’的养殖模式。”一个专业词汇没弄懂,又来一个专业词汇,用专业解释专业,让人感觉是在循环论证。从这篇报道看,通俗化障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解释不够连贯,理解被打断,看了后面再看前面,阅读太累;二是解释不够通俗,用懂养殖的人才能看懂的知识,解释养殖知识。同样关于养殖业的报道,是否够通俗化,效果大不一样。《振兴路上丨扬州江都邵伯镇:400农
- 学习平台编审对稿件的要求和修改,目标就是更多地向上发稿。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稿件本身质量之外,关注上级平台变化,选配合适的专栏,
- 向上发稿讲究“适销对路”
- 户“漂鱼花” 特色产业强带富》也是在标题上先给人设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漂鱼花”?正文解释通俗易懂:“漂鱼花”是当地的传统产业,通俗地讲,就是人工繁殖、培育鱼苗并出售。报道千字文,在现场转换中,完成了对当地“漂鱼花”这一特色产业发展的报道,鲜活实在,一口气读完。两篇稿件通俗化处理不同,最终命运不同,前一篇没被上级平台看中,后一篇则当即被选用。专业内容的通俗化,一方面就是解释好专业性强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把专业性的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等软化成工作报道。通俗化标准是,能让门外汉看懂,一篇报道被越多的人看懂,它的价值才越大。通俗化常用方法是,巧用比喻描述专业内容,发挥想象搭建阅读桥梁。
- 返回目录
- 是提高发稿率的重要一环。这种对稿件适销对路的追求,如果编辑仅仅安于做一个简单的文字匠,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散文《古风馆驿巷》,开始以“新潮副刊”栏目向省平台报送,后被改成《城市记忆丨扬州高邮:古风馆驿巷 达人打卡地》;乡村小故事《蒲草香时打蒲团》,被改成《中国乡愁丨扬州高邮:蒲草香时打蒲团》报送省平台。因为恰当地选择栏目,这两篇稿件皆被选用。一直以来,散文随笔类来稿较多,各通讯站及编辑习惯以“新潮副刊”报送,能发出来的寥寥,这个栏目也是新华日报的副刊栏目,发稿门槛较高,不必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有些纪实性强的散文随笔,完全可以变通一下,灵活选择“城市记忆”“中国乡愁”“舌尖苏味”“江苏非遗”等栏目及相关征文主题进行报送,选择越精准,被选用的可能性越高。无论通讯站还是平台编辑都要研究熟悉上级平台,才能做到精准投送,提高命中率发稿率。
- 一线双创
- 02
- 4月底,仪征新集出现小规模疫情,此时五一小长假将至,人员流动可能会比较频繁,怎样引导市民“静”下来,减轻扬州防疫的压力?市委主要领导要求,要推出“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下文中简称“一封信”),进行呼吁、提醒和适度的引导。由于去年疫情期间“扬州家书”的影响力,这封信的任务又交到了报业集团。
- 赵钢
- “一封信”的力量与温情
- 如何写好这封信?集团领导做了非常详尽和具体的指导:这封信和去年的“扬州家书”比,既有延续、也有显著不同。所谓延续,就是风格上要保持真情实感、娓娓道来;但本次仪征疫情是小规模可控的散发,在具体写作上就要把握好度,整体情绪和感觉上不能太“浓”。最重要的是,这一封信要完成两个任务:把小长假期间扬州最新防疫政策简洁、清晰地传达出去;对市民进行提醒和引导,特别是部分扬州人因为去年疫情留下阴影,恐慌害怕,信里要进行疏导消除。在对这封信的“尺度”和“功能性”有了明晰
- ↑ ↑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 ↑
- 返回目录
- 的概念之后,进入具体写作环节,主要还是抓住“对象感”和“共情”两个点,希望将每一位市民都凝聚到疫情的扬州防线中来。微光成炬,需要每一个自律的您;逆风而行,感谢每一个勇敢的您;岁月静好,依靠每一个顽强的您……主体框架的三段,各有侧重、层层递进,最后点睛:扬州人民有勇、有义、有光、有爱,一定能"守家""护城",打赢疫情防控的主动战。整体行文较为温情和暖心,但又克制、朴实、不煽情。初稿完成后,集团多位领导又对结构的起承转合、关键点的遣词造句等进行了多次打磨、修改和提升,4月29日晚间,“给市民的一封信”最终定稿,并以扬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名义发出,在朋友圈引发了刷屏效益,扬州发布客户端和微信双平台都迅速突破10万+阅读量;同时,扬州所有新媒体平台同步转发“一封信”,影响力巨大。“一封信”再次体现了集团的战斗力和水平;也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职责:要主动作为,为城市发声、与市民共情、凝聚起社会的共识。
- 每年“4·18”,报业集团都要出品一部城市宣传片,讲好扬州故事,营造节庆氛围,这是党媒的职责。今年,我们创新表达,拍摄了一部6分20秒的轻喜剧——《一场跨越山海的包子修行之旅》,在扬州发布视频号、抖音阅读量10W+,被评为全媒体新闻中心月度创新作品。与大家分享该片出炉的前后。
- 戴 扬
- 着力创新 不落老套
- 创意:突破常规谋新意
- 接到“4·18”城市宣传片的制作要求:既要能宣传扬州城市之美,也要能凸显扬州文化,命题要求相对偏“主旋律”。身为一个媒体人,也清楚一部“4·18”主题视频的分量:这个日子既是扬州的节庆,也是各个媒体出作品的时机。如果出品一部歌颂城市类的MV,可能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出品一部风光片,单论镜头语言,在现今短视频时代可能无法引发流量。在谨慎思考后,决定做一部喜剧,因为喜剧在城市宣传
- ↑ ↑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 ↑
- 在定下故事简介后,镜头思路就很清晰了:主角是来学艺的,那肯定要探访扬州最好的制作茶点的几个饭店。主角是日本人,可以请出曾有旅日经历的淮扬菜大师居长龙先生出镜,由他来为男主引荐。后续的文字脚本创作其实并不难,先根据提纲
- 拍摄:两周半、不到千元完成
- 片里是属于“非主流”的,我们尝试着去做,不管能不能拍好,至少能让观众一眼记住。决定了创作类型后,构思故事。以一个老外的视角来看扬州,因为文化的差异,故事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而在外国人中,日本人比较喜感(性格过于严谨和拘禁),最终把主角定位为日本人。故事讲的是:日本留学生根本一郎的爷爷是来自扬州的淮扬菜厨师,旅日定居。根据爷爷遗志,一郎来扬州留学,并寻觅包子的制作技法。春天来临,一郎踏上扬州开始拜师之旅,因语言不通、礼仪习惯不同、过于严谨的态度闹出不少笑话,尽管磕磕绊绊,最终将记忆中的味道带回日本。
- 返回目录
- 来拍摄,然后当晚写出第二天的对白台词就行。音乐方面,男主登场时选了尴尬感满满的搞笑音乐,出现扬州美景时选了日式摇滚曲风,这是第一次尝试,效果还不错。每位面点大师出镜,则选用了大家较为熟悉的武侠音乐配乐,以营造强大的气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男主回忆的情节中,则采用日式和弦的轻柔伴奏。拍摄层面,则采用灰片的模式,后期更容易用色彩区分各种不同的场景。出镜的演员除了淮扬菜大师,清一色是视频部的同事。饰演男主的同事曾在日本留学,对日式幽默的理解很到位,内心独白也念得很有情感。仔细看过影片的观众,会发现其他客串的演员都是同一个人扮演。这部剧的制作时间留给剧组只有两周半,从演艺经济公司找演员,加上防疫政策的隔离时间根本来不及。可以说,剧组条件非常辛苦,最终用不到1000元的预算完成了这部剧的拍摄。
- 学习路上
- 03
- 在最近的版面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个类型的版面处理,就是要把主图放大,做得醒目。这样的版面中,主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版面的其他元素如何与主图相得益彰?特别是标题的排版。我学习了厦门日报一些版面设计,总结其处理主图与标题的7个招式,与大家分享。
- 王露
- 主图标题设计的七个招式
- 1.抱团出击法版面一主图的做法:将一组图片拼在一起,撑起了整个版面。当图片不够出彩、质量比较平均,没有一幅图值得足够放大到醒目的位置,那我们可以借鉴此处理方法,就是所谓的抱团出击法。不过,我觉得这个版面的主标题和主图比起来不够突出,虽然字体大了些,但跟主图的布局似乎关联度不太大。如何改进?那么,可以看看下一个招式。2.虚实结合法版面二的主图是一张俯视图,很有气势。主标
- 题加了色块,压在主图上,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让主标题和主图产生了联系。“编者按”也加了色块放在主图上,但文字有点多,留白少了,破坏了主图的美感。在虚实结合法之外,如果叠加上突出C位法,效果也会不错。3.突出C位法版面三选用的主图很打动人,一下子将读者的情绪带入其中。这种忧伤是怎么引起的,单看图片会有很多猜想,这时将“枪殇难愈”四个字放在图片上,虚实一结合,立刻突出了这篇报道的主题,文图组合在一起,言简意赅,吸引人关注。4.整合信息法版面四同样是采用一组信息压在主图上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版面语言有了变化,通过数据说话,把大段的文字进行了提炼编辑,进行信息整合,赋予了图片更多的信息。5.增加层次法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这样去提炼,我们就要想想如何去设计。通过版面五的设计,我觉
- 返回目录
- 得增加层次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版面五同样是在主图上虚实结合,同时利用标题的色块引出副题和导语,并在标题色块下方做了小箭头,引出正文的几个板块。仅仅就是一个标题的处理,把整个版面的脉络结构都展现了出来。6.包裹结构法增加层次法的进阶处理,就是包裹结构法。版面六和版面五类似的标题处理方法,但它将文章布局在标题左右,又在主图之余加入了其他图片,这种文字包裹图片,又恰当地分布文章的断落,很符合读者阅读段落化、碎片化的需要,不会让人一下子看到通篇的文字有负担。7.巧用照片法这种处理很难得。既需要好看的图片,也需要对图片进行灵动的处理。经过处理的不规则图片,契合文章要表现的主题,就很出彩。 我将在今后工作中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 评奖信息
- 04
- 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一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公示》显示,中国新闻奖将有重大调整:奖项设置由29项调整为20项,调整后的奖项设置为基础类奖项14个,分别为消息、评论、通讯、新闻专题、新闻纪录片、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副刊作品、新闻访谈、新闻直播、新闻编排、新闻专栏、新闻业务研究。专门类6个,分别为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融合报道、应用创新。评选名额由一等奖不超过68个、二等奖106个左右、三等奖176左右,总数不超过350个调整为一等奖不超过75个、二等奖115个左右、三等奖190
- 奖项设置、数量均有大变化
- 今年中国新闻奖重大调整
- 个左右,总数不超过380个。对比发现,一等奖将增加7个左右,二等奖将增加9个左右,三等奖将增加14个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上次总额上的变化还在第二十八届,总额从300个调整为350个,此后一直保持了4届。一位担任过中国新闻奖评委的人士表示,总额增加是好事,更符合当前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如果奖额少,会造成中国新闻奖评奖的“内卷”,评出来的作品不能完整反映上一年中国所进行的事情,从而错失一些好作品,伤害新闻创作者的积极性。另一位也参与过中国新闻奖评选的人士分析道,中国新闻奖坚持精品创优质量为上的灵魂没有变,但这次变化总体上体现出一个战略思维的提升,从导向、高度上来讲,优秀的新闻作品、精品更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导向为魂”。同时,今年评选项目的调整改变了以前以媒介介质为引领的线性思维,比如第八届增设的报纸、
- 返回目录
- 广播、电视系列报道奖项,比如第十六届增设的网络新闻奖项,比如第二十八届增设的媒体融合奖项。一系列变化跟随着纸媒、广播电视、PC端、移动端的变化而发展。今年评选项目的优化则体现出一个全媒体视野,不再过多强调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端等介质形态,打破题材边界,更多强调优质内容,呈现出一个立体布局,有利于优质作品获得更多获评机会。来源:传媒茶话会
- 业务探讨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