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长七首飞的幕后英雄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少吃点
发布时间:2016-06-29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长七飞天的幕后英雄
  •     从西昌到文昌,在中国航天史上,每一次成功发射,都有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有他们对航天精神的不断实践和丰富。海南文昌发射场首战告捷,幕后的他们功不可没。
  • 致敬,
  •     自从2009年2月进驻文昌,周湘虎几乎所有的精力都在工地,本就高度近视的他,在工地上长期处于强光环境中,过度疲劳,导致左眼因视网膜脱落时间过长完全失明,右眼裸眼视力降为0.04,矫正视力也不过0.25。7年多来,他靠右眼微弱的视力坚持着奔忙着,累计检测了钢筋15000吨、混凝土90000立方米,解决了多项工程技术难题。
  • 周湘虎: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施工组工程师
  • 周湘虎: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施工组工程师
  •     实时处理精度事后化技术是文昌发射场迈向世界一流发射场的关键技术.
        车著明带领的数据处理团队从扎根山沟到扎根海岛,用可靠的信息、精密的数据向世界展示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新一代发射场。
  • 车著明:总体技术部高级工程师
  • 加注团队
  • 毛志强:他加注了长征七号身上的第一滴“血液”——煤油。
  •     加注工作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酿成大错。长征七号火箭首次使用大流量加注技术,在操作精细化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煤油加注系统的首次实战。毛志强和他的团队做到了零失误、零差错。
  • 铜鼓岭测控人员
  •     2013年6月30日,测量站人员正式进驻铜鼓岭。从没有淡水、没有电、没有空调、没有床的局面到如今建成的设备齐全、环境绿色环保的现代化测控点,他们付出了太多。
      每天早晨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从山下拉水,一台发电油机支撑起了整个测控点的电力供应,为了方便建设,不少工作人员直接在机房打地铺住下。

  •     有这样一群女兵,在花一般的年龄,却过着“汉子”般的生活,通信保障有她们的功劳。
        从无到有,女兵们全程参与到单位建设中。搬设备、铺地板、趴在地板上走线......
        海南强紫外线的环境下干活,有人一开始还涂防晒霜,后来放弃了,“一干活儿全是汗,根本不管用。”一张张脸蛋泛着笑容,黝黑但美丽。
  • 通信二团女兵
  • 气象团队
  •     航天发射离不开气象保障。
        据了解,自2009年开始,经过6年的时间,中心气象系统完成了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雷电监测预警等11个分系统的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发射场地面、高空的立体观测网。
  • 郭学文:气象中心
    高级工程师
  •     这里是祖国最南端的测控站,从2009年测控站组建以来,面对岛上恶劣的生活环境,他们怀着对亲人的牵挂与愧疚,坚守在这里。
        据不完全统计,自登岛短短3年多来,先后有7人忍受病痛坚守一线,8人主动推迟婚期,4人妻子怀孕分娩没能陪在身边,3人亲人离世没能看上最后一眼,……
  • 西沙测控站
  • 制作:新华社解放军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