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02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1-03-12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102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2021
  • 第102期
  • 2021年3月15日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时习之
  • 咬文嚼字
  • 这些“习惯性”差错你犯过没
  • 两会观媒
  • 一线双创
  • 值班手记
  • 龙虎榜
  • 特带感!两会Rap越听越“燃”
  • 短视频唱响两会好声音
    征文如磁场 扩大影响力
  • 贴近些,再贴近些
    新闻故事化的魅力
    本地 规范 平衡
  • 2月红队、创新创优作品
  • 目录
  • 龙虎榜
  • 01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根据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评选标准,机动新闻部被评为2021年2月红队。望各中心、部门对标找差、比学赶超、力争上游。   
  • 2021年2月
    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经平台推荐、部门申报,以下作品被评为2021年2月全媒体新闻中心创新创优作品。望各中心、部门再接再厉,多想好策划、多写好稿件、多编好版面,创新创优、比学赶超。
  • 2021年2月全媒体新闻中心
    创新创优作品
  • 值班手记
  • 02
  •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报从事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真正的“三贴近”,不能光嘴上喊喊,要有采编行动、要看版面呈现,最终的体现就是有没有打动甚至感动读者。回顾3月2日至8日这一周的报纸,既有全国两会这样的大事要事、党史学习教育这样的重大主题活动,也有各种常规新闻报道,采编都在努力于稿件中、版面上体现贴近性,有亮点也有不足。
  • 刘贺
  • 贴近些,再贴近些
  •        今年全国两会被称为“开在历史交汇点上的盛会”——不仅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更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特殊性还在于,基于疫情防控要求,今年我们无法派出报道组赴京采访,只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连线,进行“云采访”。
           往年全国两会,前方报道组会发回大量贴近本地的自采稿件,甚至年年走进金色大厅,见证总理记者会。今年特殊情况下如何体现贴近性?我们提前谋划,先从两会报道的版面方案和栏目设计着手。
           我们确定了每天保持三个版面(头版、二版、五版)以上规模,制作了统一报眉“‘犇’向新征程——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来体现“历史交汇点”这个特点;在栏目设置上,保留“两会记者会”“两会通道”“两会视点”“两会长镜头”等常规栏目,同时突出“云”这个关键词,新开设“云访两会”“云端观察”“云上连线”“云际互
  •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贴近本地
  • 动”等“云”系列栏目,重点报道扬州代表委员参会和履职情况,第一时间转发中央和省级媒体对扬州代表委员的采访,以“一对一”形式连线采访扬州代表委员,或聚焦两会重点议题、重要内容,或关注他们提出的议案提案。
           在实际报道中,我们的记者通过“云”采访,每天平均提交三篇以上自采稿件,既有代表委员参会情况和感受,也有议案提案,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谈体检档案应共享、从大运河文化谈文化认同、从高校思政课谈党史学习教育、从安全生产谈开展全民安全行动、从政府工作报告谈民营经济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这些稿件紧扣两会热点话题和当前重点工作,贴近性和可读性都很高。此外,摄影记者拍摄的本地图片,也接连登上《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会特刊,外宣方面有声有色。
           两会报道亮点多多,若说美中不足,就是往年都有将两会重点内容与扬州中心工作相结合,围绕事关扬州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磅政策,邀各界代表委员来谈的深度稿件,今年少了些。产业科创、营商环
  •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月2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在宁举行,省委书记、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娄勤俭作动员讲话;3月3日,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会议中心举行,市委书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夏心旻作动员讲话……从自上而下的时间线,就可看出党史学习教育是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后,全党开展的又一次重大学习教育活动,而且处于建党一百周年这个关键节点,其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
           对于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报道,我们在头版和二版做了两个专题,开设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栏,头版的“大会消息+党报评论”,全面准确传递市委的工作部署;二
  •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贴近身边
  • 境、社会治理、运河文化……尽管今年采访难度大,但若多些这类既顶天立地又有深度厚度的稿件,会给我们的两会报道进一步增色。     
  • 版的“专家访谈+基层行动”,深度解析学习党史的原因、目的、途经,展示了一线先行一步的新实践,整体报道可谓全面立体、浓墨重彩。
           此后,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栏刊发了《看扬州解放时的三份“红色礼物”》,记者分别讲述了在市档案馆找到的三份红色馆藏:《高邮县城的各种情况调查》、宝应《入城守则》和扬州军管会颁布的第一号通令。这三份珍贵档案留有实物,可观可感,且各有背景和故事,既能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又能潜移默化传播党史知识,是“学党史”报道一个好的开始。
           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进行时”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新闻宣传的重点,扬州日报如何报出扬州特色?建议大家除了浅层次的报活动、报做法,更要深层次挖掘扬州红色资源,以党史上的人物、事物和遗址为切入点,讲好扬州“红色故事”。这其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的是,不能光有“故”没有“新”,把新闻报道简单写成史海钩沉,应将历史和现在联系起来,通过党史上的人、物、事与当前发
  •        贴近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因为日常,所以最难坚持,也最应坚持。
           落地要落得近。3月1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编辑立即与记者联系,记者也已闻讯而动展开采访。当晚,《振奋!这些扬州元素写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稿件提交上来,把出现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扬州元素逐一盘点、解读,质量很高。
           选题要选得近。说白了,就是选题要精准瞄向读者的兴趣点。这一周,陆续刊发了《你也在“蚂蚁呀嘿”?当心丢“脸”》《看脸更要看证!这些洋面孔实为“黑外教”》《我市“初次就业一件事”项目启动》《市民手中基金,坚守还是赎回?》等稿件,分别聚焦网络、教育、政务服务、
  •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贴近读者
  • 展进行穿越时空的互动,写出现在时、写出身边事,从而达到“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 理财等热点,且没有就事件写事件、就政策写政策、就案件写案件,要么有背景、要么有热议、要么有提醒,增加了稿件的延展度和可读性。
           稿件要写得近。生动、亲切、有画面感,才能让读者感觉新闻就在身边。3月3日头版《“安平社区乐陶陶,多亏有个何春涛”》,有情景有细节,故事写得很好;3月4日二版《文昌商圈优化提升将有“大动作”》,通过一个现场会上的各方对话,讲出文昌商圈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叙述方式很活;还有《大学生骑行800多公里来校报到》以及雷锋日、妇女节的报道,都注意到了通过人和故事,把新闻写得离读者更近。
           版面要呈现得近。《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是当天最重要的新闻。为了更好地进行呈现,我们创新处理方式,用重导读来做头版头条,把最核心的内容拎了出来;创新版面形式,头版和五版分别进行了制图,且侧重点各有不同。3月7日,头版视觉中心着重做了一组市民拍下的大运塔
  • 返回目录
  • 建设过程的照片,并拎了一个口语化的标题《看着大运塔“长高高”》。在大运塔建设中,摄影记者也拍了不少更好看的照片,为何把这组图处理这么重?正是因为这组照片拍摄者的身份——普通市民,决定了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其中有人物、有情感,能反映市民对运河、对城市建设的关心关注。期待今后多一些这种见人见事、有颜值有内涵的“风景照”。
  •        3月的第一周,《扬州晚报》刊发了大量有趣的、有识的、有意义的、有可读性、有读者缘的新闻故事。这些故事,内容不同,立意不同,角度不同,内涵不同,释放出独特的情感魅力、文化魅力、历史魅力、品格魅力、警示魅力。
  • 袁益民
  • 新闻故事化的魅力
  •        《一袋籼米粉牵出一份医患情》(3月6日A5版)是一则发生在医患之间的故事,主人公是患者家属马步昌和医院护士薛莹。2020年9月21日凌晨3点,马步昌老伴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从当地卫生院转入宝应县人民医院。患者已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护士薛莹与护工一起帮患者擦拭身体,办理住院。忙停顿了,薛莹又骑电动车将马步昌老人送到公交站台,把身上仅有的100元现金塞进了老人的口袋。这事快过去半年了,马步昌老人一直放在心上,给护士送上一袋籼米粉以表谢意。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马步昌老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薛莹得知老人患了眼疾,又带领老人去治疗眼睛。医院还派专人帮老人办理白内障减免医药费的相关手续。
           护士大仁大爱,善良热情;马步昌老人朴实、真诚,共同上演了一幕人间大爱的好故事。记者采访得仔细、深入,完整地还原了故事的情节,报道
  • 好故事的情感魅力
  • 中的情感真挚、朴实,感染力强。
           唱响正气歌,弘扬正能量,并不一定要靠轰轰烈烈的壮举,这些凡人小事更真实、更可信,更有温度,更能感动人。
           《来自300公里外的爱心 直播间网友相约帮他》(3月2日A6版)同样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高邮22岁男孩赵寿春患有脑瘫,家住滨海县八巨镇玉民村的胡春来和妻子李梅自驾近300公里,赶来看望他。苏州网友胡春来组织十多人一同赶来,赵寿春家的小院里流淌着暖暖的温馨气氛,胡春来还自掏腰包资助1万元。素不相识,倾情相助,这就是人间大爱。
           故事中的赵寿春虽然残疾,但很聪明勤奋,自学识字,学会上网,开抖音直播;他已发布了11个视频作品,赢得了7100多个赞。赵寿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世间也是一种激励。     
  •        文化方面的新闻不少,最吸引眼球的当是《〈红楼梦〉作者是扬州府人?》(3月3日A6版)。
           这是一个双层故事:一层是扬州老报人葛先生撰写小说《守正》探究《红楼梦》的作者,一个是小说《守正》中的情节。老报人葛先生在长篇选载小说中,以硬核的证据,阐明了冒辟疆是《红楼梦》(《石头记》)的著作人或是主要贡献者的观点。他表示,认为《红楼梦》是乾隆年间作品,没有证据支撑;曹雪芹作为文学巨匠竟然没有其他文字传世,这也有些匪夷所思。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一直存在着数十种说法,这本身就充满了魅力。用小说来探讨《红楼梦》的作者,同样是充满魅力的一件事。而记者将葛先生的这一做法公诸于众,彰显了新闻的魅力。
           这篇报道对读者能够产生磁一般的吸引力。
  • 好故事的文化魅力
  •        《这本泛黄手抄日记如实记载了“皖南事变”》(3月7日A5版)所披露的内容,迎合了喜欢历史的读者的胃口。这同样是一则双层故事,一层是扬州藏家发现手抄日记的故事,一层是手抄日记中所披露的历史真相。报道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件手抄日记,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就是这则报道的价值所在。
           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媒体,作为思想舆论的先行军,必须立即行动。《扬州晚报》开设了“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栏目,《解密!解放军入城之际 送扬州人民三份“大礼”》(3月5日A4版)是这一栏目下的一篇好报道。市档案馆有三份红色馆藏,分别是《高邮县城的各种情况调查》、宝应《入城守则》和扬州军管会颁布的《一号通令》,这三份珍贵的档案是人民解放军入城之际送给人民的珍贵礼物,为城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起到了重大的保护
  • 好故事的历史魅力
  •        在这方面,有两个好故事。
           《“馆长”是11岁的她 藏书漂流到西藏山区》(3月5日A7版),是“学雷锋日”的主题报道:邗江区美琪小学11岁的少年王佳琪,有自己的书屋,“馆藏”1000本图书,39名小读者在这里办理借阅证、人均借阅量达到15本……不但如此,她还参加爱图书漂流,将自家闲置的书籍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她的藏书最远漂到了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曲玛乡,让那里的孩子一同感受阅读的快乐。这篇报道让读者看到了一位阳光、可爱、积极上进、助人为乐的新时代少年形象。
           《历时3天跨越3省8市 小伙独自骑摩托扬大报到》(3月3日A7版)是一则励志故事。扬州大学广陵
  • 好故事的品格魅力
  • 作用。记者分别报道了三份红色馆藏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重要意义、社会作用等。这些资料生动诠释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     
  •        这周政法新闻较为密集,如《弟弟起诉哥哥讨要老宅 亲情与房产孰轻孰重?》(3月4日A6版)《邻里“抢车位”对簿公堂》(3月1日A5版)《女儿起诉父亲讨要学费 为何却遭法院驳回?》(3月2日A7版)等。因为金钱或财产,不照亲情、邻里情,闹到法院,让人惋惜。报道让读者从反面吸取教训,不要因为一些身外之物,伤了感情。
           《昔日非法捕捞 而今放流补过 30万尾鱼昨游入长江》(3月4日A4版)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破获的“7·31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中违法行为人朱某、张某某等9人,主动到江边增殖放流进行生
  • 好故事的警示魅力
  • 学院大一学生李军涛骑着摩托车,骑行800多公里,跨越河南、安徽、江苏3省,途经8个市,历时3天,到校报到。这一路,他克服了天气多变、旅途孤独、意志松懈等多种不利因素,顺利到校。这名大一学生表现出来的勇毅、坚韧,值得青年人学习。
  • 返回目录
  • 态修复,出资10万元购买的30余万尾鱼苗放归长江。这则报道有几个意义,第一,这是《长江保护法》3月1日实施以来,长江镇扬段首次执行的侵权人承担修复责任的大型增殖放流活动。这种做法具有示范性。第二,报道让一些存在非分之想的人受到震慑,放弃非法捕捞的念头。第三,报道用鲜活的案例给市民们上了一课,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        
  •        随着新媒体迅速普及、自媒体快速崛起,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已形成深度融合,并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其语言表述不规范运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值班过程中,晚报微信加大了抓取本地新闻的力度,严格规范新媒体表达。这两项工作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     
  • 古洪庆
  • 本地 规范 平衡
  •        这一周,我们紧追热点新闻。明星吴孟达去世、海底捞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西安白鹿原白鹿仓景区一碗宽面15元只有4根、“货拉拉女乘客坠车死亡”事件调查结果、成人试穿小码优衣库童装拍照等,没有放过一条热门,并追踪新闻事件的结果,得到了用户的热烈响应和留言回馈。但最近阅读量相对平稳,还略有回落。究其因,我们分析认为,晚报微信作为扬州微信第一大号,长期以来,坚持关注国内国际新闻,即使偶有一些本地新闻,也是从交汇点、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其它新媒体平台获得,失去了第一时间发布的机会,也丢失了本地新闻的发布优势。
           晚报微信的忠实粉丝主要是扬州人,他们更希望能在晚报微信快速、准确获得扬州第一手新闻。从今年开始,我们在追逐国际国内热点的同时,加大本地新闻的采集、编发力度。这周,我们就选取了16条本地新闻,如,扬州喜获全省社会信用体系
  • 内容:满足用户需求的本地化
  •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表达尤其需要规范。特别是新媒体平台,更要考虑受众获得资讯的便捷和阅读或播放的感受。如果获取信息渠道太繁琐、接收(阅读、播放)信息过程不直接,这些内容都将被轻轻划走,成了用户的无效信息被扔进资讯的垃圾箱,如果再结合用户习惯等大数据算法,我们的新
  • 表达:以用户为中心的规范化
  • 建设和政务诚信评价“双第一”、江苏里运河高邮灌区入选世界级候选名单、镇扬汽渡ETC收费车道正式上线、扬州警方通报:高邮男子开车撞伤岳父母、扬州首例涉嫌袭警罪案案情通报等等,编发量大增,做到天天有本地新闻,且以政务新闻打头,兼顾社会新闻,既宣传了扬州,又有用可看,得到了网友好评。特别是以“扬州身边事”“扬晚调查”“新闻评话”为栏目进行组稿,更是集纳了不少本地资讯,提供给了网友更多本地新闻大餐。晚报微信重心转向国际国内+本地资讯“两手抓”,希望记者提供更多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本地内容。
  • 媒体平台将不会获得这些用户优选流量。重复发生后,这样的用户(粉丝)就将流失。所以,新媒体平台的表达更要规范。
           值班过程中,常常发现编辑工作的不到位。比如,在微信标题、内容里大量使用“我市”“我区”。新媒体传播靠标题,二次传播靠内容,晚报微信大量粉丝也不是扬州用户,“我市”“我区”这样的表达让粉丝怎么快速触达新闻要素?再比如,转载自“融仪征”《定了!北沿江高铁设立仪征北站》的稿件,从标题到内容,对于仪征的平台站在仪征的角度进行表述,非常准确。而我们编辑转载时,直接Ctrl+c、Ctrl+v,尤其文中特地提到“随着这一系列工程的加快建设,仪征将正式进入动车和高铁时代”。晚报微信作为市级媒体,这句话是不是要删除?《大“地震”!今天宣布解散》《警方提示》,单看这些标题,你知道是什么新闻吗?这种“空话标题”怎么拨动用户心里的那个弦?如果用户不点开,再有价值的内容也会被淹没。还有半截标题的问题,如《钟南山最新研判:
  • 一年内……》《最新消息!扬州人高步明任命为……》,在新媒体发展初期,在同一平台的内容还没成汪洋大海,说一半留一半的标题,大家也许吃这一套,会打开看一看。时至今日,用户是在大量的资讯海洋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的标题早已引起网友反感,大多官方媒体平台已摈弃,我们居然还在用,实在不妥。
           新媒体平台一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无论是网稿还是我们记者提供的稿件,编辑在选稿、编稿、做标题时,都要以此为准则,选择用户感兴趣的稿件、删除无关内容、稿件尽量编短些、标题传达的信息能引发用户点击打开、阅读后进行二次传播,再进一步,给这条稿件点个赞、写留言(评论),就非常完美了。所以,前面提到的“我市”“我区”,一定要改成具体的名称;半截标题也要补全,比如“钟南山最新研判:一年内……”可直接改成“钟南山最新研判:一年内还有新情况”, 补全了一样留有悬念,更能引导、触发网友阅读兴趣。       
  • 返回目录
  •          这两周,不少记者编辑在整理、准备2020年度江苏好新闻评选、中国晚报协会媒体融合奖评选稿件。晚报新媒体特别是微信平台怎么参与?大家把微信后台2020年的稿件翻了几遍,发现能拿出来参与评奖的寥寥无几。编辑工作了一年,希望参与,也希望能有所收获,更希望能通过获奖证明自己。很多内容都是同城首发,阅读量也都非常高,怎么就拿不出好的作品呢?对照评奖要求,不难发现,作为新闻作品,缺少各种新闻要素。比如疫情期间,第一时间转载的大量通告,比如前面提到的警方通报,这些是不是新闻?涉及到的内容都是新闻,但新闻是一种体裁,有规范化的类别和样式。虽然我们以最快速度直接转发了通告、通报,没有改写,甚至连导语都没有,这算什么新闻?还怎么参与评奖?
             在规范与速度之间,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 评奖:在规范与速度间寻找平衡
  • 一线双创
  • 03
  •        一年一度的市两会,历来是媒体的竞技场。如今,视频更是战斗的主阵地,各显身手,在传统媒体和移动数字端展开内容和创意的比拼。视频融媒中心提前谋划,精心准备,策划了报道和解读代表
  • 冯庭如  蒋大伟
  • 短视频唱响两会好声音
  •        没有策划,视频人物专访容易“老生常谈”,内容大而空,形式老而旧,很难达到传播效果。两会前,视频融媒中心提前谋划多个“两会”特别栏目,其中《好地方 好声音》栏目通过上会的视频、文字记者共同组织策划、选择和报道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让受众看到、听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各种观点和声音。
           采访对象的选择并非漫无目的随机抓取,而是根据代表委员所处的不同界别,和其不同身份职业,有针对性地策划不同话题。如《当高颜值遇上高“言”值》这篇报道,重点关注了女代表委员,
  • 重策划 不可“一镜到底”
  • 委员提案议案的视频栏目——《好地方 好声音》。这是一档贯穿两会全程的人物访谈栏目,与传统人物专访不同的是,栏目定位:访谈主题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更加生动地讲好两会故事,传递两会好声音。  
  •        选择拍摄的新闻人物本身应当蕴含了一定的新闻信息,并且新闻人物要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或者通过策划出特定的采访方式,保证新闻人物能做出很好的表达。比如《药师进家庭,破解乱用药》这篇报道,采访了去年备受关注的医生群体。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选取“家庭药师”这个特别的职业,视频结合了被采访者的自身经历,讲述了扬州“家庭药师”的特别抗疫故事。报道角度新颖,采访者表达流畅,成片效果极佳。
           新闻故事最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因此必须在新闻故事的营造上费尽心思。《最大最小的代表委员》选取了年龄相差较大的两位代表委员,讲述了
  • 选视角 讲好故事
  • 她们是大会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的更是“身怀绝技”。其中,将扬剧、评话与人物专访相结合,既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又能让视频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        人物专访策划哪些话题,问题又从何问起?
           围绕人物自身经历设计采访话题,《扬州“枣”茶的致富经》采访了扶贫代表傅强,讲述了他如何让扬州绿杨春茶“携手”陕西榆林大枣,共同帮助落后地区脱离贫困、走向致富的生动故事。既紧扣主题,又有可读性,传播效果极好。
           围绕人物群体的特性设计采访话题。《两会青年说》关注了逐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年轻力量,倾听他们的诉求,挖掘年轻身影背后的故事。话题根据受访者差异性设计得丰富立体,也为采访之后的编辑制作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围绕传播目的设计采访话题。例如视频的传播目的是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为达此目的,我们创
  • 好话题 成就好专访
  • 一老一少的参会“故事”。
           新闻专访以人物为主,所以人物本身要有很好的新闻故事,正是 “新闻因人而生动” 的实践。
  • 返回目录
  • 作了《皱纹是笑出来的》,选取的受访者,均来自与百姓民生幸福息息相关的部门和行业,讲述了一段段为民谋福利的奋斗历程,意在关注民生、制造感动。话题深层,人物真诚,达到打动人的传播目的。       
  •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当下媒体人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的建设进程中,如何让更多受众参与进去、运用起来,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扬州学习平台开展“强国征文·过年”,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从1月中旬至2月底,扬州学习平台共收到“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来稿600多篇,发布征文作品141篇,被全国平台选用11篇、省平台选用27篇。《过年回家》《洗被子过年》《春联的味道》《儿时年味悠长》《吃腊八粥》《黑菜里的家乡味道》等多篇文章阅读破10万+,阅读量最高的一篇《记忆中的年夜饭》突破48万。
           回顾这次征文活动,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 扬州学习平台编辑中心
  • 征文如磁场 扩大影响力
  •        过年征文之所以来稿踊跃、质量较高,阅读量频频过万、过10万,是因为主题设置抓住了读者的情感,吸引关注,不少人看了征文后忍不住也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故事。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乡愁亲情、家风家教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2021年春节,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许多人就地过年。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过年的记忆,成为乡愁的寄托。春节前后,一篇篇征文让读者情感涌动。过年征文都是描写作者记忆里过年时的情景:过年回家、贴春联、吃年夜饭等,带着浓浓的年味儿,画面感十足,极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征文中涉及儿时记忆、春节民俗、美食,既有遥远的故乡,也有如今的他乡,情感真挚,回味悠长。如今,在这个节奏快速的时代,春节是“吾心安处”的乡愁。共同的情怀、不同的过年;一样的
  • 征文主题扣住了受众情感焦点
  •        “学习强国”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媒体之一,来自于平台的地位,各级党委重视用好学习平台,推广学习平台,平台的覆盖率、日活率较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扬州有数十万下载用户,在“学习强国”发稿,作者的个人荣誉感强,稿件的转发量多,推动了平台的征文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
           全媒体时代,传播形式已从传统媒体的“舆论主场”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论广场”。所以,吸引更多读者参与进去、运用起来,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媒体人努力的重点和方向。“过年”征文一发表,作者广泛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不再如过去只是作者本人和少数读者欣赏、阅读的“小圈子”,而成为广泛转发、点赞、评论的“爆款文”。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推动了征文活动的影响力形成叠加效应。 
  • 主流价值彰显平台影响力
  • 乡愁、别样的故事,打动人心,勾起情愫。过年征文产生广泛影响,可以说是情理之中。       
  •        “学习强国”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优质内容品牌,其以强大的组织优势、丰富和优质的信息、高人气的参与率,成为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旗帜。同样,“强国征文”也以作品的高质量、主题的全民性,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平台产品,全国平台还专门设有“强国征文”频道。
           充分利用好“强国征文”品牌,持续扩大征文活动的吸引力、参与面,是扬州学习平台加强内容
  • 利用品牌效应、打好活动牌
  •        在过年征文之前,扬州学习平台响应全国平台的要求,配合开展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心”主题征文活动,收到来稿过千篇,平台刊发稿件近两百篇,在全国平台、江苏平台发稿居于全省地级市首位,被全国平台采用稿件,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心”主题征文活动的成功,增强了我们对强国征文的信心,也为过年征文的良好开展提供了经验。     
  • 返回目录
  • 建设、提升平台影响力的有力抓手。2021年,扬州学习平台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通过频道、专题、栏目建设,增强平台内容的吸引力,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以活动造势,增强读者的黏性。以征集“学习委员”为抓手,加强导学空间建设;围绕党史和红色文化主题,开展“强国征文”活动,让更多读者爱上“学习强国”、关注扬州学习平台。
  • 两会观媒
  • 04
  •        全国“两会时间”,各家媒体“融合创新”齐发力,报道新颖别致、栏目丰富多样。Rap、民歌、MV、海报视频……中国记协网整理了几部说唱“两会”创意融媒产品,《时习之》转发分享。
  •  特带感!
     两会Rap越听越“燃”
  • 新华社
  •       3月5日,新华社推出原创MV《十四五@十四亿》。歌曲以说唱形式,生动阐释了“十四五”规划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歌曲制作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说唱、中国风等元素,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增进网友对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理解。MV由新华社国内部与腾讯新闻、腾讯视频联合制作,主流媒体在重大题材把握上的优势和头部平台在网络上的传播优势相结合,歌词创作采用兼具权威性和流行性的生动语言,风格独树一帜。
  • 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        新华报业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原创MV《百年风华正青春》。这是一首“十四五”的青春赞歌,用明快的节奏“燃”起火热的两会氛围,唱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MV创作团队均来自交汇点“90后”主持团队,用简洁凝练的语句,以三段式的rap唱词,融合“脱贫攻坚”“对外开放”等重大主题,唱响时代最强音。主歌部分画面精美,融入动漫元素,副歌部分由交汇点AI语音机器人演唱,为整个MV画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 湖北·长江日报社
  •        长江日报社推出融媒体视频栏目《两会Rap》,以说唱、喊麦的形式将今年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7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农业安全、航空航天发展、网络安全、人民健康方面采访内容中最核心、最亮眼的关键语句编成了rap与新闻主播互动。
  • 湖南日报社
  •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选取最具湖南特色的民歌《浏阳河》进行老歌新编、融合创新,配以湖南“十三五”成绩亮点、“十四五”奋斗蓝图的金句作词,并穿插年轻人喜爱的rap唱段。歌曲还邀请湖南代表委员、专业rap歌手以及各行业劳动者共同参与演唱,让一曲老歌新添数缕“湘音”,发出几多“新声”。
  • 湖南日报社
  •        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新闻”以湖南代表委员赴京花絮画面为素材,推出两会报道“时政MV”《少年中国团》,邀请花鼓戏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杜美霜与青年歌手唐艺共唱改编歌曲《少年中国团》,在朝气蓬勃、洋溢青春气息的乐曲和画面中,体现湖南代表委员履职尽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 重庆·华龙网
  •        重庆华龙网推出《共绘“十四五”新画卷  预见2035幸福的花》创意融媒视频,该视频采用手绘水墨卷轴徐徐展开,搭配年轻人喜爱的旋律说唱形式,生动展示了脱贫攻坚、城市发展、成渝抱团等的鲜活实践,全景呈现重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壮美画卷,时尚带感又不失深度权威。
           来源:中国记协
  • 咬文嚼字
  • 05
  •        包括网络媒体在内,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差错就是丢字漏字、用词重复、省略不当、生造词语、语句杂糅等。这些差错似乎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习惯性”致病。这些“习惯”,就包括话从口出,不加思索、不再推敲的习惯;写作、编辑、校对等各环节以时效为先的操作观念,以及受时下新媒体的影响而在文字表达上不再精研细磨的惰性习惯。《时习之》转发江苏记协整理的“习惯性 "差错案例,一起学习。
  • 这些“习惯性”差错
    你犯过没
  •        1. 【例】2018 年常福街道开了 1315 次会议,从上级收到的文件有 7406 件,平均每天近 30 件……
           【析】数据引用自相矛盾。如果以每年 365 天计算的话,那么平均每天收到的文件应是 20.29 件,而不是“近 30 件”。
  • 自相矛盾
  •        1. 【例】2014 年以来,我市拆除搬迁了长江三桥至二桥段所有生产性码头,并投放苗种超过 3 亿尾,增加江豚的食物来源。
           【析】指代不明。此处的“苗种”究竟为何,颇费猜解。根据后半句的意思, 可能指的是鱼苗种。
           2. 【例】回到常州的第一天晚上,她接到了公安局拍来的电报,说她的很多证件被丢在了虹桥机场。
           【析】“公安局”指代不明。根据文中拍电报的细节和虹桥机场的交待可知, 这里指的是上海市(或某区)公安局。     
  • 指代不明
  •        1.【例】设计精美,富于互动。
           【析】用词搭配不当。“富于互动”不通,可改为“互动感强”。
           2.【例】李永刚认为,考核是必要的, 但也不能把基层的中心都放在考核上。
           【析】用词错误。“中心”应是“重心”。
           3.【例】战士们常年累月吃的主要是罐头、压缩饼干,喝的是冰冷刺骨的雪水。
           【析】词语搭配不当。“冰冷刺骨” 形容的是体感,与“喝”的口感不搭配。“刺骨”一词可删除。
  • 用词不当
  •        2. 【例】(前文)市民刘枫从“双汇冷鲜肉” 柜台买了一斤五花肉, 付了 28 元。(后文)记者走进南京嘉陵江东街上的“云厨一站”,猪前腿、五花肉、排骨都在 60 元 / 公斤以上,一公斤前腿肉卖到 80 多元。
           【析】数量单位前后不统一。这里的“斤”应换算后改为“公斤”。       
  • 返回目录
  •        1.【例】“ 女排精神, 体现在我们身上就是扎扎实实地训练,从练排球第一天起,没人教过我们去放弃,这已经刻在骨子里了。”奥运冠军张常宁在场边对记者说。
           【析】事理不合逻辑。“没人教过我们去放弃”,这样的表述太随意,有背常理。就新闻写作来说,口语表达是一回事,形成文字又是另一回事。如何忠实而又有效地传达采访对象的真正意思,的确需要动点心思的。
           2.【例】如果把“2017”改为“2014”,我们有更多感怀、更多咏叹。
           【析】时态不贴合。设想只是设想, 并非现实情境。“有”应改为“会有 ”
           来源:“江苏记协”微信公众号     
  • 逻辑不符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