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来了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1501132
发布时间:2018-05-01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走进马克思——真理火炬永放光芒
  •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共产党宣言》170周年
  • 2018.5.5
  • 1841年4月15日,经过耶拿大学的论文鉴定,马克思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为《莱茵报》撰写文章。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
  •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所以他的父亲希望马克思长大后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 1844年9月—1845年年2 月,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了《神圣家族》,清算了以布·鮠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基础”。又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等著作中,阐述了新哲学的新思想。
  • 1844年4 月—6月马克思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手稿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批判了各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提出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论述。标志着马克思开始创立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
  • 现在我们的梦想正在起航,我们的目标已经清楚我们的阵地就在眼前,作为一名战士,我们应该心无旁骛,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竭尽全力,夺取最大的胜利。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马克思写了《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5年,马克思参与编写《前进周刊》,在其中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改组同盟并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克思与恩格斯
  •        更糟糕的是,由于《新莱茵报》鲜明的反政府风格和不可小觑的群众影响力,很快就被当局拉进了黑名单,警察几乎一锅端了总部,下令停刊。不少报刊的主创都逃离了普鲁士,马克思还坚持在德国继续领导反政府的运动,与恶势力作斗争,用当时一个运动首领的话说,马克思就是想让工人们脱离中世纪的地狱,但绝不能让他们掉进另一个资本迂腐统治的炼狱中。就这样,没过多久,马克思被自己的祖国永远地驱逐了出去,《新莱茵报》也走到了尽头。
  • 1849年8月下旬的一天,天气有点闷,一辆从法国布伦港开来的客轮停靠在了伦敦港。在闸门打开的一瞬间,有大批难民涌向了这座世界之城。马克思也是其中的一员。当马克思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接下去的生活会跌至冰点,最初不打算要在这里流亡余生。
  • 1848年3月3日,马克思突然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境,还没等到最后时限,一群警察就在那个下午冲进了马克思的公寓,将其投入了监狱。燕妮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她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的帮助下,得到了探视丈夫的机会,结果她也被拷了起来,扔进了满是妓女的小黑屋。第二天,两人都被释放了,但条件是他们必须放弃所有的家计,立刻带上孩子们离开比利时。此时,革命的火焰已经燃起,马克思选择回到祖国继续展开政治斗争。
  • 贫穷不限制思想
  •  被驱逐后的马克思先是到了巴黎,但情况并不乐观。当时霍乱疫情正在法国首都肆虐,马克思一家的财务状况也越发艰难。燕妮当掉了最后一块珠宝,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马克思想要重操旧业,继续革命,但法国政府也不笨,他们表示,马克思想要继续留在法国,可以,但必须举家搬到莫尔比昂去。莫尔比昂是什么地方?那是一个非常偏远保守、卫生条件极差、流行热病的地方。正是在这样各方走投无路的境遇下,马克思和燕妮最终选择了伦敦,一个与家乡相隔千里的城市。那时的马克思,刚好32岁。
    与此同时,马克思的家庭人员也在不断增加,他们的儿子吉多、女儿法兰西斯卡相继出生。燕妮曾在信中说,“这里与德国完全不同。我们6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旁边有个小书房,每周的房租比德国最大的房子的(月)租金还要高。”这可能就是大城市的生活代价吧,令人难以启齿的居住环境、高额的房租、整天催钱的房东、没有工作收入……在当时的伦敦,如果是具备实用技能的流亡者,比如医生和工程师,还能找到工作;如果能忍受低工资和繁重的体力活,也可以苟且谋生;但作家、律师或是其他人文背景的难民,几乎都找不到工作。
    所有的这一切如果换作别人,可能真的承受不来。可马克思要承受的,还远远还不止这些 ——马克思的儿子吉多和女儿法兰西斯卡,都只活了一岁多一点就去世了,和当时揭不开锅的家庭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这对马克思的打击非常大。
  • 在流亡伦敦的这段时间里,马克思的人生可以说跌到了谷底,饥寒交迫、困苦难耐、疾病缠身,但令人震惊的是他完全没有被生活击垮,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坚持研究和学习。
    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可能很多人都听过,那里的藏书室是无与伦比的知识储藏地。它有一个圆形大厅,那几乎成了马克思第二个家。一百多年过去,大英博物馆也曾改建过,但在中央阅览室第H排3号座位上,一直放置着一张纪念马克思的小卡片,据说这是马克思当年最喜欢的位置。
    马克思的后三十年,有大把的光阴都是在这个阅览室度过的。他在这里如饥似渴地阅读、摘录、写作,几十年如一日。
  • 贫穷、孤独、加上个人的悲剧,只会让流亡者的境遇更加悲惨,但真正强大的人不会因此就消沉下去,不会轻言放弃,只会越挫越勇,置之死地而后生。马克思,就是这样的人。
    即便生活异常艰辛,他的身体条件在恶劣的环境下每况愈下,在这拥挤狭小的家里却把大房间留出来做了马克思的工作室。马克思在这里写作、开会、研讨、辩论,甚至演讲,经常有一些工人群众或是仰慕马克思的人到他家来,围坐在工作台附近,听他讲说。
  • 马克思的晚年
  •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 位于伦敦海格特的卡尔·马克思的墓地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两卷为在马克思死后,由恩格斯整理其遗稿,分别在1885年、1894年出版。1870年10月马克思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1881年12月2日,燕妮·马克思去世。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享年65岁。后与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恩格斯发表了墓前演讲,约有20人参加了葬礼。
  • 德国诗人海涅曾对自己的模仿者说:“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马克思生前反复引用这句名言,以此告诫对他学说的教条主义理解和对待。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仰、强烈的担当、伟大的创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下深根、开出繁花、结出硕果,成为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龙的传人”。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花繁果硕
  •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从马克思到习近平,从共产主义同盟的第一批党员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共产党宣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在欧洲徘徊不定的“幽灵”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实践,勾画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前进轨迹和现实图景。
  • 马克思故乡特里尔专门把这位名人的形象做成了交通信号灯小人
  • 德国特里尔市,为了配合马克思提出的无货币理论政府出资发行了印有马克思肖像的零欧元纪念纸币。 
  • 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铜质马克思雕像13日在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马克思的出生地落成。
    雕像高4.4米,重2.3吨,置于1.1米高的基座上,竖立在特里尔市中心的西蒙教堂广场上。雕像是一座古铜色的马克思全身立像,大气雄伟。
  •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 真理火炬永放光芒

  •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就是要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真理道路继续奋勇前行,不断发展壮大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让真理火炬永放光芒,任何时候都是对马克思的最高致敬、最好纪念。
  • 以此纪念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共产党宣言》170周年



             --《燧石说》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团委团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