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院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收租院1965年6月,四川省文化局以下达创作任务的形式,组建了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为主力,兼有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工作人员、省内相关美术工作者和擅长泥塑的民间艺人参与的《收租院》泥塑创作组。经过创作者们深入生活实际,调查访问、参观学习、讨论研究和辛苦劳作近半年,泥塑《收租院》终于在1965年10月问世,并在大邑和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盛况空前。《收租院》的艺术语言在融合苏式现实主义风格和中国民间传统雕塑特色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雕塑语言民族化的道路,这对于当今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品创作而言,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收租院》群雕实质是以解放前地主收租为题材,通过传统民间泥塑与西方雕塑技巧融合为一的创作手法,以情节连续形式创作出的一套从进院交租直到出院、人物众多、情节衔接的大型群雕作品。它由“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怒火”等七个部分组成,包含了两百余件真人大小的人物与道具。艺术家们用凝练、通俗而饱含情感的雕塑语言,使扁担姑娘、孤儿寡母、捧米的老汉、账房先生、恶奴、地主等为代表的正反面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正如中国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所指出的,“《收租院》大型组雕是一部成功熔铸了许多优秀青年艺术家智慧和心血的集体创作”,“《收租院》的作者们大胆运用中国古代民间庙宇泥塑的传统方法,进行现代大型雕塑创作,这在我国现代雕塑史上也是一大创举”。展厅现场您所看到的,是从《收租院》群雕玻璃钢镀铜版本(1973年至1978年“复制再创作”)中遴选出的第一部分“交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