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频圆梦 哈工大威武
共筑航天新时代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GO
- 邀请
- 哈工大威武
- 航天频圆梦
- HA GONG DA
- 东北网融媒中心出品
- HA GONG DA
- 历史渊源
- 未来科技主题讲座
- 2016年11月3日,我国长征火箭家族中推力最大的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一飞冲天,实现完美首飞。从技术支撑到外观设计,哈工大科研团队和设计团队联手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贡献出了哈工大力量。
- 2016年10月19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后,航天员与空间机械手协同完成了“天宫二号”三大关键试验任务之一——在轨维修科学试验。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为国际首次,由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完成。
- 2016年6月25日晚,“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在这一壮举背后,哈工大多项技术成果发挥重要作用。从火箭“心脏”到“血管”,从搭载飞行器再到返回,哈工大多项技术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首飞。
- 2016
- 2015年9月20,我国首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紫丁香二号”于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平均年龄不到24周岁的哈工大学生微纳卫星研发团队,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凝聚了哈工大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热能工程8个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一支学科交叉研制学生队伍。
- 2015
- 2011年,学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是35家获奖单位中的唯一高校;2012年,学校荣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
- 2011
- 2008年,哈工大划归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哈工大取得了快速发展,立足航天、服务国防的理念与特色更加凸显,为我国航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 2008
- 1999年,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三方重点共建哈工大协议,为哈工大的发展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
- 1999
- 1987年6月7日,航天工业部领导、黑龙江省市领导、各界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庆祝中国高校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哈工大航天学院诞生,开创了哈工大服务航天的新局面。从此,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的关系更加密切。
- 1987
- 1986年3月,“863”高技术发展计划的正式启动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开辟了道路,哈工大成为“863”计划的重要角色;1992年9月21日,“921”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让哈工大人找到了新的奋斗航向。
- 1986年
- 1960年,哈工大由第一机械工业部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1961年3月,哈工大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向着国防(航天)的方向迈出了新的一步。1962年,哈工大完成重要的战略转折,走上了一条具有航天特色的综合发展之路。
- PHP / Html5 / AngularJS / NodeJS
- 1959年3月4日,哈工大航空工程系举行成立大会。同年5月18日,自动控制系举行成立大会。哈工大深沉、凝重的气质上第一次渲染了天空的色彩。
- 1959年
- 1958年
- 人人秀精英
- 1956年1月
- 1956年-2018年
- 1960年
- 设计类
- 爱电影、喜娱乐,懂营销、会搞笑,无下限,有节操,谈得了客户,hold的住项目,领的好团队。
- 平面设计 / UI设计
- 不管圈内老炮or小鲜肉星爵统统都欢迎只要你活好
- 招聘
- 党中央召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号召全党“向科学进军”,指出“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要发展尖端技术”……哈工大校长李昌参加会议并发言,会后组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研究如何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办好哈工大。学校于1956年春决定着手为拟办尖端专业培养师资,并于1956、1957年两次报请高教部批准增设电表与电测技术、数学及计算仪器、自动控制等新技术专业。
- 营销类
- 哈工大在建立尖端技术专业、实施由民转军发展战略的征途上又有了新的历史机遇。当年9月15日,邓小平同志率李富春、杨尚昆等一行视察哈工大,指出:“大厂大校要关心国家命运,高等学校要成为突破科学技术的基点之一。”“只搞勤工俭学,不搞尖端,就是生产一个亿也不能算完成任务。”由此,哈工大拉开了与国防(航天)结缘的序幕。 同年9月下旬,第一机械工业部赵尔陆部长指示:哈工大要搞尖端,要增加一些新专业。10月,经第一机械工业部和教育部批准,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合并到哈工大,成立哈工大航空工程系。
- 情商高、幻想症、PS高手、会画画、兴趣多、心中有怪兽。
-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 策划/制作: 范洪轩 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