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主任)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超人文化传媒
发布时间:2018-10-22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敲黑板丨生产岗位安全知识划重点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点击想要查看的条目
  • 西点车间各岗位危险源(主任)
  • 8、物料存在石子、玻璃、草枝等异物

  • 7、旅客餐谱原料含带刺、硬壳、
         未经处理的骨头
  • 6、餐谱中含危险食品成分
  • 5、正副驾驶餐食未实行分餐制

  • 4、未按规定传递重要航班信息
  • 3、物料过期
  • 2、产品批次和数量不对应
  • 1、产品外包装标识不规范
  • 点击想要查看的条目
  • 西点车间各岗位危险源(主任)
  • 16、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 15、餐食速冷速率不达标
  • 14、未按要求进行冻品解冻
  • 13、没有按规定储存物料冷藏冷冻品
  • 12、未检测出冷冻品温度超过-1℃,冷藏            品温度超过8℃
  • 11、化学品使用不当

  • 10、执行规定要求存在偏差

  • 9、餐食汤汁流入机上烤箱底部

  • -----HACCP计划表
  • 返回目录
  • 危险源名称:

    未检测出冷冻品温度超过-1℃,冷藏品温度超过8℃

    控制措施:

    进货验收时,对冷藏冷冻品进行温度监控。
    (1)冷藏品温度在5℃—8℃之间,需把温度马上降下来,并联系供应商调查。

    (2)冷藏品温度高于8℃或冻品有解冻现象,拒收产品。

  • 返回目录
  • -----《食品安全手册》良好操作规范
  • 危险源名称:

    产品外包装标识不规范

    控制措施:

    卫生状况的感官检查,包括:色泽、气味是否正常;冷冻品是否明显解冻,要求冻品收货温度≤-1℃,冷藏品收货温度≤7℃;包装是否规范;餐食包装材料是否洁净无尘、无异物污染;c)具体的感官检验按照《配餐标准操作手册》“原材料采购验收感官标准”执行。
  • 返回目录
  • -----《食品安全手册》良好操作规范、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 危险源名称:

    产品批次和数量不对应


    控制措施:

    (1)按生产日期、保质期、入库时间的不同,在贮藏中作合适的标示,

    (2)分批、分区域进行存放,

    (3)借助仓库管理系统进行跟踪管理,保证先进先出
  • 返回目录
  • -----《配餐部管理手册》仓库管理
  • 危险源名称:

    没有按规定储存物料冷藏冷冻品


    控制措施:

    采购的食品及原料经验收合格后及时入库,需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迅速放入冷库,并尽快将相关数据输入配餐管理系统。 冷藏冷冻设施运转正常,冷藏温度在0℃—8℃,冷冻温度应达-18℃
  • 返回目录
  • -----《配餐部管理手册》航空餐食设计管理
  • 危险源名称:
    餐谱中含危险食品成分

    控制措施:
    建议不采以下危险食品、生肉、鱼、贝如生鱼片、牡蛎等;可能沾染毒鱼毒素的鱼类,不用梭子鱼、马鲛鱼、珊瑚鳟鱼、欧洲海鳝等;未经烹饪或稍烹饪过的带壳蛋; 不易清洗消毒的生苜蓿芽、豆芽等芽类及新鲜的草本盘饰;有毒的真菌、非食用的花和植物;肉冻,除非烹饪好的熟食采用明胶,如陶罐装的食物;未经巴氏灭菌法处理的果汁、乳制品,如软干酪;生椰子,如用于装饰用或未煮过的椰子粉;未煮透的红芸豆、易引起过敏的花生,蛤贝。
  • 返回目录
  • -----《食品安全手册》良好操作规范 、         《配餐部管理手册》仓管管理
  • 危险源名称:
    物料过期

    控制措施:
    建立一套确定航空食品生产时间、原材料入库时间的体系,保证:
    (1)最先入库的原材料能最早用于航空食品的生产。
    (2)最先制作的餐食品种最早用于航空食品的配送,提高航空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保证先进先出、所有的食品特别是有潜在危害性的食品能在可接受的储藏期内得到使用。
    (3)货架上应对每类每批食品严格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及最终保质时限,做到帐、卡、物相符,挂牌存放,并做到先进先出。 
  • 返回目录
  • -----《配餐部管理手册》航空安全保卫方案
  • 危险源名称:

    未按规定传递重要航班信息

    控制措施:
     
    (1)任何分部、处室和个人不得使用对讲机、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工具报告敏感信息。 

    (2)配餐调度室在接到重要航班信息后,应将高端旅客乘机信息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并通知其他保障处室。

    (3)接到航班保障信息的人员应严格保密制度,不得泄露任何有关信息。
  • 返回目录
  • -----《配餐部管理手册》航空餐食设计管理
  • 危险源名称:

    正副驾驶餐食未实行分餐制

    控制措施:
     

    实行正副驾驶分餐制,严格区分机长与其他成员的餐食。
  • 返回目录
  • -----《食品安全手册》良好操作规范、防止食品的异物污染、
    《配餐部管理手册》生产车间工作规范
  • 危险源名称:

    物料存在石子、玻璃、草枝等异物

    控制措施:

     (1)原料必须经过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投入生产.
    (2) 粗加工为餐食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应认真做好原料中异物的挑拣和排查。不论哪一道工序,原料及半成品在投入使用前要都进行异物挑拣和排查。
  • 返回目录
  • -----《食品安全手册》良好操作规范
  • 危险源名称:

    未按要求进行冻品解冻

    控制措施:

    必须采用正确的解冻方式:
    (1) 冰箱或冷库内解冻:温度低于10℃。
    (2) 冷自来水解冻:流动水温应低于21℃。即食食品应密封解冻,食品表面温度低于8℃。用于热加工的食品原材料、流动水解冻时间不得超4h(需超时解冻的,可移至冷藏库中完成后续解冻)。即食食品原塑料包装解冻时不得除掉,不同品种原材料不得放在同一解冻池内解冻。
  • 返回目录
  • -----《食品安全手册》良好操作规范
  • 危险源名称:

    餐食速冷速率不达标 

    控制措施:
    (1)应根据所烹调食品的不同状态(如固态、半固态、液态),制定安全的冷却工艺流程,严格控制冷却速率) 。
    (2)保证烹调后食品在规定时间内迅速通过微生物快速繁殖的危险温度带(21~57℃)。
    注:冷却速率应满足(1)或(2):(1)食品中心温度由57℃降至10℃以下所需时间应≤4h。
    (3)食品中心温度由57℃降至5℃以下所需时间应≤6h,且食品中心温度由57℃降至21℃所需时间应≤2h。
  • 返回目录
  • -----《配餐部管理手册》航空餐食生产管理、 QS管理
  • 危险源名称: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添加剂使用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并填写添加剂使用记录。

    (1)添加剂使用应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

    (2)换餐前需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用量核算,确保用量和使用范围符合国家标准。同时需做好台账记录。
  • 返回目录
  • -----《配餐部管理手册》航空餐食生产管理
  • 危险源名称:

    餐食汤汁流入机上烤箱底部

    控制措施:

    (1)头等舱、商务舱汤品,直接装汤碗容器,不超过汤碗容量的50% ,另每段加配不少于两杯70%铝箔杯清汤;若空配汤碗,汤用铝杯装,总量为不超过铝箔杯容量的70%。

    (2)经济舱热食,烹饪时注意收干汤汁,避免餐食里残留过多汤汁。

    (3)机组餐,菜肴汤汁重量控制在每份 50 克以内。
  • 返回目录
  • -----《配餐部管理手册》生产车间工作规范;《食品安全手册》良好操作规范
  • 危险源名称:

    执行规定要求存在偏差

    控制措施:

    原辅材料:

    (1)不宜过多贮存,严格遵循“先进先出”,指定专人负责,随时检查,保证在保质期(有效期)内使用。

    (2)开袋原料应做好开袋标识并密封储存,严格按照周转期限使用。
  • 返回目录
  • -----《食品安全手册》防止食品的异物污染、有毒化合物的管控、良好操作规范《配餐部管理手册》生产车间工作规范
  • 危险源名称:

    化学品使用不当

    控制措施:

    (1)洗消剂需定位摆放,岗后需上锁管理。

    (2)需按照规定方法使用,不能对原料/半成品、成品造成化学品残留和污染。

    (3)洗消剂配置、使用与领用需及时填写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