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45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2-01-10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145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第145期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时习之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2022年1月10日
  • 不恋过去 不畏未来
  • 2022
  • 业务加油
  • 他们的获奖体会带给我们启示
  • 目录
  • 总编寄语
  • 守初心 再出发
  • 龙虎榜
  • 2021年12月红队、创新创优作品
  • 一线双创
  • 值班手记
  • 讲好“好地方”的好故事
  • 党报的“跨年音乐会”
    晚报视角彰显特色
    踔厉奋发促融合
    新媒体产品多点新意创意
    让好选题从小赢变大胜
  • HAPPY NEWYEAR
  • 2022
  • 01
  • 总编寄语
  • HAPPY NEWYEAR
  • 2022
  •        2022,新的一年到来了。
           回头看看,2021,是难忘的一年,两件大事印迹深深:建党100周年振奋人心,扬州疫情刻骨铭心。围绕这两件大事,我们的宣传报道持续不断、出新出彩,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家的努力付出获得了肯定和荣誉。不过,再多的成绩、再大的荣耀,亦或有什么遗憾,都已成过去。
  • 周明涛
  • 守初心 再出发
  •        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作为我们党媒工作者,就是要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党媒工作者,姓甚名谁?毫无疑问,党媒工作者,姓党,这是肯定的。那么,姓党意味着什么?就是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 
           具体来说,党媒首先必须贯彻好中央、上级党委、本级党委的决策意图,否则党媒工作者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一点要毫不动摇。 
           其次,党媒需要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经济
  • 党媒姓“党”需时刻牢记
  •        2022,党的二十大要召开,北京冬奥会、残奥会举行……从国家到省市,大事很多,我们必须接续奋斗、继往开来。新的一年再出发,我们要思考:不管走多远,不能忘记初心——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 效益双丰收,但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否则也会偏离正确的办报方向。在集团融媒改革进入到第4年,尤其要强调社会效益,这是指挥棒。如果没有职业追求,一味地向经济效益看齐、完全向钱看、一切为了钱,那就不是党媒工作者,就会迷途。特别是融媒改革向纵深推进,党媒工作者的坐标有多么清晰,前进的脚步就有多么坚定,新闻事业的道路才有长远。 
          前一阵子,全媒体新闻中心对条口进行排查,各部门梳理上报,我发现条口有些乱了:热门条口争着跑、抢着跑,这个部门报了、那个部门也报了;而冷门条口没人跑,有9个条口,没有部门报。这就说明,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切向“钱”看、把社会效益放一边的情况,这就偏离了正确的办报方向。下一步,将对条口进一步排查梳理,确定之后,进一步明确责任人、明确责任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希望大家守土有责。   
          过去,我们有个好的做法,但近一年来坚持得不够,就是各个平台对照同城媒体,哪些题材、
  •        党媒工作者,名谁?名新,新闻的新。  
          党媒从事的是新闻工作,我们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离不开新闻。 
          首先,发现“新”。我们传播的内容一定要新。报纸或者发布等新媒体,如果每天刊发的内容,都是陈芝麻烂谷子,没有新意,不是新近发生,谁来看呢?如果没有新的高度、没有新的角度,谁来关注呢?内容新,是我们对受众而言的价值之所在,考验的是我们的发现力,离开了新,我们的价值就没有了。     
           其次,创造“新”。作为新闻工作者,仅仅发现“新”是不够的,还要创造创新,创新是我们应
  • 党媒工作者鲜明特质是“新”
  • 哪些报道,人家有我们没有,我们应该有而没有,为什么没有?责任部门是哪一个?责任人是谁?希望各个平台继续做好跟同城媒体的比对工作,梳理倒排责任,要把这项工作坚持好。     
  • 该坚守的本份之一。除了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组织架构创新、传播手段创新、理念创新等等,都需要新。 在新年改版工作中,日报编辑中心的李文明同志提交了自己的改版想法,学习借鉴了其它地方的一些做法,策划推出了“党报学习站”栏目。好多同志甚至好多领导都觉得,现在报纸没人看,但“党报学习站”深入社区后,社区报名参与很踊跃,说明党报在基层是有需求的,关键需要我们去发现,要发现受众的需求,引导受众的需求,某种程度上也要培养受众的需求,这样才能找到我们的立身之本,找到我们发展的突破口,这是我们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创新不是靠一个人,需要组织协同。“党报学习站”从提出来到推广,过程中的组织协同很重要,区域二部、区域一部、图片中心等几个部门共同参与,让这项工作迅速地得到了推广,并迅速地产生了效果。如果没有各个部门的组织协同,我们的创新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再次,营造“新”氛围。全媒体新闻中心有相
  • 返回目录
  • 应的政策鼓励、机制激励,为大家竞相创新营造氛围。每月的创新创优评选,过去更加侧重的是创优,对创新虽然鼓励,但奖励的力度没有创优大。通过“党报学习站”这个策划,我觉得我们的创新要分作品创新和工作创新。工作创新,是我们一切创新的基础、源头,所以对工作创新要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希望各个部门进一步发动、营造创新的氛围,鼓励大家创新,不仅仅是新闻作品,还包括我们的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呈现、内部管理、部门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一是有新意,二是有效果,并且可持续、可复制。希望各部门积极申报,我们组织评选,对于优秀的案例给予奖励。
          我希望,各位、各部门群策群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积聚智慧,让创新成为整个集团的一种鲜明特色,这样,开展各项工作才有一个好的基础、好的前提,才能把集团的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 02
  • 龙虎榜
  • HAPPY NEWYEAR
  • 2022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根据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评选标准,区域融媒中心二部被评为2021年12月红队。望各中心、部门对标找差、奋勇争先、力争上游。
  • 2021年12月
    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经平台推荐、部门申报,4件作品被评为2021年12月全媒体新闻中心创新创优作品,“党报学习站”项目获工作创新奖。望各中心、部门再接再厉,多想好策划、多写好稿件、多出好产品、多编好版面,创新创优、奋勇争先。
  • 2021年12月全媒体新闻中心
    创新创优作品
  • 03
  • 值班手记
  • HAPPY NEWYEAR
  • 2022
  •        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1月3日,是跨年的一周。作别2021,迎接2022,在此期间,各地各方都在举办跨年活动,扬州日报也在报纸上唱响了“跨年音乐会”——既有市委全会报道的“主旋律”,也有重大活动、重大主题报道的“交响曲”,更有新年改版的“新声音”。
  • 刘贺
  • 党报的“跨年音乐会”
  •        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召开,正如市委主要领导在分组讨论时指出的,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扬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做好这次全会的新闻宣传,日报提前制订了详尽的报道方案。
           12月27日,新任省委主要领导来扬调研,要求“牢记殷殷嘱托 履行光荣使命 谱写新的篇章 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好”。在此后的报道中,日报注意到了将新的指示精神与全会精神相融合。
           12月29日,我市组织开展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活动,头版消息、导读+二版侧记,规格高、篇幅大。尽管审稿到稿较晚,编辑仍仔细将侧记与消息对照,修改了一些不一致的说法、概念,确保一致。
           12月30日,市委全会召开,日报拿出三个版面,刊登了消息、决议、评论、解读、侧记等,全方
  • 唱响“主旋律”
  • 位、立体化向读者传递全会的主要精神。各类稿件到稿及时、质量较高,给后方处理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大侧记,4000多字,会后快速完稿,总体质量较高,殊为不易。
           全会闭幕后,日报又连续推出各地、各部门、各阶层的贯彻落实报道,以及系列评论文章,即使在元旦假期,采编合力克服困难,也未有中断。
           回顾这次全会报道,经验有两条。
           一是规范。全会报道政治性很强,必须严格遵规矩、守规范。开幕消息、大会决议、分组讨论、讲话解读等排版位置、篇幅,要遵规矩自不用说;在规范方面,编校人员打起十二分精神,一遍一遍把关严防出错。例如,“书记、市长的讲话……”这样的表述,采访对象口头讲讲可以,但在报纸上还是要规范起来,特别是在王市长还是代市长的情况下。又如,决议和分组讨论中说“张宝娟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而消息是“市委书记张宝娟代表市委常委会讲话”,经查询求证,这两种说法为往年惯例,或因政治程序不同。虽然这一问题最终没成为问
  •        恰逢年底,这一周的重大活动多。
           12月28日,扬州城市快速内环全线通车、宁扬城际(扬州段)开工建设;中国江苏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暨中国早茶文化节,三场重磅活动同日上演。日报均采用了头版消
  • 唱好“交响曲”
  • 题,但也说明了编校人员对待稿件的细致、发现问题的眼力。
           二是求变。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报道,我们以往大多只聚焦到县市区和部门这一层,缺少基层一线的内容。结合总书记新年贺词金句“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以及市委全会提出的“五个一年”之“攻坚突破年”,日报策划推出五位普通一线工作人员的走访报道《2022,让我们一起向未来!》,回望过去一年的坚实步伐,展望新的一年如何攻坚突破,既接天线,更接地气。此后,日报借助社区“党报学习站”推出《“党报一刻钟” “全会精神”润人心》,更是直达基层。           
  • 息+内版专题的形式,大篇幅进行报道。其中,城市快速内环和宁扬城际的专题重服务,记者全程体验,采编联动绘制出行地图、轨道线路;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重现场,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现场并进行延伸;美食博览会和早茶文化节重解析,“既饱口福更添信心”点明主题,可谓各有千秋。此外,党报评论《这一天,从“三开”看“三新”》将这些活动进行“并联”,提炼出了新观点,为这一天重大活动报道的交响乐“调音定调”。
            时值岁末,创新创优迎最后冲刺。
           12月30日,日报刊发《一家三代“小巷总理”70年接力“守心”》。这篇通讯,集团领导指挥参与,采编合力深挖细磨,数易其稿适时推出。分析来看,该作品严格按照周总提出的创优要求采写:站得高,这一家三代的故事,家风传承、社会治理、古城保护等立意都能撑得起来,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站位更高的“守住人民的心”;看得远,通过70年的历史纵深和时代特点,回答了新时代如何继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时代命题;挖得深,“嘴连着
  • 胃、胃连着心,先要暖了百姓的胃,才能守住居民的心啊!”“为啥‘大六子’忘了自己,却能喊出你的名字?”“你选择以百姓心为心,老百姓才会选择你。”等都是回答问题的点题之句;立得稳,文中讲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现场,“党史书场”“送圆子”等关键场景让人如临其境,且注意拍照片和视频为证,不但内容生动,且有说服力。该作品见报后,新华社客户端予以转发,仅半天阅读量就过百万+。
           这一周还有不少有特点、有味道的稿件。如12月28日《人间“甜甜”走了 “天使基金”来了》,在冬日给人带来暖意,记者新闻抓得好、采访扎实,编辑的标题制作也很有心意;12月30日《一二年级期末考 不做试卷“玩游戏”》,记者关注热点话题,写出了“双减”后的新变化,这种抓住时机、主动出击的调查报道,值得鼓励;12月31日《从三条古街新貌看扬州古城新生》,围绕古城保护不同模式进行了大量调查对比,内容若能再形象生动些会更好;2022年1月3日《道德模范的新年第一天》,采取图解的形式,呈现效果不错。    
  •        “就在这几天,就在您身边,扬州日报与11家社区联合建设的‘党报学习站’,已然精彩亮相……”新年第一天,日报在头版刊发《改版致读者》,向读者承诺了一系列改版举措,其中“党报学习站”是先发项目。
           “党报学习站”不仅让我们与亲爱的广大读者距离更近,让党的声音第一时间飞入百姓家,让党报在社区的发行有了更切实的抓手,最重要的还在于随着站点不断加密,其可以搭建起一个成体系的渠道、平台,借此密切报纸与用户的互动,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次改版的另一大动作是开展“‘好地方’新故事·行走看变化”扬报全媒体新闻行动和开设“好地方”专题,目前,这两者均已亮相。
           新年第一天,我们尝试把大量的“新年第一”进行整合,1月2日在“好地方”版推出《万“相”更新》,第一缕曙光、第一天生产、第
  • 唱出“新声音”
  • 一天建设、第一份礼物、第一声啼哭、第一场演出、第一本好书……以一组相片来反映“好地方”的新气象,产生了较强视觉冲击力。
           1月3日,“‘好地方’新故事·行走看变化”栏目推出首篇《聚焦项目 跑出新年新城新速度》。这篇稿件通过新年第一天的“行走”,既描述了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又紧扣市委全会“攻坚突破年”的主题主调。新一年“起步就奔跑”,这类报道会成为“热销”的“刚需”,期待大家多到一线行走,写出新变化、新故事。
           扬州日报2022年改版,关键字就是紧、深、新、近——与城市的发展脉动贴得更紧,开展“‘好地方’新故事·行走看变化”扬报全媒体新闻行动,开设“我为‘好地方’好上加好”专栏以及“好地方”专题;聚焦经济社会热点将耕耘更深,新开设“党报深一度”专栏,关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热点事件现象;采写一线鲜活新闻讲述更新,新开设“党报发布厅”“我在现场”专栏,以纤毫毕现“工笔画”的匠心,将新闻事件场景再
  • 返回目录
  • 现;与亲爱的广大读者距离更近,进一步加密“党报学习站”布点,组织“党报一刻钟”“社工读报”“青年学报团”等活动,开展“党报家访”主题采访。
           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党报深一度”“党报家访”“党报学习站”等“党报”系列、“杨仲评”“学思行”“文昌新语”等“思享”系列、“好地方”“幸福运河”“品味人生”等周刊系列三条内容产品线,用心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可靠的意见和可寄托的情感。
           改版能否成功,并保持新栏目一一亮相并延续推出,需要编辑精心耕耘,更需要各位记者依据日报改版方案,多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稿件和图片。         
  •        2021.12.26—2022.1.1是年尾收官的一周,辞旧迎新,重大新闻多,新闻发布频率高,晚报报道在重大事件中寻求民生视角,政策新闻中寻找扬州落点,重大项目报道中突出对读者的服务性,彰显自己的特色。
  • 肖德林
  • 晚报视角彰显特色
  •        政务重大新闻如何让读者入眼入心,民生视角是这类报道的出发点,从市民关心的角度,降低报道视角,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
           2021年12月30日,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召开,为2022年扬州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定调,确定了“路线图”,意义重大,社会关注度高。晚报以四个整版聚焦大会,头版、三版、四版充分运用图解,从民生的视角,对大会精神和相关部署进行提炼、呈现,拉近大会与市民的距离,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强化报道效果。
           新冠疫情多地散发,扬州如何把牢防控关?记者实地进行了探访:新建6家万人核酸检测基地,36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生态科技新城临时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健康驿站建成交付等内容,让读者看到了扬州相关部门所做的努力,也让市民感到安心、放心。同时,紧盯国内外的疫情防控形势,及时全面准确地报道相关情况。
  • 重大新闻事件寻求民生视角
  •        这周政策新闻占比较大,每天都有整版报道,“扬州视角”是这类政策解读性报道的灵魂。如12月28日政策类新闻较为密集,公安部公布《道路
  • 政策新闻抓好扬州落地
  •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晚报以《一苇以航》为题,给自己写了一封情深意切的告白书,既是对过往的回顾,也是冀望未来,更是一份宣言书,在“与众不同”的路上, “心之所向,一苇以航”,“你会好好的。”读之令人动容。
           元旦当日,对假期景区活动、2022新规盘点进行了扫描式报道,对相关版面进行了整体包装,营造“辞旧迎新”的氛围。
           2日报道取了一个“红”字作点睛,寓示着扬州新年气象,内容涉及旅游、餐饮、交通、娱乐等诸多方面,值班记者都在辛苦奔跑着,基本反映了扬州新年首日情况。
           小长假、长假报道如何从程式化中“出圈”报出新意,是难点,同时也是突破点。     
  • 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等新规,成为网络平台转载热点,晚报综合多个权威渠道,进行了解读。汽车“三包”新规将于新年实施,虽不是最新出台的规定,但实施在即,有必要做进一步提醒。这两条事关车主切身利益的政策,也在头版给予整合包装。
           中小学即将期末考试,作为“双减”后首个期末考,低年级将首次尝试“无纸化测试”,没有了统一的期末试卷,如何考试?能否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是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记者探访了多所学校的举措,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家长的顾虑。
           12月31日《停经办期间,遇到问题该咋办速看!扬州医保部门权威解答来了》一稿,说的是扬州医保上线“国家平台”,需停机切换,在停经办期间社保问题如何解决。虽然新媒体播发在先,但考虑到老年人的阅读习惯和生活需求,编排版面时仍给予重点处理,“投其所好”。
           全国铁路1月10日调图,编辑在相关稿件中,拎出了多条与扬州有关的内容,让新闻落了地。 
  •        重大项目特别是城建交通项目好消息频出,晚报在这类新闻的处理上,力求服务到位。同时,对物候气象的报道也遵循了这一思路。
           12月29日头版拎出的“一环连城”“一轨过江”,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扬州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双喜临门”,点明了将重塑扬州内外交通格局和经济地理版图,意义重大。晚报不惜版面进行了充分报道。一是注重图解,头版、3版、4版分别以不同风格的制图,对快速路网、宁扬城际的走向进行了解读;二是注重服务与体验,对于快速路网怎样走,既有记者的体验,也有详尽的图示;此外,“影像志”栏目推出《一条快速路的成长日记》,用镜头讲述了运河快速路建设过程,可以作为一份珍贵的城建档案。
           文旅活动也是重点,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探营,2021扬州冬季文旅活动优惠政策发布,新红园快开街啦有啥亮点等,从不同侧面报道了红红火火
  • 重大项目报道力求服务到位
  • 返回目录
  • 的扬州年末状态。
           12月26日,扬州各地迎下半年最冷一天,全天最高温不过0℃,“冷”是市民生活最大的感受。记者提供了图文并茂的稿件,一组数据反映了这个“全天候冰下”的一天。
           12月27日“马上办”版寒冬热线及时开通,记者冒着严寒探访了7处冰冻之地,30日又推出了“楼道窗户何时装?”稿件,虽然不大,但都是市民急需解决的问题,都是善举。希望加大力度,继续把寒冬热线做大。
           2022年1月2日四版的两张照片有点意思,一是扬州一群志愿者连续19年为孤老助浴,非常暖心;一是冬泳爱好者冬泳庆新年,让人振奋,体现了一种精神,也彰显了迎冬奥的主题。对比刊发,效果叠加。
           2022年已经拉开序幕,如何在融合创新的道路上,继续“特色化”,行稳致远,努力实践,努力探索,努力创新,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晚报答卷”。
  •        新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不变的使命是守正: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呼声有机地结合起来,敢于发声,善于引导,唱响主旋律。变的是创新,创新的动力是内容与技术双重驱动,要强化内容创新,注重技术赋能,用主流的价值观来驾驭技术工具,共同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
  • 朱广盛
  • 踔厉奋发促融合
  •        新闻越来越快是不争的事实,但抢发新闻有时会导致准确率的下降、新闻差错的上升,这也是规律性表现。如何稳打稳扎,又能争取第一时间?
           重要报道必须紧盯不放。2021年12月27日,省委书记吴政隆在扬州调研,扬州发布第一时间转载交汇点的报道,在集团记者稿件到达后又进行了文本替换,保证了快速反应,又保证了内容的准确。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我们既要保证准确性也不能放弃快捷性,新闻追求“第一”的使命必达。
  • 媒体融合“唯快不破”
  •        回顾这一周(2021.12.27—2022.1.2)的新闻,大事、要事、喜事多,跨年更见开门红。省委书记吴政隆在扬州调研、扬州城市快速内环全线通车、宁扬城际(扬州段)开工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活动、中共扬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举行、科技型企业家早茶会……扬州在踏实苦干,扬州在奋力前行。如何在融合传播中讲好扬州故事,传播扬州声音?媒体人自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        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的新媒体报道也是稳打稳扎、稳中求快、浓墨重彩。最先刊发的视频报道,接着决议、会议消息都到了。前后方联动,【说政事】《市委书记张宝娟在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解读》非常及时,一目了然。随后,丰富的报道全面跟上,有百花盛开之势。
           踩准时间节点需要事前准备充分。2021年最后一天,辞旧迎新的问候在朋友圈刷屏。扬州发布编辑部的新年献词《推开时间的门》重温那些震撼或感动、温暖或骄傲、火热或炽烈的瞬间。研磨往昔、研磨当下、研磨未来,温暖人心、激发信心。扬州网制作的海报《再见,2021!你好,2022!》应时应景。摄影记者的【图集】《扬州娃娃快乐运动迎新年》被新华社播发。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也是各家媒体创意比拼的舞台,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用好直播,就能确保第一时间。12月30日有个好现象,直播一天两场:《江苏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扬州·高邮)现场交流活动》《“光影红园耀
  •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这在我们的日常报道尤其是重大报道中显得尤为突出。体制机制是最深层次、最根本的、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构成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快速路全线通车暨宁扬城际(扬州段)开工活动前夕,记者探访《运河快速路全线建成通车进入倒计时》非常及时。一环连城,一轨过江。“好地
  • 媒体融合需各方合力
  • 扬州”街景展示会》,特别要为高邮活动直播的年轻记者点赞,也希望更多记者重视直播。
           再说说不足。29日下午,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一批人事任免事项,同城媒体15:19就推出了《刚刚,扬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批人事任免》,而我们到15:21才推出。这就需要前方记者要有分秒必争的意识,提前与后方对接,保证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准确无误地发布,才能不落在同城媒体后面。  
  • 方”扬州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双喜临门”:扬州城市快速内环全线通车,宁扬城际(扬州段)开工建设。一早,从多部门合力推出的融合直播开始,再到记者体验快速路、有图为证《 运河快速路建成记》、组图 《扬州运河快速路&润扬快速路长这样》、图解《 扬州城市快速内环全线通车,一图读懂怎么走》,内容丰富,融合传播,效果显著。为所有赴现场报道的记者赞一个,也为后方联动直播的编辑赞一个。
           开通前的一篇探访稿件《东线西线28日通车,快速路这些出入口别错过了》,选题非常好,如做好服务性也很强,可惜没有示意图。仅仅靠文字、图片,网友看不明白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采编联动如何进行媒体融合?这不是上级要求融,而是报道课题要求融,不融,网友就难以看明白;不融,对新媒体产品而言,就是一个半成品。开通第二天,几家平台分别制作了一图读懂,一目了然。以后遇到重点报道,如何采编联动融合报道,需要继续摸索。
  •        扬州发放8500万元消费券,是拉动消费的大好事,也是敏感的事。如何把敏感的事情报道好,相关报道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市首波500万元共计10万张消费券发放,热情的消费者在1分钟内就将10万张消费券“秒完”,不少消费者领到券之后就开
  • 守土把关乃人人有责
  •        编辑整合大有可为。新年新气象,元旦新闻多。新年音乐会激情奏响,扬州火车站迎元旦客流高峰,扬州运河主题游、温泉游成游客热门选择,扬州“三把刀”开门红,爱心助浴连续19年再出发,扬州“元旦宝宝”来报到……新鲜事、喜事、暖心事,件件都是开门红。如何把这些主题凸显出来?如何让这么多稿件一目了然?扬州发布专门为此开出“元旦我在岗”栏目,集纳假日坚守岗位的报道,有公交志愿服务、龙潭工地的建设者、大运河上巡航员、重点工程的建设者、城市美容师、市容整治员、江淮先锋志愿者,这种整合,是向他们、也是向坚持写稿的记者致敬。    
  • 启了“买买买”的剁手模式。《10万张消费券1分钟“秒完”,消费者开启“买买买”模式》稿件不但跟进及时,而且请宣传部、市商务局审定后编发,保证了出版安全。为记者的把关意识点赞。如果跟相关部门沟通,放部分消费券到扬州发布客户端或微信上来发,就更好了。期待相关融媒中心能取得突破。
           报道的时间如何避免出错?尤其是搞不清的“昨日”究竟是哪一天。《天地汇仪征智慧物流项目签约》一稿里写的活动时间是昨天上午,即12月28日上午。但编辑习惯了记者稿件里的“昨日”就是写作的今日、见报的昨日,改成了“今天”,结果反而是错的。为避免报纸思维与网络思维的撞车,建议记者直接标明时间。也提醒新媒体编辑,以后再遇到“昨日”新闻,一定要跟记者再确认一下。
           年终盘点稿件进入高峰,提醒各位当心表扬稿件中的暗雷。稿件《5736件,3023余万元!2021扬州法律援助成绩单出炉》晒了扬州市法律援助中
  • 返回目录
  • 心的成绩,却未从全局考虑。诸如群体性讨薪案件59起1153人,为农民工讨薪约3023余万元。这些数字还是不公开的好。图片报道同样要注意细节。《辞旧迎新  交警坚守岗位保市民平安》是表扬交警冒着严寒,坚守岗位的,可画面上三三两两,或背着手、或插在口袋里,并不能反映这个主题,有的反而会起消极作用。记者也是把关人,平安出版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前后方齐努力才能把好关。
           关于流浪猫的题材,请慎重对待。一旦有小辫子被爱猫人士抓住,就不会善罢甘休。建议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去碰这样的高危选题。       
  •        这一周(2021.12.27日—2022.01.02),虽然有些热点,但热度不高,而在跨年之际,显然需要提供给用户的是“共情”产品。遗憾的是疫情新闻仍为流量担当,创意跨年新媒体产品缺失。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提前策划新媒体产品,我们需要加大创意和动能。
  • 古洪庆
  • 新媒体产品多点新意创意
  •        各地零星散发疫情成为关注焦点。这一周,晚报微信共发布新闻稿件57条,涉疫情稿件达15条,因为疫情涉及每一个人,又是年根岁尾,关注度、阅读量超过其它类型新闻,成了真正的流量担当。
           12月30日早晨头条稿件《民航局对多个入境航班发出熔断指令》,看似比较常规的疫情新闻,阅读量居然达6万+。次条安排的是:外地阳性感染者涉一趟绍兴东至无锡的列车,公布了列车班次等详细信息,并请同乘者第一时间主动上报。因为是无锡,拉进了与网友的距离,次条位置阅读量2万+。
           对于同题材的新闻,应尽量整合发稿。越近年底,疫情散发、排查公告、人员流动、管控措施等一举一动,关注度都会很高,也是大家出行的参考。如何让这类新闻便于网友阅读、传播,编辑思维非常重要。通常,能编辑到一条稿件里的,一定要用我们提出的“‘1+n’新媒体工作模式”的工作手法进行合并,给其它稿件留下位置,也让网友
  • 疫情新闻流量担当
  •        值班这一周,正好跨年。本地稿件库里都是常规的过节内容,找不到适合新媒体的稿件,跨年内容成了稀缺,怎么办?作为新媒体平台,又该做什么?
           2021年,扬州涌现出许许多多让人感动、温暖的“网红”“草根”人物,从他们身上流露出的是真实感人的平凡之美,体会到的是可亲可爱的动人之
  • 创意产品非常稀缺
  • 有更多的阅读选择。除非重大事件,必须单独发稿,否则都应该重新整合,或错开时间段发稿。
            除此,一些热点新闻也可圈可点。“扬州首轮500万元消费券在支付宝平台发放”“扬州城市快速内环全线通车”“宁扬城际(扬州段)正式开工”“明星夫妇涉嫌传销被查,冻结6亿资金”“大连一市场起火致8人遇难,1名消防员殉职”……都是一周中网友特别关注的事件;编辑也紧盯每天热点,不被设定的推送时间限制,抓到稿件就立即推送,满足了网友快速获取资讯的需求,也让平台在内容方面实现了高效传播。     
  •        跨年内容,大家都在做,部分案例可以好好研
  • 几个案例可以借鉴
  • 处,看到了逆境中敢于“出圈”的坚强勇气。从这个角度入手,大家开了几次讨论会,也确定了选题方向,认为在元旦当天推出《在扬州,元旦假期这样过》,即扬州打卡攻略,为网友提供服务;在元旦与春节之间,逐步推出《2021,温暖感动人物盘点……》。目前,已经推出的《在扬州,元旦假期这样过》,内容相对单薄、缺少新意,影响力也一般。其它几条,从内容看,感觉还不错,但是还要在包装上多下功夫,比如,设计、表现形式等等。
           其实,每年这个时候,新媒体平台大多会做专题策划,以盘点2021年事件、人物为主。分析就会发现,对于这些回顾式盘点类的策划,新媒体平台发稿时间主要在元旦前后为主;春节假期的策划,主要是面向新的一年,以活动互动、创新创意为主。元旦已经过去,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准备怎么做,需要尽早谋划、落实。       
  • 究、认真学习,关键时候或许可以借鉴借鉴。
           广东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推出的《2021,最后一天了!!》,通过一张显示屏的黑白图片,点击后进入拉伸长图进行回顾与告别:从天空中闪耀着以吴孟超、袁隆平命名的星开始,徐徐展开,2021年离开的28位两院院士、致敬毕生追求卓越的“大家”;再切入2021年荧幕里消逝的那些熟悉的面孔、身边那些在防疫一线的平凡人不平凡的付出、铭记不能忘却的历史(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建党100周年、东京奥运会、《民法典》、国剧之光、打疫苗等等,每一个小篇章都有互动,比如,点击拨动麦穗、给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熄灯、开启2022……整条微信构思精巧、主题重大,设计感、互动性都非常强。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以“2022,值得期待!”为题,设计了一组海报:2月1日虎年春节、2月4日冬奥会开幕、5月共青团100周年、7月香港回归25周年、9月杭州亚运会、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年底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 “剧透”了2022大事
  • 件,让网友提前掌握了新鲜资讯。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策划了《2021,再见!2021,再“jian”!》专题,从再“简”、再“减”、再“健”、再“建”等几个关键词入手,以海报的形式进行呈现,聚焦办事更简单、税费又减少、健康有保障、民生建设再加强,用了巧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2021的底片》、新华网微信公众号《2021,再见!》、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2021,中国瞬间》,都是以简单的图文形式回顾2021,这些策划思路基本与我们相同。
           短视频当道的今天,他们重点放在了直播策划上,关注度尤其高。
           作为短视频的主平台之一——抖音,策划了一场跨年直播盛宴。汇聚了四川日报、直男财经、法直播、乡内乡外(新京报的乡村抖音)、小央视频、新华社、政协君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出版社机构和名人学者,共同打造的是主题为“跨过2021”的系列抖音直播活动,回顾2021振奋、温暖、感动的瞬间,跨过2021,共同拥抱2022的美好生
  • 返回目录
  • 活,总播放量高达138.4亿。
           腾讯的策划是:“追光2022”全球日出24小时视频号直播。2022第一场焰火(中国香港、朝鲜平壤、新西兰奥克兰、泰国曼谷等烟花表演)、2022第一缕阳光(中国空间站日出、梅里雪山“日照金山”、镜泊湖日出、祁连山“日月同辉”、金山岭长城日出、希腊圣托里尼日出、冰岛阿库雷里日出)、2022第一场音乐会(逃跑计划、后海大鲨鱼、陈鸿宇、柳爽、吴昱忻)等等,空间跨度之大,视角独特、内容丰富,受到网友追捧。
           可见,传统媒体运营的新媒体,跨年策划,重在文字表达、图片动人,偶尔穿插短视频;而新媒体平台的产品,重在创意、直播,与用户互动。春节已近,希望小编们多浏览、多研究大平台、大账号的策划,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智慧,为以后策划提供参考。           
  •        有人说,一篇好的报道,是以一个好的选题为种子生长而成的。好选题的确是一篇好报道的基因,但种子的长势好坏,还要看侍弄它的人。好比抓了一手好牌,最终能否取胜,还在于如何出牌,好牌打烂,烂牌打好,都是有可能的。从一周值班情况看,同一个选题,不同的立意和写作,就可见高下之分。好的选题,需要好的立意和好的写作,才能把好牌打好,才能把小赢变大胜。
  • 王玉龙
  • 让好选题从小赢变大胜
  •        2021年12月28日,扬州双喜临门:城市运河快速路、润扬快速路建成通车,主城区迈入快速路网时代;宁扬城际(扬州段)开工,宁镇扬一体化向纵深推进,扬州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扬州各大媒体,包括各媒体内的一些部门都报送了稿件,内容类似,一是工程本身,二是工程影响,都是意料之中的。不过,最终还是等来了一篇与众不同的报道——《江苏扬州:全面拉开城市框架 畅达交通直抵民心》,这也成为当天报送上级平台的稿件。原因在于它的打破常规,不仅没有就事论事,没有停留于交通提速、出行便利等常规视角,也不仅仅着眼于整个城市发展,着眼于融入长三角的区域发展,更重要的是,赋予了两大工程新时代新思想主题。导语写道:“两大工程,一项对内,一项对外;一个通车,一个开工;一则完善城市路网,一则拉伸城市框架,充分发挥交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行作用,称得上重塑经济地理版图,畅达交通直抵民
  • 同一个选题,主题见高下
  • 心。”一开始便点明主题。
           报道围绕着两大工程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而展开的,是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高度,来报道这既是两大民生工程,也是两大民心工程。主题立意高,是这篇稿件脱颖而出的原因,也是学习平台选稿用稿的特点之一。报道也交代了这两大工程一开通一开工选择同一天的意义:“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城市快速内环全线通车,无疑就是打通城市的静脉;宁扬城际开工建设,恰是畅通城市的动脉,从开通到开工,选择同一天,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更意味着扬州跻身长三角城市群科创重点班,按下融入长三角快进键。”这也是同题报道中,其它报道所忽略的。
           新闻报道不是一味地追求表象之新,而应把握时代的内在之新和本质之新,提炼事实背后的主题,用深刻的思想与扎实的事实精彩互动、巧妙穿插,让主题的骨感和事实的丰满相得益彰,让主题和事实琴瑟和鸣。       
  •        年关岁底,暖冬行动见多,救助题材稿件也多起来了。学习平台先后收到两篇稿件,第一篇是《扬州高邮:精准救助、应救尽救 抬高城市“温暖底线”》,第二篇是《江苏扬州:一次巡查、一场重逢 救助“自然启动”助团圆》。两篇都报送了上级平台,第一篇2021年12月28日报送,至今没有通过审核;而第二篇于次日报送,当天即通过上级平台审核发布。同一类题材,不同的结局,原因在于写作的差距。
           第一篇报道开头这样写道:“社会救助管理机构是一座城市的“温暖底线”。近年来,高邮市不断抬高底线,努力提升救助服务水平,及时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全力优化救助工作格局,完善民生救助体系。”到了第二段,才写到救助站的街面巡查。第二篇报道的开头是:“‘弟弟,咱们回家去!’12月28日,哥哥大曹终于将流浪失踪半年多的弟弟小曹,从江苏省扬州市救助站带回了河南
  • 同一个选题,写作见高下
  • 老家。”对比两篇报道的开头发现:首先,一个是背景开头、成绩开头,一个是场景开头、故事开头;其次,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
           具体来看,第一篇报道用三分之一篇幅讲了救助部门正在开展的暖冬行动,却用三分之二在说背景,主次不分,过于材料化。第二篇则用一个动态故事,报道了救助机构推出的“街面巡查自然启动工作机制”,比之第一篇显得可读可亲,传播效果更好。第二篇报道也有可提升之处,如果把文章结构安排得自然一点,不要简单地用“故事+工作机制”,而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工作机制融入讲故事的过程,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就更出彩了。
           与第一篇报道有类似问题的,还有一些成就类报道,活化不够,缺少一线采访,缺少新鲜度,几乎是资料和材料的整合,就事论事,为宣传而宣传。成就报道要起到引导、鼓劲作用,不妨多一些微观视角、百姓视角,让人先读得下去,更不妨借助一些新媒体手段,对成就报道这一传统项目进行一些改造和突破尝试。       
  •        《扬州广陵头桥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两年新增企业200家》就是一个好题材,报送当天即被省平台审核发布,次日又被全国平台抓取。一个小镇两年新增200家企业,这种爆炸式增长,决定了这是一个好题材,是国家大力倡导实体经济发展的鲜活样本。一个小镇,新增200家企业,劲爆的新闻眼,是该报道被全国平台选用的关键,但整体内容还是稍弱,缺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发现和思考。所以说,这是一个好题材,却还不是好稿件。
           先看稿件开头:“‘沈书记,我们去现场看过了,今天想和您谈一下入驻细节。’日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一家企业负责人找到头桥镇国玉村党总支书记沈强,商谈入驻头桥医疗创谷事宜。”这个场景要说什么呢?说明这个项目基本告成,就差临门一脚了。可这能成为证明新增200家的奥秘吗?不能,反而让人觉得,这新增的200家不是通过主动服务招来的,而是投资者求上门的。
  • 一个好选题,小赢不算胜
  •        报道正文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在外地经商多年的回乡创业者,一个是本地企业生产扩大。对前一个,报道说“促使谢晓东回乡的,是头桥镇持续不断释放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善意”,随后就说奖补资金,把营商环境等同于奖励。实际上,头桥最大的营商环境是医疗产业上下游比较完备,报道提到了,却又没说透,对政府如何完善产业链,只字不提。第二个事例,只让企业主说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全球对于口罩、防护面罩、防护服等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么一句话,就突然转到“如何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头桥创造性打造工业地产项目——头桥医疗创谷项目”。主题说新增企业,但扩大生产与新增企业,不能完全划等号,这里交代不明。
           这些都是细节问题。总体而言,该报道需要深入采访,要多接触投资者、企业主,了解新鲜真实想法,提升新鲜度和典型性,既要有对形成投资集聚效应脉络的梳理,也要有对政府服务举措独到经验做法的提炼。
  • 返回目录
  •        尽管这篇报道上了省平台,也上了全国平台,但也只能算小赢,不能算大胜。扬州有不少健康服务类稿件上了全国平台,这能算大胜吗?大胜,首先是当下报道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力,其次是将来能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     
  • 04
  • 一线双创
  • HAPPY NEWYEAR
  • 2022
  • ↑ ↑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 ↑
  • 《裤子掉了!扬州一医生爆红》创作感悟
  •        感谢集团编委会给《裤子掉了!扬州一医生爆红》这一组报道颁以2021年11月创优作品奖!这次获奖,给了新媒体平台编辑们无穷的鼓舞——只要努力付出终有收获。我们从这次获奖中也得到了不少启迪,乐与同仁分享。
  • 李文峰
  • 讲好“好地方”的好故事
  •        新闻传播全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核心的东西——新闻价值。这组作品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新闻本身的价值度高。
           但凡一部好作品,其体现的主流价值观所代表的群体越大,越能引发评委和受众的共鸣,也就越能赢得社会的认可。
           《裤子掉了!扬州一医生爆红》讲述的是苏北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主治医师叶敬霆在手术中裤子掉落的小事件,而小叶医生因聚精会神做手术,裤子掉下来竟毫无察觉,直到手术结束才提起裤子。
           当记者在苏北医院采访时,听人将这事当作笑话讲时,敏感地发觉了这一故事的潜在新闻价值,立即调来手术过程的监控视频,并再详细采访,还原了事件的全过程。
           稿件入库后,晚报新媒体编辑刘巧第一时间抓取记者稿件,视频编辑孔棋立即对记者提供的原始视频进行编辑,实现了同城媒体的首发,上了同城
  • 最硬核:新闻价值度高
  •        该新闻由扬州晚报微信、抖音、快手等各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后,迅速发酵。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次日就给予了转载。此外,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极目新闻、安徽交通广播、西湖之声、南方日报、浙江之声、三亚日报、齐鲁晚报、劳动报、广州日报、新闻夜航、19楼、新晚报、杭州交通918、温州晚报、长江日报、江苏新闻广播、黑龙江卫视、
  • 最抢眼:千万量级传播
  • 热搜榜,并被人民日报、红星新闻等各大知名媒体的公众号转载,诞生了一个新闻爆款产品。
           第二天的编务会上,我们组织编辑对这一组稿件进行分析。大家找到了新闻爆火的原因:题材很讨巧,既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时忘我的状态,又突显了90后这一群体的成长和担当,更有裤子掉了忘记提这一“糗”的细节,充满了谐趣,让受众看后,不禁莞尔;莞尔之余又不禁释然——新一代年轻人正在成熟;释然之后又肃然起敬——对医生这一群体的敬意。
  •        强化本土新媒体平台的辨识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本地新闻的播发力度。因此,晚报新媒体无论是公众号、微博,还是抖音、快手、视频号,都需要大量的优质本土新闻源。本土新闻要实
  • 最扬州:讲好本土故事
  • 深圳晚报等全国数百家主流媒体微信、抖音进行了转载。紧接着,交汇点、扬子晚报、现代快报、荔枝新闻、封面新闻、九派新闻、新京报等媒体记者进行了跟进采访和追踪报道。一时间,“裤子掉了”新闻成为各大平台的热点、热词,在全国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
           我们自有新媒体也跃上了千万传播的新量级。扬州晚报微信单条阅读量4.1万,抖音、快手阅读量飙升,扬州晚报抖音播放量达到1027.6万次、点赞量13.8万次、评论数2300多条;扬州晚报快手播放量达到978.8万次、点赞量17.9万次、评论数8100多条。 这种量级的传播,在近年来我们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尚不多见。       
  • 现高效传播,新媒体人必须掌握讲好本土故事的本领。
           《裤子掉了!扬州一医生爆红》就是一次讲好扬州故事的成功实践。
           细节的反常性。记者和编辑都不约而同地抓住了新闻故事中反常的细节——裤子掉了,这一细节不仅写进了新闻的导语中,更成为公众号的主画面,也被视频号选作视频的定格画面,给了受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
           故事的有趣性。正面人物报道的细节选择,如按一般思维惯性,都会选择高、光、亮的部分,同时下意识地为报道对象“消丑遮羞”。手术中裤子掉了,过去往往被看作是手术中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更会导致院方对年轻医生问责。而苏北医院领导却很开明,记者更是从这一细节中反弹琵琶,挖掘出年轻医生敬业、忘我的优秀品质。正是新闻故事的这种有趣性,激发了受众阅读、评论和传播的兴趣。
           传播的融合性。如没有微视频各平台的异军突
  • 返回目录
  • 起,仅靠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单一传播,绝对是很难引起轰动效应的。抖音和快手等微视频平台的现象级传播,使这一新闻故事在极短的时间内,得以瞬间放大,形成了聚合效应。这再次证明,我们近两年将微视频作为新媒体发展的新着力点的路子走对了。微视频必然会成为新媒体的流量爆发点和经济增长点,值得大家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 05
  • 业务加油
  • HAPPY NEWYEAR
  • 2022
  •        在第3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江苏共获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10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前列。
           2021年12月29日,省记协举行第31届中国新闻奖江苏获奖作品报告会,5位获奖作者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业界专家进行了专业点评。
           与大家分享。
  • 第31届中国新闻奖江苏获奖作品报告会举行
  • 他们的获奖体
    带给我们启示
  • ↑ ↑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 ↑
  •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刘庆传结合其获得一等奖的文字评论作品《警惕“精致的形式主义”》,分享了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体会,他认为要高度关注“高线、前线、主线、底线”这“四条线”,作品必须要有高度、有站位,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找选题、看问题,主题要重大,作品本身要过硬,不能有硬伤。     
  • 高度关注“四条线”
  • ↑ ↑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 ↑
  •        聆“听”时代之声,“见”证小康实践,新华日报社交汇点创意总监田梅从“四全媒体”的角度,介绍了获得一等奖的融合创新作品《听·见小康》的创作历程,她的心得体会是,一件优秀的作品,需要创意为先,践行“四力”,“全程”记录,“全息”视听,同时要有沉浸式交互体验以吸引“全员”互动,多平台分发以打通高效传播渠道实现“全效”传播。
  • 融合作品创意为先
  • ↑ ↑ ↑ 识别二维码观看 ↑ ↑ ↑
  •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一部记者姜超楠分享了获得二等奖的电视专题《第一书记种瓜记》的创作心得,她认为大主题下的好选题可遇也可求,大胆创新,用最诚恳的创作歌颂人物的时代精神,极致化做事,向下扎根,就能抓取到最极致的细节,把普通人的小故事讲到极致,最终获取极致鲜活。
  • 极致化做事,向下扎根
  •        尽力地去创作、创意,让版面更好看、更出挑。获得二等奖的新闻版面作品《因为有你 山河无恙——致敬江苏援鄂战“疫”英雄》,以“全名单+手绘+设计感”将一份名单作为整版唯一的内容突出处理并作艺术化呈现,实现了“视觉上要有创意、要冲击力强、要震撼、要能打动读者”的目标,新华日报全媒体新闻出版部版面编辑张迪对倾注自己心血的这件获奖作品体会深刻。
  • 尽力地去创作、创意
  •        “舆论热点并非由我而出,但可以为我掌控和主导。”无锡广电集团广播中心新闻节目部主任张巡天在分享时表示,民生题材是地方台发力的主战场,好的评论题材要善加利用,从内容上下功夫,挖掘热点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分析解读,获得二等奖的广播评论作品《智能时代,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就是如此。
  • 民生题材是发力的主战场
  •        《传媒观察》主编赵允芳高级编辑认为,优秀的新闻作品一定是精品意识、策划意识和融合意识三者兼具的。好的选题可遇不可求,当这样的新闻发生时,应该敏锐抓住机遇,在认知上体现出相应的高度、在表达上体现出相应的水准。地方媒体要精选视角、创新话语、讲好故事,全环节进行创意策划,将“硬”新闻进行“软”着陆。
  • “硬”新闻“软”着陆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在线点评,用“想题”“想事”“想词”这三个词概括了优秀新闻作品创作的能力要求,这三个词分别对应选题、策划和表达,“想题”要有高度、有准度、有前瞻性;“想事”,是要加强策划的辨识度和契合度;“想词”,是要注意表达的细度、温度、爽度、精度。只有提高这三种能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 “想题”“想事”“想词”
  •        省记协主席、第31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周跃敏以《知己知彼 再接再厉》为题,从纵向横向两方面,利用画图表、列数据等方式,细致分析了江苏近几年在中国新闻奖评比中取得的成绩、位置、变化和原因,同时对与江苏同处第一方阵的湖北、湖南、
  • 地方媒体更应该追求独特
  •        省记协名誉主席周世康表示,听了获奖者的经验交流后得到一个启发,就是新闻要“动”起来。新闻的第一要素是人,凡是有人在其中作用着的新闻,都要闻其声,见其人,都要有其行动及变化;凡是报道事实的新闻,都要有现场,有场景,即氛围、声音、各种互动、动态变化;凡是相关背景与知识含量较多的新闻,都必须把它们与动态的要素相结合,把叙述由静转动,以动带静。即使是宏大叙事式的新闻,宏大是主题,叙事也必须是动态的。让新闻“动”起来,最基础的功夫在采访。
  • 新闻要“动”起来
  • 返回目录
  • 浙江等省市在这几年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所呈现出的特点、能力和竞争策略进行了分析,告诉我们知己知彼,才能创作出有高度、有质量、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精品,才能在中国新闻奖的评比中取得更好成绩。周跃敏认为,面对实力强劲、优势明显的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应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离基层近、离一线近、离群众近、离独特的新闻资源近的优势,做别人做不来、不方便做、不一定做得好的事。拿重大主题报道来说,正因为主题是共性的,题材是显性的,地方媒体才更应该追求独特的创意、独特的见解、独特的事实、独特的表达。越是容易撞车的题材,就越要在个性化表达上下功夫,包括策划、选题、提炼、角度、写作(制作)、标题等。
           摘自:江苏记协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
  • HAPPY NEWYEAR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