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谈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1846812
发布时间:2017-09-04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花中四君子
  • 草木谈
  • 卷首语
  • 放眼春夏秋冬,

    看梅兰竹菊各领风骚。

    阅读古诗词赋,

    品花中四君五洲各放异彩。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
  •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 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 高山幽兰
     清 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 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 更取高山一片遮。
  •   兰,好花不颠狂,次花不自卑。在浩如烟海的兰花各类品种之中,凡好花均是株不惊人,叶不出众,使人有高深莫测,深藏不露之感。我爱兰花,更爱兰花高雅、圣洁、美丽的品质。我爱兰花,爱她爱憎分明,抱根知本,无私奉献的风格。
  •    兰出深山而不忘深山,入城市而不恋城市,富不忘本,穷不忘源,品格可谓高尚。 兰对于养花之人奉献甚多,索取甚少,兰花常年叶绿如翠,开花清香迷人,观之令人心旷神怡,闻之令人陶醉。
  • 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欧洲,约在明末清初。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是,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引动了诗人的情思,激活了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元稹的《菊花》抒写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二句写爱菊,爱有多深?情有多浓?住宅周围,遍植菊花,秋风送爽,菊花灿烂,诗人专心致志绕篱观菊,以至于夕阳落山也不知不觉。“遍绕”“日斜”两个细节活现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三、四句点明爱菊的原因: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这是菊的神韵,也是诗人不畏权贵而耿直敢言,历经贬谪而心志坚贞的风骨写照。
  •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 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 

  •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梅之精神
  •   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
  • 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 竹石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竹,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长荗,集坚贞、刚毅、挺拨、生机、清幽、高洁于一身。
     
    中国人自古种竹、用竹、食竹、爱竹、咏竹、画竹、刻竹,竹文化深沉而厚重。
     
    竹,作为中华民族基因血脉的一部分,早已超越植物范畴,融入民族性格、民族理想。

  • 四君子赋
     
    有君曰梅,不争喧闹之春,不着竞艳之装,绽于隆冬,笑看皑皑白雪。
    有君曰兰,不恋膏沃之土,不弃贫瘠之壤,生于幽嶰,欣释缕缕清香。
    有君曰竹,不纳寂寞之衋,不怀闻达之望,长于僻坳,力拔亭亭高节。
    有君曰菊,不畏严寒之苦,不慕富庶之康,植于篱旁,傲视重重酷霜。

  • ——岁寒三友
  • 下期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