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春节习俗 传承文化传统
---福临镇文化站和您一起来话年俗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福临镇文化站
- 和您一起话年俗
- 新年到
-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比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 送灶神
- 据说,灶王爷在小年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整个祭祀活动才算完成。
- 打扬尘
- 过小年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小年的大扫除也叫“掸尘”,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 交通的便利,铺就了通往外面世界的路。我们的世界很大,远游寻梦,却时常模糊了父母的音容。父母的世界很小,只剩下盯着我们的朋友圈,期盼着每一次我们打给他们的电话,你在长大的同时,他们却在慢慢变老,趁一切都来得及,为父母做点什么吧!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 回家过年
- 放鞭炮
-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所以新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 压岁钱
- 长沙有句俗语:“大人子望插田,细伢子望过年”,过年小孩子有新衣新帽穿,更有压岁钱领。压岁钱,是对孩子们新春祝福和他们平平安安的奖赏,还要让孩子的嘴在除夕夜、大年初一也“沾上蜜”,让他们学会“大方而真诚”地说祝福的“甜言蜜语”,爱讨好口彩,想方设法要让小孩子的嘴上沾着蜜。
- 贴春联
-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桃符,后来,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 团圆饭
-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 出天行
- 出天行半夜12时正交年时,家家争相燃放鞭炮迎接新年,名为接年。接年后,便出门祭拜天神,称为出天行。出天行又称出天方,是一种传统的祈福活动。届时,家家都开户出门,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回家后,关上大门,叫封财门,喊幼儿睡觉叫挖窖,谓挖窖里的金银财宝。三十晚上一定要燃起熊熊烈火,有三十晚上的火,元宵晚上的灯之谚。
-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和尊长,然后出门拜年。称为“拜年无大小”。而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 正月初一
- 待客年货:旧时长沙在初一开始的拜年活动中,走进亲戚朋友家,常常会被招待吃些零食,更客气的会被奉上一碗甜酒桂圆红枣蛋或柿饼红枣鸡蛋,这份元宝汤让主客尽显尊贵,是最好的待客之道……
- 待客年货
- 大年初二的年俗是“回娘家”,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 正月初二
- 初三又称“猪日”,也称“赤狗日”、“凶日”、“小年朝”,一般禁忌出行、互相拜年,此日是“老鼠娶亲”的时候,一般要早早休息;传统民间还有禁食米饭、不杀猪羊的说法。北方等地有不动剪刀的习惯,有些甚至会用布把剪刀裹起来。
- 正月初三
-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今天是迎神接神、接五路(财神)的日子,全家人在一起吃折罗——即把前几天吃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 正月初四
-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这是长沙从古至今大多数人家依旧遵循的春节期间拜年的安排表。新春期间,长沙家家户户清洁干净,备有不少点缀装饰新春气氛的物品,等待客人的到来,如在花瓶内或米桶中插上梅花迎春,梅,谐音人们的“眉”,所谓“喜上眉梢”,年俗画中所画的就是喜鹊站在梅枝上,生活也显得更雅致……
- 拜街坊
-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即之前几日的诸多禁忌此日皆可破。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今天也是迎神接神、接五路(财神)的日子。但女婿不得于初五日去岳家拜年,俗渭要得穷,郎来拜五中。
- 正月初五
- 农历正月初六 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 正月初六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 正月十五
- 福临镇文化站制作
- 新年将近,福临镇文化站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年关时节,请大家注意出行安全,防火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