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46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2-01-16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146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第146期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时习之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2022年1月17日
  • 不恋过去 不畏未来
  • 2022
  • 他山之石
  • 文字记者拍摄的视频获中国新闻奖
  • 目录
  • 一线双创
  • 值班手记
  • 创优引航 团队为王
    匠心打磨 呈现最美
  • 好栏目是好稿的专卖店
    因事而动  适时而作 顺势而为
    “榨”出更丰沛的新闻含量
    接近、关爱、互动……
    细心、专心、创新,打磨优秀稿件
  • HAPPY NEWYEAR
  • 2022
  • 01
  • 值班手记
  • HAPPY NEWYEAR
  • 2022
  • 嵇长青
  •        快过年了,许多人上街购买年货、服装,大都会去品牌专卖店。街上为什么要设专卖店?就是要独树一帜,专卖某种名牌,进了这个店的商品有身份、价码高。其实,报纸上的好栏目就是好稿的专卖店。要做一名好记者,稿子就要想方设法挤进名栏目,要利用栏目的名牌效应提高稿件的影响力和记者的知名度。当然,这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的写稿水平、向高标准看齐的过程。
  • ——从新年新栏目“好地方新故事•行走看变化”说开去
  • 好栏目是好稿的专卖店
  •        新年以来,《扬州日报》新的栏目陆续亮相:“好地方新故事•行走看变化”“党报深1度”“党报学习站”“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进行时”等,值班期间,“好地方新故事•行走看变化”发了3篇报道,从中说开去,看我们在“变文风”方面还有哪些需要继续转型。
           “好地方新故事•行走看变化”开栏先后推出的3篇稿件,都是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做文章:一篇是生态科技新城聚焦项目新年跑出加速度、一篇是高邮围绕5G市场链式招商、一篇是高邮引进农业专家解决铁虾症结的。围绕中心工作,是记者写稿的应有之义。但稿件总体上在变文风方面乏善可陈。
           我们来看这个栏目的核心关键词:一是新故事,二是看变化,三是行走。也就是说,首先我们写的要是一个或者几个有关联的故事,其次是通过写故事反映扬州这个“好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三是报道通篇要体现记者“行走”状态。如没有故事性,工作性痕迹重,可读性肯定不强;没有看到
  • 变化,宣传味就浓了,新闻性就淡了;见不到记者在行走的状态,也是这个栏目的大忌。
           不过,这3篇稿件一篇比一篇接近栏目要求,越来越有故事感,越来越有现场感,越来越让主题“站”出来。尤其是高邮引进农业专家攻克罗氏沼虾“铁虾”难题,故事有了,人物也出现了,新闻背景也安排了。相比之下,这篇稿件主题立意较高,反映了科技在乡村振兴、共同致富方面的关键作用,反映了扬州农业生产中的时代之变,文章还是有嚼头的。但这几篇报道仍缺少细节,缺少更深入的现场,或者叫做报道视觉。
           “好地方新故事•行走看变化”栏目报道,需要突出新闻的现场感,如看、听、闻、触摸到的东西,调动所有的感觉去反映新闻事实,故事化从这些角度就体现出来。就像去年我们做“运河新故事•行走看变化”系列报道,几乎看不到官话、政绩,但篇篇有味道、篇篇有主题、篇篇很耐读一样。
           细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没有细节就没有故事。那些枯燥无味的、概念化的东西是没有细节
  • 的,是概括性的。世界是你所听、所见、所嗅、所触的,视觉采访和视觉行为是否出色,在于其能否体现出现场感,细节是使报道具备协调感的决定性因素。文字叙述是完全的细节,从视觉到听觉,整个就有画面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目前栏目的报道缺少细节、缺少报道视觉呢?根本一条就在于,采访作风不尽扎实、写作文风缺乏创新。报道可读不可读、耐看不耐看,细节描写生动不生动、故事性强不强?只有身段完全沉下去了,报道对象是原真的普通人,报道事例是闻所未闻的事例,直接引语是本色的群众语言,好栏目、好报道才能自然出现。如果身子漂在上面,坐在办公室、拿起电话采访、找找资料编写,肯定是写不出好的栏目报道出来的。
           透过新年新栏目“运河新故事•行走看变化”的几篇报道,我们应该时刻醒警:我们讲故事的水平差强人意,换视觉的能力亟待提升,变文风的意识仍需加强。每一个人都要在创新创优的道路上,立争先创优之志、写时代新变之识、塑新闻精品之作。 
  •        就让我们拿新栏目强化练兵,转变作风、改变文风。
           栏目是一个固化的报纸局部版面,我们要以周期性、固定性的栏目用稿标准,倒逼自己保持栏目的发稿节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要精心酝酿选题,精当选择典型,精准表达主题。比方说,中心工作中的招商引资,可选择一个招商团队、一个招商大使、一个招商员,“飞在南北间、行在冷热里”“地区链式招商的代言人”,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双循环背景下的项目为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精明增长,国际国内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之变局,讲细讲透他和他们的招商故事。中心工作有很多,比如“共同富裕”主题、科技创新主题、乡村振兴主题、双碳战略主题、“两山”理论主题,等等,平时强化这些主题方面的练手练习,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以小故事反映大用意。
           栏目是一个开放的新闻阅读范式,我们要以勤快、奔跑、思考的状态去工作,倒逼自己转变报道的采写作风。党报记者不等于天天听会,靠转发材料、
  • 方案、规划、地区获得奖项,是靠不住的,也锤炼不了自己的职业素养。栏目内容既有范围,也无边界。说它有范围,是指报道的地域范围是在“好地方”扬州;说它无边界,是说它的选题是开放的、不设限的。属于“新变化”范畴内的,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唯有我们勤快地动手、奔跑在“好地方”的角角落落,带着问题上路,就一定能够拿出领导认可、读者喜欢、群众满意的新闻作品出来。
           栏目是一块锃亮的报道文风磨石,我们要以主动、及时、迫切的意识去调整,倒逼自己改变报道的行文风格。党报虽然有其自身的办报规矩、表达规则,但文风变革早已进入了深水区,我们不能平时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因循守旧。值班期间,碰到过几篇关于方案、规划类的政策性解读,依然是大片大片的文本摘要,大段大段的材料堆砌,一项政策、规划的出台,总有其背景、作用、意义,与其摘抄枯燥的文本,不如多采访几个业内人士,听听人家怎么解析、怎么认识的,让人读起来“一看便懂得、一听便明白”。
  • 返回目录
  •        新闻理论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曾说过:好栏目是好稿的专卖店。好栏目的出现,就像一只指挥棒,指引着我们新闻实践和选题报道的方向。我们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栏目,以好稿件装扮好栏目,好作品丰富好栏目,切不可视而不见,切不可轻视小看,更不可以老调、八股、旧俗的稿件去装栏目这只新瓶。就拿“党报深1度”来说,大多刊用新闻调查类的报道。这个栏目的意义体现在一个“深”。如果仍然是装着不痛不痒的“伪调查”“浅调查”,不但会砸了栏目的招牌,也会毁了记者的职业荣耀。             
  •        媒体贵在睁大眼睛,盯着大千世界,盯住新的动态、新的事件、新的潮流、新的时间节点,并在此基础上为大众提供鲜活的新闻产品。
           总结2022年1月上旬的《扬州晚报》,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因事而动,适时而作,顺势而为。
  • 袁益民
  • 因事而动 适时而作 顺势而为
  •        2022年1月7日下午6点,扬州老联谊批发市场关门,位于沙头的新联谊市场8日开业。在商业体系里,关门与开张都是很正常的事,一般来说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这是联谊批发市场,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家有着三十四年历史的批发市场,寄托着、承载着扬州市民和商户太多的流金岁月和浓烈情怀。他们对于联谊批发市场,不单单是生活方面的需求、经营方面的平台,还有很多精神方面的烟火记忆。这一关一开、新老交替,必然在市井里、市场上引起很多也很大的反响。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素材、一个舆论的爆燃点,不容错过。记者和编辑及时捕获线索,展开了密集的连续的报道:《7日晚:“老联谊”歇业  8日早:“新联谊”开张》《快看看 新联谊农副产品市场是啥样?有啥亮点?》《老联谊批发市场昨晚落幕 再见!为了更好的相遇》《新联谊开张了!去逛逛》。
           作为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要释放温
  • 因事而动
  • 度。所以,在报道中,记者不光着眼于市场行为,更多的是讲故事、道情怀、叙岁月印痕。记者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人群。一是商户对老联谊批发市场的感情。比如来自山东金乡县的徐恩余,在这里卖大葱和大蒜已有二十多年,这里有他青春奋斗的足印,他对这里恋恋不舍。二是扬州市民对对老联谊批发市场的感情。比如饭店女老板吴华,对这里就深深留恋。老联谊批发市场正式关门前,还有不少市民都加了熟悉商户的微信或留下电话,方便今后联系。三是市场管理者,对这个经营了三十四年的市场同样怀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他们既是服务者,又是奋斗者,更是感慨万千。
           新闻媒体与新闻事件积极、密切、深度呼应,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可以从联谊市场的报道中找到答案。先有新闻事件——老联谊市场关门,新联谊批发市场开门纳客,后有媒体紧紧跟上;媒体报道之后,引发社会热议;社会上形成热点,媒体再次呼应。遇到有炒作潜力的新闻素材,记者紧追不放,从搬迁前到搬迁中再到搬迁后,一着不让,一
  •        很快,农历壬寅年就要到来,媒体工作者需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敏感和本领。尤其是作为都市报的《扬州晚报》,接地气,聚人气,呈现烟火气,一直将此作为重要的办报方向之一。
           壬寅年为虎年,记者抓住这一元素作为话题,深入挖掘扬州的虎文化,叙说扬州的虎故事,铺陈扬州的虎文章。《养虎32年 扬州有个“百虎之家”》《虎纹“佛敢挡”虎面瓦当……围观扬州的虎物件》
  • 适时而作
  • 环不脱。于是,至少在报纸上,形成持续性热闻,吸引了读者持续性关注。
           最近这段时间,西安疫情吃紧。编辑去年12月26日的值班纪要中提到:最近陕西西安疫情形势严峻,曾经历过的扬州人感同身受。此时有没有扬州人生活工作在西安?他们的状态怎么样?记者采写了《点赞!扬州大叔在西安当抗疫志愿者》《“有困难,找扬州赵哥!”》,对编辑的思路给予了积极的呼应。         
  •        顺势而为,因势而动。国内疫情出现反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晓谕大众,引导大众,宣传大众,发动大众。
           根据主管部门的部署,《扬州晚报》在重要版面刊出了几个专题:佩戴口罩(《@扬州人 请“罩”顾好自己!》《佩戴口罩注意事项》《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口罩使用前要“抖一抖”?》,“一米线”《@扬州人 请牢记“一米
  • 顺势而为
  • 《27年前,我与扬州首胎虎宝宝合了影》。第一篇报道中,突出了一个“趣”字。记者走进扬州动物园,为读者讲述了老虎的习性、老虎的繁衍、老虎的生活等,文字生动、有趣。第二篇报道,突出了一个“知”字。报道介绍了扬州与老虎有关的一些物件的知识,民俗的、文化的、建筑的知识,让读者有所得益。第三篇报道,突出了一个“忆”字。报道通过一位普通读者的回忆,使得人们对扬州老虎的情感更贴近,更丰满,更可感。
  • 返回目录
  • 线”》,关于洗手(《洗手这件事 一组漫画说清楚》,健康出行《这组漫画教你健康出行三步走》,不扎堆放不聚集《年关防疫别大意  不扎堆不聚集!》,等等。
           这些专题,既要做得准确,又要出新出彩,产生作用起到效果,扬州晚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安排版式人员绘制了一组组原创漫画,明白、好懂、易行。  
  •        新年过后的第一周,年味渐浓、我们的报道里“虎”气开始升腾;多地出现散发疫情,节前常态化防疫是重中之重;近期最大的亮点,是对一些市民关心的选题,采编人员像“榨汁机”一样,努力榨出了更丰沛的新闻含量。
  • 赵钢
  • “榨”出更丰沛的新闻含量
  •        联谊搬家,“榨”出情味。联谊农贸市场搬迁,扬州人非常关注。我们也把这个题材的新闻价值“榨尽”了,记者连续数天多路追踪,《一代扬州人的记忆“落幕”:老“联谊”7日晚歇业,新“联谊”8日“接棒”》《记者探访·视频| 新“联谊”交通便捷,汽车直接开到交易摊位》,两篇报道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写法也有创新,尤其是第一篇稿件,有故事、有对比,有一定的历史感和厚度,值得点赞;《从“马路市场”到批发市场,老照片见证“老联谊”创业史》,回顾了老联谊市场从无到有再到辉煌的历程,三轮车拉芹菜等老照片尽显岁月的沧桑感,令人回味;老联谊批发市场正式结束了历史使命的当天,记者在现场做最后的见证和探访……
           这组报道从商户到市民、从信息到故事、从回忆到展望、从老照片到新视频……见人、见事、见情。看见了商户的人生记忆、看见了市民的依依不
  • 好的题材需要“榨”尽
  •        年味渐浓,我们的报道也开始“虎虎生风”。采编一起策划联动,梳理出了很多扬州虎事。
           虎年“虎”事,开篇先说真老虎。“百虎之
  • “虎”的身影跃然眼前
  • 舍、看见了市场管理者的感慨万千。
           快速路通,“榨”出服务。刚刚贯通的扬州快速路,迎来第一个小长假的车流。它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能否分担市中心的车流量?在这个题材上,看到了记者的用心:在万福西路隧道入口与江广互通附近逐一数车,并带回来一篇《2分钟上百辆车通行,快速路成为假日交通“动脉”》的稿件,有视频、有图片,是近期不多得的沉浸式报道。《扬州城市快速内环通车近两周,这些出行困惑你遇到过吗?小布来解读》,搜集了通车以来市民遇到的共性问题,比如对地名、标牌的困惑、“江”字出现次数太多易混淆、手机导航地图信息多处不准等,记者先实地体验,再邀请专家一一解答,很及时、实用,服务性很强。       
  •        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又值春节前夕、春运启动,大规模的人群流动带来严峻的防疫压力,节前
  • 防疫宣传主打“场景”
  • 家”聚焦动物园饲养东北虎的历史,32年来,共有100多只东北虎在扬州出生,野生东北虎种群稀少,而扬州东北虎繁育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对动物保护有重要贡献。
           除了真老虎,还有假老虎和纸老虎。《“虎虎生威”拜大年》,带读者一起瞧瞧扬州虎文物,扬州博物馆的虎年生肖艺术展如约“上线”!古人心中的虎是什么样子的呢?虎的外貌、形态,又有着如何多元的表现呢?在记者的深入解读中一起“涨姿势”。
           关于虎的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你属虎吗?你和老虎打过交道吗?你有带“虎”字的心爱物件吗?你身上有“虎”故事吗? 扬州发布顺势开辟重点专栏《我的“虎”事》,倾听、分享市民的“虎”事,体现了采编的联动。         
  • 防疫宣传是重中之重。这一轮的防疫宣传,我们聚焦常态化、每天设置不同的主题、尽量尝试用场景化的表达,来让防控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让大家都“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
           《每天都要“罩”顾好自己!》,用不同场景来串联宣传主题,趣味性和科普性兼具,效果较好;“你的口罩,戴对了吗?”“一米线,安全线也是文明线”“洗手这件事,今天说个清楚”是三篇原创作品,通过插图、漫画、视频方式,将防疫知识说透;《“重点人群”“特定人群”......都是什么意思?》《不聚集,不扎堆!健康的小手朝你挥~~~》,图文并茂,标题生动、行文有趣,以一个个问号引领,结合创意海报,通俗易懂。
           提醒一下各位记者,日常采访报道里也要增强防疫意识,当好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戴口罩、一米线、不聚集,这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宣传上,也要作为我们新闻采访的“指导线”、日常生活的“标准线”。前文提到的“老联谊”探访,有几个地方就不太合适:稿件写到很多市民赶去打卡,“人潮
  • 返回目录
  •        岁末,不少单位开展年终评比活动,有的通过新媒体进行投票。最近,同城新媒体的几个投票一度刷屏朋友圈,包括最美人民勤务员评比、2021年度新闻人物评选等。这种投票对拉动新媒体下载帮助很大,效果也很显著。希望相关条口记者主动对接条口单位,帮助策划开展相关评比投票,并将投票独家引进到发布平台上进行,我们提供后续的服务,采编联动,期待能在新年之际打出一波“拉新”小高潮。
  • 期待一波“拉新”小高潮
  • 涌动”“人流比节假日还多”,提交的图片和视频里也能看到人气确实旺,但基本没有戴口罩,明显违反当前常态化防控规定。因此,稿件做了一些处理,相当一部现场图片和视频没有被采用。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过这么一句话:“直播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很多人在用的个人表达方式。”从事新媒体工作的我们,对这句话更加深有体会。如今,在微信这个大生态圈里,尤其要注重直播平台的打造和运营。以晚报微信视频号直播“新联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试营业”为例,谈谈对视频号直播内容、线索来源等方面的理解。
  • 刘雷
  • 接近、关爱、互动……
  •        1月7日晚,随着铁栅栏的关闭,老联谊批发市场结束了它陪伴扬州人34年的历史使命。第二天,在沙头镇沙湾路与沿江公路交汇处的“新联谊”市场开门纳客。老联谊批发市场搬迁的消息,半个月前我们就与记者朱轩卿联系获知,于是部门提前策划,准备好搬迁日的直播事宜。新、老市场有何不同?这是网友最关心的话题,直播小编1月8日一早即前往现场视频直播。40多分钟的直播活动,第一时间向网友展现了“新联谊”市场的新气象新面貌新气派。直播吸引4000多名网友在线观看,点赞2000多人。“几路公交车可以到哪里?”“山芋、牛羊肉的价格是多少?”“蔬菜批发市场有水果卖吗?”针对网友留言,小编在直播现场一一回应。
           这次直播,是我们与跑口记者紧密互动的成功案例。类似的直播活动还有对东方白鹳的慢直播。每年冬季,“国保”东方白鹳会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在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丰富的高邮地区,就
  • 多与跑口记者交流,寻求鲜活线索
  •        相比其他平台直播预热要靠天吃饭,视频号背靠微信出生,有着天然的流量来源,晚报视频号直播背
  • 结合时下热点,为直播汇聚流量
  • 有200多只东方白鹳在此“落户”。高邮界首镇大昌村的一座输电铁塔上,有一对恩爱的东方白鹳夫妇,成了当地的“常住居民”。我们了解到这一线索后,请记者向家富帮忙联系高邮市供电公司,经过他们安装在高压铁塔上的公共视频信号,全天候记录东方白鹳的生活。2021年12月23日,扬州晚报微信视频号开通主题为“高邮白鹳夫妻”的慢直播,高清视频+近距离观赏,立刻引发网友的好奇心,围观“国保夫妇”,9小时50分钟的直播,收获17350名网友在线观看,点赞2000余人。
           晚报微信新媒体中心没有专门的记者,很多鲜活的新闻线索无法第一时间获得,每天开专题策划会,我们常常困惑于直播线索的寻找,经过几次直播尝试,我们找到破解的方法——加强与跑口记者的联动,从中挖掘更多适合直播的新闻选题。
  • 后有着85万晚报微信粉丝的支持,又有公众号、朋友圈、群聊天标签等支撑,只要直播题材选的好,直播时就能吸引一大波流量。而结合时下热点,就是晚报视频号直播吸引流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以视频号直播“扬州城市快速通道通车”活动为例。2021年12月28日,扬州城市快速内环全线通车仪式举行,备受市民关注的运河快速路、润扬快速路顺利通车,这标志着扬州主城区迈入快速路网时代。了解到这一热点新闻线索后,我们提前一周进行直播准备,活动当天,直播小编早早到达现场,对通车仪式进行全程直播,随后又驾车到城市快速内环上直播,时长1小时5分,引来近2万人观看,1.3万个点赞,400多人留言互动。
           在国内热点事件方面,晚报视频号直播也是第一时间联系媒体同行进行直播。1月10日,热点事件“江歌母亲诉刘鑫生命权纠纷案”庭审,1小时38分,观看6350,点赞1148。       
  •        在挖掘视频号直播内容和线索来源方面,还加大了与扬州相关部门的联动。如我们持续开展的“疫散云开,共赏扬州好风光”系列采风活动,在疫情后聚焦扬州旅游经济的复苏,与扬州市旅游部门、各大景点合作,结合不同时间段网友最关注的旅游打卡点,先后推出瘦西湖菊花会、江都银杏大道、宋夹城梧桐大道、长春路“水杉大道”、扬子郊野公园等10篇直播报道,均收获较多阅读量、点赞量。
           年底前,查酒驾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1月12日,我们与扬州市交巡警支队六大队合作,在市区主要交通干道开展“直播查酒驾”活动,通过直播让网友直观了解执法全过程,邀请交警现场讲解整治动态和整治的目的、意义,并和过往市民及驾驶人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详细讲解酒醉驾相关法律法规等。     
  • 常与有关部门联动,挖掘合作资源
  • 返回目录
  •        进入新媒体时代,网友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来多,我们的城市每天也在发生着各种鲜活有趣的故事,我们可尝试开通直播新闻线索征集,让网友推荐好玩、好吃……可以直播打卡的地方,这样不仅能解决微信直播素材稿源匮乏的难题,更增强了网友与晚报微信直播平台的互动。
           当然,做好直播,更需要打造好专属自身的IP,要有自己的特色定位,让网友难忘、受用。接近、关爱、互动、分享,可以说是晚报微信视频号直播内容的标签定位,也是今后我们需要坚持努力的方向。     
  • 开通线索征集渠道,勤与网友互动
  •        创新灵感源于细心观察,优秀稿件源于用心打磨。每天,在面临大量稿件时,编辑需要耐心、专心、精心,沉下身子进入稿件中,抚去尘埃、披沙沥金,让稿件呈现出最美好的状态。“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每天收到各种类型的稿件,有图文、图集、视频,有来自市属两大媒体集团的,还有来自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乡镇、部门
  • 周寿鸿
  • 细心、专心、创新
    打磨优秀稿件
  •        最近来稿中,动态的活动、常规动作较多,好稿不多。有一些配合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宣传的稿件,开头写一段全会公报的话,然后对应说扬州县市或企业的行动,这样的稿件虽然也有新内容,但适合内宣,外宣需要改一下。我们在编审稿件时,都淡化了市委全会,删除了照搬的全会决议中内容,把主题集中到各地如何创新思路举措加快发展上,让稿件适应学习平台的定位,提高稿件采用机率。
           学习平台一般不报道动态活动,但活动可作由头,展示其背后的经验,这需要作者跳出会议或活动,把其中的新闻主题放大。扬州市长质量奖颁奖,
  • 细心耕耘,提炼主题精华
  • 的,主题各种各样,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不少来自基层通讯员的稿件,更需要精编细改,让它们符合平台质量要求。做编辑难,做一名好编辑更难。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成为一名优秀编辑必须具备的重要品格。
           这是1月4日至9日值班后最深的体会。  
  • 作为本地媒体,自然需要报道活动情况。广电报送的《江苏扬州:从追量到提质 质量为先推动跨越式增长》,淡化了活动情况,作为由头一笔带过,重点放在报道扬州质量兴市的举措和成效。稿件被省平台选用,这是一个较好的改稿做法。
           《江苏扬州:1520万元款物慰问困难群众》《江苏扬州:“扬州是个好地方”海外社交平台上线》,本来都是发在市平台上。后来让编辑重新复制,报送上级平台。对于每一条稿件,平台都是应报即报,争取更多向上发稿的可能。两条稿件都是政务活动,但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在向上报送时,审稿员删除了市领导的讲话,让稿件回归新闻本质。不过,稿件是按照政务报道格式,是从会议角度而不是新闻本身来写的,所以内容相对单薄。这类报道,如果能针对各平台的定位改造一下,补充相关的内容,让主题更突出,内容更厚实,质量就会进一步提升。
           邗江组织部报送的稿件《扬州邗江:用活“三项机制”提升干部勇担善为》(原标题《扬州邗
  •        “学习强国”稿件要求之高,可以说是字斟句酌,用苛刻来形容并不为过。这周,就一个量词的用法,总平台要求我们复核稿件文字:2021年11月1日扬州学习平台文章《江苏扬州江都区新和村:光阴在制笔作坊静静流淌》,第六自然段“一点湿毛摊在一块玉石上,小小刀尖挑起薄薄的一片,围着一只毛
  • 专心伏案,追求化瑕为瑜
  • 江:深化“三项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生态》),审稿时发现内容比较充实,但“三项机制”是何内涵,文章并未说明。对于组织部门的同志来说,干部管理的“三项机制”,就相当于我们新闻行业所说的“四力”,是个基本词汇,但是媒体面向大众,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某个行业常用词的意思。审稿员通过查资料,补上了相关内容。把文章讲明白,把专业概念交代清楚,这是基本要求。“三项机制”的内涵,如果编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就放到内容里、标题上?一定要弄清稿件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不能把疑问留给受众。
  • 笔头,转一圈,那毛就粘上去了”,这里的“一只”是否应为“一支”?平台认真复核、查阅资料、向资深同行请教,并通过供稿通讯站联系作者和被报道企业核查,最终认为还是用“一只”适合,后将核查意见上报给上级平台。
           无独有偶,几天后扬州平台又接到总平台的核查通知。要求就1月6日发表的文章《今天我出镜丨摄影师潘金明:把扬州拍给世界看》进行核查。文章第四自然段“这也给了他鼓励和信心,随后参加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地区)的500多个国际影赛和影展,有3000多幅次作品入选展出。”用户表示,此处“3000多幅次作品”应为“3000多幅(次)作品”。我们核查后,写了情况说明,向上级平台承认了差错并作重编修改。
           从以上二例可见,做一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编辑并不容易,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工匠精神,用心再用心,严格把好内容关、政治关,哪怕一个标点,都不能出差错。
           《全国道德模范周维忠的新年第一天》被全国
  •        1月6日,有三篇教育题材稿件经扬州平台推荐,被江苏平台采用:《江苏扬州:“双减”之下,“爱孩子”如何更科学?》《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党史学习融入文创课 时代先锋化身“红小鸽”》《城乡教育丨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循环日记”记生活创意阅读共成长》。第一篇关注“双减”落地后家庭教育的变化,是一篇话题类稿件,一般不怎么推荐,但该稿对家庭教育新变化的展示和分析,图文都很生动,话题的讨论也具有启发
  • 创新提升,打磨稿件品质
  • 平台采用并登上首页推荐,这篇稿件主题好、角度新,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组现场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周维忠新年第一天的工作。这篇稿件到审稿员手上时,每幅图片只有几个字的文字说明,是审稿员重新找文字填补、充实,让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让稿件化瑕为瑜。从审稿员大改过的稿件“花脸”,可以看出老编辑的认真与较真,进一步体认如何做一名业务精、作风好、肯奉献的好编辑。
  • 意义,值得破例推荐。在编审第二篇稿件时,对其中个别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说法作了修改和完善,并突出了“红小鸽”这一新闻亮点。第三篇虽是一所学校的经验报道,但“循环日记”的教育方式新颖有效,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做法。教育类稿件,需要契合教育实际,紧跟“双减”政策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体现创新,带给我们更具启发意义的新思考、新路径。
           1月8日的短视频《高邮文游台:雪落成诗越千年》一如既往地有味道:“秦少游塑像凝望片片飞雪,仿佛穿越千年,回到四贤汇聚的诗意时光”,带来美好意境。有关文游台的视频,扬州平台曾多次发布,有历史人文的,有深秋风光的,有初冬风景的,至少有两次被全国平台选用。视频多数由高邮融媒体中心拍摄。围绕一个人文景观,在不同季节或时间,都能拍出让人心动的视频,扬州各地类似文游台这样的人文景点挺多,如果视频爱好者能用心去研究探索,想必供稿丰富,收获必大。
           一般而言,“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双休日很少
  • 返回目录
  • 选用地方平台稿件,1月9日选用了《扬州瘦西湖十字阁楹联赏析》,有点意外,然而又在意料之中。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世界美食之都,全国平台选用扬州平台稿件,对文史和美食类都格外“偏爱”一些。目前,扬州平台在全国平台采用率省内居前,与这方面供稿的质量分不开。越是有地方特色的稿件,越有可能被全国平台采用,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今后,扬州学习平台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稿件的组稿、供稿,更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内容的策划。  
  • 02
  • 一线双创
  • HAPPY NEWYEAR
  • 2022
  • 区域融媒中心二部
  •        区域融媒中心二部2021年12月份偶获全媒体中心红队荣誉,大家倍感惊喜,这既是部门同仁共同奋斗结出的硕果,也是集团对部门工作的勉励。部门乘势开展重塑团队精神大讨论,调整好情绪、调整好方向、调整好队形,开启新年新征程。
  • 创优引航 团队为王
  •        这次“红队”嘉奖,主要得益于总编室指导、编辑部与区域二部联动,历时半年打造了《一家三代‘小巷总理’70年接力‘守心’》的重点报道,集团领导与市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嘉奖背后有四点启示:这是“编采联动、团队协作”的创作战果,这是“内容为王、创优有为”的创优成果,这是“不抛弃、不放弃”的拼搏硕果,这
  • 调整好方向
  •        去年下半年以来,部门多数同志常以“老弱病残”自嘲、“碌碌无为”自讽、“四面楚歌”唱衰,团队意志逐渐消沉。
           通过重塑团队精神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被自己打败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才是最可贵的胜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确并准确地评估自我,收拾心情再出发,这是重塑团队精神的关键。
  • 调整好情绪
  •        没有一支对胜利充满饥渴的团队,不进入战斗状态,就突围无望!没有精悍、灵活、快速反应的组织,不及时改变,就会被时代无情淘汰!
           在重塑团队精神大讨论中,大家感慨良多:
           部门副总监刘峰生说: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比不上团队的综合力量,相互信任、协作共赢,既重视个性化又顾全大局,才能砥砺前行创佳绩。
           仲冬兰说:诚然,我们已不再年轻,但采访经验丰富、条口关系熟悉,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只要不自我放弃,就能老当益壮,各自发出光芒。
  • 调整好队形
  • 是“骨干示范、引领成长”的甘果。
           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靠作品说话,用好作品代言。我们及时调整好方向,最近“道德模范党报学习站开讲嘉宾”“联谊市场三十年创业史”“扬州好人西安抗疫”等多篇报道相继收到好评,更让我们感到:激励团队最好的方法,是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 返回目录
  •        赵磊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责任、能力、业绩、激励与鞭策措施等因素阳光透明,就能以实绩服众,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王蓉说:在厮杀惨烈的媒体生态环境当下,缺乏团队精神的群体不过是乌合之众,每个人都应铭记主人翁精神,抱团取暖,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宫鋆煜说:决定一个团队高度的不是团队中能力最强的那个人,反而是能力最弱的那个人。我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不做“最短的那块木板”。
           余佳说:团队精神不是口号,而是具体的行为准则和操作规范,作为团队中一员,新的一年里我会服务好东关街道、深耕开发区、寻找新阵地。
           一支优秀的团队,塑造出优秀团队文化,一个优秀的团队文化,孕育出优秀的人。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铮铮誓言是庄严承诺,是团队的誓师。
           积小胜为大胜,创优指引我们团队扬帆远航!  
  • 陈杜华
  •        2021年11月13日,总书记视察扬州一周年,围绕这一重要节点,集团编委会精心策划了多维度、立体式的重大主题报道,其中,《扬州日报》发挥每逢大事必出彩的优良传统,推出跨版《好地方 新模样》,以小视角、小切口,记录下一年来“好地方”新变化,呈现全市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使命担当和扬州实践这一大主题、高立意。 
  • 跨版《好地方 新模样》编辑感悟
  • 匠心打磨 呈现最美
  •        跨版主题是什么?总领的是“好地方”,具体包括“让古运河重生”“生态文明建设”“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以及“‘新运河’的起点江都水利枢纽”等。
  • 内容:主题先行 找准切入点
  •        该版面获月度创优作品,背后是采编校同仁的共同付出与打磨。我作为版面的参与执行编辑,从中学到了很多。  
  •        结构该是怎样?市委此前曾对“好地方”有过深入解析:“好地方”是体现过去现在未来持续不断地好,是体现“五位一体”全面系统地好,是体现城乡融合协调均衡地好,是体现外在内在表里如一地好。加之,市党代会提出的“六个好地方”,特刊报道要体现扬州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创新引领产业兴旺、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美丽宜居、共同富裕人民幸福、文化繁荣文旅共兴、治理高效活力彰显等方面一年来的新变化新成就。
           切入点是什么?既要体现全方面的好,又要形成新闻看点,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用一条具体生动的线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同时要把笼统抽象的“六个好地方”,用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进行内容“翻译”和风格转换。我们想到了,总书记在扬视察时曾夸奖的“声音最大”的小朋友张刘森,计划以他做导游的形式,看一年来城市的主要新项目新工程,通过更形象化的形式和语言,介绍扬州一年来的发展理念、成就和变化。
           于是,版面结构分为“浩浩汤汤一条河,瞧!
  •        编排制作中,大量运用漫画、手绘和图片,辅以精练文字介绍,版面风格清新明快。妈妈带着“小石头”游览的图片作为出发点,以体现运河元素的水带为线,将书法体的“新”字设计成一条红绸带,再加上水波、帆船造型元素的衔接,串联起世园会、运河大剧院、大运河博物馆、连淮扬镇扬州高铁站和江都水利枢纽五个点,使各板块融为一体,形成一张“导游图”。主标题“好地方 新模样”和五个小标题制作精巧、雅俗共赏。     
  • 形式:清新明快 诠释好地方
  • 好棒”“郁郁葱葱一片绿,看!好美”“乐乐陶陶一座城,听!好妙”“风风火火一列车,哇!好快”“清清澈澈一江水,尝!好甜”五个部分,以总书记视察扬州时夸赞“那个声音最大的小家伙”——“小石头”张刘森为引子,通过这名小朋友带领读者一起看看古运河和扬州城新变化的形式,来展现“好地方”的新模样。         
  • 返回目录
  •        版面以精巧的构思、简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丰富的表达、精心的编排,绘出了一幅有思想、有内涵、有颜值、有气势的美丽画卷,将扬州“好地方”的新模样以直观形式,精彩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 03
  • 他山之石
  • HAPPY NEWYEAR
  • 2022
  • ↑↑↑点击观看视频↑↑↑
  •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现场新闻三等奖——《“活过来了!”19天, 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了他》,拍摄剪辑者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文字记者王恺凝,在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她一方面感叹:运气这次终于站到我这边,另一方面也在想,运气这次为什么会站到我这边?
           来看看她的分享。
  • 文字记者拍摄的视频
    获中国新闻奖
  •        2020年2月上旬,同济光谷院区被列为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定点医院,我就和驻守ICU的医生周宁保持联系,并在他的帮助下成功采访到上海华山医院支援光谷院区的李圣青教授。
           李圣青教授说,新冠肺炎是一个全新病毒,不同学科的专家对病毒有不同的理解,救治上也有分歧,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特别是上了ECMO的患者,很难脱机。
           这意味着,如果有一家医院能率先救活危重症患者,成功脱离ECMO的辅助,无疑将是这场抗疫中的里程碑事件。
           2月24日上午,光谷院区的病例讨论会上,医生们对一位危重患者能不能脱机展开了激烈讨论。
           会后,周宁告诉我脱机成功希望很大,且透露了一个信息,央视准备跟拍这个患者的治疗过程。
           2月底防护服还很紧缺,抗疫形势不明朗,在采访支持上,各大医院都天然倾向央级媒体。 
  • 平时深耕战线,关键时争到机会
  •        本地媒体的优势在于,如果记者平时深耕战线,彼此之间非常了解,医院也会考虑记者的采访诉求。
           2月24日晚,我便和同济宣传部负责人联系,提出想进ICU跟拍。
           她说很多媒体都在跟她联系想要进去拍摄,但病房空间有限,央视要进去两个人,最多只能再进一家媒体,而且只能进一个记者。
           我从2014年开始就跑同济,重大节点、重大事件从没掉过链子,尤其是同题竞争的时候,就一个想法,要快要好。
           应该是平时认真努力的态度在关键时候起了作用,加上长江日报影响力的加持,最后同济把这个进ICU的机会给了我。
           争取采访资源时,记者所处的平台地位和影响力肯定是第一位的,但如果个人能力匹配不上平台,别人也不会给你机会。  
  •        作为一名文字记者,平时很少用相机的摄像功能。
           2月26日,进ICU的前一晚,我在家试了好几遍相机,确定“会了”以后才睡觉。
           27日早上8点我就到了医院。进ICU之前我很紧张,央视是专业的摄像记者,看到他只拿着手机我很诧异。他说相机要包膜,太麻烦了,手机的摄像功能已经够用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更紧张,我也想临时更换成手机,但看着自己那台屏幕早就摔得粉碎的小米,还是硬着头皮端着相机进去了。
           9点,医生带着我们进到ICU。
           进去以后我反而不紧张了,脑子里只想着到底要拍什么,剪视频时要用哪些镜头,怎么呈现。
           我跟在央视记者的后面,他站哪我就站哪(专业摄像的机位肯定没错)。
           撤机之前,医生查房时的两个细节很打动我。 
  • 采前充分准备 采访中抓细节
  •        一个是撤机前,一直在提醒患者“不要动,不要动,我知道你腿冷”。
           医生穿着层层防护服是非常闷热的,是怎么知道患者的腿会冷呢?答案只可能是:心里有患者。
           另一个细节是,撤机之前,患者很想写字,但是试了几次都没成功。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病毒给人带来的折磨。
           这两镜头我都拍下来并剪进了之后的视频里。
           上午11点30分,撤机正式开始。
           本来我和央视摄像记者一起都在病床前,但是医生要工作,我默默地被挤出了外围。
           那时候心里很沮丧,因为这样就拍不到患者睁开的眼睛了。
           怎么办?我环视了一周,站到了负责撤机的医生的对面,拍不到患者可以拍医生的反应呀。
           周宁医生也没让人失望,撤下ECMO后,看到患者缓缓睁开的眼睛,情不自禁地大喊了两声:“活过来了!”
           一旁的李圣青也很兴奋,跟着喊了一声“活过
  •        中午1点,我们跟着医生出了ICU。
           当时我很焦虑,连饭都没吃就回家剪视频了。
           这是多年抢稿形成的习惯,毕竟现场还有央视,如果他们先发稿,我就白忙活了。
           四五个小时的视频素材,到底要用哪些镜头?在回家路上,我已经构思好整个视频的结构,回家直接动工。
           整个视频很短,只有85秒,但冲击力很强,能让人直观感受到病毒的残酷、医生的全力以赴和患者的求生欲,胜过文字的千言万语。
           剪出视频后我才开始写文字稿。
           正准备把视频传回报社时,接到医院电话,说稳妥起见,等28号成功拔了呼吸机后再发稿。 
  • “四力”融会贯通 争分夺秒发稿
  • 来了!”  
           两个人还对着我的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我在现场真切感受到生命重启的惊喜,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 返回目录
  •        第二天好消息传来,患者能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了。
           融媒体的同事收到视频后,又剪辑了一个15秒的抖音版,发布后立刻引爆全网,被网友称为“2020年最动听的四个字”,是这场疫情的标志性瞬间。
           复盘这次报道经历,归根结底,记者要增强“四力”。
           记者的笔力或者剪辑力,与脚力、眼力和脑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四力”融会贯通,理性与情感、题材与表达并重,才能让报道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来源:长江报人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
  • HAPPY NEWYEAR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