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组工讲坛之穆旦——真正的诗人永远不朽
在诗歌形式,思维,艺术现代化上,穆旦都是“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中一个带有标志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深邃复杂的内涵,内在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复杂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近年来诗歌评论界和文学史界对穆旦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足以和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等齐名的一流的诗人。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在诗歌形式,思维,艺术现代化上,穆旦都是“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中一个带有标志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深邃复杂的内涵,内在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复杂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近年来诗歌评论界和文学史界对穆旦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足以和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等齐名的一流的诗人。
- 8月25日下午,杜亚主讲
- 自流井组工讲坛之穆旦——真正的诗人永垂不朽
- 40年代中后期,围绕《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聚集了以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一群青年诗人,他们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过去被称为“现代诗派”或“新现代诗派”。1981年九人诗合集《九叶集》出版,于是有了“九叶诗派”之称。
- 原名查良铮,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属于平辈,有亲属关系。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袁花人。1918年出生于天津,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 九叶诗派诗人穆旦
- 作为一位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他同时又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生命体验的庄严感、历史厚重感、现实人生的时代感的结合,使他的诗具有了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精神品格。
- 九叶诗派诗人穆旦
- 穆旦在九叶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且最有成就,诗风冷峭沉雄“是中国最早有意识地采取叶芝、艾略特、奥登等现代诗人的部分表现技巧的几个诗人之一。”
- 1.“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正体现了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 “历史意识的浮现”的创作特点,体现了穆旦诗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深广的忧患意识。2. “丰富,和丰富的痛苦”是最具穆旦个性特点的核心主题,是穆旦“最能表现现代知识分子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的经典主题:即对自我、现实、历史乃至真理的拷问。3. “残缺的我”正是穆旦对自我、现实、历史乃至真理进行拷问的结果。这个“残缺的我”既不同于郭沫若诗中的代表着昂扬的时代精神的“大我”,也不同于戴望舒笔下的仅仅代表颓废的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小我”,而表达了现代人无法确定自我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精神困惑。
-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和“残缺的我”,是穆旦在《合唱》、《出发》和《我》三首作品中的三句名诗,也是穆旦诗歌中三个常见的主题。
- 穆旦诗歌中三个常见的主题
- 穆旦写作《春》这首诗时,时年24岁,正是青春情感和酷烈生命急需释放的年龄。春天,这生命奔跑的狂欢季节。自然事物对于释放的渴求,欲望的喷薄和生命的招摇,都是诗人的主观感性和青春身体的本体意义上的深层表达和凸现。表现生命的春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显示出强烈的反叛意识,同时不可避免地陷于无奈、焦灼和迷惘之中。
-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 春
- 大自然和一切生物的创造者,既创造了人的爱的情感的成熟,又创造了人类感情的理性,这种它亲手制造的矛盾,只是上帝的自我的嘲弄。
- 初恋的时候,一方爱的热烈与另一方感情的冷静之间所形成的矛盾。
- 一
-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哎,那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 诗八首》写于1942年,诗人当时24岁,西南联大著名的“校园诗人”。《诗八首》是属于中国传统中的“无题”一类的爱情诗,我们看不到一般爱情诗的缠绵与热烈,也没有太多的顾恋与相思的描写。他以特有的超越生活层面以上清醒的理智,使他对于自身的,也是人类恋爱的情感及其整体过程,作了充满理性成分的分析和很大强度的客观化的处理。
- 诗八首
- “未生即死的言语”,是指想要表达而又未能说出口,或当时无法表达的一些甜蜜的情话。
-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那窒息我们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 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 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 四
- “你”摆脱了理性的制约,理解了真正的爱之欢乐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年青人的热烈与“疯狂
-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青草一样地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智慧底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的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 三
- 随着时间的发展,“你”“我”的爱也在逐渐变得成熟起来,进入热烈的阶段。“死底子宫”,象征爱开始孕育诞生。
-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这时候就听见我的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 二
- 爱是一种永恒的矛盾。人的爱不可能是没有理智的支配的,因此,造物者给予的只能是,得到了爱又必须得“背离爱”,即人类在爱情之中的一种自我控制。人可以得到爱的热烈,也就必然会尝味爱的孤独。人类的爱,有他自己的秩序。这是自然的法则
- 相同和相同溶为疲倦,在差别间又凝固着爱;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驱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我底使唤,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 六
- 热烈的爱过后,进入宁静的“安睡”进入对于这美的时刻“永存”的渴望。“教我变更”就是教我成熟,教我更懂得,更忠实于“你我”的爱情
-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底心, 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 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 五
- 第一句暗示了人的生命的死亡的“季候”的到来;但是,自然或造物者赐生给我们的爱情却永不会衰老,也就是这里用诗的语言说的“巨树永青
-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 八
- 经过爱的热烈,也经过爱的冷却后的生命的爱情,才能够变得如此的成熟而坚强,使它成为独立生长的生命,成为相爱者的“你我”战胜一切恐惧与寂寞的力量的精神支点。真正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孤独”是指这种互为依存又互不依赖的爱,才是一种坚强的人生之爱
-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形象, 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 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 七
- 《诗八首》是一首充满理性思辨色彩的爱情诗。全诗共8首,可以划分为四个乐章:初恋、热恋、宁静、赞歌。有开始、发展,更有矛盾爆发和终结。敏锐的个体一开始就意识到爱情受制于“上帝”,但依然决定在这种“危险”境遇里体验生命的“丰富”,以获得自身发展。“危险”(内在矛盾)随时都可能爆发,但个体藉此确证了自身的肉体感觉,感受到了自身存在。随着内在矛盾的发展,作者有一个惊人发现:爱情对个体发展而言是一种限制,一种被“相同”和“差别”限定的永劫。“相同”带来“倦怠”,“差别”带来“陌生”,最终只能是爱情的丧失,回归“孤独”。穆旦后来在《1975年9月9日致郭保卫的信》中说过:“爱情的关系,生于两个性格的交锋,死于‘太亲热、太含糊’的俯顺。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太近则疏远了。该在两个性格的相同和不同之间找到不断的平衡,这才能维持有活力的爱情”。这是穆旦诗歌对个体命运探讨的一贯命题,爱情追求的失败再一次映证了现代社会个体命运的“不幸”。这种“不幸”是双重性的:上帝给了“我”以“丰富”的“变化”,但上帝对个体发展本身有太多限制;而个体在获得爱情后对爱情的背离又是另外一种“不幸”,个体总是敏锐地意识到自身现实处境的尴尬。这样,“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的主题得以凸现。作品有浓厚的悲观情绪,表现出诗人的内敛性格及悲观心理。
- 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这是一片落叶飘零的树林,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现在都枯黄地堆积在内心。有一种欢喜是青春的爱情,那是遥远天边的灿烂的流星, 有的不知去向,永远消逝了, 有的落在脚前,冰冷而僵硬。另一种欢喜是喧腾的友谊,茂盛的花不知道还有秋季,社会的格局代替了血的沸腾,生活的冷风把热情铸为实际。另一种欢喜是迷人的理想,它使我在荆棘之途走得够远,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它终于成笑谈。只有痛苦还在,它是日常生活 每天在惩罚自己过去的傲慢,那绚烂的天空都受到谴责,还有什么彩色留在这片荒原?但惟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 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
- 智慧之歌(1976)
- 对穆旦来说,他是曾经的功成名就的诗人、翻译家,在荆棘之途走得够远,又在残酷的现实中看到最初理想后来成为了笑谈。我等凡俗之人,自然不能同日而语。我感觉到诗人的痛苦,他怎样低下他的高贵的头颅,他活到1977年,从绚烂走向一片荒原,他在53年从美国回归祖国,但是如大多数回国的知识分子一样,迎接他的是一次次的政治运动的无底的深渊。他没有活到对他的拨乱反正和彻底的平反 。这些,已经不是诗人个人的痛苦,而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我们在这里也能够感受这种“丰富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