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28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1-09-12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128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2021年9月14日
  • 第128期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时习之
  • 龙虎榜
  • 七、八月创新创优作品
  • 他山之石
  • 业务加油
  • 值班手记
  • “同题大考”争高分
  • 会议报道如何出圈出彩
  • 从战疫报道看党报责任和优势
    守规矩、讲分寸 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
    见证城市重启时刻
    疫情报道中的民生温度
  • 目录
  • 龙虎榜
  • 01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经平台推荐、部门申报,以下作品被评为2021年7月全媒体新闻中心创新创优作品。望各中心、部门再接再厉,多想好策划、多写好稿件、多编好版面,创新创优、比学赶超。
  • 7月全媒体新闻中心
    创新创优作品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经平台推荐、部门申报,以下作品被评为2021年8月全媒体新闻中心创新创优作品。望各中心、部门再接再厉,多想好策划、多写好稿件、多编好版面,创新创优、比学赶超。
  • 8月全媒体新闻中心
    创新创优作品
  • 值班手记
  • 02
  •        8月2日至8月8日,8月30日至9月5日,我作为值班编委负责了两周《扬州日报》编务工作。可以这么说,这两周,恰恰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期和扫尾过渡期。加之整个8月我一直在单位自我隔离,每天大量的时间就是学习、看报、写稿,疫情的前前后后,一月的党报办报过程,让我见证了这次公共疫情危机下的党报担当和党媒优势,更加深刻地
  • 嵇长青
  • 从战疫报道
    看党报责任和优势
  •        进入信息时代后,地市级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在发行量、传播力、亲和力特别是市场影响力方面处于劣势。然而,一场疫情让我深受触动,在特殊时期党报有大作为,在引导舆论、服务读者方面不可或缺。
           7月31日,扬州封城。集团党委启动应急宣传响应,统一指挥,全程、全息、全员、全媒体参与疫情报道。作为兼具宣传和发展双重职能的扬州日报,以其特有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担当,闻令而动,主动作为,全力投入到抗疫宣传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记者编辑由于受小区封闭、封控的影响,大部分同志开启了居家隔离办公的生活。同时,集团党委号召在单位正常上班的同志,非必要、不回家,吃住在单位,保留了新闻报道、编务的火种。
  • 党报担责任:特殊时期独特作为
  • 认识到党媒在关键时期的重大作用,深刻明白了党媒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        纸媒时效性不强,然而在疫情社区封闭期间,扬州日报适时调整办报思路,以栏目化丰富战疫报道,党旗飘在战疫一线、疫线故事、疫线好招、闻令而动、专家说、党报评论、保供抑价等,每天大量的信息发布反而要比其他媒体更深入、更集中,大事看党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识。
           从打响遭遇战、阻击战到歼灭战、扫尾战,扬州日报疫情报道横跨一个月有余,没有被动地转发上级媒体的信息,也没有以时效为借口,将责任推给移动媒体,每天紧紧跟着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防控节奏,不跑偏、不冒头、不说过头话,严守宣传纪律,严防报道事例被负面解读。可以这么说,日报的疫情报道,较好地把握了疫情宣传口径、吃透了抗疫宣传精神,报道没有一例发生社会舆情。扬州日报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抗疫力量,用充分的宣传能量疏导社会情绪,赢得广大党员干群的信任,做好了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     
  •        疫情发生以来,扬州日报高举宣传鼓舞抗疫精神的大旗,每天一篇党报评论,及时推出正确的引导声音、抗疫主张。日报善谋善思,有力地把握住了抗疫舆论的主动权。
           整个疫情报道,善谋善思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集团党委洞察抗疫趋势,沉着冷静指挥打好主动仗。抗疫期间,全民大大小小的核酸检测经历了十多轮次,防控指挥部发出的通告就有90余条。党委提出,日报要纲举目张,有选择性地“抓重”“扬长”“抓核心新闻”。
           抓重:疫情期间,群众最关心关注的新闻是核酸检测的新闻、阳性病例流调。每天,日报不惜版面,在最重要的新闻上做足。
           扬长:疫情期间,日报避开时效性弱的短板,扬党报之所长,释放思想引领的优势,发挥纵深报道的优势,发挥党报权威的优势,发挥人才积淀的优势,每天通过专栏化报道,整合新媒体碎片化报
  • 党报其扬长:权威深度无可替代
  • 道,呈现大报风范。
           从7月底开始,日报每天推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报道,每天用4个整版的篇幅全面报道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刊发中央、省委、市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扬州疫情信息,及时刊发全市各部门迅速行动共同抗击疫情的动态消息,精心策划刊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权威专业的防控知识。
           特殊时期,日报果断暂停向县市区投递,每天第一时间投递到主城区内社区、村居,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市民群众的“暖心纸”“明白纸”。
           抓核心新闻:抗疫是一场科学、严谨的战斗。每天,来自于国家、省市高层的抗疫工作部署,必须时刻关注。这时候,时政类新闻已经不是简单的时政新闻,而是全市抗疫的指挥棒、方向标。每天晚上,无论前方时政记者传稿多么晚、多么迟,日报保证第二天早上第一时间发布来自防控指挥部的最新部署、最新要求、最新指示。     
  •        相对于省级媒体及社交平台,市级媒体集团发展新媒体有许多不利因素。但我们欣喜地看到,特别是这次化疫情之“危”为自我提升之“机”,“四全”媒体初见成效,“四力”记者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后一个多月时间内,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共推发各类文字、图片、短视频、海报等新闻作品近万条,极大地满足了疫情期间市民用户的信息需求。
           这充分说明,2019年以来集团深入推进融媒中心改革,促进了生产关系的优化,释放了集团全媒体生产力。全媒体信息中心的“中央厨房”作用在这一次战疫报道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疫情发生之初,特别是限制出行后,市民特别需要及时获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卫健部门的措施。政闻中心记者紧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传递领导决策部署。健康中心记者密集报道卫健系统的应对措施。区域一
  • 改革一扇窗:融媒改革成效的大检阅
  • 返回目录
  • 部、二部记者深入基层报道党员干部忘我奉献的典型事迹。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缓解了市民的紧张情绪,助推各部门工作顺利开展,为战胜疫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冲在报道一线的是全媒体记者。记者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在一线身兼志愿服务和新闻报道双重责任;记者冲锋在一线,每天在社区、在医院、在核酸检测现场,隔离不停工作,采访、拍照、制作视频,每天有新闻作品200篇(件)。在后台工作的广大编辑、制作人员、印刷投递人员全部坚守岗位,为抗疫宣传夜以继日地工作,无怨无悔。
           报业集团特殊时期推发的许多战疫新闻产品,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喜爱,再次刷新了地方党报媒体集团的第一品牌形象。抗疫期间,扬州报业集团抗疫宣传得到省委宣传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        扬州疫情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经济发展、社会生活逐步恢复,9月1日晚报恢复出版,8月31日—9月4日这一周,新闻报道守规矩、讲分寸,弘扬正能量,起到一定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 肖德林
  • 守规矩、讲分寸
    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
  •        这个特殊的夏天,必将进入扬州的历史,每一个新闻细节,哪怕是细微末梢,都令人难忘,都会进入扬州人的历史记忆,有必要对这几天的报道作回顾。
           8月31日,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的背景下,农贸市场、医院门诊有序开放,中小学也将在9月1号开始线上教学。这些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晚报给予了重点关注,版面专题化处理,内容突出现场探访与服务提醒;一组“战疫一线的‘摆渡人’”的图片抓拍得不错,展现了志愿者帮助行动不便老人看病的全过程,现场感很强。
          9月1日,扬州30余万中小学生开学,在疫情背景下很特殊,9月2日A3版从现场探访、网课揭秘、学校举措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景式报道,新闻性和服务性都不错;疫情报道重在探访与故事,《含泪送别父亲 她立返工作岗位》很感人,条件允许下该稿在时效性和故事挖掘深度上还有空间。     
  • 回顾:每一篇报道都会成为历史细节
  •        9月2日夜,令扬州人欣喜的第84号通告发布,主城区封控小区(自然村)不再实行出入证管理。根据宣传提示要求,晚报对通告进行了突出处理,在刊登通告全文基础上,增加了具体解释,便于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扬州最后一轮核酸检测,记者从一线抓回来的几张图片颇为亮眼,一是采样人员坐三轮车进村上门采样,二是采样点为上网课学生设立"绿色通道"。一图胜千言,这些鲜活的图片不仅为报道添彩,也将成为扬州这段难忘经历的见证,特别是三轮车上测核酸的这张图,可遇不可求。
           9月3日是封控小区管理措施调整后的第一天,晚报严格按照宣传要求,把握严的基调,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宣传,对小区调整管理措施后继续严格把关、严防聚集等做法进行了探访,提醒读者"风险未归零,防疫不能松"。同时,各部门纷纷密集出台了各行业复工复产的指南,晚报以专题化版面呈现,并进行图表化处理,拎出与读者关系较为紧密的几点进行解读。随着管理措施不断调整,一些公共服务信息引人关注,如扬大医院西区医院复诊、仪征
  • 江都恢复公交运行等,晚报进行了集纳处理,突出服务性。
           9月4日新闻总体延续了前期状态,中规中矩,政策性很强,要求高。主要是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疫情影响下的扬州探访,重点是关于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文眼是"梯队式",政策解读得比较清楚,动态探访体现了一个"严格有序不松劲"的原则;第二个板块是疫情防控中的故事,主要是一些志愿者的闪光点,从小处彰显了抗疫志愿者的不易;第三板块是关于线上教学的,服务性比较强。编辑部在处理稿件时,严格认真把关,将违背防疫要求的稿件(图片)挡下了,如涉及隔离点的稿件,图片中主人翁不戴口罩等。
           除了充分报道好防疫工作外,晚报注意日常报道,对读者阅读疲劳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也有利于转移注意力。如:9月2日A5《78岁老人跳河救起落水村民》《肖峰宋韧拂晓背后的故事》等几个非战疫方面的稿子组了一个版,在封控状态下能够抓住新闻,实为不易。     
  • 返回目录
  •        抗疫报道,除政策性很强外,还有个特点是专业性很强,许多内容对我们来说是生疏的,有必要加强学习,提高知识水平。这是值班时较强烈的感受。
           抗疫工作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关注程度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容不得半点马虎,不真实、不客观的报道很容易误导公众,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从事相关报道的记者、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对所报道的问题有较为深入准确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尽可能保证自己的报道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防止“好心办成坏事”的现象出现。
           不过,记者编辑毕竟不是专家,很难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那么报道时如何做到专业?对我们来说就是,深入采访,核实信息,确认信源,尽可能深入调查,挖掘出更多的事实,抵达事件的核心真相,按规矩要求,适当时宜见报。     
  • 提醒:我们如何补充专业知识
  •        9月9日,扬州全域低风险,历经43天,战“疫”胜利在握。“扬州发布”端微全平台也围绕复苏和重启两个关键词,推出了一系列策划和产品。
  • 赵钢
  • 见证城市重启时刻
  •        9月9日清晨,扬州发布平台推出了第六封家书《鉴往开来》,作为“扬州家书”系列的收尾之作,向全市人民致意,向永远挺立的城市致敬。以“何为扬州?何以扬州?何当扬州?”三问,从城市基因里寻找未来之路,宣告扬州已经归来,等待扬州重新出发。回顾家书系列,第一封:《见字如面》,致所有关心扬州的人,向大家报个平安;第二封:《纸短情长》,致隔离中的扬州亲人,请大家稍安勿躁; 第三封:《曙光在前》,致奋力战疫的逆行者,盼大家再接再厉;第四封:《风雨同州》,致驰援的兄弟姐妹们,谢大家情深意重;第五封:《愈后天晴》,致感染德尔塔的市民,望大家宽心安心;第六篇:《鉴往开来》,致永远挺立着的城市,看大家同创未来。六封家书,见证了扬州战“疫”的风云激荡、浓缩了我们对扬州的万千情愫。
           扬州重启时刻,我们又推出六封家书合辑的新媒体产品,拜谢所有为扬州拼过命的人,也送上对家乡
  • 家书收尾,宣告扬州归来
  •        城市逐渐复苏和重启阶段的宣传,我们从“感恩”和“感谢”入手。
           9月7日一早,经过精心准备,发布端出感恩报道大餐:综合报道《谢谢你们,与我们风雨同“州”》,以及《“扬”光正好 感恩有你》系列融媒体产品,对省内来援的12个兄弟城市一一进行报道。一个月前,近5000名医疗、公卫人员星夜驰援,与我们携手战疫。鲜花、掌声道不尽460万扬州
  • 创意产品,见证复苏重启
  • 最诚挚的祝福。世间套路万千,唯有真诚动人。这组产品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真诚:真诚致意、真诚致谢、真诚致敬、真诚共情、真诚自省……真诚换来了共鸣,有网友留言评论:“这几封信,有共情,有温情,落在了人的心坎上。好像黑夜的星光,虽微弱,但透亮。”还有网友留言:“字字饱含深情,字字掷地有声,字字激荡人们的心灵,全方位诠释了什么是扬州精神,什么是扬州内涵,什么是扬州情怀。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扬州的水平!”     
  • 人民对他们的感恩,说不尽对他们的谢意。综合报道分别以核酸检测、流调工作、病区医治等主题,回顾了来援人员的勇敢无畏、坚强坚韧、敬业担当;融媒体产品则采用海报+图文+小视频的形式,海报为扬州地标与12个兄弟城市的对应地标手绘,图文、小视频体现故事和细节。整组报道经过后期编辑的精心加工制作,不仅视觉冲击力强,可读性也强,体现了扬州对12兄弟城市的真诚感恩,以及彼此间血浓于水的深情。
           感谢扬州一线基层战疫人员的报道,我们分成了三个主题:“志愿红”:星火成炬,你们凝聚起信心;“天使白”:尽锐出战,你们身后是平安;“守护蓝”:不忘初心,你们有海的力量。三组海报大气磅礴,和长篇通讯相得益彰,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扬州发布平台一直没有停止形式上的创新和探索。这周还推出了两幅极具特色的长条漫产品:横版长条漫《2021,扬州战“疫”之夏》,以手绘长卷还原这场令所有扬州人难忘的抗疫之战,让一幅
  •        在9月9日宣布全域低风险后,我们及时提醒大家:转入常态化防控,仍不能大意。发布及时刊发专家说《全域低风险不代表无风险,去密集场所可错峰出行》,并制作海报《全域低风险≠零风险》,提醒大家疫情防控过渡期的注意事项。零点过后,指挥部接连发布了6个通告,涉及主城区疫情防控、小区管控、公交车和出租汽车运营、道路交通管控查验等,都是市民十分关心的好消息,为了抢得同城最快发布,编辑部提前作了调整,增加大夜班力量,大家分工协作,做到了第一时间发布。
           重启之后,各行各业也在有条不紊地复工,发布平台推出了很多记者的探访稿件,包括《 记者探访视频|复业首日我市综合体内井然有序,购物环
  • 日常报道,提醒常态防控
  • 幅众志成城的画面,镌刻在扬州人的集体记忆里。竖版长条漫《因为疫情,我发现……》,发出疫情之后的感悟:珍惜平平淡淡的日子,珍惜人世间所有美好。       
  •        9月初,是开学季。今年情况特殊,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线上教学,条口记者围绕线上教学推出了一系列的新闻,例如《居家和在校有何不一样?
  • 教育新闻,做足线上文章
  • 境宽松舒适》《扬州城市客运今“重启”!公交出租“一车一码”》《记者探访农贸市场│多样化举措严把“防疫关”》《图集|扬州部分景区有序恢复开放,游人有序进园》《记者探访主城区重点工程:建筑工地复工忙 防疫工作不放松》等,现场感强,也很应景。
           值得表扬的是编辑的整合服务意识。各大景区发布开园公告,单独散发后不容易找全,编辑特意整合了一条《开园公告汇总!扬州部分A级景区今有序开放》;重启前后各类通告政策等密集发布,为方便市民查找,更清楚地了解内容,编辑又整合了一条《最新热点问题解答!事关离扬返扬政策、疫苗接种,交通、商场、旅游景区等恢复情况!》内容实用,服务性强,为编辑的主动性点赞。 
  • 返回目录
  • 这所学校这样提升学生线上学习效率》《线上教学如何对标双减,扬州这所初中推出12条规定》等,报道贴合需求,把问题掰碎了讲,服务性比较强。
           教育中心和发布平台还联合推出了相关策划,开学季的“停课不停学 ,‘云’端同上‘开学第一课’”,记者兵分多路,全程记录不同以往的“云上”开学季;教师节特别策划“多彩老师”主题活动,推出《致敬教师,把心里的话写给你看!》,邀请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为老师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网友参与踊跃。
           提一个建议:随着疫情形势的向好,生活慢慢恢复,我们需要更多元化的内容。建议记者的写稿重心也要适时调整,回归条口,多关注恢复中的市民生活及需求,让平台内容更丰富。     
  •        随着疫情防控趋稳向好、进入常态化,疫情稿件热度逐步“降温”,网友的关注度随之发生转移。晚报微信继续保持民生温度,积极与网友互动,帮他们解决疑难困惑,发挥主流媒体强信心、聚民心、暧人心的舆论导向功能。
  • 刘雷
  • 疫情报道中的民生温度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媒体在传递疫情信息的同时,只有做到及时与网友互动,回应网友关切,才能展示出有温度、有情怀的媒体力量。
           《“疫”问“疫”答》栏目继续加大对网友问题的回应:8月28日,《最新!孩子开学、如何就医等你关心的问题答案都在这……》对特殊时期网友最关心的问题,一一给出解释。8月30日推送《零新增后,专家给了三个建议,最重要的是戴口罩!》,向网友普及防护知识;《“苏康码”黄码怎么转绿码?》回答网友转码问题。9月1日《关于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还款问题,解答来了》回应网友公积金贷款还款情况。
           回答网友的关注,还体现在第一时间发布与他们切身相关的新闻上,及时推送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解答。9月2日,《关于调整主城区封控小区(自然村)管理措施的通告(第84号)》发布,我们即刻刊发,引发网友关注,阅读量1小时 10万+,最
  • 回应网友关切,用“温度”彰显传播力量
  •        回应民生诉求,还体现在对疫情谣言的及时澄清。谣言的出现误导了网友,更引发网友的恐慌和担忧,对抗疫工作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晚报微信及时发布相关部门的权威回应和记者采写的辟谣稿件,以媒体的公信力有效阻止了谣言的扩散。
           8月28日下午,朋友圈内热传一段6秒钟的视
  • 及时发布辟谣,用事实真相粉碎谣言
  • 终达16万+。9月3日,推出《扬州市快递、物流、商务服务业如何复工复产?具体流程来了……》《扬州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操作指南来了》,及时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指导和帮助,阅读量分别达4万+、6万+。9月4日推送的《最新!扬州复工复产人社政策合集来啦!》也获得不错的阅读量。
           晚报微信后台每天至少有三四百条留言,值班小编逐一回复,确保网友的咨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些敏感不方便放出的留言,不精选,私下单独回复。即便一个表情,网友会觉得被尊重,有求必应,自会增加他们对晚报微信的持续关注。
  • 频,一条小路两侧的门面房被封条封了,还拉上警戒线。视频中,一女子说,“警戒线、封条,不得命了,东花园里面全部封了!”网友一时间难辨真假,我们第一时间推出《东花园里面全封了?假的!》稿件,通过警方说法向网友澄清谣言,原来是警方根据街道和社区要求,给东花园东西路两边商家贴上封条,门前拉上警戒线,目的是阻止商家开门营业,避免群众聚集。 
           8月23日上午,有网民在社交媒体群内发布“扬州所有社区接到蔬菜订购单都会向供货商索要回扣”等不实言论,造成恶劣影响。当天,我们发出稿件《扬州警方最新通报,造谣者的道歉视频来了!》向网友澄清,散布谣言者是为博人眼球,利用社会对当前疫情的关注,故意编造不实言论。
           有网友反映“黑跑腿”美团小哥漫天要价,涉嫌非法牟取高额“跑腿费”。8月23日,我们从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已立案调查,随即推出《趁人急需“漫天要价”!这名“黑跑腿”小哥被立案调查》,向网友通报最新详情。  
  •        随着疫情稿件逐步淡化,晚报微信回归其他正常新闻的报道,在选稿标准上,依然把报道重点放在关注民生诉求、提供资讯服务,多条稿件阅读量可圈可点。
           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我们随即推送《刚刚,教育部最新通知!》,其中两点备受家长关注: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阅读量直达6万+。9月2日连发3条热点新闻,有热点事件追踪:《省政府通知:冯军、徐勇免职!》一小时不到即冲破5万+,最终阅读量9万多;有家长关注的教育类资讯:《省教育厅最新部署,关于高中生选科工作》;有重大政策新闻的出台:《杜绝“娘炮”!国家出手
  • 新闻回归常态,用细心服务关注民生
  •        当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时,晚报微信迅速发声,规劝网友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做“病毒斗士”,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 返回目录
  • 了!》,均冲上较高的阅读量。9月4日,#微信拟推出聊天记录付费云存储服务#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我们及时推出了《太突然!微信或迎重大变化!网友吵翻》。       
  • 业务加油
  • 03
  •        通常,需要党媒报道的会议是党委、政府某项工作的部署会、推进会、总结会,或者是这个会上将发布某个重要决议、实施意见。这些会议都与当地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写好会议报道?“会前做足功课”最重要。
           第一步,掌握会情。提前掌握会议的大致内容,尽可能多拿到第一手会议材料,包括会议议
  • 策划在先  会前做足功课
  •        新媒体不断涌现,提供了丰富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它们改变的是内容到达受众的传播介质,以及受众获取内容的方式和习惯,受众的核心需求依然是内容。
           会议报道是党媒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会议报道内容和形式出彩?
  • 会议报道如何出圈出彩
  • 程、交流材料、领导讲话稿等。即使具体的会议材料没法提前拿到手,也要向会议牵头部门作口头了解,不能有“等到了会场再定报道思路”的想法。
           第二步,分析研判。了解党委、政府或会议牵头部门想要对外传达什么信息,然后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受众,通过这个会议,我最想知道什么,会议里的什么内容与我有关、与生活有关。只要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这个会议报道的重点、亮点也就找到了。
           第三步,做好策划。以全媒体的视角,初步确定报道方案或报道策略,包括报道方式、主题、重点等。根据方案,提前搜集、补充写作稿件时需要的素材,比如背景材料、相关数据,有必要的话还要联系采访。
           第四步,联系后方。近年,传统媒体纷纷“牵手”新媒体,组建了自己的微信、微博、APP、抖音号,构建起立体式的传播矩阵。这既是传统媒体为了夺回被新媒体、自媒体抢走的受众资源,也是为了跟上传媒发展的步伐。“牵手”新媒体,不是
  •        记者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注重捕捉细节,同时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采写思路。一旦想调整,记者要立即向大后方的部门主任汇报或与编辑沟通。如果囿于会议报道的篇幅无法充分阐述,就在这篇会议报道之外,再做一篇新闻。从挖掘新闻的角度来说,这叫“一会两吃”。有的记者在写完常规的会议稿件之后,会再写一篇侧记,将体现人物个性、会议亮点的细节提炼到标题中,并在稿件中加入人物对话、场景描述、动作细节刻画等,这种直击现场式的报道更能吸引受众的目光。
  • 捕捉细节  会中及时调整
  • 简单地把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的稿件照搬到新媒体平台上,而是要贴合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针对特定受众量身制作专门的新媒体新闻产品。对会议报道来说,记者在会前与大后方的编辑、设计人员沟通,根据手头材料,先行制作相关图表、漫画、H5等,为赢得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上的先发优势争取时间。       
  • 返回目录
  •        在媒体融合传播中,面对不同的传播媒介、不同的受众群,媒体人还要“看人下菜”。如果把新闻比作一道菜,端到纸媒上的“菜”和端到“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上的“菜”是不一样的。食材相同,但处理方法不同,烧法也不同。同一会议,记者至少要拿出两个以上文字版本,因为供给纸媒的稿件与供给新媒体的稿件在谋篇布局、写法、语言风格、呈现方式上都是有区别的,连新闻标题也要量身定做。当把会议新闻推送到新媒体后,记者还要关注反馈,分析阅读量高低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提升。
           摘自《传媒评论》 
  • “看人下菜”  会后关注反馈
  •        捕捉细节,考验的是记者的观察力和处理新闻的能力。这一点在短视频新闻作品的制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会议现场同步录制了视频,记者在制作短视频时除了抓取最精彩、最关键的讲话片段外,还要抓住最特别的瞬间。这个瞬间可以是令人感动的,也可以是出乎意料的。
  • 他山之石
  • 04
  •        面对建党百年这样一个历史性的“高光时刻”,一个宣传战线全国性的“同题大考”,杭州日报宣传报道的理念、做法是——强价值,强内容,强互动。
           一起学习。
  • “同题大考”争高分
  •        案例1:寻味经典·杭州党史百年经典故事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在做好中共党史宣传等一系列“规定动作”的同时,着力挖掘杭州本土的党史故事。通过向社会征集、向专家求教,从杭州百年历史长河中遴选了30个经典事件,包括中共杭州小组的创建、《中美联合公报》
  • 强价值
    ——寻访值得被铭记的历史瞬间
  •        案例1(续):寻味经典·杭州党史百年经典故事
           拂去历史的面纱,让历史故事生动起来,让故事里的人活起来。以《钱塘门外春将至》为例,该篇章讲述的是解放前夕杭州地下党的革命故事。有一位地
  • 强内容
    ——好文笔讲好故事,好版式呈现好内容
  • 在杭草签、工业兴市战略实施、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等等。
           精选的记者团队,走在寻访路上,去记录和书写那些在城市成长史上改变了发展走向、影响着万千市民生活的时刻。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容被挖掘,甚至过去党史中记录有误的内容这次也被纠正。
           寻味经典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史实的还原,更在于带着大家去品读一座城市的发展基因,解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矢志奋斗的精神密码,为新时代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力量源泉。比如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比如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这是寻味经典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 下党名叫张永,记者采访他儿子时,一直尊称他“张老师”,直到临别时,他告诉记者,其实我姓赵,我父亲叫赵留永,张永是他当地下党时的名字,一直使用到现在——这段文字的叙述看似平淡,实则震撼人心,也回应了文章开头记者的独白:在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有人驰骋疆场、勇猛杀敌,也有人深入虎穴、步步为营。后者常不为人知,只因他们往往甘愿将知道的一切带进坟墓,甚至自己的名字。文章刊发后,党史办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发来微信:你们的文章把我们都看哭了。
           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诸多正向反馈——栏目推出仅两期,杭州出版社就主动上门联系,希望合作出版书籍,并承诺免书号费。这也让我们体会到:优质的内容能够被看见,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
           案例2. 七一特刊
           精耕细作头版双跨版和吴山平。7月1日和2日的头版设计,是全国媒体都分外看重的PK赛。编辑团队很早就开始谋划,提前大半个月进入实战阶段。我们采用的是双跨版关联设计,分别体现 “中
  •        案例3:点亮杭州红色地图
           如何让党史宣传“出圈”传播?杭报与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共同推出的“点亮杭州红色地图”活动,着重在互动上下功夫。通过线下寻访、线上打卡以及知识竞赛“三部曲”,推出了一系列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的新媒体产品。
           三个多月时间里,全市4万多名党员参与其
  • 强互动
    ——让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出圈”传播
  • 国共产党与杭州·百年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百年发展史”,内容和形式对称、关联、呼应,整体布局既大气开放,又体现了各种巧心思,特别是手绘版底图格外出彩。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七一”当天,杭州日报重磅推出吴山平《人间天堂尽朝晖——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文章气势磅礴,有理有据,文笔优美,彰显了杭州日报作为党的“喉舌”应有的大视野和家国情怀。  
  • 返回目录
  • 中,线上线下共同穿行在建党百年的征程中,一路走读,一路感悟,在“点亮排行”“区县排行”“步数排行”三个榜单力争上游。
           七一当天,杭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媒体产品《今天,超燃!》,文末嵌入互动H5产品《重温我的入党志愿》,收集展示了大量名人的入党志愿书。用户填写入党志愿并手写签名后,可将志愿书生成海报,在朋友圈广泛转发。
           来源:杭报集团业务交流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