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氏通讯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山东泰氏新材料
发布时间:2019-12-25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泰氏通讯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FLYING DREAMS
  • 服务客户 · 成就价值
  • TESHTEX
  • 泰氏通讯
  • 新年刊

  •       2019年即将过去,我们共同经历了项目论证的反复推演,渡过了融资关口的好事多磨,大家齐心协力,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携手并进!

    感恩有你!


  • 供稿:屈中燕

  • 设备进厂
  • 供稿:蔡玉娇
  • 送泰氏女团C位走花路

  • 文能键盘鼠标  武可板车铁锹

  •       说起项目申报政策,相信每个项目申报从业者都不陌生,“了解和掌握项目申报政策及更新情况”已经成为我们从事这个职业的必备基础以及岗位职责中的明确要求之一,我们中很多人已经养成每天到各大政府主管部门网站上快速浏览有无政策更新的习惯。
         但是,绝大多数人可能也就是仅仅停留在“政策有无更新”的关注点上,根本谈不上去研究申报政策的设计逻辑或规律,能进行政策深度解读的更是少之又少,所见的解读也停留在申报通知的简单比对式的照本宣科,根本谈不上从背景出发,从趋势收尾。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没有去研究申报政策的设计逻辑,但是也没有对我从事的工作带来什么影响。从短期来看,是,任何影响都没有,你只要找到政策就可以。但是从长期来看,你对职业乃至行业的认知水平将一直停步不前。
          
  • 科技部    楚德军
  • 掌握政策设计逻辑
    政策研究大有可为
  •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到省里了有省重点研发计划,有的到市里了还会有市重点研发计划,前两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改革这两年同样影响并延续到了省市级同类项目制度改革上。
  •      这个逻辑特点是绝大多数人早已意识到的,所谓的层级延续性,就是从国家部委到地方省市,无论是专项/计划的名称,还是管理方式和支持方向,基本上一脉相承下来的。
  • 01-层级上的延续性
  •     从另一方面来说,掌握了政策设计逻辑或规律,能够让我们从更多维度去对公司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全面统筹规划,也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个新行业新领域的申报政策。接下来,我来把我通过政策研究和碰撞能够感知出来的一些设计逻辑或规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 科技部  楚德军
  • 掌握政策设计逻辑
    政策研究大有可为
  •       同行从业者应该都知道,不同政府主管部门都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专项/计划资金,无论是专项/计划的名称,还是每年实施的时间,支持的方向基本都已形成一套稳定的流程。由于这类专项/计划通常支持力度较大,通常也是我们最为关注和重视的。
  • 02-稳定性与滚动性结合
  •      再比如,国家有千人计划,很多省对应的会设置省千人计划,有的市也会设置市千人计划(例如杭州的521计划),我们通过层级上的打通串联,就不难发现,计划的名称千变万化,但本质上就是千人计划,支持的人才均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当然,层级的延续性并不一定非要全部历经三个层级政府,也并不一定是中间不能断层。
  • 科技部     楚德军
  • 掌握政策设计逻辑
    政策研究大有可为
  • 03-普惠性与集中性共存
  •       但近年来,在国家双创战略实施、城市间竞争日趋白日化的大环境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综合影响下,滚动性政策的特点体现的愈加明显。除了原有的各类计划/专项稳定实施之外,各地政府还会因地制宜考虑到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降低政府招商阻力、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等等诸多因素,出台一些滚动性政策,比如:在10年那会儿,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是没有任何政府奖励的,而近年来各地会出台类似“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发展的三年(2018-2020)计划”这样的政策,对通过认定的高企给予奖励,这类政策就是带有很明显的时效性和后续的不确定性。
  • 科技部    楚德军
  • 掌握政策设计逻辑
    政策研究大有可为
  • 04-先行性与借鉴性互补
  • 在当下的环境中,产业、资本、人才、技术向重点城市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同样的,上述资源向垄断国企、巨无霸企业、独角兽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所以,政策上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相应的会向这些企业集中。其实逻辑也很简单,这些企业更具备把项目实施好的先决条件和优势,而小企业想去承担大项目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尽全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与环境,让所有企业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政策红利。这个时候,就需要覆盖面比较广的政策,也就是所谓的诸如税收减免、人才/房租补贴、各类奖励等普惠性政策,资金虽不多,但好歹也算是表明政府部门的一个态度。
  • 科技部    楚德军
  • 掌握政策设计逻辑
    政策研究大有可为
  • 05-完善的配套性
  • 还要提到的一个逻辑就是先行先和借鉴性,这个在很多政策领域也是比较常见的逻辑。从经开区、高新区到自贸区,无不经历这种先行试点到推广的过程。对于项目申报政策也一样,产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政策出台同样也会与时俱进,但是俱进的方向在哪?那就是国家层面的推动以及发达地区的推动,无论是政策的出台,还是经验的传递,有借鉴才能更有针对性。当我们面对一个全新领域做项目申报政策筛选时,这个逻辑也会给我们提供参考方向,我们可以先从北上广深这些发达城市看看类似领域的政策有哪些,出台的部门是哪个,在这个基础上再回归到管辖地的部门来进行搜集筛选并进行跟踪关注。
  • 科技部    楚德军
  • 掌握政策设计逻辑
    政策研究大有可为
  • 一个政策的出台,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是一个孤立的文件,因为政策的实施需要同一层级的不同部门或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的联动协调。所以,一套完整的申报政策通常应包含指导(实施)意见、专项/计划管理办法(含资金)、专项/计划申报通知以及指南等文件,这么完整的一套政策会让我们对政策出台的背景、管理要求、申请难度、支持重点有个全方位的了解。我们很多人只知道项目申请的时间、条件和资金支持力度,根本不在意或者不知道项目申请的难度有多大,大在哪里?也不知道如果批下来会怎么进行过程管控,这种管控反过来也会成为我们做财务预算时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 科技部    楚德军
  • 掌握政策设计逻辑
    政策研究大有可为
  •       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可能对于专利并不在乎,并且短期内是看不到经济效益的,但是即使是短时间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应该用专利来保护你的新产品或新技术。因为专利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如果一个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没有申请专利,那么很快同行们就会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产品进行售卖,那么你的市场份额就会缩小,甚至被后来者占据领先位置。
          但如果我们对产品申请专利,并获得了专利权又会有什么样的益处?
         第一,独占市场独占市场这一目的是最主要的,一项新产品研发出来后,只要具有市场效益,那么竞争对手必然会争相模仿。但只要我们申请了专利,竞争对手就不能直接复制其产品。根据《专利法》,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人都不得生产、销售、许诺销售、使用、进口该专利产品。因此,一项新产品研发后,务必要申请专利。
  • 科技部   谢惠芝
  • 企业申请专利有什么好处?
  •      案例:安徽万燕公司曾推出“中国第一台VCD机”而红极一时。当时拥有一整套成熟技术的万燕公司却因不重视专利,认为“申请专利意义不大”,导致了后来VCD机市场诸侯割据的局面,原本稳坐霸主位置的万燕公司更是悔不当初,其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各大厂商买去作为样机。

        第二,避免被他人抢先申请专利中国有十多亿人口,从事同一行业的人更是不胜枚举。我们在研发一项技术的同时,可能也有人在研发同一或相似技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申请专利,那么这项技术在法律意义上可能就不属于我们。

  • 科技部   谢惠芝
  • 企业申请专利有什么好处?
  • 第三,专利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若拥有多个专利是企业强大实力的体现,专利是一种无形资产和宣传手段,同时也是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多项政府补贴、贷款政策都倾向于拥有专利更多的企业。并且企业可以利用专利的许可、出售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      案例:某洗衣机制造商未解决洗衣机降低噪音、提高揉洗效率问题,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研制出新的传动部件,但由于科研主管缺乏专利保护意识,未及时申请专利。此后该技术成果被一外聘人员所掌握,以个人名义抢先申请专利并在洗衣机制造商准备上市新产品时发出专利侵权警告书,由于该厂并无记录研发过程,以至于最后用80万元买回了自己的专利。
  • 科技部   谢惠芝
  • 企业申请专利有什么好处?
  •       企业申请专利,不仅仅是拿来看的,更时具有实际价值的,充分利用自己的专利,既可作为“盾”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也可用作“矛”打击竞争对手的侵权行为,愈演愈烈的专利大战更是证明了专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恒大知识产权提醒您,专利申请一定要及时,一定要寻找有资历、有资质的代理机构进行申请。
  •       政府颁布的专利奖励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等,会给予部分政策、经济方面的帮助,例如深圳政府在2016年第4批专利申请资助的项目就资助了共960.788万元,各地政府也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 科技部   谢惠芝
  • 企业申请专利有什么好处?
  • 财务部  韩蕾
  • 提醒一:同一子女的子女教育扣除项目,父母双方的扣除比例应符合政策规定标准。您需要与共同扣除人进行沟通,确认双方填报的子女教育(同一子女)扣除比例之和不超过100%。
    提醒二:夫妻双方非婚前分别购买的住房,只能选择一方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您需要确认住房是否为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如果属于婚后购买的,只能选择一方扣除;如果属于婚前分别购买的,需与配偶沟通确认扣除方式。
    提醒三:纳税人填报的赡养老人项目,共同扣除人的合计扣除金额要符合标准。您需要与共同扣除人进行沟通,确认各自填报的赡养老人扣除金额之和不超过2000元,且每人分摊额度不超过每月1000元。
    提醒四: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纳税人只能选择一处扣缴义务人扣除。您需要检查是否存在同一项目多处扣除的情况,如果存在,应当及时作废多余的扣除项目。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填报“九提醒”
  • 财务部  韩蕾
  • 提醒五:纳税人与其配偶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如果主要工作城市相同,您需要与配偶进行沟通,确认没有同时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提醒六:纳税人与其配偶不能同时扣除住房租金和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您需要与配偶进行沟通,商定各自享受的扣除项目和扣除方式,确认没有同时扣除住房租金和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提醒七:纳税人应当确保填报子女、配偶、赡养老人身份信息准确。您需要检查填报的子女、配偶、赡养老人身份信息是否与其身份证件上记录的信息保持一致。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填报“九提醒”
  • 财务部  韩蕾
  • 提醒八:纳税人填报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享受扣除。您享受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扣除的计算时间,为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填报时应检查证书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机关、发证(批准)时间等信息是否与证书保持一致。提醒九:纳税人填报学历继续教育的,应当为中国境内接受的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您接受的继续教育类型应当为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教育,比如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同等学历申请学位、网络大学等可享受学历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填报“九提醒”
  • 供稿:梁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