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 西南联大在蒙自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安静的美少女莎拉波娃
发布时间:2018-04-19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西南联大在蒙自
  •        西南联大在滇八年,大师云集,名家荟萃,文人学子齐聚,如璀璨群星,辉映边城,是那个年代最亮丽的文化风景。

  •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的许多精英志士,不甘沦为亡国奴,为保存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随后京沪失守,战火危及长沙,仅维持了4个多月的长沙临大被迫迁往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8年时间,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名师巨匠,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 作为西南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80天,但给当时闭塞落后的蒙自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爱国、民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有力冲击了当时的黑暗政治和旧文化、旧习俗,对蒙自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联大到达昆明后,由于校舍不敷使用,而蒙自有滇越铁路连接昆明,交通便利,又有空置的房子,校方决定将部分师生迁至蒙自设立分校。
    1938年4月,文学、法商学两院师生分两路陆续抵达蒙自:一路由长沙南下,经广州、香港、越南海防,乘火车经滇越铁路抵达蒙自;另一路自湘黔步行入滇,再从昆明沿滇越铁路至蒙自。
  • 跋涉万里关山 保存中华文脉
  • 西南联大要到蒙自开设分校的消息传一经传出,整个蒙自城顿时沸腾起来,无论政府官员、还是老百姓,都非常欢迎联大师生的到来。当时的蒙自县长带领乡绅把这些流亡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住进了最好的房子。当时空置的蒙自海关税务司署旧址大院,被用作分校的课室和办公机构。单身教师和学生就住在临近湖岸的哥胪士洋行楼内,这是当年蒙自难得一见的西式楼房,带家眷的教师和女生则住在南湖北边的城里。那时在这些楼内暂栖过的就有陈岱孙、郑天挺、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钱穆、吴宓、叶公超、汤用彤、燕卜荪、马约翰等大师学者。
  • 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就在南湖边上,哥胪士洋行,每天,他都要穿湖而过,到海关的关舍去上课,荷花、柳树、桉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先生,昆明的翠湖和蒙自的南湖相比,您更喜欢哪个?”散步途中,学生问他。先生略微沉思,说,蒙自的南湖更正像一个纯朴的农家少女,我更喜欢南湖。
    开学以后,慢慢有西南联大的女生到南湖边的柳树下、河塘边看书,渐成一道风景。很快蒙自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纷纷效仿,一时间,南湖边聚拢起浓浓的文化氛围。
  • 融入当地社会 传播抗战思想
  • 彼时,战火纷飞,硝烟四起,国家存亡匹夫有责,结合滇南抗战,联大师生对当地展开了大量社会调查,走访了解当地农民和矿工的生活状况,并考察当地文化,收集民歌民谣。而对于抗战思想的宣传,更是一刻不曾落下。《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抗战歌曲在当地被广为传唱。据当地老人述说,那年春节,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全都变成了抗日春联。
  • 几月后昆明校舍落成,联大蒙自分校结束学期教学,于8月、9月分批陆续返回昆明。1946年5月,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迁回原址复校,师范学院留在云南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 在短短的180天里,对于蒙自来说,西南联大带来的影响弥足珍贵,让很多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冯友兰先生之女宗璞在《梦回蒙自》一文中如此写道:“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 双击此处进行编辑
  • 《西南联大在蒙自》
    制作人:李沛锦
    语音:李沛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