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吴啧啧
发布时间:2019-05-28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电商171班34罗杏燕,35潘涵,36钱苒奇,40吴巧琳,41吴燕敏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
  •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特制定纲要。
  • “高精尖”成果亮相北京科技周
     凸显北京创新实力
  • 2019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近300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智能设备、前沿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展项和互动体验产品等集中展示。
    许多“高精尖”成果已经逐渐走入大众生活,这些成果惠及大众,提高了大众生活的品质,为大众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
  • (图为移动台架型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
  • “高精尖”成果亮相北京科技周 凸显北京创新实力
  • 由大艾机器人推出的用于康复训练使用的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将智能穿戴外骨骼技术、大数据与运动康复实践相结合,形成体系化下肢运动康复设备,提升康复进程,解决重症患者的康复痛点,减轻医护人员负担,提升康复服务效率。
  • (图为智行者团队打造的“星骥”无人车)
  • “星骥”无人车系列,定位于高速、安全及可靠性,采用多源传感器融合感知、高精度地图与定位定姿、目标行为识别与轨迹预测、自主决策与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能在高速道路及复杂城区道路实现汽车自动驾驶功能。
  • “高精尖”成果亮相北京科技周 凸显北京创新实力
  • (图为氧化镓单晶晶坯及基日盲紫外探测器件)
  • 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形成集碳化硅单晶生长、加工、检测、清洗封装等设施齐全的创新型碳化硅单晶衬底生产基地,实现高质量4-6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产业化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以碳化硅和氮化镓生产为主的北京国联万众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其氮化镓功放产品已在国内著名通讯公司得到批量应用,产品水平和国际同步,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高精尖”成果亮相北京科技周 凸显北京创新实力
  • 广西“科技嘉年华”常办常新——
    1300多项创新成果拉近科技与公众的距离
  • 什么样的科技活动周才有生命力?广西给出的答案是秉持“高新特强、奋力全行,全民参与、开放共享”理念,常办常新、越办越实。
  • 5月19日,2019年广西科技“两周一展”启动仪式在南宁举行
  • 被喻为广西“科技嘉年华”的“两周一展”举办3天来,受到市民的热烈追捧,1300多项高精尖创新成果拉近了科技与大众的距离。
  • 广西“科技嘉年华”常办常新——
    1300多项创新成果拉近科技与公众的距离
  • 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一角
  • 广西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撑,在17000平方米的展区里,不经意间你就会邂逅高大上的“广西智造”。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的“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世界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的发展,作为国家“桥梁名片”引领着世界拱桥发展
  • 广西“科技嘉年华”常办常新——
    1300多项创新成果拉近科技与公众的距离
  • 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上,小学生正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
  • 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上,与会嘉宾听取产品介绍
  • 广西“科技嘉年华”常办常新——
    1300多项创新成果拉近科技与公众的距离
  • 广西柳工的“满足欧IV环保标准的内燃叉车”,让经济发展更绿色低碳;特别是2018年度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等11个获奖项目,代表广西最高创新水平的科技项目向公众集中展示,让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 广西“科技嘉年华”常办常新——
    1300多项创新成果拉近科技与公众的距离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
    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
  • 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
    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 ‘海翼’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是根据中科院B类战略先导专项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
  •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3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
    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
  • 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这标志着,我国的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已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据悉,这台光量子计算机由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院物理所等单位协同完成研发,是货真价实的“中国造”。
    速度比之前国际同行所有类似实验快了至少2.4万倍。‘
  • 中国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
  • 我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于2017年5月5日14时许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C919的全称是“COMAC919”,COMAC是C919的主制造商中国商飞公司的英文名称简写。
    C919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工程人才,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
    双击此处进行编辑
  • 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
  • 2018 年 1 月 30 日,硬 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 慧眼 " 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据介绍," 慧眼 " 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 30 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 " 慧眼 " 卫星填补我国空间 X 射线探测卫星空白
  • " 慧眼 " 卫星成功发射和运行,将使中国在国际竞争激烈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将显著提升中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中国空间 X 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中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对提高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第一方阵:进入领跑并跑日益增多新阶段
  • 2017年8月24日,在日本名古屋,人们参观中国的医疗设备“联影96环PET-CT”,这是“中国智造”大型高端医疗设备首次打入日本市场。PET-C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英文简称,这种医疗设备可对人体进行全方位扫描,达到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新华社记者华义 摄
    在激烈的国际医学影像研究竞争中,数字PET堪称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的利器,与CT、核磁共振并称为医学影像“三大件”。
  • 双击此处进行编辑
  • 2018 年 1 月 24 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 年 11 月 27 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 中中 " 诞生;12 月 5 日第二个克隆猴 " 华华 " 诞生。多年来,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 " 并跑 " 到 " 领跑 " 的转变。
    “这是许多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国际细胞治疗学会主席约翰·拉斯科这样点评中国科学家的成果。
  • 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 " 中中 "" 华华 " 诞生
  •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以及未来基于体细胞克隆猴的疾病模型的创建,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使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新药研发进程。
  • 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 " 中中 "" 华华 " 诞生
  •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经过 3 至 6 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些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点评:这项研究的成功标志着人体自身内脏器官的再生正逐步从实验室理论走向临床现实,展现出了再生医学的前景,为肺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
  • 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成就展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办,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通号等中央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展。展览由室内和室外两个展区组成,全面介绍了中国铁路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铁路技术特点和成果,展望了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是近年来我国较高水平的综合性铁路技术成果展。
  • 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成就展开幕 
    系列复兴号新型动车组亮相
  • 12 月 27 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已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也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 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
    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 巧夺天工!
    港珠澳大桥用实力展示中国科技创新成就

  •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月27日,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在北京召开,正式对外公布十大进展遴选结果。由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古脊椎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取得的“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成功入选。
  • “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小组任务分布:
    1,3-6页:      41吴燕敏
    7-11,26页:  40吴巧琳
    2、12-15页:  36钱苒奇
    16-21页:       35潘涵
    22-25页:       34罗杏燕

  • 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