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邀请函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电子与信息学报
发布时间:2017-03-22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中国 重庆
    2017年10月
  • 邀请函
  • 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        我谨代表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诚挚地邀请您莅临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大会定于2017年10月在重庆召开,由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承办。
           大会将为您提供一个电路与系统领域相关理论、技术与应用的全方位学术交流平台。届时来自国际国内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应用专家和学生将聚集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及其他相关活动。这将是您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加强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的良好契机。
           在此我谨代表组委会全体成员对参会的所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期刊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年会大会主席     吴一戎
  • 欢迎辞
  • 刘明,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研究兴趣主要是存储器机理模型、材料结构、核心共性技术和芯片集成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担任“Applied Physics A”的编辑、《中国科学》编委、Scientific Reports的编委会委员等。
    刘明院士长期致力于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在存储器模型机理、材料结构、核心共性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微纳加工等方面做出了系统、创造性贡献。代表性成果包括:建立了阻变存储器(RRAM)物理模型,提出并实现高性能RRAM和集成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法,产生重要国际影响。拓展了新型闪存材料和结构体系,提出新的可靠性表征技术、失效模型和物理机理,为存储器产业发展提供关键理论和技术基础。
    报告题目:集成电路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
    报告摘要:集成电路已经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集成电路在不断缩小尺寸、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的发展道路日趋成熟,scaling down严峻面临挑战;未来集成电路进一步发展呈多元化趋势。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和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也在不断进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 大会报告
  • 许进,1959年生,陕西乾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工学双博士。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检索的有165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翻译学术专著3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大仪器专项、面上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等数十项。2013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1年,2004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任第一、二、四、五、七、八届国际生物计算机大会主席;2013年图论与系统优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电路与系统学会副主任;北京市运筹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题目:DNA-I-型探针计算机
    报告摘要:基于探针计算机的数学模型,结合DNA、材料、控制与光电转换等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生物计算机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 大会报告
  • 吴大鹏,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重庆市光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泛在网络、社会网络、新型融合网络体系架构及光传送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庆市教委科学研究项目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企业委托横向项目9项。
    报告题目:社会化泛在网络中的边缘感知与计算
    报告摘要:无线数据业务随用户业务需求增加呈爆炸式增长。若大量的无线数据分析和控制逻辑全部集中在较远的云端完成,难以满足业务的实时性需求。边缘感知与计算主要思想是把一些小型数据中心分布式地部署在网络边缘,同时结合一些有缓存、计算处理能力的终端来协助云端计算和卸载流量,从而达到减少核心网络负载,降低数据传输时延的目的。然而,大量实际测量表明,移动设备携带者的社会属性导致连接持续时间、连接间隔时间等物理状态呈现出极强的幂律特征。本报告重点介绍了社会化边缘感知与计算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等方面,通过对节点及连接的物理特征演化过程,感知网络的资源动态过程及业务的传输状态,最终以边缘协作的方式来实现网络资源配置优化,保障业务需求。



  • 大会报告
  • 严晓浪,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获浙江大学机电系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1993年任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期间部份主持了国家第3级集成电路CAD系统的国家攻关。1993年9月⑴994年5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作访问教授。回国后历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院长兼微电子CAD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99年担负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超大范围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SOC交叉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起兼任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另外,他还担负了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
    报告题目: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之嵌入式CPU研发与应用



  • 大会报告
  • 章秀银,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现为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IET Fellow,IEEE Access副主编,IEEE Guangzhou Section副主席。先后获得或入选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5年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主要研究领域:射频多器件协同融合设计、基站天线、滤波天线、大规模MIMO天线、数字射频系统、无线功率传输。
    报告题目:基于协同融合的高集成射频电路与系统及其应用
    报告摘要:随着移动通信向多频段、多制式和多系统方向发展,无线设备也朝着多功能集成、小型化和低功耗方向快速发展,这对射频器件与天线的功耗、体积与集成度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过去在此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在电路工艺与材料未取得进一步突破的情况下,单个器件的小型化与低功耗水平遇到瓶颈。针对此问题,国际上开展了多器件协同融合设计的研究。报告将首先介绍射频多器件协同融合设计理论与方法,展示具体的天线与无源电路、有源电路与无源电路以及无源电路之间的协同融合设计成果及其工程化应用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模拟与数字协同的数字射频系统,其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可重构能力。




  • 大会报告
  • 孙力军,男,1965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6年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电44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长期从事光通信及光电应用技术研究,专业工作内容涉及光通信技术、微波光子技术、光子集成技术等诸多方面。参与了总装“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和预研型谱项目的编写。主持完成了微波光传输组件、高速脉冲光传输组件、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等多个项目的研制,产品在卫星发射、三代和四代战机、导弹测控、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得到大面积应用。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曾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技术发明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奖,“十二五”军工重大贡献奖个人奖。
    报告题目:微波光子技术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


  • 大会报告
  • 卢策吾,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别研究员。2016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回交大前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机器人。他在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期刊CVPR,ICCV,TPAMI,IJCV等。其中有一篇共同一作文章在ACM Transactions onGraphics(影响因子4.09)近5年的1000多篇文章中被引用数排名第一。他曾经为斯坦福-丰田无人车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香港政府研究基金。他目前为gt-CVPR编委,国际顶级计算机视觉期刊TPMAI,IJCV的特邀评审。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的学术前沿发展
    报告摘要:报告将回顾人工智能的历史,介绍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比如深度学习,深度增强学习。并且介绍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视觉(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中目前遇到的一些瓶颈,以及未来可能的学术方向。



  • 大会报告
  • 1. 年会评选大会优秀论文,颁发证书,并授予奖金。
    2. 会议特别优秀的论文推荐到《电子与信息学报》、《雷达学报》、《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正刊评审发表。



  • 论文评奖
  •  提交论文截止日期:      2017年8月30日
     通知论文接收日期:      2017年9月15日
     提交论文修改稿日期:   2017年9月30日



  • 重要日期
  • 联系地址: 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   
                      重庆邮电大学    邮编:400065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邮编:100190

    重庆邮电大学联系人: 吴大鹏
    联系电话:023-62460815

    电路与系统分会办公室联系人:陈倩、张燕
    联系电话:(010) 58887066(陈)
                     (010) 58887064(张)

    会议邮箱:cscas@mail.ie.ac.cn
    会议网址:http://cscas28.csp.escience.cn/dct/page/1

  • 会务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