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178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融媒体
发布时间:2022-09-10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178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第178期
  • 2022年9月12日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 2022 |
  • 业务加油
  • 大咖教你怎么发现好选题
  • 值班手记
  • 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
    高规格 大密度 有质量
    “文”起来,更要“动”起来
    踩准“黄金3秒” 严守新闻纪律
    主力题材易位 传统题材稳健
    把脉网站的流量“密码”
  • 学习路上
  • 一线双创
  • 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 遍地开花的题材怎样“出圈”
  • 目录
  • 值班手记
  • 01
  •        在全媒体新闻中心会议上,周总提出了瞄准重点读者、提升读报体验的命题。谁是我们的重点读者,重点读者意味着什么,如何更好地服务重点读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近期,华为任正非的讲话刷屏。任正非再次提到扬长避短,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我们在日常报道中,根据媒介特点,完全“避短”不可能,
  • 毛建国
  • 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
  •        9月5日起,新华社推出“领航中国”系列述评,我们也根据要求开设了专栏。如何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值得我们思考和发力。“勇挑大梁”,是个突破口。
           这周,“勇挑大栏”专栏发了两篇稿件。8月30日,我们提出头版严重缺稿后,丁蕾和屠明娟两位同志,主动沟通,跨条口合作,9月2日拿出《就这样“新”“兴”向“荣”》。这篇报道,以“新”“兴”“荣”三个字,生动反映了扬州
  • 大:勇挑大梁
  • 一方面有新闻要求,一方面受到原料限制;但在“扬长”上,把长板做得更长,尤其是满足重点读者需求,却是大有作为。体现的,就是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
           这一周(8月30日—9月5日)重点,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大文学”。“大”,是指勇挑大梁;“文”,则是指文化文明;“学”,主要是指开学报道。围绕这一思路,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 生活性服务业的全面复苏,传递了信心和希望。此前这类稿件,往往政策内容多,过去内容多,缺少新材料和对市场的具体探访。但这篇不同,两位记者发挥了各自长处,真正体现了合作,报道既有政策层面之大,也有市场环节之小;既有发改政策之硬,也有商务服务之软。
           目前,一些报道很难打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别同志有严重的条口意识,条口只能自己碰,别人不能写。问题在于,自己不想写、没时间写,或者一时思考不深写不好怎么办?而且,很多题材需要跨条口合作,又该怎么办?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大量报道都是跨条口跨领域的。这篇报道,是产经和商业两部门跨条口合作,而且是两位记者主动合作的结果,值得点赞。
           9月5日,“勇挑大梁”发了扬州物流业“加速跑”的报道,也是丁蕾同志写的。文章从扬州港写起,看一个港口激活风电产业链的路线图;再写到全市,看一批企业在行业细分领域的“加速跑”;最后写到政府服务,看一幅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
  •        这周,文化文明报道发挥了大梁的作用,连续撑起了多天的版面。扬州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我们的读者群对文化文明也十分重视,文化文明历来是我们报道的重点。
           文明创建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此前总书记给两位中国好人回信,肯定了平凡人的不平凡
  • 文:文化文明
  • 新画卷。三个看、三部分,线条清晰,采写十分扎实。这篇报道当天发了头版头条,是完全够格的。
           国网(扬州)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成立一年多来,已落户22家企业,8月31日二版推出了《一家双创科技园的“活力密码”》。科创,尤其是科创招商,起码有三个层面,企业、载体和团队。目前的科创报道,主要集中在企业和项目,对科创载体和科创团队报道得相对较少。这两年,扬州在招引科创载体和科创团队上做了不少工作,出了不少成果,这两块也可以出很多文章。这篇稿件,报道的就是科创载体。         
  • 之举。8月29日下午,我市举行2022年第二季度扬州时代新人发布活动,一批最美扬州人、“扬州好人”、优秀志愿者、好地方的好青年、新时代扬州好少年依次登台。8月30日,头版头条发了《时代新人讲述平凡力量》。我们在处理时,配了编后,突出了“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吟诵千年的『烟花』,原来近在眼前》通过大型音乐舞蹈诗《大运扬州——琴鹤同鸣》主创人员,详细介绍了该剧台前幕后。导演讲了一句话,“扬州是很有‘嚼劲’的一个城市”,很是耐人寻味。我们据此准备了一篇评论《城市的“嚼劲”来自哪里》。这组报道,整体不错,但党报一定要深处挖,尤其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旅共兴好地方的背景,应该有所提及和侧重。
           “运河十二景”评选出来后,媒体还可以做哪些工作?此前,就有关想法与机动新闻部进行了碰撞,得到了大力支持,计划推出系列访谈。经过精心筹划,9月2日推出了第一篇瘦西湖和北湖的报道——《打造“湖上胜境”的“双子星”》,参与
  • 对话的嘉宾层次高,文章质量也高。高端对话访谈,历来都是思想性的重要组成和体现。做这样的报道,正是扬主流媒体之长。
           9月3日,扬州“六个好地方”建设第四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文化繁荣、文旅共兴”,推出《好地方 “诗和远方”交相辉映》,全面展示文旅产业成为扬州支柱产业和拉动消费、促进经济新引擎的生动形象。“运河集粹”扬州文物商店精品展开幕,报道紧扣唐伯虎《怀楼图》等看点,抓住了受众的心。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陆运河大剧院,同样突出了主演孟庆旸揭秘“青绿腰”这个点。9月4日,《只此青绿》上演,头版主图,二版高规格专题。报道诗一样的语言,符合舞蹈诗剧的气质。在短时间内,能拿出这样的稿件,是不容易的。当然,若能增加实笔,多一些对现场的具象化描写,想必会有不一样呈现。9月5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成功拍出569件拍品,一只碗拍出72.64万元。稿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点面结合,特别介绍了几个拍品。         
  •        每年学校开学,都是媒体比拼场。在一般性探访、常态化报道基础上,既可深入一点,出一些深度报道;也可机巧一点,出一些轻骑兵报道。记得有一年,开学当天,某报守在幼儿园外面,捕捉家长表情,上了热搜。在常规报道外,若有一些“意外惊喜”,会极大地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8月30日,一组开学稿件比较出彩,尤其是阳光分班报道回应了社会关切。9月1日,正式开学。学生报到、新学期新变化等稿件,都十分抢眼。开学换老师不必焦虑、学杂费怎么交等,针对性、服务性很强。还有一些外围的,比如学校周边道路,以及一些学校建设情况,都做了较为详实的报道。
           应该说,围绕开学,我们已经做得很足了。但让长板更长,还有没有操作空间?尤其是家长关切是不是完全得到了满足?比如,明明现在分班已经都阳光了,为什么家长还是那么关切?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又该如何去挖掘和引导?一定意义
  • 学:学校开学
  • 返回目录
  • 上讲,与其说家长挑班,不如说家长挑老师,是老师对学生的成长太重要了。如果做一篇报道,把这层意思讲出来,这就是“人无我有”。
           此外,“纸螃蟹”、外来物种、法国梧桐喊“渴”等调查报道,也都不错,有一定看点。
           对于读报纸的人,一开始叫读者,后来叫受众,再后来流行称用户,未来会不会称“伙伴”?一次完整信息传播,是通过媒体与伙伴合作完成的,没有受众的信息则不构成传播。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就是珍惜自己的读者,尽最大能力打造长板,做到投其所好,让有效读者满意。这是基本的价值观,也是底层的生存观。     
  •        近期,沉浸式大型音乐舞蹈诗《大运扬州——琴鹤同鸣》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先后在扬州运河大剧院上演。两大演出都以文化内涵为支撑,以形体语言为表达,以历史纵深为特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品质上,都在扬州演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扬州晚报》倾尽全力对两场演出进行了高规
  • 袁益民
  • 高规格 大密度 有质量
  •        “狂轰滥炸”“反复强调”必然加深读者印象,形成广泛影响,产生积极效应。客户在媒体投放广告,特别重视这一点;同理,新闻宣传也是如此,高频报道是实现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策略、手段和途径。
           《大运扬州——琴鹤同鸣》是一部展现灿烂多姿传统文化的作品,也是一部向世人生动传达扬州城市气质和精神内涵的舞剧,8月28日,在扬州运河大剧院震撼上演。这一艺术产品具有文化性、本土性、梦幻性;尤其是本土性,是确保其演出市场的“必杀技”,对于扬州市民和外地游客都有极强的吸引力。如何将这种吸引力扩散、增强、放大?从8月29日—31日,《扬州晚报》连续三天对《大运扬州——琴鹤同鸣》进行了高规格、大篇幅、深层次、系统性、高频次报道:《穿越!奇幻!
  • 密度产生张力
  • 格、大密度、有质量的报道。这里用“密度”“幕后”和“唯美”三个关键词总结这两场新闻战役。
  • 震撼!再现“大运扬州”千年风华》《琴鹤同鸣  灵感这样诞生》《20秒换装转换两三次角色  一场完美演出是千百次锤炼》。一时间,在读者中形成了一股“琴鹤同鸣”热,节目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人期待着有机会走进扬州运河大剧院一睹为快。
           对于《只此青绿》的报道,《扬州晚报》也采用了同样的运作思路和运作方式。稍有区别的是,对《只此青绿》报道,横跨演出前后,步步进入佳境。从9月1日到9月4日,对两天三场演出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呈现:《一舞千年入画来!〈只此青绿〉的前世今生》《〈只此青绿〉带你沉浸式“赏画” 其中的美你可悟到?》《心有丘壑,眼存山河  3位主演揭秘创作幕后》《〈只此青绿〉昨晚震撼上演 江山雄奇!流动画卷美醉观众》。报道节奏紧凑,内容扎实,形态丰满。报道与演出紧密结合,在扬州掀起了一股“青绿热”。  
  •        《大运扬州——琴鹤同鸣》《只此青绿》的幕后都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和故事,甚至还有黑科技的加持,这些和现场演出一样,对观众和读者同样有着巨大的魅惑。记者走进创作团队,走近主要演员,为观众和读者挖出了很多猛料。
           比如《20秒换装转换两三次角色  一场完美演出是千百次锤炼》,报道“抖出”了观众根本看不到的“内情”——剧中伙计、农夫、居民、搓背师傅,都是由同一群人扮演的,这就要求他们在扮演完前一个角色后,赶到后台,在20秒内完成换装,同时还要完成情绪的转变,迅速进入到下一个角色之中。这样的转换有两三次,十几分钟的表演时间,对于演员们来说,需要做到“争分夺秒”。
           报道《心有丘壑,眼存山河  3位主演揭秘创作幕后》,通过对《只此青绿》孟庆旸、张翰、谢素豪3位主演的采访,道出了艺术家们为了演出的成功与精彩,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 幕后吸引眼球
  •        此时的她也许尚不知,等待她们的,将是近乎彻底的推翻和重塑。一上来,导演就花了半个月训练“安静”——没有动作,没有形态,只是为了寻找内心的一种状态,使得演员能完全沉浸式进入角色中。而后,她们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洗去身上过去的痕迹——过去以亚、非、拉的表演性歌舞为主要风格,外放和张扬已经成为印刻在舞蹈演员们身体里的节奏。而面对《只此青绿》,她们必须“全新地像一张白纸一样去接受这个剧目和角色”。
           王希孟的每一个笔触可能都练习过上万次,张翰的每个动作也得练习上万次。“青春对于我来说是舞台上与观众一次又一次的相遇和共鸣。我学的专业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和众多年轻人一样,我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希望能带着信仰和敬畏做好传承者、守护者,如同《只此青绿》,能唤醒观众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热爱。”
           在一次排练过程中,谢素豪因疲劳过度,导致双腿肿胀严重,甚至高烧到40度。“在养伤的那段时间里,我也很焦虑,腿一直肿着,我边恢复边
  •        《大运扬州——琴鹤同鸣》和《只此青绿》无论是剧目内容还是舞台呈现,都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地。记者在表达方面,自觉地“以美对美”,用诗意满满的语言,洋洋洒洒的才情,向读者描绘了奇妙梦幻的剧情,美不胜收的表演,刺激了读者一睹为快的愿望。
           请看记者的笔法:
           在《大运扬州——琴鹤同鸣》中,鹤灵少年和古琴仙子第一次来到扬州时,恰逢正月十三,也是上灯时节。新春的喜庆尚未散去,元宵的快乐已在眼前。在这一幕中,着重表现扬州城的热闹欢腾,
  • 唯美悦人心怀
  • 小心翼翼地练习动作和思考人物表演。”23年与舞蹈为伴,谢素豪希望能在舞台上表演的机会再多一点,他也非常了解自己的身体极限。
           报道中的这些表达,既对观众和读者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吸引力,更对观众和读者理解剧情、读懂演出,有着教科书的帮助。
  • 基调是红色的,音乐是欢快的,舞姿是欢畅的,呈现出最繁盛的人间烟火气。
           观众们在舞台上,可以看到热情洋溢的包子店伙计,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可以看到活力四射的农夫,挥舞着吉祥如意的板凳龙;可以看到憨态可掬的居民,手中拿着红彤彤的灯笼;可以看到劲道十足的搓背师傅,演示着扬州沐浴文化的舒适惬意……
           ——(《20秒换装转换两三次角色  一场完美演出是千百次锤炼》)
           青山碧水,慢慢褪去,就连画布之上那枚鲜红的“希孟”印章,也在随风逝去。这位少年,从何而来,又往哪去?他只给历史,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而他却把一个时代的清晰印记,都画在那幅画之中了。
           明月高悬,万籁俱静。群山隐去,静水无声。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只此青绿〉昨晚震撼上演  江山雄
  • 返回目录
  • 奇!美醉观众》
           报道打破了新闻语言的老化、固化、陈式化腔调,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面貌,写作手法与新闻内容实现了完美结合。看到这样的报道,即使没有能够到现场观演的读者,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        这一周(8月29日—9月4日)的新闻热点,主要落在两个方向:演出季、开学季。两场高水准的重磅舞剧,让扬州的文化市场热气腾腾;中小学开学,则牵动了千家万户的目光。
  • 赵钢
  • “文”起来,更要
    “动”起来
  •        率先拉开帷幕的,是扬州的顶级制作——沉浸式大型音乐舞蹈诗剧“琴鹤同鸣”,这也是扬州首部针对文旅融合的市场化文娱体产品,以鹤灵少年和古琴仙子为“导游”,用60分钟带领着观众们遨游在扬州千年的历史时空之中。繁华的人间烟火、充沛的文化底蕴、八怪的潇洒风骨、鉴真的百折不饶……《大运扬州——琴鹤同鸣》这部剧,满足了外界对扬州的想象。扬州发布连续推出了四篇系列报道,从创意、架构到细节再到主创采访,详细解读了各种亮点;同时,对这场演出在外宣上的“出圈”现象,也做了综合的盘点。
           春晚后爆火全国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也在历经波折后终于定档扬州,我们也推出了高质量的系列报道。从“前世今生”到“大宋美学”,从“眼存山河”到“心有丘壑”,系列报道把这部舞蹈诗剧的内容和形式一一分析解剖,文字也很行云流水,带读者走进至美的“千里江山”,感悟我
  • “舞林”盛宴开席
  •        开学季,相关稿件比较丰富。重点策划主要有两个:系列直播、校长说专题。我们和教育中心通力合作,推出的系列直播涵盖不同主题,包括“阳光分班”和“开学首日直击”,同时对各校有特色的“开学第一课”也有所关注。持续多日的系列直播,影响力较大,很多场直播的阅读数据都在数万,在直播期间新增的下载量也有一定程度上升。在直播的基础上,一鱼两吃,整合成相关的深度报道,对扬州的开学季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 
  • “直播”拉动下载
  • 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和风骨。
           除了两场舞剧,这一周还有不少“文”气足的稿件。“梅岭之夏”2022年度扬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我们做了很深入的报道,视频、文字、图片要素齐全,为了尽量展示每一件珍贵藏品,配发了上百张图片,让海量图片满足网友、收藏家的需求;同时,把一些珍品单独拎出来,做了较为深入的展示和报道。       
  •        “自然之家”和“萍安健康”这两个栏目一直保持着稳定和较高质量的输出,前者有趣、后者有用,在整体稿件平淡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平台的内容。
           尤其是“自然之家”,对扬州物候的观察和
  • “物候”新闻出色
  •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教育中心,其他部门的记者也交出不错的开学稿件,从校园衍生到校外,关注一些社会层面的话题:《开学在即,扬州这些学校周边道路换新颜》,记者探访和盘点了市区部分校园附近的一批新建、改造道路的工程进展情况,开学前基本建成或开放交通,服务性很强;《盲盒款、联名款、多功能款......花式文具开“卷”》等稿件,应时应景,采访及时;小布调查“劳动课写入课程表,商家盯上懒家长”角度较新。
           整个开学季的报道,略有不足的是缺了些小故事,假如能抓到一些幼儿园、一年级新生的萌趣瞬间,可读性就会提升。       
  •        北沿江高铁的进展备受关注。国铁集团、上海、江苏、安徽正式批复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初步设计。这是北沿江高铁的一个重要节点
  • “盯住”重点新闻
  • 关注都比较深。“鳄雀鳝”是近期网络热点,记者没有只做就事论事的简单落地,而是做了有宽度的延伸,对扬州自然水体中的外来物种进行了盘点,有哪些外来物种?怎么来的?如何处置?这类报道有独到的价值,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大家对乡土生态的保护意识。《连续多年拍摄,他拍下了40种蝴蝶》《蹲守八小时,他拍到了“江中霸主”跃出江面的镜头》等,不仅写物候,还写了关注扬州物候的一群人。蜀冈西峰的南酸枣树,本非扬州乡土树种,它从何而来?是谁栽下?记者也揭开了谜团。
           某种程度上来说,风物即乡愁,花鸟虫鱼、一草一木,都和当地的气候、地理、自然甚至人文有千丝万缕的牵连,也是任何自然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一种见证,我们希望这样的稿件多多益善。
  • 事件,记者及时上传稿件后,我们在同城媒体中首发,发挥了新媒体快的优势。
           扬州召开第四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扬州市‘六个好地方’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扬州“文化繁荣、文旅共兴”建设成绩单,我们的报道向读者展示了好地方扬州“诗和远方”交相辉映、互生互融。
           《扬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9月1日正式施行。这一项与所有市民相关的工作,此前也报道过不少,但真正开始施行,全社会都准备好了吗?《动真格!邗江区开出首张垃圾分类罚单》,通过全市首个处罚案例,向市民发出警醒,垃圾分类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履行垃圾分类投放义务将会受到处罚。除了案例,记者还通过稿件向全社会传递一个信息:行政处罚只是手段,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倡导树立市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意识才是目的。
           促消费20条的解读也非常清晰,文字+长图解,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 返回目录
  •        总结这一周的报道,可用八个字概括:文气很足,动感欠缺。动感应该体现在哪里?应该体现到速度和力量,要从真正火热的现场和一线中去捕捉,要在重大的主题中有所突破。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各种专栏、专题都已开设,虚席以待,期待来自第一线的重磅稿件;也期待平台编辑们主动出击,策划出更多创新型、出圈的新媒体产品。         
  •        对短视频而言,“黄金3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刻度。当前,用户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
  • 编稿件:黄金3秒,踩准踩稳
  •        特殊时期,在强化管控的同时,晚报新媒体编辑在适应用户快速阅读需求上深入探索,踩准新媒体“黄金3秒”,围绕用户需求快速精准组织稿件。
  • 古洪庆
  •  踩准“黄金3秒”
    严守新闻纪律 
  • 短视频大餐,几乎没有耐心进一步下探内容。统计发现,一条视频如果在开头3秒里不能激发用户的兴趣,等待它的将是被划走的命运。所以,短视频创作者会使出浑身解数在“黄金3秒”上下功夫。
           短视频如此,新媒体图文稿件也是如此。晚报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内容都是以图文为主,在适应快速阅读需求的今天,编辑编稿时更应在“黄金3秒”上多下功夫。
           8月30日晚,晚报微信头条《刚刚通知!2024年开始,全省统一》,内容就是一则通知——“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如单纯转发,在“黄金3秒”里,网友只能看到通知开头,枯燥、生涩、无实质内容。怎么才能留住用户?编辑在开头加了句话导语,点出核心“自2024年开始,实施具有江苏特点的全省中考统一命题办法”,一下子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还让人产生“怎么统一命题”的悬念,吸引继续阅读下去。
           9月2日早晨,头条稿件也是采用这样的编辑
  •        不同平台,对标题要求也不一样。作为编辑,不能机械地“Ctrl+c”“Ctrl+v",而要分析平台,找准定位,制作适合不同平台的标题。
           目前,晚报头条号拥有19万粉丝,是本地拥有
  • 做标题:适合平台,找准定位
  • 方法。《江都、泰兴连夜通告!》,标题中地点说明新闻离大家很近,“连夜通告”强调了急迫感,标题里偏偏不出现通告内容,吊足用户胃口,无论是产生重要性联想,还是出于猎奇,都有吸引打开的效果。正文开头,编辑拎出的关键内容“昨晚,江都发布紧急寻找阳性感染者接触人员的通告”,又让用户产生必须进一步阅读的需求。所以,这条稿件飙到了8万多的阅读量。类似做法还有不少。
           新媒体平台,“娓娓道来”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编辑需要对内容进行改造,“黄金3秒”,其实是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用户“这条稿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编辑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标题+前置信息”设置,产生高诱惑力。
  • 一定影响力的账号。此前,由于人手紧张,维护一直处于随机状态。今年增加人手后,固定由一名编辑常态维护,日发稿3条,以当天重要新闻为主,账号活力、权重进一步增强。这周,《江都、泰兴连夜通告》阅读量25万,点赞1740;《大风!阵雨!“轩岚诺”即将影响扬州》阅读量2.1万,点赞130;《途经扬州!北沿江高铁初步设计正式获批》阅读量1.5万,点赞170;多条稿件被平台推荐,影响力也在进一步加大。
           编辑是位新人,需要在强化选稿的同时,注重标题制作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把控头条号与微信的区别:
           首先,准确。编辑一次提交送审稿件“警惕!轻信小广告代办异地高价报废,轮胎竟被卸了”。标题晦涩难懂,还有语病。
           其次,抓重点。《曝光!8月扬州123人醉驾被查获》,查醉驾已成常态,焦点放在查获多少人,就成了工作宣传。站在用户角度,核心应在“123名醉驾人员名单公布”,这是用户打开的驱动点。
  •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在做好宣传的同时,要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新闻纪律。
           国内负面新闻不抢发。不抢最先发布优势,不蹭负面新闻热度,也能避免让自己成为焦点。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纪委监委分别发布通告,一则是通报“唐山烧烤店打人案”案情细节及审查起诉情况,一则是通报 “保护伞”问题。只要发布,
  • 讲规矩:提高站位,严守纪律
  •        再次,简洁。头条号《37年前从扬州“漂”来的铁桥——宝应运河大桥将拆除重建》,这样的标题,对于新媒体,没找到共情点,又显得太啰嗦。而且“扬州晚报”账号发的内容,“来”准确吗?长期研究头条号就会发现,标题要抓住细节,简洁、明了,用户在刷手机过程中能快速跳入眼球。
           还有,不宜直接用微信公众号的标题。微信公众号流行短标题,大多只提炼关键词,表述有时“欲说还休”,直接使用很容易淹没在头条号的海量资讯里,一定要重新制作适合平台化的标题。
  • 关注度肯定高。编辑在第一时间抓到稿件时没有抢发,而是等上午全国媒体推送的热度过去后,中午才安排在微信底部位置发布。
           来源不权威稿件不发。晚报微博选稿《1.3万亿美元!波兰要求德国赔偿二战损失》,来源是“新浪军事”。“新浪军事”是新浪网的,不是官方媒体,我们要求尽量不用。后来编辑综合了央视新闻、海外网稿件,内容既详细又权威。同样,“北沿江高铁初步设计获批”稿件,有不少自媒体发布,编辑也在第一时间监控到了。按照惯例,重大工程,又是重要节点、正面新闻,应该抢抓第一发布窗口。可本地媒体迟迟没有动静,外地官媒也没消息,晚报微信没有贸然抢发,直到逐渐有官媒发布,集团记者稿件也来了,晚报微信才跟进,避免了消息来源不权威、口径不一致问题。
           能发的负面新闻下沉。这样能有效减低热度,避免形成热点。9月3日晚,头条本来安排的是《扬州警方开展“关城门”实战演练》,为什么要实战演练“关城门”?虽是正面新闻,会不会引发联想
  • 返回目录
  • 带来恐慌?果断下沉到二条位置。次日早晨,头条安排的是“湖南娄底宝马女司机酒驾撞人事件”,全国热点,但事件太恶劣,也随即下沉到被折叠的第三条位置。
           要求不发的稿件坚决不发。这个底线,编辑一定记清、守牢。9月1日晚,编辑选了本地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稿件,准备放头条。但之前,有关部门已提醒,不得转发类似稿件。后来询问,编辑认为,扬州发布APP、扬帆都发了,以为可以发。新闻无小事,自己不了解不明白的,一定要多问,没有通知的,不能凭感觉。       
  •        一周来稿发稿统计发现,三农和文史题材继续保持较大供稿量和发稿量,教育类和学习类报道明显上升,超越传统主力题材,成为供稿发稿新势力。希望继续保持这样的好势头,成为各类题材你追我赶的示范。
  • 王玉龙
  • 主力题材易位
    传统题材稳健
  •        8月23日,扬州平台发出“我的博物馆之旅”主题征稿启事,一周收到来稿4篇,1篇被省平台和总平台双选,2篇被总平台选用,创造了征文类稿件短时间内向上发稿率的新高。4篇稿件均来自大中小学,作者也是各级学生,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学习平台历次征文中的主力军作用。
           教育题材也成为学习平台来稿中的重要来源。以8月29日为例,这一天教育题材稿件占了向上级平台报送稿件总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强,其中,《寻路振兴乡村教育 扬州大学建全国首个“百年村小数字档案馆”》被江苏平台选用,《扬州大学:近八千新生报到入学 惊喜连连收获“成长礼”》被全国平台选用。
           《扬州大学:近八千新生报到入学 惊喜连连收获“成长礼”》同时报送江苏平台,没有被选用,却被全国平台选用,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两个平台定位还是有差异的,也说明研究栏目、找准栏目,
  • 教育题材向上发稿“惊喜连连”
  •        《扬州高邮龙虬镇:多形式开展宣传 学好
  • 学习报道“一事一报”见成效
  • 是个很好的发稿功夫。全国平台专门设有教育频道,下设“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8个栏目。《扬州大学:新生报到入学 惊喜连连收获“成长礼”》被“高等教育”栏目选用。审核这篇稿件时,就认真翻看了全国平台教育频道,先后看到了北京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的开学报道,从标题看,如《北京交通大学迎来3500余名本科新生》《“你好,新复旦人!”——复旦大学迎来2022级本科新生》,都没有什么新闻性,给人感觉是,扬州大学开学报道也可被选用。只不过,相比扬州大学,这些大学知名度更高,因此在标题上突出了“成长礼”,希望在开学特点上引起选稿编辑的注意,最终得偿所愿。此后一天审核的教育报道《扬州大学:送给新生的特别“礼物” “梦想邮箱”架起师生连心桥》,不久又被全国平台教育频道“教育头条”选用。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报道了龙虬镇通过“打造‘讲习所’传理论”“利用‘多平台’促学习”“凝聚‘青力量’讲理论”等途径和形式,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扬州仪征青山镇:农家书屋里共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报道了青山镇将农家书屋与文体活动相结合,与理论宣讲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展青年干部座谈会、党员代表分享会、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共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扬州江都丁伙镇:三大活动唱响“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歌》报道了丁伙镇围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通过知识竞赛、互动分享、红色讲座等三大活动,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这3篇学习类稿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多方面表达,一件事贯穿,主题聚焦,脉络清晰。
           上述3稿已有两篇被江苏平台选用,其中《扬州仪征青山镇:农家书屋里共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9月1日上午审核通过,当即就被江苏平台选用,相比此前一篇《农家书屋丨扬州仪征
  • 青山镇:农家书屋筑起“精神粮仓”》,效果和命运迥异。同一个镇,同一个作者来稿,前一篇被青睐,后一篇被驳回,到底为什么?《农家书屋丨扬州仪征青山镇:农家书屋筑起“精神粮仓”》的问题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该稿从用好管好农家书屋,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项惠农措施,推出暑期公益活动,搭建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农技培训平台等多个方面,试图从镇级引导层面,对各村农家书屋的阵地建设进行一次经验梳理,可是总结没有特色,没有新意,多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多用套话代替具体事实,什么也没讲开,更没讲好,蜻蜓点水。而《扬州仪征青山镇:农家书屋里共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成功在于“一事一报”。因此,无法驾驭综合类报道,可以先从把一件事、一个做法、一个典型写透写好做起,学会观察提炼重点亮点,再去尝试综合类稿件。       
  •        尽管教育、学习两类题材报道后来居上,但三农和文史题材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健供稿发稿。《扬州江都武坚镇:土地整治利民 农田变成风景区》和《江苏扬州:建成高标准农田299万亩 粮食总产“十八连丰”》都被省平台选用,均报道了土地这个重要的生产资料释放新的生产力的丰硕成果,一个是典型示范,一个是全景画,一个报道了武坚镇以富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乡村得发展”目标;一个报道了扬州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建设高标准农田,取得了粮食总产“十八连丰”的喜人成果。
           高邮通讯站挑起了三农题材供稿的大梁。《振兴路上丨扬州高邮:生态塘喜收“富民虾”》报道了高邮罗氏沼虾开捕的丰收场景,有“养殖9.3万
  • 三农和文史两大题材保持稳健
  • 亩,虾农3500户,6万农民就业”的大民生大产业背景,更有“‘生态+智慧’养殖,好水养好虾,无人机投食”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止于传递丰收的喜悦,更升华了丰收的意义和价值。《沃野风采丨杨宝萍:大学毕业回乡种地 做“新农人”走新路》报道了高邮一名90后农家女上大学跳农门,又回到农村创业的心路历程,并走出了一条“电商+直播+农业”振兴乡村的新路,对新时代青年大展宏图、有所作为,提供了参照,开启了思路。
           多篇文化历史稿件被全国平台及江苏平台选用。《中国乡愁丨扬州高邮:难忘老月饼》被全国平台转载,一个“老”字,道尽美丽乡愁,老在不变的味道,老在精湛的技艺,一切老得实实在在,没有半点而今市场上的浮夸,老式的美味令人永久怀念,当然“更怀念与月饼相关的人和事,多种滋味夹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城市记忆丨扬州邗江瓜洲镇:千年诗词渡 焕发新活力》《城市记忆丨扬州大草巷小草巷:一半烟火 一半诗意》从一个区域、一个角落,记录了扬州局部的变迁,
  • 返回目录
  • 这种变迁是物理的,更是精神的文化的。关于扬州盐商的稿件很多,《人文史话丨清代扬州两淮盐商》是比较全面系统的一篇,从捐输报效、朴实俭约、乐善好施、崇文重教、雕版刻书、兴筑园林等6个方面全景再现清代扬州两淮盐商的发展史,具有完整的文史价值。         
  •        踩准节奏,应时而动。秋学期开学、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北沿江高铁初步设计获批等热点新闻不断,让网站首屏的正能量成为大流量,服务本地网民,做好扬州网宣。
           什么样的新闻会有大流量? 近期,扬州网编辑梳理发现,政务类、资讯类的信息依然是网站的大流量。
  • 田文荟
  • 把脉网站的流量“密码”
  •       热点资讯稳流量。编辑们每日从海量资讯中,摘编出内容新颖、视角独特、网民喜闻乐见的精品稿件。每日国家、省卫健委的疫情通告、出行提醒,热点资讯等等都是网民点击的热点。网站第一时间发布,确保其成为每日的稳定流量,如《泰兴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2022年第28号通告》《北沿江高铁初步设计正式获批》《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等。
           本地新闻富流量。作为地方新闻网站,扬州网宣的重点依然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编辑们精挑细选、精编细校,生产出精品佳作。扬州网的政务信息一直是网友关注的焦点,《高效统筹发展安全敢为善为勇挑大梁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宝应县农业农村局: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本地重大活动《<只此青绿>昨晚震撼上演江山雄奇!流动画卷美醉观众》等等也 是吸睛稿件。围绕新学期开学、教师节,网站踩准节点,刊发了《2024年起实施具有江苏特点的中考全省统一命题办法》《扬州多所小学新生“阳光分班”怎么分?记者带您探“班”》
  • 返回目录
  • 《秋学期学校收费标准出炉课后服务费不得超300元/学期》《“喜迎二十大,丹心铸师魂”请为这些师德典型打Call》等多篇稿件,成为网站的流量担当。
           品牌栏目增流量。纵观国内外的新闻网站,影响力大的、市场上受欢迎的,都是那些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网站。扬州网也要办出特色,打造特色栏目、特色频道,特色才有独一性和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点击率和影响力。目前,扬州网打造的特色频道“扬州发布厅”、特色栏目“照谣镜”,受到了主管部门领导的肯定。此外,针对健康、金融等热点频道,编辑部强化栏目意识,扬网调查、扬网健康、扬网天气等特色栏目推出,帮助网友迅速找到所需资讯,目前扬网天气的每日点击量稳定过千,这样的流量进步打开了编辑们的思路。
           扬州网将再接再厉,针对网民感兴趣、渴望了 解的重大热点新闻,花力气、做专题、推策划,从而把重大题材做深做活做透,发挥网站引导作用,提升网站品牌形象。      
  • 一线双创
  • 02
  •        今夏,全国各地各种市集遍地开花,日报编前会在学习分享时,注意到了厦门日报等都市党报纷纷推出关于市集的调查报道,遂立项选题。在日报编辑部门策划下,商业美食活动中心“接单”。
           在扬州,新型夜市兴起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今年的前期是帐篷下午茶先火,随后夏日夜市的形式从展车摆摊向后备箱市集转变。
           当本地处处都有后备箱市集的时候,就开始个性与共性的共存,如何找到这些个性和共性,关键就是靠腿。
           针对后备箱市集这个选题,记者用两周时间进行了“刨根问底”式调查,第一个后备箱市集在哪里,参与后备箱市集的都是什么人,他们身上有什
  • 孙炎  屠明娟
  • 遍地开花的题材
      怎样“出圈”
  • 么样的故事,不同的后备箱市集为什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是谁在主导和组织后备箱市集的成型和发展……只有到了现场,不停走访、观察和采访,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因为如此,文章才能从缘何兴起到走向何方,从直观感受到理性分析,从摊主、顾客到主办方,大量真实的人物、事例和话语、声音穿插其间,让这篇调查报道既有坚实骨架,更有鲜活血肉。
           后备箱市集背后,揭示出眼下消费群体年轻化、消费需求个性化时代的来临,对于当前促消费、稳经济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后备箱市集本身自带烟火气,因此稿件扣住了“守住烟火气”这个宣传重点,瞄准了“夏日市集”这个社会热点,再加上扎实的采写生产出内容看点。从谁开启了扬城“后备箱集市”到如何让这一“网红经济”变“常红”,我们在采访中都有幸触及,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并且总结提炼出了扬州“后备箱市集”的几种模式。
           作为“守住‘烟火气’织密‘防控网’”专题
  • 返回目录
  • 报道,我们从“后备箱市集”的细微和表象出发,尝试以最小的切口,展现这个题材背后的大格局,写出了扬州“后备箱经济”的前世今生。最终,日报少见的以整版篇幅推出这篇《后备箱市集 装得下梦想,拉得动经济》。
           稿件在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刊发后,被澎湃新闻、学习强国、腾讯网、环球网、人民网、新浪财经等平台转载,收到广泛社会反响,受到了商贸主管部门——扬州市商务局的重视,将稿件作为商贸行业相关材料的主要依据,甚至有一些外地的微信公众号将此作为行业研究性文章进行刊发,这也是我们的意外收获。    
  • 学习路上
  • 03
  •        “专家型”是有志于成为“名编辑”“名记者”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社会环境与媒介环境的深度调整,要求媒体必须努力推动新闻舆论工作与时俱进,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新闻视野、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一系列高标准和新要求。面对时代赋予的重任,只有往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方向努力,才能在舆论场上大显身手。
           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转型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了解各种媒体形态,掌握多媒体采编、制作和传播的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具备利用超文本、多媒体结构、多层面、多形式地进行报道的能力。“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新兴媒体
  • 周寿鸿
  • 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 之一,办好这一创新理论的学习阵地,推动新思想在扬州落地生根,是包括本人在内的平台团队积极追求的目标。两年多来,扬州学习平台团队积极做好内容建设,创新探索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新路径、新策略,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果,团队编辑也与扬州学习平台共奋进、共成长。
           对照专家型记者、编辑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策划能力、编辑水平,提升全媒体应用的实战技能,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的要求,为办成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城市学习平台而不懈努力。目前,平台内容生产能力是薄弱点,也是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将向内挖潜,自我开拓,一方面积极寻求集团关心支持,一方面积极突围,借外力,做巧功,让平台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扬州学习平台与集团的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平台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团队的力量,同时,既要加强平台内容建设,还需要在全市城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理论宣讲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之风。2020年、2021年,扬州学习
  • 返回目录
  • 平台连续两年获得扬州市文明办网优秀案例殊荣,创设导学空间、选聘学习委员的经验做法还被收入2021年度江苏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案例选编。2022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蝉联2022年度扬州市文明办网优秀案例称号,让扬州学习平台进一步强起来、活起来,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 业务加油
  • 04
  • 大咖教你怎么发现好选题
  • 编者按
  •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在近期新闻宣传全媒体釆编联动会上提出,全体采编人员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度和新闻敏感性,把善于发现好选题作为做好新闻工作的“第一课”。分享给同仁。
  •        双传学提出,新闻贵在“新”,贵在有价值,要善于从以下值得挖掘的八个方面去寻找好选题:
           一是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中找选题,这是我们主流媒体抓报道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来源;
           二是从形势演进和各个阶段工作特点、工作要求中找选题,从紧跟形势、贴近实际中找好选题;
           三是从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商家等社会主体的创新实践中找选题,折射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四是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提升中找选题,可以很好以小主题反映大时代;
           五是从分析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堵点、疼点中找选题,这些都是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容易出好稿、出精品;
           六是从重大节点、节日、纪念日中找选题,其中蕴藏着可以反复报道的好题材,关键是注意创新
  • 发现好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        双传学强调要五个方面下功夫:
           具备“大局观”——做到“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在田间地头找新闻”,在“上情”和“下情”两头结合上仔细甄别各类选题;
           练就“铁脚板”——新闻不会主动摆在记者面前,绝大多数需要靠记者主动获取,双脚要跑起来,多跑一线、基层、对口厅局;
  • 需要记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 出新;
           七是从自然变化、季节交替中找选题,反映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做法好成效;
           八是从下沉基层、深耕地方发展中找选题,这方面分社要多下功夫。
           双传学强调,不论从哪个方面入手找选题,都要进一步提高发现选题的新闻敏感性、政治敏锐度,善于抓第一手素材、第一手选题、第一手新闻,避免跟在其它媒体后面“炒冷饭”,有效提高党报内容的原创度,提升党报品牌的首位度。 
  • 返回目录
  •        当好“包打听”——要多跟人交流、沟通,多掌握情况,在加强与厅局等有关部门联系中加深感情、挖掘线索,聊出好选题;
           捡起“烂笔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随时记一记,经常分析提炼;
           做好“有心人”——做到“全天候雷达在线”,从看似不相干的信息中得到线索或灵感,在各种不同的采访和生活场景中发现好选题。
           来源丨新华夜归人公众号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