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党支部2021年暑期红色走读作品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钟罄者
发布时间:2021-08-23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党支部2021年暑期红色走读作品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永葆铁路情怀
                       兴路强国有我 
  • 华东交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党支部
  • 萍醴铁路上的革命记忆

  • 2021
  • 图为萍醴铁路安源煤矿段
  • ★ 萍醴铁路的历史渊源 ★
  • 近代洋务运动兴起后,张之洞、盛宣怀在今江西萍乡安源创办了萍乡煤矿。但是,萍乡境内的萍水河承载不起煤炭运输的巨大运量。戊戌变法失败后,包括铁路修建在内的许多事业悄然兴起,铁路运输的便利逐渐被人们所认同。为了解决萍乡煤矿的运输问题,在创建萍乡煤矿的同时,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兼督办汉冶萍公司事务盛宣怀就会同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在安源修筑一条专运煤的铁路,以降低运输成本,保证为汉阳铁厂提供所需的煤焦量。在得到清廷的同意后,光绪二十五年
    (1899)一月,盛宣怀等人开始组织建设的前期工作,此为萍醴铁路之开端。  
  • 1901年7月,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受清政府委派,前来萍乡协助美国铁路工程师修建株萍铁路萍乡至醴陵段。后因种种缘故,工程任务最终落在詹天佑一人身上。他在无图纸的情况下,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重新进行勘测和设计。萍醴铁路三跨萍水,分别在萍乡、峡山口、醴陵三个车站东面设有大桥。湘东大桥横跨萍水,水面宽
    130多米,水流湍急。詹天佑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湘东大桥便铺上了钢轨。随后,他又用同样的办法架通了醴陵大桥。1903年7月,萍醴铁路竣工通车,全长38公里。   
  • ★ 铁路竣工离不开詹天佑 ★
  •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两封遗书,出自革命伉俪陈觉和赵云霄。一封是陈觉就义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情书,一封是赵云霄就义前写给刚满月的女儿的家书。两封遗书字字泣血,他们为革命英勇赴死的故事感动着一代代人。
  • ★ 见证了红色伉俪的革命活动 ★
  • 二人当时就住在阳三石火车站铁路工人宿舍。“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宿舍距离县城只有五里,陈觉赵云霄夫妻二人白天在家研究工作,晚上发动群众开展革命运动。伴着铁路线上车轮滚滚,二人致力于传播革命的火种。  
  • 陈觉出生在醴陵的一个富庶之家,从小接受进步思想,在前苏联留学期间与同为进步青年的赵云霄相识、相知、相爱。
    1927年7月,国民党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共产党的事业陷入低谷,留苏学生纷纷被派遣回国驰援革命。陈觉和赵云霄也于1927年回到了陈觉的故乡醴陵。 
  • ★ 见证了红色伉俪的革命活动 ★
  • 1927年9月二人在醴陵参加了秋收起义。9月12日,在安源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2团2000余人,接到进攻长沙的命令后,于下午3时乘火车抵达阳三石火车站,与在此等候的醴陵农民暴动队伍汇合,随后攻占醴陵县城,建立革命政权。
    但在次年,二人就被国民党以“策划暴动,图谋不轨”的罪名判处死刑,分别于1928年10月14日和1929年3月26日在长沙英勇就义。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这对年轻的共产党员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 ★ 见证了红色伉俪的革命活动 ★
  • (今天的萍乡站)

  • 这条铁路不仅在发展交通运输、促进经济繁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株萍铁路是专为汉冶萍公司运输而修建的。株洲-萍乡(安源)铁路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一来实现了赣湘两省之间交通更加便利的夙愿,二来催生出了江西乃至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萍乡市和湖南乃至全国最重要的枢纽城市——株洲市。
  • ★ 萍醴铁路建设的意义   ★
  •   ——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党支部全体同志的心声  
  • 我们立志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 铁路兴而国家兴 
                铁路强而国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