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鎏金建党100周年党建活动总结报告
建党100周年 1949-4956
建党100周年 1949-4956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1949-1956
-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 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 1949年10月1日
- 开国大典
- 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 国民党反动派还有100多万军队盘踞在西南、华南几个省份和台湾等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反动派溃逃时遗留在大陆的200多万政治土匪、 60多万特务分子、反动派党团骨干分子和其他反革命分子同当地恶霸相勾结,在各地进行疯狂的破坏与捣乱。在财政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全国大部份地区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财政开支极为困难。
- 国内
- 国际
- 国际
-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不但坚持敌视和拒不承认新中国的立场,还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我国,阻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我国,并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进行破坏和捣乱,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国际国内形势
- 至1951年10月
- 自1950年3月以后
- 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顺利度过了最困难时期,标志着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已开始好转。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但在军事上,政治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有办法的。建国初期, 仅仅用3年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 全国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外,全部国土获得解放,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所未有的大统一。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国家的统一和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经济方面,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打击了投机资本,统了全国财政工作。
- 国内
- 国际
-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团结全国人民,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了多方面的斗争。
- 面对严峻形势
- 1951年的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西藏民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西藏人民从此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西藏地方的历史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 1951年的5月23日
- 西藏和平解放
-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 1953年7月
- 抗美援朝战争
-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 当时,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极为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在内战中的破坏,另一方面是由于革命战争还在进行,军费开支浩大,加之我们对国民党军政人员实行“包下来”的政策,增加了行政开支。此外,还要有重点地恢复生产和交通,以便进行经济建设。
-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稳定物价、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采取的财政经济方面的重大措施。
- 《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手稿
- 1950年3月3日
-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土地改革运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着。 到1953年春,除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消灭。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
- 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 1950年6月30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建国初,在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影响下,政府机关里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滋长,有的干部堕落变质。 “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zhi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
- 三反五反运动
-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 “一五”计划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 1953-1957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1954年9月15日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 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中国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
- 1956年9月15日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