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体验红军长征路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1-03-10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出品
  • 网上重走长征路
  • 前景提要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下面请跟随红军的脚步,再重走一次长征路 !  
  • 请点击地图文字,即可查看详细信息。
  • 长征地图
  • 返回
  •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红都”这个光荣的称谓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进行伟大革命实践和红色政权建设探索的光荣历史。1931年11月7日至20日,酝酿了近两年时间,并经过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同志精心筹备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的叶坪隆重召开,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由于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从上海迁到了瑞金,因此,“二苏大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临时”两个字就去掉了,正式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因此,瑞金作为赤色首都,也是毛泽东
    思想的主要发源
    初步的形成
    是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和“八
    一”建军
    生地。  
  • 出发
  • 返回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中央红军长
    征途中,在广西北
    部湘江地区突破国
    民党军第4道封锁
    线的战役。湘江战
    役是关系中央红军
    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湘江惨胜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  
  • 渡过湘江

  • 返回
  •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5月,中央书记处作出准备将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的决定,后获共产国际同意。 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 红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了著名的长征。按照预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到湘西地区同红2军团、红6军团会合。 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21日,中革军委以红1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 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于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桃江)。 
           此后,中央红军继续西进,至11月15日,先后从湖南省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间、湖南省的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二、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转移的战略意图,遂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分五路“追剿”; 同时令桂军5个师、粤军4个师及黔军一部进行堵截,总兵力近30万人,企图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西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当日,红1军团、红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 27日,先头部队红2军团、红4师各一部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但后续部队因辎重过多,道路狭窄,行动迟缓,未能赶到渡口。 此时,国民党“追剿”军进至全州、零陵、道县、东安地区;桂军5个师开至灌阳、兴安一线。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 红1军团、红3军团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区,红5军团在永安关、水车一带与国民党军血战五昼夜,于12月1日保护中央机关渡过湘江。 红5军团第34师被阻于湘江东岸,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虽经英勇战斗,予敌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包括师长陈树湘在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此时,中央红军已折损过半,兵力锐减为3万余人。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     

  • 穿越四道封锁线

  • 返回
  •        国民党“追剿军”第2兵团总指挥薛岳到马场坪,与贵州总指挥王家烈商定黔北部署。王家烈称“30日晨匪一股由王文场向江界河新老渡口抢渡”,“午又匪一股约4000余人,向我回龙北岸渡口抢渡”。 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黔军教导师师长侯之担上报称“匪一股由回龙场以机炮向箐口猛攻”,“又一股约2000人在江界河对岸,向我猛攻”,“匪即扎筏强渡”。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军委纵队及五军团渡过乌江。左纵队三军团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驻遵义尚稽。17时,红一军团2师先头连占领黔军“前敌指挥部”所在地猪场(今珠藏)。王家烈向蒋介石电报乌江战况,称“该匪北窜渡江之企图,已可明证”。 
          1月4日,红一军团2师第6团接受夺取遵义的任务,在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的率领下,向遵义团溪方向前进。王家烈电报蒋介石:“冬日午时共匪突以巨大火力,向我岩门老渡口猛烈轰击,我第8团余营守兵,击毙匪众逾千,该营亦伤亡殆尽,匪乘势抢渡,占据箐口。” 1月5日,红九军团占领湄潭,驻守县黔军第8团溃退凤岗。红三军团进入遵义懒板凳。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由团溪经龙坪向遵义进发,在深溪歼黔军第1营。22时36分,中央军委电令我各路红军迅速休整,准备进入反攻战。24时,红一军团向所属各部队下达《关于进城执行政策的规定》。 
           1月6日,红一军团第2时在遵义城外桑木垭至丰乐桥之间与黔军侯汉佑部交战。晚黔军溃败,红军将黔军俘虏押在遵义城南门。俘虏叫开城门后,红军冲进城内与黔军激战。黔军教导师副师长、遵义城防司令侯汉佑从遵义北门退往板桥。红五军团集中猪场,并以一部扼守乌江袁家渡、江界河、孙家渡渡口。 王家烈电报:“匪大部渡过乌江。支日分陷湄潭、团溪、向遵义压迫。七在乌江南岸一部约3000人,经中坪、龙旺河西窜,微午逼近开阳”。
           1月7日,红军全面占领遵义城,一军团向娄山关、桐梓方向追击,扩大占领区,确保中央机关的安全。晚21时40分,中革军委在团溪致电各军团及军委纵队:“我2师已袭占遵义,敌由北门溃退,正乘胜追击中,我野战军已到达预定的集中地域......”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强渡乌江

  • 返回
  •        1935年1月中旬,到达贵州遵义地区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计划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月29日,击败堵截之敌,迅速西渡赤水(一渡赤水),寻机渡江北上。此时,敌重兵封锁长江,遂暂缓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到敌人兵力空虚的川滇黔边作战。当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敌湘军、薛岳兵团及滇黔敌军长,在龙云指挥下由东向西压来,企图配合江防部队歼灭红军。为此,2月18至21日,中央红军全部东渡赤水(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川敌3个旅由云南东北部的扎西向东追击;黔敌急调遵义及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吴奇伟纵队的第59、第93两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妄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2月24日,红1军团攻占桐梓,25日,红5、红9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阻滞川敌,红3军团一举攻占娄山关,歼敌一部。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的部队,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27日,红1、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黔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这次遵义地区的作战(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占领遵义

  • 返回
  • (图为贵州省四渡赤水纪念馆)   
  •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蒋介石调集了湘军、川军、滇军和嫡系中央军部队约40万兵力进行围追堵截,而红军只有3万多人,双方在兵力、装备上对比悬殊。可以说,红军又到了存亡关头。 关键时刻,毛泽东果断决定:撤!他带领红军撤出土城战斗,转而西渡赤水河,由此,四渡赤水的战役大幕缓缓拉开。1935年1月28日晚至次日凌晨,红军主力部队一渡赤水,其后于云南的扎西地区进行集结整编。此时,由于敌方黔北地区的防守兵力十分空虚,毛泽东便利用战机,指挥红军战士杀了个回马枪,在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进军黔北。2月24日,遵义战役打响,红军占领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又8个团,同时还缴获了大批的军用物资。 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完美操作了一出声东击西的运动战,‘走’‘打’结合,敌变我变,以少胜多,终于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剿’,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让红军在长征中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全体指战员在危急关头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的精神更是擘画了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四渡赤水

  • 返回
  •       中央红军佯攻贵阳,调出滇军,为北渡金沙江创造了条件。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指出由于两月来的机动,我野战军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一般追敌已在我侧后,但敌已集中七十团以上兵力向我追击。现在金沙江两岸空虚,因此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当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前进。
           5月1日,先头部队直趋金沙江畔。    
           5月2日,朱德命令红一军团从龙街渡江、红三军团从洪门渡渡江、红五军团从皎平渡渡江。并命令刘伯承率干部团一部在皎平渡架桥,同时侦查渡河点。
           5月3日,刘伯承率部赶到皎平渡渡口,缴获两只木船,乘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消灭国民党军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渡口。随后,他们又找到5条船,动员36名艄公。
           从5月3日至9日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渡过金沙江。单独行动的红九军团,在完成红军的牵制任务后,于5月9日在树节、盐井坪地区渡过金沙江。两天后,敌人追兵赶到南岸时,红军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巧渡金沙江

  • 返回
  • (上图为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        大渡河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也是人民军队战史上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此役主要包括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战斗两个部分。 此次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又一关键之战。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彻底粉碎蒋介石企图凭借大渡河消灭中央红军的目的,红军先遣队于24日突然袭占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渡口,歼敌2个连,缴获渡船1只,控制了南岸渡口。次日,由红1团第2连17人组成的突击队强攻占领了北岸渡口,打垮了敌人的反扑。但由于追敌逼近,缺乏渡河工具,毛泽东和中革军委领导果断决定兵分两路,夹江而上夺取泸定桥,保证大军渡江。 29日下午4时,由红4 团22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弹雨,攀着13条铁链,冲过大渡河,夺取了泸定桥。后续部队立即渡河攻克泸定城,歼灭守敌一个团。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歼灭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粉碎了蒋介石妄想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抢渡大渡河

  • 返回
  •        大渡河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也是人民军队战史上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此役主要包括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战斗两个部分。 此次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又一关键之战。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为彻底粉碎蒋介石企图凭借大渡河消灭中央红军的目的,红军先遣队于24日突然袭占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渡口,歼敌2个连,缴获渡船1只,控制了南岸渡口。次日,由红1团第2连17人组成的突击队强攻占领了北岸渡口,打垮了敌人的反扑。但由于追敌逼近,缺乏渡河工具,毛泽东和中革军委领导果断决定兵分两路,夹江而上夺取泸定桥,保证大军渡江。 29日下午4时,由红4 团22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弹雨,攀着13条铁链,冲过大渡河,夺取了泸定桥。后续部队立即渡河攻克泸定城,歼灭守敌一个团。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歼灭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粉碎了蒋介石妄想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飞夺泸定桥

  • 返回
  •        1935年6月,强渡大渡河不久,红军即向懋功地区挺进。为甩开追在身后的敌人,迅速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中央红军决定,选择敌人较少的雪山草地一线,达到快速行军的目的。 6月11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作为先锋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来到夹金山脚下的硗碛藏乡,准备翻越这座主峰海拔4900多米的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拂晓,先遣队开始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翻越雪山,一路经过凉水井、扎角坝、菩生岗、烧鸡窝、一直箭、五倒拐……向夹金山顶爬去。 6月的夹金山仍有很厚的积雪,中央红军大多是南方人,从未见过如此高的雪山,更未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天气,一些山沟被常年的积雪填平了 6月13日,中央主力红军翻越夹金山前,在夹金山下的的扎角坝,召开翻山动员大会。随后,红军战士包括伤病员、女战士在内,在藏民的帮助下,用柏树皮、干竹子扎起了一把把“火照”,砍来竹竿、树条做成一根根路杖,把干海椒分给每个战士,作为翻雪山时的御寒品。战士们扔掉一些不必要的物品,束紧腰带,向长征以来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挺进。 6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带领的党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翻越夹金山,进抵达维。 从6月12日到18日,历时七天七夜,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翻过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军委总政治部在达维古镇后山上的喇嘛寺前,举行胜利会师庆祝大会。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翻越夹金山

  • 返回
  •        1935年8月至1936年8月,红军在此经历了长征中最为艰难、悲壮的岁月。草地行军,是红军长征途中非战斗减员最为严重的一段征程。草地广袤无边,杳无人烟,气候极端恶劣,红军无法获得任何补给,因饥饿、寒冷、高反、疾病,尤其是沼泽等因素,长眠于草地的战士不计其数。 
           红军过草地的选择同过雪山相似,是为了出敌不意,打破蒋敌的围追堵截,取得新的落脚点,获得最佳的北上抗日路线。蒋介石曾判断红军可能东出四川,也可能向西北行动。如出西北,他认为红军是不可能走松潘西北草地的,突围路线一条是从毛儿盖、松潘经腊子口出甘南,另一条是从理番(今理县薛城镇)出平武、青川、碧口沿阴平故道,再出文县、武都。蒋介石命令薛岳部与胡宗南部联防,防堵红军北上,还调集川军主力,封锁岷江,妄图困死红军。“松潘草地乃北面天然地障,飞渡不易,因此北堵南追,集中主力封锁,红军插翅难逃。”薛岳也曾说过红军要想“通过软沙没人之草地,势有不能。”然而,红军偏偏选了从草地经过。毛泽东说:胡宗南在松潘地区的漳腊、龙虎关、包座一带集结了4个师;东面的川军已经占领了整个岷河东岸,一部分已经占领了岷河西岸的理县,追击我们的刘文辉部已经赶以懋功并向抚边前进;薛岳、周浑元部集结于雅州,敌人判断我们会东出四川,不敢冒险横跨草地,北出陕、甘这一步棋;但是敌人永远摸不着我们的底,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毛泽东决定横跨草地,北出甘南,实在是大大出乎敌人的意料!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过草地

  • 返回
  •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然后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兵家必争之地。 
          1936年9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在一带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道路。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阻止胡宗南部,但张国焘心生胆怯,不执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黄河夺取宁夏。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等人则主张,立即北上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共同打击敌人。这一主张获得多数支持并形成决议。然而张国焘于9月20日赶到前线,情绪激动,示以眼泪,使得前线指挥员重新调整部署,准备西进。对此中央多次复电不同意,加之西进先头部队了解到,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张国焘没有办法,被迫下令北上会合中央红军。 
          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六千多里。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会宁会师

  • 返回
  •        吴起镇会师是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吴起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吴起县的中部,据说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守,也因此而得名。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翻越雪山、越过岷山草地,10月份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到达吴起镇后,即于当天致电彭德怀:“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此地以东即有红色政权,保安城闻有红色部队,但吴起镇、金汤镇之间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装百余守堡,拟派队消灭之。” 红一方面军主力通过腊子口后,继续北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随后又同十五军团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终于找到了长征立足点,抵达最后的目的地,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 
          吴起镇会师标志着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开始了为实现党中央新的战略任务而斗争的新阶段。     
  • 点击图标即可观看视频

  • 吴起镇会师

  • 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出品
  • 图文来源:网络
    视频来源:优酷视频、腾讯视频、bilibili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 共同体验
  • 再次体验

  • 重走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