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小讲堂“党史回眸”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政府采购办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2-02-22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福建省财政厅采购办党支部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福建省财政厅采购监管办党支部 
  •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党史回眸系列专题之三
  • 1923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让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陷入低潮。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二七惨案……这些事情的发生,使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中共三大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召开背景
  • 中国共产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初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持续13个月,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大小小的罢工100余次。特别是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达到高潮。但1923年2月7日,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史称“二七惨案”,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让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 *内忧外患背景下加紧筹备
  • 中国共产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当时二次护法再遭挫折,迫切需要强有力盟友。于是,他开始与共产党人建立联系,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与他合作,欢迎苏联对国民革命的支持。1922年7月,马林向共产国际报告“广州是唯一勿需打扰当局就可以建立常设代表处的城市”。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联合宣言,公开确立联俄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共三大加紧筹备。根据马林笔记、与会代表回忆等资料,代表人数至少有40名,其中可查实姓名的有38名。他们当中最年长者46岁,最年轻者21岁,平均年龄为29.8岁,有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并第一次有女性代表参会。
  • *内忧外患背景下加紧筹备
  • 中国共产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中共三大的主要议程有三项,分别是,一是讨论党纲草案;二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问题;三是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其中,中心议题是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经过讨论,最终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文件还规定了要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 * 以党内合作形式建立联合战线
  • 中国共产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除了通过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议题外,中共三大还通过13个文件决议,制定党纲草案,首次修改党章。其中,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等,在党的建设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第八天,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并且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大会选举出9名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其中,陈独秀为中央局委员长,主持工作。蔡和森为中央局委员。毛泽东首次成为中央局成员,担任中央局秘书。
  • * 毛泽东首次成为中央局成员  
  • 中国共产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中共三大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创建时期进入大革命时期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大会正式确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党和革命力量迅速壮大,推动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走向更广阔的政治舞台,成为党建设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新起点,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
  • *历史意义  
  • 中国共产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
    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
    矢志永远奋斗  
  • 制作:张玮    审核:安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