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第86期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20-11-09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时习之第86期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第86期
  •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 2020.11.10
  • 全媒体新闻中心
  • 时习之
  • 前沿关注
  • 媒体深度融合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
  • 一线双创
  • 会议活动中“淘”新闻
    用心采写 收获成长
  • 总编寄语
  • 统筹兼顾 全力冲刺
  • 权威发布
  •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
  • 值班手记
  • 如何防范网络侵权陷阱
    “时势造精品”
    新闻怎么做出“新”意
    新闻策划也讲求“会干事”
  • 龙虎榜
  • 10月红队、创新创优作品
  • 目录

  • CONTENTS
  • PROJECT

  • 总编寄语
  • 01
  •        古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11月份是紧张的年关冲刺阶段,也是“路遥知马力”的关键时刻。我们忙碌一年下来的各项工作,无论是宣传报道、创新创优,还是经营指标、征订发行,都即将要收官盘点。大家要利用好今年最后两个月,奋力冲刺,争取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 周明涛
  • 统筹兼顾 全力冲刺
  •        报纸发行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事情。
           晚报去年发行量是七万二千多份,日报去年自
  • 全力以赴,做好报纸发行
  •        10月份是全媒体新闻中心考核制度调整后的第一个月,绝大部分融媒中心、部门以及总监和采编人员合格了,极少部分未能完成,按考核规定,我们给予一定的处罚。
           实际上,因为10月份有8天长假,考虑这个因素,我们对考核指标,包括记者的180分、总监的100分以及重点选题申报数、见报数等,都打了一定的折扣。如果不打折,那么不过关的同志和部门就要翻一倍了。而11月份没有理由打折了。所以各个部门、各位同志要重视这个事情,不能放松,要对照新的考核标准,进一步努力,再加把劲,争取11月有一个更好的表现。
  • 对照新考核,努力不放松
  •        今后的每周例会,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评论员要谈谈对创优的一些打算、计划、想法,大家一起碰撞、探讨,这有利于创新创优工作的开展。
  • 强意识、硬由头、全流程,保障创新创优
  • 办发行接近一万份。本来原计划日报今年不搞自办发行,让大家集中精力去征订晚报。但今年我们申请的日报扩面提量的份数增加得很少,我们不搞自办发行还不行。《南京日报》集订分送财政兜底有19万份,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还有5万份的自办发行,而且报纸价格从每份468元提到了530元。所以从多方面考虑,日报今年依然需要自办发行,这也意味着大家的发行负担更重了。
           目前,晚报发行每周发一次快报,连续两周为零的部门还有不少,我希望这些部门赶紧先实现“零突破”,但“零突破”只是最起码的,各个中心、部门要对照两报发行任务目标全员动员、全力以赴。如果完不成,是要有经济处罚的。     
  •        创新创优,我们要围绕“强”“硬”“全”做文章。
           “强”是指意识要强。有强烈的创新创优意识,才可能有结果。如果平时你想不到创新创优,好的题材、线索来了,也会从你的手边滑走,这种教训我们前年、去年都有。每月进行创新创优好作品的评选,就是进一步强化大家的意识,现在每周工作例会增加首席同志谈创新创优这一议程,也是进一步强化大家的意识。创新创优,首席是尖兵、是主力,但创新创优不仅仅靠首席,各中心、部门总监要带头,全员都要强化创新创优意识。
           “硬”指的是作品的由头一定要硬。如果没有硬由头,事件的新闻性不强,想法再好都没用,做出来的东西再精致都不行。
           “全”是指对于创新创优的选题全流程都要高度重视。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也不少,有些同志他自己是瞄准创新创优去努力的,最后全流程没启动,作品刊发时,还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错等问
  • 返回目录
  • 题,一旦有了这些硬伤,就谈不上创新创优。尽管现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对标点符号、错别字等稍微宽松了一点,但有这些硬伤,评委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就不行。我们既然是冲着创新创优去的,就要不留遗憾。从记者开始,到编辑,到值班老总,到校对,每个环节、全流程保障。不能仅是记者一个人在那埋头采写,一个人的智慧总是不够的,前期选题确立后就需要商量、需要碰撞、需要探讨,然后再采访,再下笔,编辑在前期就应该和记者充分地沟通,其他环节也都要高度重视。全流程启动,才能保障我们创优的成功率。     
  • PROJECT

  • 权威发布
  • 02
  •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11月2日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8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8件,二等奖105件,三等奖170件。
           特别奖获奖作品文字评论《初心铸就千秋伟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下)》将新中国的70年放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来写,既回溯中国梦的历史景深,又展望新时代的美好图景,激励亿万人民一起永久奋斗,携手艰苦创业,共同努力奔跑。
           文字通讯《人间正道是沧桑——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思想内涵丰富,文笔隽永感染力强。
  •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
    评选结果揭晓
  •        电视新闻专题《我们走在大路上》回顾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透过一个个故事、一帧帧画面,使观众真切感受到一代代人的执着坚守、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
           网页设计作品《走向伟大复兴》利用全新的空间布局、视觉体验及交互手段,通过有机融合特色资源,开门即视大阅兵直播,分屏切换多维度主题报道,大幅提升了页面的内容承载力、主题表现力与视觉感染力。
           融合创新作品《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用富有创意和冲击力的表现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伟历程,用真实的细节、质朴的感情打动了亿万网友。
           此次评选中还涌现出多件聚焦2019年重点工作、重大典型、重要活动的优秀新闻作品。
           如获一等奖的作品,反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思想和活动的报道《习近平与新时代的中国》《习近
  • 返回目录
  • 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外交思想系列报道》,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特别报道》《“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数说70年”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短视频》,关注重大典型宣传的报道《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时代楷模”黄文秀 风雨兼程新长征 初心无悔永芳华》《生死雷场 青春英雄》,聚焦脱贫攻坚的报道《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我是188万分之一》,舆论监督类报道《神秘“曹园”》等。
                                                   来源:中国记协
  • PROJECT

  • 龙虎榜
  • 03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根据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评选标准,10月份政闻中心被评为红队。 望各中心、部门对标找差、比学赶超、力争上游。
  • 10月全媒体新闻中心红队
  • 返回目录
  •        各中心、部门:经平台推荐、部门申报,以下4件作品被评为全媒体新闻中心10月份创新创优作品。望各中心、部门再接再厉,多想好策划、多写好稿件、多编好版面,创新创优、比学赶超。
  • 10月全媒体新闻中心
    创新创优作品
  • PROJECT

  • 值班手记
  • 04
  •        没有料到,2020年10月的最后一周,竟然遇到一个网络侵权新问题。就在集团组织法律讲座“防范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前后,我们接手两起网络侵权的诉求。一起已经处理结束,一起还在交涉过程中。案例暴露出我们工作中的版权意识不强、法律观念不强,还存有侥幸心理、无所谓的心理,导致非常被动。     
  • 朱广盛
  • 如何防范网络侵权陷阱
  •        两起都是扬州网上刊发的相关文字和图片。
           一起是江西省的一位作者来信索要转载文章稿费,经查,扬州网曾在健康频道刊发该其两篇翻译作品:
           1.《7种方法最伤脚 一招教你保健它》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1800字。
           2.《夏季为何易疲劳?可能是这样睡出来的》来源:家庭医生在线,1600字。
           该作者对稿酬法规熟稔,而且准备了后手棋。
           另一起是图片侵权,《扬州晚报》电子版体育报道内容被同步到扬州网相关频道,照搬报纸使用的网络图片,被人家取证侵权,告上法庭。
           我们接到上海市普陀区法院通知,说盛力世家(上海)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诉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下属单位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案号 Z3488),诉称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摄影师拍摄的33张图片被扬州网侵权,
  • 一周接到两起侵权纠纷
  •        这两起侵权纠纷,包括律师在讲座中提到的上百件案例都提醒我们,互联网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很多模糊认识要明晰起来,不能再有侥幸心理,最终掉进侵权的陷阱。
          1.网络平台不能照抄报纸的作业,否则要付出代价。报纸上没有纠纷的,网络上可能有。因为报纸证据搜集难度大,网络搜集证据、固定证据技术成熟、公证成本低。不是《扬州日报》《扬州晚报》上的文章都能用,严格说来,只要不是自家记
  • 两起侵权纠纷的警示意义
  • 要求按照每张1万元(总计33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为调查、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经了解,扬州网2015年1月22日在刊发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记者采写的新闻《吉翔再度首发 遗憾止步八强》配发了亚洲杯1/4决赛的图片,而且扬州网已于2019年(不知原告起诉的情况下)主动删除了相关内容,目前侵权行为已不存续。       
  • 者的作品,不是你付费购买版权的作品,都不能用。
           2.网络作品呈现维权产业化趋势,预示着过去很多的疏漏将要遭遇起诉、赔偿。如第二起案例的原告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签订了排他许可的使用协议(使用期限为 2017.1.1-2019.12.31 日止),可以直接起诉,所得进行分成。这次我们遇到的是体育图片,下次也可能是艺术图片、风景图片、漫画插图。因此,对每一张上网的图片必须甄别版权,对每一篇上网的稿件都要看看来源。
           3.用人家的文章、图片要征得作者许可,并支付稿酬。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自2013年1月30日起施行)第二条、国家版权局《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第十四条和《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第一条的规定,网站转载文章应该向原作者支付稿费。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时代结束了,复制粘贴隐藏着侵权风险。
           4.不要错误理解诉讼时效,对侵权行为听之任之。不要以为稿件刊发在2005年,时效就过了,而要看这篇稿件在人家取证的时候是否存在。2018年
  •        防范网络侵权,跟集团每一位采编人员的每一件作品有关。只有确保每一篇稿件是自己写的,每一幅图片是自己拍的,每一幅插图是自己画的,每一部视频是自己制作的,每一部融媒体产品是自己生产的,才能根除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1.记者不能简单复制、下载人家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图片和视频,不要自己随便加个通
  • 防范网络侵权,我们能做什么?
  • 取证时还在,公证后就有法律效力。我们2019年删除也没有用了。侵权行为从2005年延续到2019年删除之前为止,一直在延续,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侵权时间是一个节点,实际上是一条时间轴线。
          5.防范侵权行为不能被动挨打,一定要有红线意识。目前来看,图片是网络侵权重灾区,也是维权的热点。此外,对文章也不可掉以轻心。现在又扩展到新的领域,字体侵权、软件侵权都时有发生,要引起注意。     
  • 讯员的名字就能避免法律责任。据值班编辑反映,近期接连发现有记者搬运市直单位或县(市、区)媒体公众号上的文章,原文不动发到采编群里。编辑发现后不予刊发。在此提醒记者,不要因小失大,不要照搬不是自己采访的稿件。因为你不知道图片是谁拍的,视频是谁剪的,插图是谁画的,如果他也是抄来的侵权产品,定时炸弹就埋下去了。
           2.无论是扬州网还是扬州发布,无论是微信还是抖音,都要对以往内容回头看,逐一排查。非本报记者、非授权作者的文字、图片、漫画、视频,我们哪些频道刊发了?要做到心中有数,逐一清除,不留后患。尤其是新京报、澎湃新闻、红星新闻、各种行业报的来源内容,碰不得。视觉中国、东方IC、全景图片的图片一张也不能用。 
           3.报纸上非自有版权的内容,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特别是非新闻板块内容,最容易出问题。以为报纸能登,网站就能转载,这是一种错觉。特别是数字报上网了,文章不要同步到网站上。没有版权的内容,电子版能不能上还要加一个问号。  
  • 返回目录
  •        4.理清每一条发稿渠道,不放过每一条稿件。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的稿件来源有自我采集、广告刊发、专线转发等渠道,每一条渠道都要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文章或融媒体产品,特别是图片、视频,首先要有版权,没有版权的就要获得相关授权,否则一律不予刊发。广告内容要严格把关,不但要看广告的发稿手续,还要看广告审查员的记录,最后要过版权审核关。专线稿件文字可以转发,视频只用链接,图片一律不用。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底线思维,工作中不留一个漏洞,我们在防范网络侵权上才会无懈可击。
           5.抓紧做好既往内容的清查工作,让每一条稿件都无版权之忧。清查工作不能滞后,你拖拉的时候,正是人家取证的时机。发现问题稿件,要果断出手。对以前扩大范围转载的非版权内容专栏、频道,一律按程序取缔。对微信公众号中的沉睡稿件,过了时效性,没有授予版权的转载作品,全部删除。     
  •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对于新闻人来说,每天处于时势之中,每篇作品都与时势打交道,能不能成就精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势,很多时候可谓是“时势造精品”。从“时势”维度出发,审视一周(10月27日—11月2日)报道,饶有意味。     
  • 毛建国
  • “时势造精品”
  •        这一周,国家层面有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扬州层面主要开了“绿扬金凤”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峰会和落实“二次创业”精神,这是最大的时势,也是我们报道的重点。
           党报姓党。五中全会10月29日闭幕,我们在30日头版做了拉通处理。31日虽是周末,版面较少,但依然拿出整版刊发了全会侧记以及新闻发布会内容。目前,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已全面展开,市委召开了专题学习会议,我们要精心组织好相关报道。提醒大家的是,“四个全面”的说法变了,因为今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明年开始,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围绕“二次创业”,这一周主要是系列评论和园区专访。这次系列评论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创新,力求“跳出大会评大会,抓住亮点论亮点”。在写法上,放弃四平八稳,围绕一个点力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把笔墨延伸到会外、市外;文风上注重老辣
  • 把握时势
  • 而生动,放弃陈话套话,力求能够触及人的灵魂,让一些部门一些人感到刺痛,有脸红坐不住的感觉。这组系列评论的社会效果还是不错的,在集团主要领导指导下写出来的《能扛事就是真本事》,还被新华日报推荐。
           关于园区专访,大家认为一些稿件较平,不是十分精彩。专访该如何写?提供一个他山之石。每次上海市委有重大会议之后,《解放日报》都出几期专访,有的还放在头版头条。印象深的是,接受专访的领导水平都很高,对话紧紧围绕上海市委精神,有思想有思路,有新话有硬话,有不少闪光的句子。专访重在访。如果通过我们的专访,能看到各个园区,尤其是各级领导的水平,带来一次头脑风暴,那就算成功了,各级领导恐怕也会争相接受、不会糊弄我们的专访。应该说,有的专访还是有质量的。后期在标题制作时,主要突出了园区的最新定位、目标追求、清醒认识。比如,广陵经济开发区专访里有大量富有哲理的话:“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不足的加点劲、新问题出来抓
  •        时势就在那里,作为阶段性宣传重点,很多时候是我们不可抗拒的。但被动之中有主动,怎么去做,能不能做好,包括“四季歌”如何唱出好声音,都考验采编基本能力。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指令性稿件要写,但很多时候,新闻敏感体现在日常报道中;对于一个编辑来说,跨版特刊气势很足,但最能锻炼、考验人的,其实还是日常新闻版面。
           大家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有的会议似乎枯燥无味,会议稿一般也就打个基本分。但正
  • 适应时势
  • 紧解决”“空间布局正在从‘纸上’落到‘地上’”“想,都是问题;干,才是答案”……这些话有思想含量,符合主流文风。
           围绕人才峰会,提前三天就拿出了报道。《丹心一片向“扬”开》,稿件有骨架有血肉,通过一个个专家的故事,全面反映了科技镇长团十年来的工作。后面几篇稿件也都不错。       
  • 如集团领导多次强调的,会议出新闻,要从会议拎新闻。尤其是有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大量脱稿讲话和各地各部门负责人争相表态发言的会议,更是富矿。如果用心去听,结合时势去听,一个会估计能“吃”一周,甚至能“吃”一个月,而且出的都是重稿、好稿。11月1日,头版头条15个列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就是从会议中拎出来的新闻。需要提醒的是,拿到一个题材,首先要判断,是写消息还是通讯。明明消息题材,不过一千二三百字,还要弄两三个小标题,不伦不类。两种题材有着不同要求,把消息写成通讯,编辑想改过来,十分麻烦,经常要对文章结构大动。 
           这次人才峰会,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新闻点。比如,一、侧记提到的20位“市级引才荐才大使”,有些是没有报道过的,可给予关注。二、全国人大代表莫元花为引才荐才大使制作乱针绣聘书,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乱针绣产品有着广阔应用。可以再次走近莫元花,了解一下她以及乱针绣,在开发新产品上有什么探索和思考。这也涉及到传统文化
  •        除了本身很“硬”的新闻,比如说在某个方面取得了历史性、颠覆性、世界性突破,我们能够碰到的新闻,其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背景决定的。创新创
  • 引领时势
  • 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揭榜挂帅”人才项目专场对接会,反复提到 “卡脖子”技术。遇到“卡脖子”难题不丢人,这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次揭榜的“卡脖子”项目,未来进展如何,需要紧盯不放。其它企业遇到的“卡脖子”,也值得关注。如果写一篇综述性稿件,报道全市企业有哪些“卡脖子”,如何突破“卡脖子”,显然值得期待。
          扬州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称号一周年了,记者很敏感,连续三天推出了稿件。此外,抗美援朝主题报道、《肉菜从哪来 扫扫就知道》、《运河水上观光游一票难求?》、《板蓝根并非神药,别抢了》等都有看点,有传播力。     
  • 优,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而新闻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时势的认识和引领。
           《扬州“三把刀”传艺进“课堂”》,是一篇很有价值的稿件。首先扬州“三把刀”,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其次,人才传承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通过扬州的做法,来求解传统行业人才传承难,有很强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对于这篇稿件,采编都花了不少力气。记得我们曾经报道过扬大招录了3名“淮扬菜博士”,如果把角度转换成“扬大培养‘博士厨师’”,那就是一篇具有冲奖潜质的稿件。请条口记者盯住扬大,盯紧这3名博士,等他们毕业时,拿一篇过硬的稿件出来。
           国内首个水稻联合耕播田间作业无人化项目通过实产验收,也是一篇有价值的稿件。今年6月,我们曾发过一篇扬大院士团队国内首次尝试水稻种植“无人化”的报道,这篇稿件是对6月份报道的延续,由于事先做了不少工作,避免了此前的一些缺憾。这也提醒我们,对于好的选题一定要紧盯不放,精心谋划,提前做好准备。     
  •        《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化身社区网格志愿者》,是我们的独家稿件,质量也很高。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扬州作出了社会治理创新的全面部署。扬州在全国率先推进体育与社会治理的融合,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夯实底板工作,这是一个创新举措。采编反复沟通,精雕细琢,找到新闻眼,拿出了稿件。
          最是细节打动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笑声一片》,是一篇关于农业生产的稿件。类似稿件容易“硬碰硬”,骨架多血肉少,流于宏大叙事缺乏微观视角。这篇稿件,有大量细节描写,巧用民间俗语。举个例子:“‘总共109091斤,按1.10元/斤,这是12万,你数数。’财会人员将现金递出窗口,陈珍林用废纸包扎捆起,随手塞进电动车底座箱里。”通过这个细节,一个富裕起来的农民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印象深刻。《局长带队“回头看” “吹毛求疵”不留情》,也是一篇有现场的新闻。纸媒不是视媒,但追求在现场、力求还原现场,是相通的。这篇稿件,通过金春林的话,传递
  • 返回目录
  • 出了实打实的工作作风。
           有一点提醒,值班中经常看到,在反映一些地区和部门工作时,喜欢用扬州经验、扬州样本、扬州模式、扬州探索。有的单位很小,做的事情不大,但报道还是用上了这样的大词。大而不当。我们的报道不要迎合有关部门,不要走向浮夸,需要节制使用大词。     
  •        新闻贵在新。“新”是新闻的专业属性。梳理近期晚报发稿,最能引起我们兴趣的当属以“新”面孔出现的报道,它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新”意。
  • 袁益民
  • 新闻怎么做出“新”意
  •        【报道样本】
           《别了!水银温度计将退市 手头的还能用?以后用啥好?》(2020/10/29/A3)
           《候鸟驿站众多旧巢被盯上?》(2020/10/29/A4)
           《成群野大豆荒地安家》(2020/10/29/A6)
           《成群野大豆荒地安家》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不少人对野生大豆知之不多或从未有闻,报道图文并茂地向读者提供了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报道站在读者角度提出并回答了两个问题,主要是关于野生大豆的保护,使得报道更完备、内容更充实。
            爱鸟题材我们经常做,最突出的就是去年报道的高邮电力工作人员为鸟儿在高压线上安装木质鸟巢。《候鸟驿站众多旧巢被盯上?》这个报道将这一题材的挖掘又进了一层,揭开了鲜为人知的黑色或灰色生产链:摘收加工旧鸟巢。当然,报道的重
  • 题材新
  •        【报道样本】
           《扬州首座铁桥续写传奇》(2020/10/28/A4)
           《对照这份“家藏菜”保存期 看看你家冰箱里有超期的吗?》(2020/11/1/A3)
           扬州大桥是很多扬州人以及从扬州东边进入扬州的外地人的地理坐标,更是心理坐标。这座大桥维
  • 角度新
  • 心放在扬州爱鸟人士组建护巢队,这一群人可敬可佩,致力于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人们对温度计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报道《别了!水银温度计将退市 手头的还能用?以后用啥好?》引出了一个新话题,回答了市民关心的若干问题:水银温度计为什么退市?现有的能不能继续用下去?以后我们用什么样?报道非常实用,非常亲民;尤其是专家对额温枪、耳温枪、电子体温计的解读,很专业、很详细,既有知识性,又有实用性。       
  • 修,按照一般的思路,就是写大桥维修的方案、过程等。但是这些内容专业性太强,写出来难免枯燥、晦涩,读者兴味索然。编辑与记者合作,换个角度,形成了一篇具有回顾性、情怀性的报道,故事性强了,人情味浓了,硬新闻软化了,当然,读者的接受度提升了。
           食品安全,人人关心,今年尤甚。记者关注的是人们普遍忽略的一个方面:冰箱冷藏食品。《对照这份“家藏菜”保存期 看看你家冰箱里有超期的吗?》这一报道中,记者通过踏实的采访,发现扬州人家普遍存在冷藏不当的问题:存放2年多的咸肉、端午节的粽子、超期的海鲜、发霉的竹笋……最后结合专家意见,提供了非常可靠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1234”——冷冻肉类最好不超过1个月;冷冻海鲜最好不超过2个月;自制包子、饺子、粽子最好不超过3个月;冻鱼、冻虾最好不超过4个月。     
  •        【报道样本】
           《神笔警探为宝应烈士画像 时隔72年 他终于“见”到父亲》(2020/10/31/A5)
           今年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最近关于志愿军的报道比较密集。报道做到一定程度、一定地步,就会遇到瓶颈:路径重复,方法重复,思路重复。读者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最终影响报道效果。在《神笔警探为宝应烈士画像 时隔72年 他终于“见”到父亲》报道中,记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路,拓展渠道,丰富手法,写出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报道。
           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是宝应革命烈士柏玉春的故事。记者突破了惯常的采访思维和写作套路,采用了故事中有故事、故事中套故事的写法,使得报道产生了超强的吸引力。
           具体来说,记者写了三个(层)故事:第一个(层)是烈士柏玉春的故事,第二个(层)是神笔
  • 手法新
  • 返回目录
  • 警探林宇辉为烈士画像的故事,第三个(层)是记者牵线搭桥,请神笔警探林宇辉为宝应烈士柏玉春画像的故事。三个故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精彩纷呈。
           报道中最大的亮点在神笔警探林宇辉,他在全国警界大名鼎鼎,有着丰富的传奇——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中,他根据3张画面非常模糊的照片,画出3张女性素描,并成功从现场48位女性中辨认出目标人物。他还根据美国警方提供的模糊视频,准确画出中国留学生章莹颖失踪案的犯罪嫌疑人头像,令美国警察非常震惊、钦佩。他的出场使得报道具有不一般的分量。林宇辉为烈士画像的故事,既崇高又温暖,成为吸睛之处。
           另一个亮点在于记者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既推动了事件的进展,也体现了媒体的活力。这是“新闻动作”理论的具体实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记者完全可以成为“当事人”,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贴近性。
  •        晚报微信公号在上月末推出一个关于网络主播带货的新闻策划——《风口已至,扬州这些人抓住了!》(下文中均简化为《风》),应该讲这个策划立意是好的,抓住了时下经济工作和新媒体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尤其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主播带货已
  • 李文峰
  • 新闻策划也讲求“会干事”
  •        直播带货这几年方兴未艾,尤其是平民主播成
  • 立意新颖与形式创新
  • 成为一个现象级的话题。但在策划落实过程中,多次反复,最后呈现效果仍不如人意。近段时间,我在党校学习,静下心来对这个策划剖解分析,有些感悟很有必要与新媒体编辑们进行交流。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干,就完了。”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充满积极的干事激情,但从内部逻辑看,却是出了问题。干,不仅要有激情,更要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路径、有技巧,凡此种种均不考虑,那只能归为蛮干了。
           新闻策划也是如此,必须讲求“会干”,既要在立意上追求新颖,还要在形式上追求创新;既要有传播效果的科学预设,也要有翔实的实施方案;既要有分步达成的执行力,更要有过硬的业务素养。
           新闻策划《风》的得与失在哪?从三个层面逐一剖析。     
  • 为带货主体,而疫情防控对现实物流链的限制也把一批平民主播推向了前台。这是这次新闻策划的原点。我对这个立意整体是肯定的。
           有了好的立意,更要有好的呈现形式。可我们的编辑思维仍然没有跳脱出平面媒体的思维,没有加入流媒体的元素。一谈新闻,好像就是两种武器——文字和图片。
           比如第一个为下岗女儿代言的刘文芳的故事,她是刚刚受到表彰的“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报道作适度延伸,如插入一个介绍她创业故事的小视频,或者一段她宣讲事迹的音频,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
        再如,后面的多种直播带货均采用图片形式集纳,我们能不能改用片花方式?让更多的平民带货主播进入我们的镜头,剪辑成小视频来呈现。这样既节省了文章的呈现空间,也更易于受众悦读,使微信的表达方式更为轻快。     
  •        新媒体编辑在策划时,往往只重视选题的确定,忽视整个实施详案的制作,总以为这类实施方案可有可无。其实不然。
           确立选题后,首先要有新闻呈现效果的预设,以及效果实现途径的打通方式。如《风》文,我们预设了它的点击量,保证的通道有哪些?除了正常传播外,我们还需要怎样的个性传播手段?如《风》文,可以在文章末尾开展“你最喜欢的带货主播”评选,还可以与主播所在单位或系统联系,动员社会力量转发,当然让每一个被报道对象去转发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有了效果预设,就有了目标指引。对照这个目标,我们要拿出操作性极强的实施方案。一般有两种运作方式:一种是小组集中讨论,对每一个实施细节推敲到位,然后再由一人执笔完善,最后再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人;另一种是一人先拿出初步方案,再上会讨论,最后再作任务分解。前一种适合
  • 效果预设与实施方案
  •        执行力是个老话题,尤其在晚报新媒体中心更是个难解的结。因为中心没有采访力量,又很难调动记者,所以策划的落实较难。再加上新媒体专题的策划,一般涉及的面较广,采访难度较大,编辑们在组稿时自然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
           但面对集团对新媒体平台创新创优的要求,执行力的提升又是个跨不过去的坎。所以我们立足于内部挖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动广大通讯员的积极性,同时提升编辑的业务素养。
           《风》文在实施过程中,就暴露了编辑的新闻
  • 执行力与业务素养
  • 重大选题策划,后一种则适合于一般策划。
           在《风》文的实施过程中,就没有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作指引,想到哪写到哪拍到哪,不仅造成采访的重复操作,还造成多种新闻要素的缺失,甚至最后呈现时新闻表达方式的整体性、协调性均显不足。     
  • 返回目录
  • 业务素养不足的问题:对单一素材的处理能力还可以,但遇到需要整合多个素材,需要挖掘新闻价值,需要较强的逻辑嵌入,就表现出了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会讲故事,不会选由头,不会处理点与面的关系,等等。这是个系统工程,有待于编辑自身通过不断学习去提升。同时,中心也将开展定期的业务研讨,力争一次解决一个小问题,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小进促大成。     
  • PROJECT

  • 一线双创

  • 05
  •        会议活动是新闻报道的“富矿”。作为一线融媒体记者,如何跳出会议活动写出更具分量的报道?我总结分析了自己在安全工作报道的实践体会,既是与同事们分享,也是激励自己进步成长。     
  • 乔国军
  • 会议活动中“淘”新闻
  •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好、新闻活。
           今年8月,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回头看”督导组,来扬督导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长石勇在听取汇报时,对我市开发渣土车二维码监管系统的做法给予肯定,并要求督导组实地检查扬州绿建渣土车运输公司,对扬州在全国首创的“一车一码、一码六扫、一扫三色”做法进行成效观摩评估。
           作为参会记者,我采写了报道《全国首创 扬州治理渣土车力度再加“码”》,次日在扬州日报头版见报,其他媒体报道基本是《国务院交通专项督导组来扬督导》之类。
           相比一般会议报道,“扬州治理渣土车力度再加‘码’”更胜一筹,更有表现力。因为该新闻跳出会议,抓住了最有监管成效的细节——全国首创“一车一码、一码六扫、一扫三色”,既实现警企协同、群众参与、共治共管渣土车的好效果,也
  • 精细入微、日新又新
  •        好新闻是“淘”出来的。
           记者参加会议时,面对大量的素材,必须要有“淘金”的精神,提炼出最具概括性、代表性的内容。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点石成金,增强可读性。
           2019年12月,由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等人带队的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督导组,进驻扬州调研督查。
           作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专职记者,在与市政府办沟通后,我们得出了常规报道会议不妥、简单摘发领导讲话也不妥,应该抓住这几位副部长的主要
  • 精心提炼、点石成金
  • 提升了道路安全监管力度,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报道生动,有新鲜感和现场感。
          新华社转载该报道,阅读数突破117万次。同时,扬州市政府以“专报”《扬州全国首创智慧车辆安全监管平台 破解渣土车治理难题》的形式,呈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并获得批示。     
  • 讲话精神——建议扬州市对开展‘红丝带’活动企业奖励,进行报道。
           2019年12月15日、2020年5月13日,扬州日报刊发了我的新闻稿件《安全红丝带到底好在哪 人人排查隐患独创做法获肯定》,不仅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反映了扬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督查大整治的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吴政隆省长)还对扬州呈报的专报《小信息 大作为——以扬州报送安全生产“红丝带”信息为例》作出批示,责成扬州市政府19个部门总结“红丝带”经验做法,为全省、全国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工作探索形成好的经验做法。
           2020年8月13日,根据手中掌握的新闻材料及吴省长批示内容,我再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采写了《扬州“红丝带”做法将在全省推广》,直白告诉读者这个好消息,附带介绍推广“红丝带”做法的成效优点和企业工作经验,既
  • 返回目录
  • 鼓舞人心,又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其实,巧借“挖矿”利器,会挖、深挖、挖透会议报道这座“富矿”的写作方法,还有很多种,前提是必须抓住会议的核心,有看点、有新意,新闻才有爆发力和影响力。     
  •        入职已有一年多,工作中,按照集团“比学赶超”的要求,不断在采访写稿中学习,不断在基层锻炼中成长。
           根据部门安排,今年来,我对接服务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我们想以人物为典型,由点到面宣传机场”,面对机场的宣传需求,我着手采写机场人物。     
  • 肖为
  • 用心采写 收获成长
  •        第一期采访机场机务科科长徐张进,报道题为《机场“铁人”每架飞机飞行安全的保证》。
           徐张进,是机务科唯一的技术人员,他身上的故事和闪光点非常多。因为是机务科的“顶梁柱”,为了保证机场的运行,徐张进每天都要上班,连买房都是同事陈鑫去帮他买的。2013年底,徐张进的孩子出生,但他没有时间照看孩子,怎么办呢?那就接到机场吧。就这样,孩子在机场慢慢长大,牙牙学语……因为连续高强度作业,2015年,徐张进生病住院,检查发现是重度黄疸,胆红素指标高达350,而一般人才是20以内。5月24日出院,25日又出现在了岗位上。用他同事们的话来
  • 用心倾听,讲好每一个故事
  •        “今天见报的一个广告稿,故事性很强,我认为写得比一些新闻报道还像新闻,大家可以看一下。”李峰总在一次例会上对报道的认可于我既是鼓励更是鞭策。     
  •        第二期采访机场大巴司机刘春生,题为《坚持旅客至上服务理念细微之处彰显责任担当》。
           2019年6月,刘春生加入到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大巴司机的队伍中。在这之前,他跑江都—上海的长途,行车二十多年无事故。文中丢包旅客送来感谢锦旗、助力企业复工人员返岗、爱心献血以及助力抗疫等都是平凡故事,但无不彰显刘春生的责任担当。机场大巴司机,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
           体会:要想将平凡岗位的人物写得鲜活,就要用心观察,抓住细节。文章中“应该的”贯穿全
  • 用心观察,抓住每一个细节
  • 说,“地球离开了徐张进依然能正常运转,机务离开了徐张进就要瘫痪了。”
           体会: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有他的故事,故事的背后就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习惯特征。作为记者,我们要学会倾听并讲好被访者的每一个故事。       
  •        第三期采访场务科班组长郜超,题为《用耐心、用汗水、用技术保证每架飞机安全起落》。 道面维护、净空保护、防侵入、FOD防范、驱鸟……这是郜超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更有意思的是他们需要守护飞行区域安全,对闯入飞行区域的鸟进行驱赶。采访中,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好奇。
          除了驱鸟,有没有其它方法来减少飞鸟?采访中得知,2019年7月17日,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组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鸟防实验室”,这是华东第一家鸟防实验室。鸟防实验室成立一年多以来,郜超需要每天调研鸟情,每周观察虫情,定期进行灭鼠……挖出了驱鸟背后的亮点,
  • 用心思考,挖掘每一个亮点
  • 文。“都是为旅客服务,应该的。”采访中,“应该的”这三个字,刘春生常挂在嘴边,也是体现他热情服务和责任担当的一句话。       
  • 返回目录
  • 也使文章具备了一定的新闻性。 
           体会:快速找到新闻线索、亮点并深度挖掘,需要我们年轻记者不断提升眼力、腿力、脑力、笔力。此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采访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活动,采访人物前准备充分,对采访的对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采访时再加以观察和分析,写出的稿件才会有亮点、有意义。     
  • PROJECT

  • 前沿关注
  • 06
  •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文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9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媒体融合怎么“融”?
  • 媒体深度融合
    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
  •        媒体融合自2014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再到如今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发展。
           黄楚新认为,“十四五”期间,媒体融合将更加纵深化发展,从而推动现代传播体系向全媒体传播体系转变,具体来说可能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深度融合”。经过6年媒体融合实践,
  • 媒体融合走向纵深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从融合关键词、技术赋能、媒介形态和传播、内容生产和分发、媒体自我迭代五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媒体融合发展给予了展望。     
  • 我国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机制体制这些深水区还需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而推动融合向纵深发展。
           二是“移动优先”。《意见》要求“把主力军放在主战场”。未来,新兴技术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强调互联网思维,坚持移动优先是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
           三是“跨界融合”。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媒体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不断向文旅、文创、游戏、教育等领域拓展,实现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商务等功能的延伸。
           郭全中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融媒体中心建设”“智媒体”“技术赋能”三个关键词。
           他认为,融媒体中心建设将继续深化,最终实现《意见》要求的“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
          2019年以来,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下,“智媒体”蔚然成风,已经成为媒体升维转型的必然选
  •        目前移动互联网整体发展已由“增量模式”过渡到“存量模式”,传媒业利用互联网人口红利拓展的优势逐渐减弱,未来抓住技术红利助力传媒业发展显得更为迫切。
           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媒体技术水平,支撑下一阶段深化融合,得到了的一致认同。
           “下一阶段需要媒体在理念上、机构上、机制上、流程上进行系统化改革:在理念上高度重视技术;在机构上,可以设置CTO(首席技术官)或CDO(首席开发官)或CAO(首席算法官)等岗位;还需要彻底按照技术的要求重构和优化媒体流程。”在郭全中看来,目前媒体整体技术实力仍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平台,严重制约了媒体融合进展、
  • 抓住技术红利
  • 择。郭全中预计,下一阶段媒体融合将向智慧政务、智能生产、智能运营、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深化融合转型。       
  •        当今传媒生态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的媒介形态交杂融为一体,5G时代,万物互联将进一步创新媒介形态。  
  • 万物互联、万物皆媒
  • 影响融合效果。
           黄楚新表示,5G时代,不仅能实现人与人、人与信息的连接,还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连接。媒体应确立科学的技术建设和应用布局,抓住技术发展红利。
           首先,要摆脱对新技术、新要素简单相加的浅层思维,确保技术在内容生产和传播中起到推动作用,充分满足互联网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要考量技术变化在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将引发媒体渠道、经营等各方面的变革,因此,要注意防范技术风险,避免对于技术的过度依赖,让算法凌驾于主流价值之上,确保技术能够“管得住”“用得好”,带来传播“正能量”。
  •        黄楚新认为,从媒介整体发展来看,未来以短视频为主的视觉化传播将更受用户青睐。尤其是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进步,使短视频平台更注重垂直深耕,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视频发展突起。“以视觉化传播为主的信息呈现方式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方式,而文字阅读,尤其是长篇幅的深度阅读在年青一代中会变得少。”
           黄楚新认为,未来媒体形态变化趋势会向融合化、视觉化和具象化的方向发展,媒体会变得越来越省力和高效。
           从信息生产流程来看,一次采集、多元生产、多元传播的生产方式会成为主流;从信息呈现的广度来看,媒介会变得无处不在,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从信息呈现的形式看,受众可以通过更为融合的媒介形态,通过更高效的传播渠道看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叠,人们会进入到万物皆媒的传播时代。
           冷凇看好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号发展,他认为报
  •        人联网的天花板是全世界70多亿人口,5G时代智能联网的设备和终端数量将几何级增长,屏幕数量一并暴增,对媒体来说内容生产、分发将迎来
  • 内容生产、分发进入新时代
  • 业进军短视频有一定优势,一直以来报业的标题、导读、摘要都非常凝练,而速读时代吸引用户点击新闻与否的最大理由恰恰就是标题好坏。“转型窗口期永远都在,关键在于报业有没有掌握关键人才,因为无论时间如何推移,优秀新闻选题人才、调查人才、研究人才仍是报纸的富矿。”
         郭全中期待“十四五”时期沉浸式新闻的发展前景。“5G将使VR、AR、MR在新闻业的应用门槛进一步降低,公众对这类新闻的接受度也必然随之降低。”郭全中也提示,VR等新技术的应用需要较高投入,媒体机构想用其服务新闻传播难度较大,尤其是智能头显、智能眼镜等硬件需要借助技术公司实现产品落地。     
  •  崭新时代。   
           在黄楚新看来,随着5G技术发展成熟,云采访、云录制、云访谈等线上内容采集方式将成为常态。此外,5G有助于数据上传、在线编辑和审核等环节提高采编效率,推动新闻生产全时段、多形态、多角度呈现。
           传播技术赋权将使新闻生产突破专业壁垒,5G时代,内容生产逐渐从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媒体人的“自我选择”,走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偏好”,出现信息内容的定制化生产和自制化生产。“5G背景下,媒体信息的传播将逐渐走向智能化、场景化和沉浸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选择成为信息能否高效传播的重要判断标准。”黄楚新表示。
           冷凇看到了5G将实现媒体从广谱性“超级宣推”到垂直社群“精准到达”的转变趋势。传统媒体内容分发逻辑呈现泛众化特征,且内容分发具有时效性差别,5G技术使内容分发精准高效。     
  •        《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传统媒体来说,“十四五”时期仍然需要继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从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全面迭代。
           冷凇认为“十四五”时期传统媒体找准自身定位是第一要义,做好从“内宣”到“外宣”的转变,与企业、用户深刻绑定在一起,找准主要服务对象。“可以通过进行详细画像来研究受众需求。
  • 媒体自我迭代
  •        郭全中提出,虽然5G给媒体带来机遇,但也需要更审慎地认识5G,“不是所有传统媒体都能抓住这次技术机遇”。万物皆屏时代,硬件厂商才是屏幕的所有者,媒体发展机会的大小,取决于能否生产出适应各种屏幕的内容,即使媒体与智能音箱等硬件厂商合作投身大潮中,最大获益者仍是厂商,因为他们提供了平台。     
  • 好的行业报一定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以往卖广告版面的方式将不复存在,传统营销方式变成整合营销、社会化营销,讲究传播效果。”
           “商务课”也是传统媒体需要尽快补齐的短板,“把思想装在脑子里”和“把钱装到口袋里”是一回事儿,用市场化的方式做行业报是深化融合的有效路径。
           冷凇总结说,媒体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既要着眼于中央指示,更应立足自身发展的小格局,规划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对本地媒体、同类媒体的竞争环境分析。
           此外,他还建议多与有实践能力的主流企业、媒体合作,打造培养实操人才的培训机制,提升记者的媒介素养。甚至,每一份报纸都应该有一个新媒体学院,通过请专家讲座、每季度评优、比稿等形式,积累好的内容样板,从而逐渐摸索出导向正确的高流量优质内容模板。
           黄楚新也表示,全媒体人才是支撑媒体深度融合不可或缺的力量,未来媒体人除了需要坚持自身
  • 返回目录
  • 的新闻专业主义、做好优质内容传播之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使自己成为“又专又能”的“全能型选手”。 
           郭全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写稿机器人、虚拟主持人替代不了需要鲜明观点、深度分析的内容。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一方面想办法使自己成为某一个行业的专家,生产非流水线的内容,提供带有创意性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迭代、提高自身能力,具有独特价值就不会被替代。
                                                 来源:传媒茶话会     
  • 业务探讨
    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