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党史 铭党恩

扫一扫分享
发布者:四川丹秋教育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21
版权说明:该作品由用户自己创作,作品中涉及到的内容、图片、音乐、字体版权由作品发布者承担。
侵权举报
上一页 下一页
H5,H5页面制作工具
  • “颂党史 铭党恩”系列诵读党史学习教育,每日更新中......
  • 引文读者:兰顺
    读者:程红琼-金牛区丹秋名师堂党支部书记-丹秋教育集团诵读代表-党龄16年
    本篇诵读内容摘录自邓恩铭烈士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书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参会的代表中有一位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他就是20岁的邓恩铭,水族。邓恩铭虽是济南代表,但他的祖籍却是贵州黔南荔波县。

    位于荔波县的邓恩铭故居,门前有一棵500年树龄的大榕树,陪伴和见证了邓恩铭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看到民间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少年邓恩铭萌生了改变这个世界的志向。16岁那年,邓恩铭离开荔波,去山东投奔自己的伯父。想不到,他竟一去不复返,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8年,17岁的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1年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秘密成立,王尽美、邓恩铭是小组负责人。同年,他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独在异乡,无论革命工作多么繁忙,邓恩铭都会坚持给家里写信。一封封家书,饱含着他对亲人的思念,也表达了他义无返顾、献身革命的决心。  

    父亲大人:不写信又三个月了,知双亲一定挂念,但儿又何尝不惦念双亲呢。儿一向很好,想双亲及祖母……均安康如常?

    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再婚姻事已早将不能回去完婚之意直达王家,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故同意与否,儿概不问,各行其是可也。

    邓恩铭在山东的革命活动及巨大的影响力,使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慌。1929年1月19日,由于叛徒告密,邓恩铭第三次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多次组织绝食和越狱斗争。1931年清明节,邓恩铭于济南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时年30岁。

    家乡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英雄,在荔波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邓恩铭的名字:恩铭广场、恩铭大道、恩铭小学……家乡的大榕树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邓恩铭的精神不死,他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继续前行。  
  • 家书故事丨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
  • 引文诵读者:兰顺
    读者:毛全明-金牛区丹秋名师堂党支部组织委员-丹秋教育集团数学组诵读代表-党龄11年
    本篇诵读内容摘录自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06日 04版)  
  •   1889年,李大钊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自幼父母双亡,靠祖父教养成人。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锦绣河山。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发表的《青春》一文,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李大钊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初,李大钊等革命家就开始商议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李大钊还领导北方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李大钊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 李大钊丨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
  • 引文读者:兰顺
    读者: 任思诗-丹秋教育集团英语组诵读代表-党龄9年
    本篇诵读内容摘录自《人民日报》(2021年06月21日06版)
  •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张桂梅第十一次“护考”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为了给孩子们减压,她在大巴车上带大家唱歌,还掏出手机给学生看喜庆视频。同学们说,有“张妈妈”陪着,更有信心底气!

    张桂梅,1957年生于黑龙江牡丹江,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17岁时,张桂梅追随姐姐来云南支边,从事林业工作。一个偶然机会,她走上了讲台,从此致力于山区教育事业,如同蜡炬燃烧着自己……

    1996年,丈夫患癌症去世后,张老师离开大理喜洲,调到丽江华坪工作。后来,在华坪人的帮助下,凭着坚强的意志,张桂梅走出人生低谷,重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对得起这片土地和人民”。

    2001年,在华坪民族中学当老师的张桂梅创建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并兼任院长。“儿童之家”先后收养了170多名儿童,张桂梅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照顾孩子们,没有做过母亲的她,被孩子们亲切地叫作“张妈妈”。

    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校13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张桂梅41岁入党,她认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并非只是讲授知识,而是涉及学生的心灵塑造和深层情感。

    张桂梅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教育事业;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张桂梅曾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 张桂梅丨 点燃大山女孩希望
  • 引文诵读者:兰顺
    诵读者:陆倩-丹秋教育集团营销中心诵读代表-党龄17年
    本篇诵读内容摘录自恢复高考前中国青年报社原副社长谢湘与母亲的一封家书
  • 1977年9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中断10年的高考。10月21日,各大媒体发布了这一消息,并透露高考将于冬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当时22岁的谢湘,是湖北襄樊的一家工厂的女工。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她很快收到了母亲的来信。

    湘湘:你好!我在这里听说就要恢复高考了,很是激动。

    这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一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能够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希望你从现在起就开始有计划地复习功课,准备参加今年高考。

    我搞了多年人事工作,见过的学生很多,像你这样文字水平的人并不是很多,你自己应该有这个自信。

    今年你一定要参加高考!可以告诉你,今后要想靠我们通过关系把你调回武汉,那绝无可能。我现在对你把话讲明白了,机会来了,你自己不抓住,将来后悔可莫怪父母。

                                                       妈妈
                                           1977年10月

    收到母亲鼓励的家书后,谢湘当即决定参加高考。当时她所在的湖北襄樊天气特别冷,由于能源不足,工厂不能保证宿舍天天供电,只有在盥洗室和楼梯拐弯处才有那么一颗发着昏黄微光的灯泡。

    为了备战高考,谢湘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白天上班,晚上七八点钟就上床睡觉,凌晨两三点钟重新起床,披上一件军大衣,一个人到盥洗室复习,直到早上六七点钟,再和大家一起去上班。

    就这样努力复习了两个月之后,谢湘迎来了高考,在等待张榜的一个月里,谢湘每天还是和工友们一起工作,正常作息,但是平静的外表下,她的心里像藏着一只小鹿,忐忑不安,充满希冀。

    一个月后,谢湘如愿收到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

    1977年高考是唯一一次冬季高考,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录取27万人。它激励了千千万万青年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人才培养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浩荡东风里,扬帆再起航。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新一代大学生走上了时代的舞台。  
  • 你一定要参加高考
  • 引文诵读者:兰顺
    诵读者:朱敏-丹秋名师堂学校郫简事业部诵读代表-党龄23年 
  • 我自豪,我生长在不忘初心的盛世中国。习近平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与外来侵略者殊死搏斗,为的就是缔造强盛的中华民族这个初心。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们的先辈们在林莽沉沉、裸山如刃、激浪长河里,留下了铿锵有力的足音;在寒风刺骨、雪压冰封、大漠黄沙中铸就起人类永垂不朽的丰碑!我自豪,生长在一个不忘初心的盛世中国!

    我自豪,我生长在繁荣富强的盛世中国。中国史无前例的太平盛世成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神奇圣地。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漫步太空;“蛟龙”号下“五洋捉鳖”潜7062米;“辽宁号”航空母舰南海破浪;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的巨型“蓝鲸1号”海上钻井平台。我自豪,生长在一个繁荣富强的盛世中国!

    我自豪,我生长在安定团结的盛世中国。中华民族,一位伟大而慈祥的母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五十六个英雄民族,共同捍卫着祖国统一和民族安定团结,书写着灿烂的中华文明;维系着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如今,我们生长在能够安安静静学习、安安静静工作、安安静静成长的中国,多么幸福啊!我自豪,生长在一个安定团结的盛世中国!

    山作证,水作证,雄鸡一唱天下明,黑夜亮霓虹。风亦清,气亦清,盛世同圆中国梦,雄心信步行。不忘初心、繁荣富强、安定团结的盛世中国,我为你自豪!
  • 盛世中国  
  • 引文诵读者:兰顺
    诵读者:胡秋月- 丹秋名师堂学校成都事业部诵读代表 -党龄14年 
    本篇诵读内容摘录自人民日报《钟南山:大医精诚 护佑生命》
  • 钟南山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20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钟南山,男,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医科大学教授。

    2003年抗击非典中,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患者,奔赴一线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一句“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令人感动;一句“非典并不可怕,可防可治”,让当时处于恐慌的人们安下心来。他还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非典过后,钟南山继续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研究。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助力应对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

    2020年,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应严格防控,并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动了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相关基础研究。开展病毒溯源研究,成功从临床样本、粪便及尿液中分离出活毒株。开展首个全国范围的新冠临床特征研究,并揭示医疗资源是否充足以及合并症与新冠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准确认识和科学诊治新冠肺炎提供了依据。

    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钟南山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早诊早治,构筑疾病的“防火墙”。他提出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要抓住国际前沿理念、攻关国家急需的项目,“立地”就是要能解决老百姓的需求,研发出有效、安全、价廉、方便的器械和药物。

    钟南山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白求恩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20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 大医精诚 护佑生命
  •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 颖妹手草
    七·七前夕
  • 引文诵读者:兰顺
    诵读者:胡红英- 丹秋名师堂学校成都事业部诵读代表 -党龄13年 
    本篇诵读内容摘录自邓颖超致周恩来手书
  •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长期在重庆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邓颖超陪伴在他左右。1942年6月下旬,周恩来患病住院,直至7月13日出院。

    从这封信中,我们能感受到妻子邓颖超对丈夫病情的担心着急,也能感受到她因丈夫病情好转而激动高兴。邓颖超写好这封信的落款后,还不忘提醒周恩来询问医生出院前能否下地走动,体现了她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革命者的浪漫,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来:

           正以你为念,接到泰隆信,知你昨夜睡眠好,不曾受日间多人谈话的影响,悬念着的心,如一释重负,而感到恬适轻松!

      真的,自从你入院,我的心身与精神,时时是在不安悬念如重石在压一样。特别是在前一周,焦虑更冲击着我心,所以,我就不自禁地热情地去看你,愿我能及时地关切着你的病状而能助你啊!

      现在,你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而且快出院了,我真快活!过去虽不应夸大说度日如年,但却觉得一日之冗长沉重——假若我未曾去看你的话。我希望这几天更快地度过去,企望你,欢迎你如期出院。我想你一回来,我的心身内外负荷着的一块重石可以放下,得到解放一番,我将是怎样的快乐呢!  

           明天不来看你,也不打算再来,一心一意地在欢迎你回来,我已在开始整洁我们的房子迎接你了。现仅提你注意,出院前定要详细问下王大夫,以后疗养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勿疏忽为盼!  

           白药已搽了么?是否还分一点留用?我拟明晚去看乃如兄并送药给他。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最好在出院前一二日试下地走动走动为宜,不知你以为如何?望问王大夫!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

    目睹日俄战后中国东北的境况,小学时代的周恩来发出了稚嫩但坚定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岁,从南开中学毕业赴日本留学,周恩来给同学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这句话,周恩来践行了一生

    在天津读书期间,邓颖超就发出了“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的誓言。

    “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你的生命要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白发就上不了你的头。”这是邓颖超非常喜爱的一句诗。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把邓颖超和周恩来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在战火硝烟的考验中,他们演绎了一段人间最浪漫的爱情故事,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足以让我们后人称道与艳羡,因为它超越了世俗与时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  
  •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邓颖超致周恩来
  • 引文诵读者:兰顺
    诵读者:万芬-丹秋教育集团总裁办公室秘书处诵读代表-预备党员 
    本篇诵读内容摘录自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为当代青年创造出彩人生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在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中,广大青年把人生理想与伟大事业相结合,不断展现出青春风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国家科技创新最前沿,一大批青年领军人才正在勇攀高峰;在国家航天队伍中,众多年轻的设计师额外引人注目;在抗疫战场上,广大青年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让人感动;在脱贫征程上,许多青年回乡奉献,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他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是当代中国青年奋斗向上的缩影。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生逢盛世,也肩负重任,青年一代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时代弄潮儿,一定能在接续奔跑中把梦想变为现实。  
  •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共同前进的一代  
  • 引文诵读者:兰顺
    诵读者:张丹秋-丹秋教育集团总裁、丹秋名师堂学校创始人
    本篇诵读内容摘录自人民日报《此间曾著星星火——记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
  • 这一天,似乎十分寻常。

    距浙江嘉兴火车站不到两里地的狮子汇渡口,上海到杭州的早班火车路过不久,停靠在码头上的一条画舫,登上了一拨客人,穿桥过河,便到了嘉兴南湖。

    船在湖里悠游了一圈,摇到离湖心岛烟雨楼东南约200米的湖面上,便停橹住棹,停在湖面。

    这是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艘游船里悄然开始了。

    会议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党纲开宗明义第一条即是“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党纲只有15条,不足1000字。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最后一天原法租界的巡捕闯入会场,初拟党纲的一张纸险些暴露。而在南湖会议上,代表们正是依据这页纸,字斟句酌,拟定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正源于这份起初仅15条的党纲。

    这份纲领每一条字数都不长,但力透纸背,特别是在组织章程中明确提出了入党须由党员介绍、候补党员经过一定考察期限才能被接收等规范,时至今日仍然为我们党所沿用,是9100多万中共党员人人都履行过的入党程序。

    党纲每通过一条,船舱里便会响起一阵掌声。

    会议约11时开始。上午的议程结束后,一只竹编大笼屉被递上画舫。船舱中,摆下一桌颇具地方特色的南湖船菜。

    离船不远,就是烟雨楼。但代表们匆匆用餐后,很快又投入热烈的讨论中。

    当会议讨论到《中国共产党宣言》时,围绕着党员能不能做官、当议员的问题,如何看待南北政府特别是如何看待广州军政府时,代表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在狮子汇渡口把代表们接上游船后,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就一直坐在船头望风放哨。在上海原法租界举行的一大会议被迫中断,让每个人都绷紧了安全这根弦。这一天从上海坐早班火车来到嘉兴时,代表们分别乘车,在不同车厢落座,即便迎面相遇、擦肩而过,也装作素不相识。车票上的目的地是杭州,经停嘉兴时,他们佯作下车散步,然后快速混入月台上嘈杂的人群。

    王会悟一直紧张地观察着湖面的动静,每每有别的游船靠近,她就会视湖面情况敲打舱门提醒。

    下午5时左右,湖面上突然出现一艘汽艇,似乎正朝画舫而来,越驶越近!王会悟立刻敲打船舱通知休会。她之前就准备了一副麻将牌,代表们立刻收好文件,将麻将摆上方桌。汽艇越来越近,却并不减速,又飞快驶过。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显然,这只是一条普通游艇。

    由于分歧比较大,大家争论了很久,也不能统一意见。但来自游艇的虚惊也提醒代表们时间紧迫。最后,大家决定,将宣言交由陈独秀决定是否发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最后,全体代表在船舱中,紧握右拳,庄严而轻声地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正值盛夏,南湖荷花盛开,翠柳拂堤,见证了这次重要会议的烟雨楼在绿树掩映下倍显庄严。

    大约下午6时,代表们悄然离船。此时,湖风乍起,减去些许盛暑的闷热,代表们大多没来过嘉兴,但大家都步履匆匆,或当晚,或翌日,就离开了嘉兴。从此,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

    一艘小船,一天短会。然而,这一天,极不平常。历史已永远铭记这一天!  
  •   此间曾著星星火
    记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